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我在北大学考古 正文 第202章:通史陈列我知道的不多

正文 第202章:通史陈列我知道的不多

目录:我在北大学考古| 作者:莫鞑| 类别:都市言情

    在现代中国图书馆史中,袁同礼被称为“一位有口皆碑、众望所归的最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主持北平图书馆工作长达22年。他建立了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引进服务观念,开展了流通、参考等业务,把图书馆办成为社会服务的机构,创办馆刊,倡导学术研究,使北平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成为一所新式的现代图书馆。可以说,袁同礼是我国现代图书馆视野的开拓者,是我国传统图书馆向西方图书馆转轨的带头人。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筹建人

    袁同礼,字守和,1895年生于河北徐水。他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勤奋好学,立下报国雄心大志。1913年,18岁的袁同礼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英文部甲班,与傅斯年、沈雁冰等为同班同学。由于成绩优异,他曾作为英语辩论代表参加北大、清华等5所大学的英语辩论会,深得清华学校(1929年更名为清华大学)王文显教授的赏识。毕业后,经王文显介绍,袁同礼到清华学校图书馆工作,后担任图书馆主任(馆长)。

    1920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袁同礼赴美留学,先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与纽约州立图书馆专科学校学习,获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学士学位。1923年毕业后,袁同礼即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工作,数月后,即赴欧洲考察一年。在欧洲各国,他不仅参观了大量图书馆、博物馆,而且先后在伦敦大学、伦敦历史研究院、巴黎古典学校学习或参加研究工作。

    1924年,袁同礼归国,任广东岭南大学图书馆馆长。1925年至1927年间,袁同礼担任北京大学目录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馆长),是我国第一个受过专业图书馆学训练而进入行政管理的图书馆馆长。作为图书馆主任,袁同礼以建立和发展现代化的中国图书馆事业为己任。当时教育部长章士钊因学生运动而停发北京大学经费,但袁同礼却满怀豪情地说:“我们经济虽然贫乏,但精神却很旺盛,因为都抱着一股热忱,要为北大图书馆做出点事来。”1925年10月,溥仪被逐出宫,北京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袁同礼被邀赴京参加该项工作,负责筹建故宫博物院图书馆。cascoo.net

    1926年,袁同礼还受聘担任京师图书馆图书部主任,同年升任京师图书馆副馆长。由于当时的馆长梁启超、李四光只处理行政事务,且专心于自己的学问与研究,加之兼职太多,到馆时间很少,实际工作都由袁同礼负责。1929年,袁同礼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同年6月,京师图书馆与北海图书馆合并,改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8月,教育部聘任蔡元培为馆长,同时向袁同礼发出聘书曰:“兹聘任先生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副馆长,即请惠允担任。”国立北平图书馆成立后,蔡元培虽为馆长,但也因兼职太多无暇顾及馆事,袁同礼以代理馆长名义实际主持一切。袁同礼代理馆长职务,且又是图书馆学专业出身,事业心极强,先后在馆工作20余年,成绩卓著,奠定了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基础,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931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在北平北海西侧落成。图书馆采用了欧美最新材料与结构,书库可容书55万册,阅览室可容200余人,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图书馆,也是世界上颇具民族特色的大馆之一。新馆的落成和投入使用,让袁同礼兴奋异常:“吾国今日图书馆事业已由火微光日即于黎明之境。然而发挥光大,尚复有待。吾人不悔,愿与全国同仁,互相提携,以期为国家树长治久安之基。”袁同礼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前途充满信心,并胸怀强烈的责任感。他还道出了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近代观国者于政治修明之外,尤须窥其民智

    。之通塞;而民智之通塞,又与其图书馆事业之盛衰为表里。换言之,谓一国民智之表见,以及于政治修明,俱系于此,亦未为过也。”

    袁同礼在主持北平图书馆工作期间,整理出版了大量善本丛书,编纂了馆藏甲、乙两库善本书目、普通书目目录、特种书目如舆图、唐人写经、国学与文学论索引、中西文馆刊及周年报告等等,对我国文化、教育、科技专家的学术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袁同礼还把世界上科学的编目方法介绍到中国来编古籍。其一,他不按“四部”分类,而参照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及杜威分类法,按书名第一字笔画及作者姓名第一字笔画来分目,查考找书极为便利。其二,袁同礼将线装古书目录也同新书一样,制成卡片,装入卡片箱,便于查书,这在现代图书馆中不稀奇,而在当时则是很大的改革。其三,袁同礼改装所有的线装书套子,便于上架。中国古书,大小不一,册数不同,习惯平放,上架取书都不方便。袁同礼亲自设计布匣子,像洋装书一样,插架极为便利,书名写在匣脊上,找书十分方便。

