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章决裂袁绍
目录:汉末之并州匪政| 作者:杨氏良家子| 类别:历史军事
关于立刘虞为帝,张瑞当然是万般赞同。
此举能极大动摇汉室权威,使豪侠俊杰纷纷择主投靠,以成伟业,取汉室而代之。
袁绍、张瑞这种实力雄厚的野心家,最容易趁机收拢俊才。
只是问题在于,刘虞并不像二人一样,野心勃勃,反倒对汉室忠心耿耿。
知道结果的张瑞当然不会与袁绍一同撞个头破血流。
更何况拥立刘虞虽好,却与张瑞清君侧的口号发生极大冲突。更与荀彧理念相悖。
张瑞只得义正言辞的说道:“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响应者,义也。今袁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董卓也。”
“荀君且以此言,原话奉与袁绍!”
荀谌脸色微变,征西将军此言几乎是欲与袁车骑决裂。
一旦此言传出去,天下诸侯将纷纷瞩目观望。
鹰扬将军乃是首倡义兵之人,亦是诛杀董贼最坚决、激进之人。其一言一行都影响天下英雄对讨董之事的态度。
若双方因另立新帝而分道扬镳,将导致天下豪杰纷纷关注,审视二者忠义之别。
若能成功立刘虞为帝则袁车骑将一跃成为匡世济难之贤臣,名望天下无双。
但倘若失败,则征西将军名望大涨,被天下豪杰认定为忠义奋发之英雄,便如当初袁车骑拔刀怒斥董卓之举,获海内之望。
关于结局如何,荀谌不敢断言,只能留待袁车骑自行决断。乃起身告辞,说道:“必将征西将军所言转告袁车骑!”
转不转告袁绍,其实张瑞并不在意,关键是要将这话转告给荀彧。
让荀彧看到自己忠义奋节、维持献帝的政治规划。
随后张瑞亲自起身将荀谌送出房间,笑着说道:“孤派使节携带聘书与薄礼,与荀君一同返回冀州,望荀君能及时引荐于文若处。”
因为此前有所谈及,荀谌并未以为意,只以为是寻常引荐,很淡然的说道:“请君侯安心,谌必尽心为之。”
“善!”张瑞笑着抚掌,说道:“荀君正人君子,言出必行,孤无忧矣。”
随着张瑞的掌声,使节、仆从与一辆辆马车停至府前。
荀谌顿时瞪大了双眼,指着眼前车水马龙的队列,吃惊的问道:“此即为君侯所言薄礼?”
张瑞一笑。连刘备三顾茅庐都让关羽、张飞带几分礼物,自己欲请同样顶级的谋士出仕,怎能寒酸了?
乃说道:“文若乃王佐之才,礼薄有失其身份。是故,此礼只略表孤之诚意。”
“黄金千镒,锦缎万匹,璧玉百双,舞姬百人,车驾十套,庄园三座,良田千亩等等,不胜凡数。”
“且为孤转告文若,孤不知文若人生在世,所求者何。唯以常人所念,高官显爵,娇妻美妾,衣食无忧等,皆已置齐。人生称意,无世俗之忧。所行者,唯心中所想。所为者,仅胸中抱负。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荀谌愣愣的站在原地。
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谁不曾想过此等顺心畅意之事?
一生不用为任何庸俗之事分心。家中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终生不用考虑贪污、节用之事。朝中深得信赖,官运亨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每日只需顺从本心,思考救世济民之策。
一谋一划,便能活命无数。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天下。
先贤讲君子立于世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人所求不过是一个一展自己心中抱负的舞台。
荀谌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拒绝这种礼聘,但确认这世间绝大多数的士子无法抗拒这种机会。
哪怕礼聘之诸侯出身低贱,十恶不赦,谋朝篡逆,无数士子亦心甘情愿陪其一路坚持到底。
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也不怨主公,只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助主公成就伟业。
数百名黑袍玄甲的铁骑护卫着长长的车队与后方徒步跟随的童仆一路越过渭桥,离长安而去。
审配负手站于张瑞身后,问道:“主公治政以来,似尚未有人礼遇能过荀文若者。”
张瑞一笑,对审配说道:“荀文若之于并州幕府,便如君于征西将军府之重。”
“此诚重矣。”审配赞叹道。虽然与主公于庶民性命之事上略有分歧。但审配从来不曾怨恨过自己不得重用。相反,在幕府当中,一直是位高权重,总督将军府政务。
因为军政分离,审配亦从来未插手过河东太守府的内政。所以对荀彧所受礼遇,审配只是赞叹,并不嫉妒。
若真是一位王佐之才,总督并州政务,对征西将军府亦同样有所裨益。审配、裴潜等人对荀彧颇有几分期待。
闲聊了几句荀彧,张瑞便将目光收回眼前,问道:“河南灾民情况如何?”
