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一章 始保终弃
目录:蜀山悬剑传| 作者:大明终始| 类别:武侠仙侠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李颀(唐)
……
……
剿灭邢縡等反贼后,王鉷率队进入邢縡府邸,搜查谋逆造反的证据。杨国忠担心邢縡余党隐匿其中,不敢久留。吩咐贴身亲信留下协助搜查,自己则跟随高力士,连夜入宫。
见到玄宗后,杨国忠匍匐在玄宗脚下,嚎啕大哭,泣道:“圣上,下官险些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玄宗见杨国忠吓得不轻,赐了他一碗参汤,让其起来说话。
杨国忠添油加醋,向玄宗汇报了整个抓捕过程。包括王鉷拖延抓捕,缉拿过程中与乱匪勾结,逆贼数量众多,持有违禁兵器,自己险些丧命等细节。
杨国忠最后咬牙切齿地得出结论:“邢縡造反一事确凿无疑,除了王焊,王鉷也一定参与了这个阴谋!”
玄宗将信将疑,望向高力士。高力士道:“邢縡造反属实,但王鉷大人是否参与造反,暂无证据。”
玄宗笑着摇头,道:“王銲此人朕见过,是个蠢货,但王鉷不同。他位高权重,荣华富贵,没理由参与造反。
杨国忠大急,噗通跪倒在地,道:“王鉷狼子野心,臣亲眼所见,还请陛下明察!”
玄宗颇不耐烦,念在杨贵妃的面子,不忍责罚。他扭头对李林甫道:“李相,你怎么看?”
今日王鉷之弟事发后,是借机除掉王鉷,还是保住他?林甫一直在反复掂量。
这两年,杨国忠青云直上,固然跟杨贵妃有关,但也跟圣上制衡自己相权独大有关。
王鉷虽然对自己的尊重大不如前,但毕竟是自己一党。王鉷与自己、杨国忠呈三角制衡关系,是自己与杨国忠的战略缓冲之地。自己毕竟是首辅,可以上位者的身份在二人之间居间调停,任谁也不敢挑战自己的权威。
倘若王鉷被拿下,自己必然将面对杨国忠**裸地挑战。要是自己再年轻几岁,定将这狂妄无知小儿玩弄鼓掌之间。可是自己现已老迈,精力再不如前。反之,杨家如今恩宠无匹,烜赫一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二十年为相生涯毁于一旦。
思来想去,李林甫主意已定,要力保王鉷。但谋逆之事,罪无可恕。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救人不成,把自己也折进去。一定要等到圣上倾向明确后,才能表态。
李林甫之前一言不发,一直在观察玄宗的神情。此刻见玄宗依然信任王鉷,赶忙表态:“陛下英明,王大人深受隆恩,勤勉尽职,忠于陛下。既不攀附皇室门阀,也不在百官中结党,断无谋逆之可能。
王鉷和王銲非一母所生,平日并不居住在一起,定然不知道其弟所为。臣以为,王大人有错,错在对其弟管教不严,误交匪人。就此一点,应当严惩。”
李林甫的进奏,让玄宗大为满意。他对杨国忠道:“李相之言,朕深以为是。你去告诉王鉷,让他把王焊下狱问罪。闯了这么大祸,他王家得给朝廷一个交代。爱卿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办案一天,甚是辛苦,早点回去休息吧。”
杨国忠见此,已知玄宗主意已定,虽不甘心,也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告退。
……
回到家中,杨国忠长吁短叹,要了几壶酒,自斟自饮起来。喝了几杯,尹三娘推门而入。
杨国忠道:“三夫人,你来的正好,你给我评评理,他王鉷犯下滔天大罪,竟然不予追究!”说罢,把王焊和邢縡之事讲述一遍。
尹三娘听罢,双目阴沉不定。
杨国忠不忿,咆哮道:“圣上明显就是偏袒王鉷,只要王鉷识相,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就能躲过这一劫。谋逆,这可是谋逆大案啊,就这么算了?”
尹三娘道:“王鉷会牺牲他弟吗?”
杨国忠道:“当然会,此人当年为了上位,连他的亲舅舅杨慎矜能都出卖。”
尹三娘道:“王焊现在何处,是在京兆府牢狱还是在刑部大牢?”
