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9 大宴宾朋
目录:他乡远在莫斯科| 作者:张正直| 类别:网游动漫
虽然房青对向楠说是“过几天就要开业”,但他显然还是低估了俄罗斯办事机构的官僚作风。
安娜这些日子的四处奔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她之前可以用各种手段推进工人的干活进度,但现在面对开业前的必要环节却束手无策,仅消防检查一项便足足拖延了半个月,最后还是通过几次三番的打点才得以通过。等所有一切准备就绪时,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
几经商量,房青和老魏将开业时间定在了农历十一月初一。他们查过黄历,这一天宜开业、开张、开市、交易、纳财,实在是近期不可多得的好日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天是个星期一。
考虑到饭店开在学校宿舍楼里,他们的主要人脉也大都是学生和宿舍工作人员,周一举办开业庆典多有不便。在安娜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在前一天的周日晚上邀请宾朋齐聚一堂,等周一早上放一挂鞭炮就直接开门营业了。
计议已定,接下来便是发请柬邀请朋友。饭店空间有限,能同时容纳的客人比较少,好在他们也不需要邀请太多人。
老魏不是友大的学生,自然无人可请。胡易在学校里有一些朋友,但至交不多,本来只打算邀请周大力、夏焱、菜花和向楠,最后又临时加上了王申。
房青是饭店的大老板,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又是华人中的最年长者,重要的客人由他出面邀请比较合适。
安娜帮忙写好俄语请柬,房青先后邀请了他的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接着去各个宿舍楼邀请宿舍总房管、11号楼和10号楼的几位管理员以及各方各面的小头头。
俄罗斯人请全了,房青又口头喊上了几位与他关系不错的中国老学生,最后亲自写了一份请柬送到六哥手中,诚邀他饭店里的全体同仁出席。
当然,“全体同仁”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毕竟六哥的店也要营业。而六哥当日凑巧要参加中国大使馆的活动,无法亲至。他再三向房青表示恭贺和歉意,答应一定派代表去捧场。
周日一早,胡易带着夏焱和菜花去市场采购了当日所需的所有原材料,中午吃过饭稍事歇息便和老魏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
当天的客人总共有二十多位,仅凭他们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幸亏店里还有从之前倒闭的餐厅留下来的几位服务员和帮厨,胡易将洗菜切块等简单工作一律交给外国人去干,自己只需要做一些切丝之类的细活,至于雕花等刀工考究的技术活则由老魏亲自负责。
即便如此,几个小时下来还是把他累的够呛,仿佛又找回了在黄海饭店打工时的感觉。胡易顾不上休息,回到宿舍换了一身新衣服,带着自己的几位客人重新来到店里。
天已经黑了,半空中飘起了零星的雪花。今天气温格外低,但房青和安娜却是满面春风,早早就站在店门口迎接客人。
房青西装革履,外罩呢子大衣,头戴一顶棉帽,腰板儿挺的直直的,大辫子梳的格外整齐。
安娜今天也是盛装出席,妆容打扮十分精致,显的比平日年轻了几岁,漂亮了几分。她和房青一左一右站在门口神态亲昵的低声交谈,看上去很有些般配,浑然不似饭店的老板和经理,倒像是等待宾客来参加婚礼的一对新人。
时间一到,其他客人们陆续到来,一边向房青道贺,一边品评店里的装修布置。安娜陪在一旁向大家讲解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虽然她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居然能说的头头是道。