裴潜立即答道:“函谷关已可正常通行。每日出关百姓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官府、豪族皆已于渑池附近设置救济之所。甚至有胆大者,已将赈济放粥之地,设于新安县境内。”
函谷关就在新安县境内,那几乎是流民出了函谷关便能得到食物。
张瑞诧异,问道:“粥香飘扬,函谷关守军能忍住劫掠、杀戮之心?”
说到这里,贾诩面露微笑,说道:“日前有函谷关守军曾劫掠数百石粮食,克制凶性,只杀两名护卫,砍伤十数人。次日函谷关守将段煨送回三十三枚犯事士卒首级,与黄金、银饼数百斤。”
白银在汉朝亦是贵重货币,只是民间不广泛流通,只作大额贸易时才会出现,更多还是装饰、储藏之用。最典型的就是银印青绶。
段煨不惜赠送黄金、白银数百斤,亦不肯归还区区数百石粮食。看来真的是人肉吃到发寒犯怵了。
贾诩继续说道:“有此震慑在前,函谷关守军再不敢越雷池半步。豪族便安心在新安县设置粥篷,收纳百姓。”
“彼辈怎如此热心?”张瑞好奇的问道。
“怎能不热心?”裴潜笑着对张瑞介绍道:“豪族喜悦至极,甚至将此举别称为淘金。”
7017k
此举能极大动摇汉室权威,使豪侠俊杰纷纷择主投靠,以成伟业,取汉室而代之。
袁绍、张瑞这种实力雄厚的野心家,最容易趁机收拢俊才。
只是问题在于,刘虞并不像二人一样,野心勃勃,反倒对汉室忠心耿耿。
知道结果的张瑞当然不会与袁绍一同撞个头破血流。
更何况拥立刘虞虽好,却与张瑞清君侧的口号发生极大冲突。更与荀彧理念相悖。
张瑞只得义正言辞的说道:“奸臣乘衅,荡覆王室,英雄奋节,天下响应者,义也。今袁绍为盟主,因权专利,将自生乱,是复有一董卓也。”
“荀君且以此言,原话奉与袁绍!”
荀谌脸色微变,征西将军此言几乎是欲与袁车骑决裂。
一旦此言传出去,天下诸侯将纷纷瞩目观望。
鹰扬将军乃是首倡义兵之人,亦是诛杀董贼最坚决、激进之人。其一言一行都影响天下英雄对讨董之事的态度。
若双方因另立新帝而分道扬镳,将导致天下豪杰纷纷关注,审视二者忠义之别。
若能成功立刘虞为帝则袁车骑将一跃成为匡世济难之贤臣,名望天下无双。
但倘若失败,则征西将军名望大涨,被天下豪杰认定为忠义奋发之英雄,便如当初袁车骑拔刀怒斥董卓之举,获海内之望。
关于结局如何,荀谌不敢断言,只能留待袁车骑自行决断。乃起身告辞,说道:“必将征西将军所言转告袁车骑!”
转不转告袁绍,其实张瑞并不在意,关键是要将这话转告给荀彧。
让荀彧看到自己忠义奋节、维持献帝的政治规划。
随后张瑞亲自起身将荀谌送出房间,笑着说道:“孤派使节携带聘书与薄礼,与荀君一同返回冀州,望荀君能及时引荐于文若处。”
因为此前有所谈及,荀谌并未以为意,只以为是寻常引荐,很淡然的说道:“请君侯安心,谌必尽心为之。”
“善!”张瑞笑着抚掌,说道:“荀君正人君子,言出必行,孤无忧矣。”
随着张瑞的掌声,使节、仆从与一辆辆马车停至府前。
荀谌顿时瞪大了双眼,指着眼前车水马龙的队列,吃惊的问道:“此即为君侯所言薄礼?”