    为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袁同礼十分重视图书资料征集工作。早在1924年在欧洲考察期间,袁同礼就探访《永乐大典》散佚欧洲各国的情况,又托人查录英、法等国收藏敦煌资料的情况。二战结束后,他又致函外交部,要求向德国追回被掠去的图书文物。抗战期间,袁同礼曾三次赴美,在各文教机关、团体发表演说,宣传抗日,争取国际援助;同时征集书刊资料,筹措购书外汇。他委托曾在北图工作过的在美人员予以协助。当时交通、通讯中断,征集到的资料无法运回国内,他就多方设法,联系就地储存。抗战胜利后,这些资料均邮寄回北图。现在北图所藏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平装本小说就是那时征集到的。当袁同礼获知美国国家档案局藏有大量中美关系史方面的档案后,便利用自己的关系积极活动,联系复制档案胶卷。通过努力,他募得捐款1200美元,复制了324个胶卷,内容包括1790年至1906年间美国各驻华机构的报告和1868&

    。版物,如同情中国抗战的讲演稿、驻华记者的新闻稿、外侨的报告书、战争造成中国人员财产损失等方面的资料,还编辑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战事大事日表》、《中日战事纪事长编》、《卢沟桥事变以来新出战事书籍提要》、《暴日侵华与国际舆论》(英文本)、《战事史料集刊》、《抗战书目提要》等书。

    抗战期间,袁同礼还曾致函***,请求支持搜集抗日史料工作,得到***的热情支持。1939年3月16日,***派人访问袁同礼。同年4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人员林祖涵托人把***所搜集的书籍50册转交北平图书馆。同年7月,该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又致函北平图书馆馆长:“兹有周副部长(按:***)交下书籍,大多是1938-1939年解放区出版的书刊文献,至是珍贵。”此后,北平图书馆昆明、重庆两办事处直接与延安解放社、延安新中华报出版社、延安新华书店、重庆新华日报社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北平图书馆开始公开收藏中国共产党早期出版的书刊文献。

    在袁同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有关中日战事的文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在昆明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前,仅藏于昆明馆的抗战史料即有中文书5180种约6000册,中文小册子400余件,中文杂志2350种,中文报纸169种,日文书520册,日文杂志120种,日文报纸8种,西文书1922册,西文杂志373种,西文报纸49种。另有《战事史料集刊》、《抗战书目提要》等书出版。1948年5月,这些史料在北平北海静心斋展出,大多已是国内唯一的珍品。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我国图书馆损失惨重,为了复兴图书馆事业,袁同礼于1938年以中华图书馆协会理事长的名义,分别致函欧美各国图书馆协会,痛陈日军暴行,并广泛征集图书,得到美英各国图书馆界的援助,捐赠的图书陆续运往香港。为顺利接受赠书,袁同礼亲往香港,参加图书验收和运送事宜。抗战胜利后,袁同礼曾参加接收敌伪文物图书的工作。北平图书馆以收藏古籍出名,馆藏善本、珍本,无论数量还是学术价值,无馆可与之相比。抗战爆发后,袁同礼为了保存这批国宝,深谋远虑,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2700余种约3万册善本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并代制成缩微胶卷,以永久保存,便于使用。装运工作自1941年10月开始。为了这批书的安全,袁同礼亲自安排督运。这批善本摄制工作自1942年初开始,至1946年完成,共摄成胶卷1070卷。底片存美国国会图书馆,赠中国3套正片。多达百箱的精选善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了25个年头,1965年才转回台湾“中央图书馆”保管。

    通过袁同礼的多方努力,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书日臻丰富。至1949年已多达140余万册,其中包括中文普通书、善本书、敦煌写经、舆图、金石拓片、特藏书、中外文期刊、西文书、日文书、其他语种图籍等。对北图发展最有发言权的是读者。从1931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正式开馆至1948年,每年都接待读者数万人次乃至数十万人次。最多的一年是1936年,全年接待读者497,018人次,流通图书695,022册次。

    1940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蔡元培病逝于香港。1942年,袁同礼由副馆长、代理馆长改任馆长。1944年底,袁同礼奉国民政府之命赴英美考察,并以中国代表团顾问名义参加了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第一次会议。1945年5月,袁同礼获美国匹兹堡大学法学博士名誉学位,同年9月返回北平,继续以馆长身份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工作。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北大学考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北大学考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