胡易留在厨房里继续帮老魏忙活,他心里清楚,这家店的头面人物是房青和安娜,自己和老魏没必要在学校老师和宿舍管理员面前大张旗鼓的抛头露面。
房青来友大多年,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演出活动,是中国学生中名气比较大的,又是这家店出钱最多的股东。
而安娜虽然分文未出,但毫无疑问是店里的顶梁柱。她擅长与俄罗斯人沟通协调,如果没有她忙前忙后、操心费力,这家店怕是明年今日也开不了业。
何况店里的其他前厅后厨工作人员也是她从先前的餐厅逐个挑选后招揽来的,如果没有安娜,很多事情仅靠他们三个中国人恐怕是玩不转。
最后到来的是六哥派出的两名代表,憨直实诚的大个子山东男孩和彬彬有礼的黑龙江帅气小伙。二人年纪与胡易相仿,在学校里口碑人缘不错,素日颇得房青等人的喜爱。
两个人并非空手前来,而是各抱着一只大大的花篮。其中一只是六哥饭店送来恭贺同行开业大吉;另一只则是六哥以友谊大学中国学生会的名义送上的,祝愿中国同胞生意兴隆,万事顺意。
这让房青倍感脸上有光,尽管他平时提到六哥总是一口一个“小六”,显得很不以为然,但房青心里清楚,六哥在友大有资历、有实力、有头衔,是华人中的一号人物。今天他虽然未能亲自前来祝贺,但派来的人和送上的花篮都算给足了自己面子。
二十多位宾客拼了四张大桌,使本就不大的餐厅显得有些拥挤。房青亲自陪学校老师和宿舍总房管坐了一桌,让安娜与小马哥等宿舍管理员同坐。
胡易虽然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年轻,但之前的外卖经历也让他在中国同学中小有名气,因此坐在第三桌上关照各位中国老大哥和六哥派来的两位小伙子,周大力则带着夏焱等其余年轻人坐在另一桌。
宾客相继入座,酱货拼盘和几碟凉菜上桌,老魏在后厨开始一锅接一锅的炒菜。
平心而论,老魏的手艺的确不错,也难怪他当初在黄海饭店总是郁郁不得志。
房青的系主任和导师经常受到中国学生宴请,是在高档中国饭店吃过见过的人,甚至能比较熟练的使用筷子。两位老先生对今晚的菜肴口味十分满意,每品尝一道新菜便对房青竖起大拇指:“太棒了!正宗的中国菜!您请的厨师水平非常高!”
7017k
安娜这些日子的四处奔波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她之前可以用各种手段推进工人的干活进度,但现在面对开业前的必要环节却束手无策,仅消防检查一项便足足拖延了半个月,最后还是通过几次三番的打点才得以通过。等所有一切准备就绪时,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
几经商量,房青和老魏将开业时间定在了农历十一月初一。他们查过黄历,这一天宜开业、开张、开市、交易、纳财,实在是近期不可多得的好日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天是个星期一。
考虑到饭店开在学校宿舍楼里,他们的主要人脉也大都是学生和宿舍工作人员,周一举办开业庆典多有不便。在安娜的建议下,大家决定在前一天的周日晚上邀请宾朋齐聚一堂,等周一早上放一挂鞭炮就直接开门营业了。
计议已定,接下来便是发请柬邀请朋友。饭店空间有限,能同时容纳的客人比较少,好在他们也不需要邀请太多人。
老魏不是友大的学生,自然无人可请。胡易在学校里有一些朋友,但至交不多,本来只打算邀请周大力、夏焱、菜花和向楠,最后又临时加上了王申。
房青是饭店的大老板,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又是华人中的最年长者,重要的客人由他出面邀请比较合适。
安娜帮忙写好俄语请柬,房青先后邀请了他的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以及其他几位老师,接着去各个宿舍楼邀请宿舍总房管、11号楼和10号楼的几位管理员以及各方各面的小头头。
俄罗斯人请全了,房青又口头喊上了几位与他关系不错的中国老学生,最后亲自写了一份请柬送到六哥手中,诚邀他饭店里的全体同仁出席。