张瑞一笑。连刘备三顾茅庐都让关羽、张飞带几分礼物,自己欲请同样顶级的谋士出仕,怎能寒酸了?
乃说道:“文若乃王佐之才,礼薄有失其身份。是故,此礼只略表孤之诚意。”
“黄金千镒,锦缎万匹,璧玉百双,舞姬百人,车驾十套,庄园三座,良田千亩等等,不胜凡数。”
“且为孤转告文若,孤不知文若人生在世,所求者何。唯以常人所念,高官显爵,娇妻美妾,衣食无忧等,皆已置齐。人生称意,无世俗之忧。所行者,唯心中所想。所为者,仅胸中抱负。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荀谌愣愣的站在原地。
君子唯心,救世济民!
谁不曾想过此等顺心畅意之事?
一生不用为任何庸俗之事分心。家中妻妾成群,锦衣玉食,终生不用考虑贪污、节用之事。朝中深得信赖,官运亨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每日只需顺从本心,思考救世济民之策。
一谋一划,便能活命无数。一言一行,皆能影响天下。
先贤讲君子立于世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士人所求不过是一个一展自己心中抱负的舞台。
荀谌不知道什么样的人会拒绝这种礼聘,但确认这世间绝大多数的士子无法抗拒这种机会。
哪怕礼聘之诸侯出身低贱,十恶不赦,谋朝篡逆,无数士子亦心甘情愿陪其一路坚持到底。
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也不怨主公,只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助主公成就伟业。
数百名黑袍玄甲的铁骑护卫着长长的车队与后方徒步跟随的童仆一路越过渭桥,离长安而去。
审配负手站于张瑞身后,问道:“主公治政以来,似尚未有人礼遇能过荀文若者。”
张瑞一笑,对审配说道:“荀文若之于并州幕府,便如君于征西将军府之重。”
“此诚重矣。”审配赞叹道。虽然与主公于庶民性命之事上略有分歧。但审配从来不曾怨恨过自己不得重用。相反,在幕府当中,一直是位高权重,总督将军府政务。
因为军政分离,审配亦从来未插手过河东太守府的内政。所以对荀彧所受礼遇,审配只是赞叹,并不嫉妒。
若真是一位王佐之才,总督并州政务,对征西将军府亦同样有所裨益。审配、裴潜等人对荀彧颇有几分期待。
闲聊了几句荀彧,张瑞便将目光收回眼前,问道:“河南灾民情况如何?”
裴潜立即答道:“函谷关已可正常通行。每日出关百姓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官府、豪族皆已于渑池附近设置救济之所。甚至有胆大者,已将赈济放粥之地,设于新安县境内。”
函谷关就在新安县境内,那几乎是流民出了函谷关便能得到食物。
张瑞诧异,问道:“粥香飘扬,函谷关守军能忍住劫掠、杀戮之心?”
说到这里,贾诩面露微笑,说道:“日前有函谷关守军曾劫掠数百石粮食,克制凶性,只杀两名护卫,砍伤十数人。次日函谷关守将段煨送回三十三枚犯事士卒首级,与黄金、银饼数百斤。”
白银在汉朝亦是贵重货币,只是民间不广泛流通,只作大额贸易时才会出现,更多还是装饰、储藏之用。最典型的就是银印青绶。
段煨不惜赠送黄金、白银数百斤,亦不肯归还区区数百石粮食。看来真的是人肉吃到发寒犯怵了。
贾诩继续说道:“有此震慑在前,函谷关守军再不敢越雷池半步。豪族便安心在新安县设置粥篷,收纳百姓。”
“彼辈怎如此热心?”张瑞好奇的问道。
“怎能不热心?”裴潜笑着对张瑞介绍道:“豪族喜悦至极,甚至将此举别称为淘金。”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末之并州匪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末之并州匪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