杨国忠道:“王鉷把他放跑了,不过这个蠢货逃跑还带着小妾,脚程不快。刚出城就被飞龙禁军追上,现关押在刑部大牢。”
尹三娘道:“这就好办了。吉温不是最近想投靠大人吗?就让他拿这事做个投名状,连夜审讯王焊,让他把王鉷咬出来。”
杨国忠想了一下,摇头道:“吉温虽有心投奔于我,但他知道王鉷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公然陷害王鉷,必然会彻底得罪李相。这家伙老滑头,不会把其后路断掉的。”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若此,臣妾还有一计……”
……
当晚的刑部大狱,灯火通明。杨国忠在众人的陪同下,提审王焊。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王銲和王鉷兄弟数十年,王焊一定知道王鉷不少秘密,只要王焊以此为要挟,必然能让王鉷不得不救。只要王鉷不肯牺牲他弟,就必然触怒圣上,倒时落井下石,不怕他不牵连入狱。”
此时玄宗仍然信任王鉷,就说:“他受了朕那么大的恩遇,没理由参与谋反。”一直在冷眼旁观的李林甫此刻赶紧发话,也赞同天子的判断,认为王鉷肯定不知道他弟弟的事情。
李林甫之所以力保王鉷,首先当然是为了随顺玄宗,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王鉷就这样被除掉,杨国忠接下来肯定会把目标转向他,所以他必须保住王鉷,让他来制衡杨国忠。
最后,玄宗决定不追究王鉷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法纪,希望王鉷做得漂亮一点,主动上表请求将王焊治罪,这样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他让杨国忠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王鉷。
如果王鉷识相的话,这时候绝对是要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可他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回了一句让玄宗和李林甫都目瞪口呆的话——我不忍心对亲弟弟下手。
玄宗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你王鉷真的是活腻了!
随后,玄宗立刻命人逮捕了王鉷,让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京兆尹之职,并让杨国忠和**烈会审王鉷。
既然是让杨国忠来审,那结果就毫无悬念了。王鉷不但被坐实了谋反罪名,而且连同以前杀任海川和韦会的事情也都被抖了出来。玄宗旋即下诏,赐王鉷自尽,然后把王焊绑到朝堂上活活打死,党羽全部诛杀。同日,王鉷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数日后就被杀死在了流放路上。后来,有关部门派人查抄王鉷的家产,居然一连数日都清点不完。
王鉷一死,杨国忠就彻底熬出头了。
天宝十一年五月,玄宗把原属王鉷的二十几个职务,如御史大夫、京畿采访
使、关中采访使等等,通通给了杨国忠。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做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琴歌》李颀(唐)
……
……
剿灭邢縡等反贼后,王鉷率队进入邢縡府邸,搜查谋逆造反的证据。杨国忠担心邢縡余党隐匿其中,不敢久留。吩咐贴身亲信留下协助搜查,自己则跟随高力士,连夜入宫。
见到玄宗后,杨国忠匍匐在玄宗脚下,嚎啕大哭,泣道:“圣上,下官险些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玄宗见杨国忠吓得不轻,赐了他一碗参汤,让其起来说话。
杨国忠添油加醋,向玄宗汇报了整个抓捕过程。包括王鉷拖延抓捕,缉拿过程中与乱匪勾结,逆贼数量众多,持有违禁兵器,自己险些丧命等细节。
杨国忠最后咬牙切齿地得出结论:“邢縡造反一事确凿无疑,除了王焊,王鉷也一定参与了这个阴谋!”
玄宗将信将疑,望向高力士。高力士道:“邢縡造反属实,但王鉷大人是否参与造反,暂无证据。”
玄宗笑着摇头,道:“王銲此人朕见过,是个蠢货,但王鉷不同。他位高权重,荣华富贵,没理由参与造反。
杨国忠大急,噗通跪倒在地,道:“王鉷狼子野心,臣亲眼所见,还请陛下明察!”
玄宗颇不耐烦,念在杨贵妃的面子,不忍责罚。他扭头对李林甫道:“李相,你怎么看?”
