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万俟洛请命先锋 贺拔胜临阵却敌
目录:魏末多少事| 作者:鸢语忆流年| 类别:历史军事
“咚!咚!咚!”
雄壮的战鼓声响彻在怀朔以西的荒漠上,在百只大鼓同时敲响的震天鼓声中,叛军五万人的军阵一分为五。
破六韩拔陵身侧一员黑甲小将,左右各舞一柄四尺长的八棱锏,策马请战:“大单于,末将请为先锋!”
破六韩拔陵侧首,见是太尉万俟普的独子,以勇力著称的万俟洛,拊掌大笑:“孤听闻小将军你能力博虎豹,生撕大鹰,今日,正好与众军见识见识你的勇武!”
万俟洛听闻夸赞大笑一声,双锏一碰,算是向破六韩拔陵行礼,北镇武人性格历来如此,说豪爽也可,说粗疏也不差。
“万俟受洛干去也,且待我取敌将首级!”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端是一条好汉!
松明一展,战鼓一响,城内守军立时做出应对,众将皆知怀朔东、南、北三面地势狭窄,难以排开阵势,因此,西面成为敌军主攻方向已是必然。
杨钧当即亲领两千兵马防御当道的西城,令别将杨暄领两千兵马坐镇内城,指挥平民搬运石块、辎重,以为策应。
镇副窦乐、都将葛荣、统军贺拔度拔、军主贺拔岳四人,各自统军一千固守一面,八千将士皆是枕戈待旦。
怀朔不是中原的雄伟坚城,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深沟坚垒,只有一条丈宽、插满木枪的壕沟。
同样,叛军也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莫说飞楼、巢车、轒轀车这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准的,纵然是简单点的木幔、投石机也没有,只有千余架云梯和二三十辆撞车。
但是双方都对这场战役势在必得,若是怀朔守军战败,将士百分百会被叛军裹挟……而站在叛军立场来看,只有拿下怀朔,才能成势,才能鱼跃龙门。
‘咚!咚!咚!’震天的鼓声再次敲响。
全权指挥西线战事的万俟普举起手中松明,大喝一声:“受洛干,出阵!”
“得令!”
先锋万俟洛下马身先士卒,五千大军如潮水般涌出,簇拥着百余架攻城云梯,向怀朔城杀去。
少顷,万俟洛指挥百架云梯一字排开,大张旗鼓地开向三里之外的西城,五千名叛军士卒身着乱七八糟的盔甲,手执五花八门的兵刃,举着木质盾牌,卷起震天的喊杀声。
若是不知内情的人见到这股军队,多半会认为这是一股乌合之众,但是身处北方边镇的东方白却是清楚,这股叛军的战斗力比洛阳的羽林、虎贲高出一筹不止。
……
城垣长度不足四百丈的西城上,两千名守军将士分为前后两队,列队整齐俯视逐渐逼近的火光,静静聆听镇将杨钧的战前动员。
东方白、东方老也在其中,却是杨暄担心父亲安危,令二人前去保护。
已过天命之年的老将杨钧须发半白,临近大战,他却没有披挂铠甲,只穿着一袭交领戎服,一派儒将风范。
审视军容片刻,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惶恐不安,杨钧拔出腰间宝剑高高举起,指向苍穹,慷慨激昂对众军喝道:“怀朔镇是世祖太武皇帝所置,有历代先君的英魂庇佑!
若上天不庇佑我大魏,就让叛军的箭矢射中我杨钧的头颅;如若不然,我杨钧一定为朝廷击破此贼。”
“若本将退却半步,诸将可立斩之,若诸位有怯战者,本将也决不宽赦!”
远处传来隆隆的战鼓声,耳边回想镇将杨钧慷慨激昂的话语,两千守军将士涣散的斗志重新凝聚起来,高举长兵短兵竭力呼喝:“死战!”
