起点小说网 汉道天下 正文 第629章 赛马之道

正文 第629章 赛马之道

目录:汉道天下| 作者:庄不周| 类别:历史军事

    天子软弱吗?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认为。

    天子以少年之身,亲身赴阵,连战连捷,两年内就平定了凉州,初步解决了边患。谁敢说这样的君主软弱?

    但不排除有人选择性失明,或者掩耳盗铃,将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少年。

    又或者,过于相信朝臣的力量,以为他们可以左右天子,让天子不能放手施为。

    接受袁绍的议和,无疑会加重这种误判。

    如果一想,的确不能给那些人太多的让步。

    你越是让步,他越是觉得天子不过如此,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造成无法收拾的结果。

    杨彪入仕多年,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看着眼神凌厉、锋芒毕露的贾诩,杨彪不禁苦笑。“文和,这是天子的意思?”

    贾诩眼中的锋芒敛去,又恢复了与世无争的散淡模样。“是谁的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逆天而行。唯有顺天应人,方能无往而不利。”

    杨彪也恢复了镇静。“依文和之见,如何才能顺天应人?”

    “不知道。”

    “不知道?”杨彪惊讶地反问道。见贾诩说得这么从容,他还以为贾诩已有定计。

    “天子说过一句话,我非常赞同。”

    “能得文和赞同,想来必是至理。”杨彪含笑道,带着三分调侃。

    “说是至理,也不为过。”贾诩也笑了。“天子说,他不是伯乐,不懂相马之术,但他可以让骏马们同场较技,看看谁能脱颖而出。”

    杨彪想了想,若有所思。“所以荀文若在并州,犬子在凉州,都是天子给他们驰聘的赛场?”

    贾诩点点头,又道:“其实袁绍也是。”

    “袁绍?”

    贾诩笑笑,端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

    杨彪明白了,没有再问。

    贾诩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清楚,天子并不急着平定山东,他更愿意让袁绍去折腾,看袁绍能走到哪一步,能不能实现士大夫们的理想。

    但结果已经很清晰,袁绍不仅不能为山东带来太平,只会为山东带来战争。

    杨彪忍不住又想,如果天子一直不出兵,袁绍能够平定山东吗?

    他平定山东之后,能否像天子在并凉推行新政一样,恢复生产,富国强兵?

    念头一起,杨彪随即苦笑。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大汉沦落至此,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大量的庶民没有立足之地,再加上天灾不断,流民四起,最终演变成黄巾之乱。

    谁是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

    就是支持袁绍的那些人。

    甚至连百年羌乱都是那些人推动的,在凉州为官则横征暴敛,在朝堂上则力主弃凉,对乌桓、鲜卑则一心招抚。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他们虽然满腹诗书,推行的政策却愚蠢无比。

    放弃凉州,将抗击鲜卑的主力——凉州人当作蛮夷,然后再像安抚鲜卑人一样安抚凉州人,就能让凉州太平?

    何其荒唐。

    杨彪原本就是个务实派,在北疆主持事务近两年后,越发觉得那些士大夫的想法不可理喻,更不可能成为现实。教化不可或缺,但绝不是嘴上喊喊就能实现的。

    要像天子一样去做。

    或许,天子不出兵,由着袁绍折腾,让山东士大夫身受其痛,让他们知道空谈道德的后果,才是真正的治病救人。

    只是……如果一来,将有无数人死于无辜,山东也将因此元气大伤,儒门遭受的重创甚至会比王莽篡汉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杨彪一声长叹,几次欲言又止。

    他做不到像贾诩一样洒脱。

    “文和,袁绍非治国理政之才。”

    贾诩嘴角轻挑。“只怕有人不同意你的看法。”

    杨彪很无奈。他知道贾诩说的是谁,希望袁绍入朝主政的人不少,他说袁绍不是治国理政之才,自然站在了那些人的对立面,难免会遭到非议。

    “正如你刚才所说,是不是有人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与否。袁绍虽是高门子弟,但他除了入仕之初做过一任濮阳长,并无地方经验。在渤海、冀州的治绩也有目共睹,如何能治理整个山东?知其不能,而放纵不管,非赛马之道。”

    贾诩反问道:“依你之见呢?”

    “依我之见,天子的方案甚好。”杨彪咬咬牙。“让他先做好渤海太守再说吧。”

    贾诩无声地笑了。“文先识时务,只怕其他人却不肯。”

    “我去说服他们。”杨彪慨然道:“这种事,没人比我更适合了。”

    贾诩点点头,举起茶杯。

    ——

    杨彪送走贾诩后,命人去请赵温、张喜。

    赵温、张喜很快就来了。

    他们其实一直在外面等着,亲眼看到贾诩离开。

    “文先,贾文和怎么说,他愿意从中解说吗?”张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彪瞅了张喜一眼,又看看赵温。“子柔,若不问山东之事,朝廷赦免刘焉、刘璋父子不谨之罪,益州可安吗?”

    张喜、赵温都愣住了,互相看了一眼,眼神不安。

    杨彪不说袁绍的事,直接问益州,而且不问刚从益州回来的张喜,却问赵温,这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迅速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赵温稍一思索,随即答道:“人心思汉,朝廷不问前过,益州没有后顾之忧,自然可安。”

    “你能保证吗?”

    “能。”赵温很有把握地说道:“我可以亲自走一趟,若不能安定益州,我愿自免谢罪。”

    杨彪转头看向张喜。“你呢,愿不愿意去一趟彭城,劝袁绍接受诏书,安心做他的渤海太守?”

    张喜面色苍白。“文先,天子决意用武?”

    杨彪摇摇头。“季礼,你觉得袁绍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平定山东?又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让山东恢复太平,如并凉一般安定?将来与朝廷对决,又有几分胜算?”

    张喜哑口无言,额头冷汗如豆。

    “如果不能,不如安心做个渤海太守。于人于己,都留一点余地,岂不可好?”

    张喜的脸腾的红了,紧接着又白了,反复几次,才嗫嚅道:“若是袁绍不肯呢?”

    “他肯不肯,不重要。”杨彪拍拍张喜的手臂,意味深长的说道。“重要的是,你肯不肯,山东士大夫肯不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道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道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