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动物考古
目录:我在北大学考古| 作者:莫鞑| 类别:都市言情
b><b>其实苏亦说的有些片面了。<b>有时候,这些发掘都是联合考察的,有人类学专家也有考古专家。<b>比如裴文中先生就身兼数职,这两方面都研究,贾兰坡先生也是如此。<b>那么元谋人呢?<b>云南元谋人啊。<b>中学历史课上,没少讲。<b>大家再熟悉不过。<b>跟建始一样,元谋也是地名,甚至元谋一词,就出自傣语,意为骏马。<b>其实,苏亦对元谋人发现地点,不陌生。他前世在云大读书的时候,还曾经去过元谋人的发现地点——那蚌村。<b>“一开始,元谋人只是发现了一颗牙齿化石,并不是完整的头盖骨,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头盖骨,其实是复原品,不然,要是拿一颗牙齿化石过来跟大家讲课,估计大家也是一脸茫然。”<b>大部分的古猿或者古人类化石的发现,都不是完整的头盖骨,都是人类学家经过技术复原的。<b>如果是前世,那么这种复原就方便很多。<b>要说化石复原这个方面,重庆自然博物馆做的就挺好。<b>前世,苏亦还曾经去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过他们的“熊猫时代”展览。<b>当时,川美跟自博合作弄了一个熊猫化石的数字化复原工程,直接用3d打印的实物展品,将与靠传统技法复原的化石骨架同台展出,科技感十足。<b>想到这里,苏亦突然说一个题外话。<b>“大家可能不知道,史前时期大熊猫曾是古人盘中食物,人类与熊猫同行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至云南禄丰古猿。”<b>“真的假的?”<b>“大熊猫,国宝还曾经是古人类的食物?古人类那么豪横?”<b>1988年我国将大熊猫列为国家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宝”只是一种称谓,是习惯用法。<b>所以,这个年代的食铁兽被称为国宝,也没毛病。<b>苏亦继续说,“大家熟悉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官渡智人等数十处遗址里,亦有人与熊猫同行的记录,在重庆的奉节、巫山等地的古人类遗址中,专家们也发现过属于大熊猫的骨骼化石。但在人与熊猫同行的岁月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和谐相处到成为餐桌食物,再到国宝相待,大熊猫一直与人类形影不离。在100万1万年前的这个时段里,正是在重庆盛产的巴氏熊猫繁衍的鼎盛期,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高度发展期。”<b>说到这里,苏亦停顿一下,“大家是不是好奇我为什么突然跑去说熊猫啊?”<b>“其实,咱们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并不仅仅是古人类,也可以从动物考古方面入手,如果大家未来对动物考古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研究这个方向,咱们国内做动物考古研究的学者,应该是没有的。嗯,跑题了,咱们先回到元谋人身上。”<b>国内专门研究动物考古的学者,黄妘萍算一个,而且她现在就是吕遵锷的研究生。<b>然而,听到苏亦这话,吕遵锷的眼睛一亮,“你小子这个想法可以啊,动物考古?没有想到你的想法竟然怎么朝前,你不跟我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可惜了,不然,我都可以介绍你认识裴老。”<b>裴老现在身体大不如前了,估计很难有精力去带研究,但,认识一下,还是没问题的,提携一下苏亦这样的后辈一点问题都没有,不跟裴老学习跟贾兰坡院士也是可以的。<b>都是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的大拿。<b>苏亦露出憨笑,“妘萍师姐,也很厉害的。”<b>这点毋容置疑。<b>对于自己的弟子未来的老婆,吕遵锷是极其满意的。<b>既然苏亦这个臭小子不敢自己学旧石器时代考古,他又提出动物考古这个分支,那么这个光荣的任务就必须落在黄妘萍的身上了。<b>苏亦要知道阴差阳错之间,自己促进了黄妘萍研究动物考古,肯定会哭笑不得。<b>谁又能想到未来北大考古系大名鼎鼎的黄奶奶,一个在考古课堂上一言不合就用石器手刃小白
。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北大学考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