“死战!”人群当中,东方白也跟着军士振奋高亢的应合声高呼起来,虽然他并没有“为大魏死战”的心思,但就眼下局势而言,杨钧的臣节也值得钦佩。
在这等生死存亡的险要关头,杨钧能将个人安危放在国家安危之后,堪称是贞良死节之臣了,如果守城的主将不是杨钧这等忠贞之士,估计窦乐、葛荣等怀朔豪强早就与叛军合流了。
喊声震动满城,连内城一万民众也被感染,跟着呐喊起来,杨钧回首望一眼城外情形,长剑一举,厉声喝道:“敌军已至,将士各回本位。”
两千名将士迅速散开,前队一千名将士持短兵伏在城垣的女墙下,后队六百名将士持长兵落错三五个身位,其一是充当预备队,再则若有披甲的凶悍敌军冲上女墙,直接奉上一顿长枪盛宴。
城门内侧瓮城驻扎两队兵马,一切井然有序。
杨钧也颇有自知之明,没有越级指挥,将临阵指挥之权交给了“贺拔三杰”中的老二贺拔胜贺拔破胡。
没错,破胡。
在北朝叫破胡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北朝的的胡与南朝的胡指向不同,北朝的胡指的是白匈奴、柔然、契丹……,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鲜卑、敕勒早就不认自己是胡了,反之,南朝的胡可就多了去了!
六镇与柔然、敕勒接壤,历来承担“防御柔然,拱卫京都”的重任,尚武之风浓厚,士卒个个勇敢,善于骑射,也不乏一些“有将略”“计略”之人,而这贺拔三杰就是“不学兵法、用兵却与兵法暗合”的典范。
贺拔胜善于骑射,以胆略闻名于北方诸镇,如今的职位是军主。
须臾之后,叛军军阵逼近至三百步,熄灭松明,开始部署攻城方案,不过北镇士卒基本没有雀蒙眼,且目力较好,众人都能看清城下的情形。
贺拔岳暗暗估算了下双方的距离,将杨钧赐予的宝剑高高举起,大声疾呼:“弓弩手分列!”
六百弓弩手立时分做两队,前队张弓搭箭,箭锋直指逼近城垣的叛军,后队虚搭箭矢,只待前队射完,便立刻跟上,引弓再射。
望着城下黑压压的叛军将士,东方白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说不出的茫然之感,按照阶级斗争史观,城下的赫然是农民起义军了,这也注定是一场没有正义的战争!
又或许,世间历来没有绝对正义!
想不通便不想,东方白将目光转向城下,百米之外已是人影绰绰。
贺拔胜则没有东方白这般杂乱的想法,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城下叛军,百一十米距离正是兵法家常说的一箭之地,虽然一些膂力大的士卒能够射到,但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穿透力必然会削减不少……
当叛军进至百步之时,顶盔掼甲的贺拔胜虎目一张,将手中的剑重重挥下。
“射!”
伴随着贺拔胜一声厉喝,隐藏在女墙下的三百名弓箭手探出垛口,拈弓搭箭,一排排的箭簇破空而起,挟裹起无比犀利的锐啸声,朝着前方扛着云梯行进的叛军头顶倾泄。
“叮!叮!叮!”
大半箭矢完美避开了人与盾牌,稳稳落在了荒漠上,少半沾满金汁的箭矢落在叛军将士自制的牛皮盾上,只有极少数箭矢见缝插针贯入了叛军士兵的身体之中,稀稀拉拉倒下数十名士卒,迸溅的鲜血如同在沙漠中绽开的曼珠沙华。
“再射!”
又一轮箭羽几乎毫无间隙地再次射出,又是数十名士卒应声倒地,叛军阵形稍稍紊乱!
但这点伤亡对于五千人的军阵而言,属实微不足道,叛军士气上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冲!”两轮箭雨过后,万俟洛高喝一声。
在万俟洛的厉声呼喝下,叛军前锋全力向城垣涌杀过去,数百名甲士举着大盾护卫云梯前进,亦有数百名士兵抬着备好的长搭板,扑向城下的壕沟。
万俟洛则身披三层重甲,领着两千弓箭手,蜂涌向前结成阵势,向城头上的守军实施仰射,回敬方才的箭雨。
“射!”叛军的箭矢如同陨星般朝守军涌来。
“举盾!”贺拔岳一声长喝。
蜷缩在女墙内的短兵手或是举起小圆盾,或是寻找死角躲避,东方白则是举起一面足以护卫三人的巨盾,护住镇将杨钧,后队持长兵者既没有盾牌,也没有掩体,只能向后方避易,尽量避开了叛军弓弩手的最远射击距离。
躲在巨盾背后,东方白只觉得从右臂臂传来一阵阵颤抖的感觉,叛军的箭矢落在木盾上,力道十分沉重。
侧首一看,足足扎了数十支箭矢,东方白估计是叛军之中的射雕者发现了中军的位置,报给了叛军首领集中火力打击。
而在这密如飞蝗的箭雨掩护下,担任先登死士的数百名叛军士卒迅速逼近城墙,架起了粗制的云梯。
雄壮的战鼓声响彻在怀朔以西的荒漠上,在百只大鼓同时敲响的震天鼓声中,叛军五万人的军阵一分为五。
破六韩拔陵身侧一员黑甲小将,左右各舞一柄四尺长的八棱锏,策马请战:“大单于,末将请为先锋!”