今日王鉷之弟事发后,是借机除掉王鉷,还是保住他?林甫一直在反复掂量。
这两年,杨国忠青云直上,固然跟杨贵妃有关,但也跟圣上制衡自己相权独大有关。
王鉷虽然对自己的尊重大不如前,但毕竟是自己一党。王鉷与自己、杨国忠呈三角制衡关系,是自己与杨国忠的战略缓冲之地。自己毕竟是首辅,可以上位者的身份在二人之间居间调停,任谁也不敢挑战自己的权威。
倘若王鉷被拿下,自己必然将面对杨国忠**裸地挑战。要是自己再年轻几岁,定将这狂妄无知小儿玩弄鼓掌之间。可是自己现已老迈,精力再不如前。反之,杨家如今恩宠无匹,烜赫一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二十年为相生涯毁于一旦。
思来想去,李林甫主意已定,要力保王鉷。但谋逆之事,罪无可恕。不能轻举妄动,否则救人不成,把自己也折进去。一定要等到圣上倾向明确后,才能表态。
李林甫之前一言不发,一直在观察玄宗的神情。此刻见玄宗依然信任王鉷,赶忙表态:“陛下英明,王大人深受隆恩,勤勉尽职,忠于陛下。既不攀附皇室门阀,也不在百官中结党,断无谋逆之可能。
王鉷和王銲非一母所生,平日并不居住在一起,定然不知道其弟所为。臣以为,王大人有错,错在对其弟管教不严,误交匪人。就此一点,应当严惩。”
李林甫的进奏,让玄宗大为满意。他对杨国忠道:“李相之言,朕深以为是。你去告诉王鉷,让他把王焊下狱问罪。闯了这么大祸,他王家得给朝廷一个交代。爱卿为朕分忧,朕深感欣慰。办案一天,甚是辛苦,早点回去休息吧。”
杨国忠见此,已知玄宗主意已定,虽不甘心,也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告退。
……
回到家中,杨国忠长吁短叹,要了几壶酒,自斟自饮起来。喝了几杯,尹三娘推门而入。
杨国忠道:“三夫人,你来的正好,你给我评评理,他王鉷犯下滔天大罪,竟然不予追究!”说罢,把王焊和邢縡之事讲述一遍。
尹三娘听罢,双目阴沉不定。
杨国忠不忿,咆哮道:“圣上明显就是偏袒王鉷,只要王鉷识相,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就能躲过这一劫。谋逆,这可是谋逆大案啊,就这么算了?”
尹三娘道:“王鉷会牺牲他弟吗?”
杨国忠道:“当然会,此人当年为了上位,连他的亲舅舅杨慎矜能都出卖。”
尹三娘道:“王焊现在何处,是在京兆府牢狱还是在刑部大牢?”
杨国忠道:“王鉷把他放跑了,不过这个蠢货逃跑还带着小妾,脚程不快。刚出城就被飞龙禁军追上,现关押在刑部大牢。”
尹三娘道:“这就好办了。吉温不是最近想投靠大人吗?就让他拿这事做个投名状,连夜审讯王焊,让他把王鉷咬出来。”
杨国忠想了一下,摇头道:“吉温虽有心投奔于我,但他知道王鉷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公然陷害王鉷,必然会彻底得罪李相。这家伙老滑头,不会把其后路断掉的。”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若此,臣妾还有一计……”
……
当晚的刑部大狱,灯火通明。杨国忠在众人的陪同下,提审王焊。
尹三娘沉吟半晌,道:“王銲和王鉷兄弟数十年,王焊一定知道王鉷不少秘密,只要王焊以此为要挟,必然能让王鉷不得不救。只要王鉷不肯牺牲他弟,就必然触怒圣上,倒时落井下石,不怕他不牵连入狱。”
此时玄宗仍然信任王鉷,就说:“他受了朕那么大的恩遇,没理由参与谋反。”一直在冷眼旁观的李林甫此刻赶紧发话,也赞同天子的判断,认为王鉷肯定不知道他弟弟的事情。
李林甫之所以力保王鉷,首先当然是为了随顺玄宗,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王鉷就这样被除掉,杨国忠接下来肯定会把目标转向他,所以他必须保住王鉷,让他来制衡杨国忠。
最后,玄宗决定不追究王鉷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法纪,希望王鉷做得漂亮一点,主动上表请求将王焊治罪,这样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他让杨国忠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王鉷。
如果王鉷识相的话,这时候绝对是要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可他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回了一句让玄宗和李林甫都目瞪口呆的话——我不忍心对亲弟弟下手。
玄宗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你王鉷真的是活腻了!
随后,玄宗立刻命人逮捕了王鉷,让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京兆尹之职,并让杨国忠和**烈会审王鉷。
既然是让杨国忠来审,那结果就毫无悬念了。王鉷不但被坐实了谋反罪名,而且连同以前杀任海川和韦会的事情也都被抖了出来。玄宗旋即下诏,赐王鉷自尽,然后把王焊绑到朝堂上活活打死,党羽全部诛杀。同日,王鉷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数日后就被杀死在了流放路上。后来,有关部门派人查抄王鉷的家产,居然一连数日都清点不完。
王鉷一死,杨国忠就彻底熬出头了。
天宝十一年五月,玄宗把原属王鉷的二十几个职务,如御史大夫、京畿采访
使、关中采访使等等,通通给了杨国忠。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做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蜀山悬剑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蜀山悬剑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