当然,“全体同仁”只是一种客气的说法,毕竟六哥的店也要营业。而六哥当日凑巧要参加中国大使馆的活动,无法亲至。他再三向房青表示恭贺和歉意,答应一定派代表去捧场。
周日一早,胡易带着夏焱和菜花去市场采购了当日所需的所有原材料,中午吃过饭稍事歇息便和老魏一头扎进厨房开始准备。
当天的客人总共有二十多位,仅凭他们两个人肯定是不够的。幸亏店里还有从之前倒闭的餐厅留下来的几位服务员和帮厨,胡易将洗菜切块等简单工作一律交给外国人去干,自己只需要做一些切丝之类的细活,至于雕花等刀工考究的技术活则由老魏亲自负责。
即便如此,几个小时下来还是把他累的够呛,仿佛又找回了在黄海饭店打工时的感觉。胡易顾不上休息,回到宿舍换了一身新衣服,带着自己的几位客人重新来到店里。
天已经黑了,半空中飘起了零星的雪花。今天气温格外低,但房青和安娜却是满面春风,早早就站在店门口迎接客人。
房青西装革履,外罩呢子大衣,头戴一顶棉帽,腰板儿挺的直直的,大辫子梳的格外整齐。
安娜今天也是盛装出席,妆容打扮十分精致,显的比平日年轻了几岁,漂亮了几分。她和房青一左一右站在门口神态亲昵的低声交谈,看上去很有些般配,浑然不似饭店的老板和经理,倒像是等待宾客来参加婚礼的一对新人。
时间一到,其他客人们陆续到来,一边向房青道贺,一边品评店里的装修布置。安娜陪在一旁向大家讲解其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虽然她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居然能说的头头是道。
胡易留在厨房里继续帮老魏忙活,他心里清楚,这家店的头面人物是房青和安娜,自己和老魏没必要在学校老师和宿舍管理员面前大张旗鼓的抛头露面。
房青来友大多年,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演出活动,是中国学生中名气比较大的,又是这家店出钱最多的股东。
而安娜虽然分文未出,但毫无疑问是店里的顶梁柱。她擅长与俄罗斯人沟通协调,如果没有她忙前忙后、操心费力,这家店怕是明年今日也开不了业。
何况店里的其他前厅后厨工作人员也是她从先前的餐厅逐个挑选后招揽来的,如果没有安娜,很多事情仅靠他们三个中国人恐怕是玩不转。
最后到来的是六哥派出的两名代表,憨直实诚的大个子山东男孩和彬彬有礼的黑龙江帅气小伙。二人年纪与胡易相仿,在学校里口碑人缘不错,素日颇得房青等人的喜爱。
两个人并非空手前来,而是各抱着一只大大的花篮。其中一只是六哥饭店送来恭贺同行开业大吉;另一只则是六哥以友谊大学中国学生会的名义送上的,祝愿中国同胞生意兴隆,万事顺意。
这让房青倍感脸上有光,尽管他平时提到六哥总是一口一个“小六”,显得很不以为然,但房青心里清楚,六哥在友大有资历、有实力、有头衔,是华人中的一号人物。今天他虽然未能亲自前来祝贺,但派来的人和送上的花篮都算给足了自己面子。
二十多位宾客拼了四张大桌,使本就不大的餐厅显得有些拥挤。房青亲自陪学校老师和宿舍总房管坐了一桌,让安娜与小马哥等宿舍管理员同坐。
胡易虽然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年轻,但之前的外卖经历也让他在中国同学中小有名气,因此坐在第三桌上关照各位中国老大哥和六哥派来的两位小伙子,周大力则带着夏焱等其余年轻人坐在另一桌。
宾客相继入座,酱货拼盘和几碟凉菜上桌,老魏在后厨开始一锅接一锅的炒菜。
平心而论,老魏的手艺的确不错,也难怪他当初在黄海饭店总是郁郁不得志。
房青的系主任和导师经常受到中国学生宴请,是在高档中国饭店吃过见过的人,甚至能比较熟练的使用筷子。两位老先生对今晚的菜肴口味十分满意,每品尝一道新菜便对房青竖起大拇指:“太棒了!正宗的中国菜!您请的厨师水平非常高!”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他乡远在莫斯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他乡远在莫斯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