破六韩拔陵侧首,见是太尉万俟普的独子,以勇力著称的万俟洛,拊掌大笑:“孤听闻小将军你能力博虎豹,生撕大鹰,今日,正好与众军见识见识你的勇武!”
万俟洛听闻夸赞大笑一声,双锏一碰,算是向破六韩拔陵行礼,北镇武人性格历来如此,说豪爽也可,说粗疏也不差。
“万俟受洛干去也,且待我取敌将首级!”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端是一条好汉!
松明一展,战鼓一响,城内守军立时做出应对,众将皆知怀朔东、南、北三面地势狭窄,难以排开阵势,因此,西面成为敌军主攻方向已是必然。
杨钧当即亲领两千兵马防御当道的西城,令别将杨暄领两千兵马坐镇内城,指挥平民搬运石块、辎重,以为策应。
镇副窦乐、都将葛荣、统军贺拔度拔、军主贺拔岳四人,各自统军一千固守一面,八千将士皆是枕戈待旦。
怀朔不是中原的雄伟坚城,既没有护城河,也没有深沟坚垒,只有一条丈宽、插满木枪的壕沟。
同样,叛军也缺乏必要的攻城器械,莫说飞楼、巢车、轒轀车这些需要一定技术水准的,纵然是简单点的木幔、投石机也没有,只有千余架云梯和二三十辆撞车。
但是双方都对这场战役势在必得,若是怀朔守军战败,将士百分百会被叛军裹挟……而站在叛军立场来看,只有拿下怀朔,才能成势,才能鱼跃龙门。
‘咚!咚!咚!’震天的鼓声再次敲响。
全权指挥西线战事的万俟普举起手中松明,大喝一声:“受洛干,出阵!”
“得令!”
先锋万俟洛下马身先士卒,五千大军如潮水般涌出,簇拥着百余架攻城云梯,向怀朔城杀去。
少顷,万俟洛指挥百架云梯一字排开,大张旗鼓地开向三里之外的西城,五千名叛军士卒身着乱七八糟的盔甲,手执五花八门的兵刃,举着木质盾牌,卷起震天的喊杀声。
若是不知内情的人见到这股军队,多半会认为这是一股乌合之众,但是身处北方边镇的东方白却是清楚,这股叛军的战斗力比洛阳的羽林、虎贲高出一筹不止。
……
城垣长度不足四百丈的西城上,两千名守军将士分为前后两队,列队整齐俯视逐渐逼近的火光,静静聆听镇将杨钧的战前动员。
东方白、东方老也在其中,却是杨暄担心父亲安危,令二人前去保护。
已过天命之年的老将杨钧须发半白,临近大战,他却没有披挂铠甲,只穿着一袭交领戎服,一派儒将风范。
审视军容片刻,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惶恐不安,杨钧拔出腰间宝剑高高举起,指向苍穹,慷慨激昂对众军喝道:“怀朔镇是世祖太武皇帝所置,有历代先君的英魂庇佑!
若上天不庇佑我大魏,就让叛军的箭矢射中我杨钧的头颅;如若不然,我杨钧一定为朝廷击破此贼。”
“若本将退却半步,诸将可立斩之,若诸位有怯战者,本将也决不宽赦!”
远处传来隆隆的战鼓声,耳边回想镇将杨钧慷慨激昂的话语,两千守军将士涣散的斗志重新凝聚起来,高举长兵短兵竭力呼喝:“死战!”
“死战!”人群当中,东方白也跟着军士振奋高亢的应合声高呼起来,虽然他并没有“为大魏死战”的心思,但就眼下局势而言,杨钧的臣节也值得钦佩。
在这等生死存亡的险要关头,杨钧能将个人安危放在国家安危之后,堪称是贞良死节之臣了,如果守城的主将不是杨钧这等忠贞之士,估计窦乐、葛荣等怀朔豪强早就与叛军合流了。
喊声震动满城,连内城一万民众也被感染,跟着呐喊起来,杨钧回首望一眼城外情形,长剑一举,厉声喝道:“敌军已至,将士各回本位。”
两千名将士迅速散开,前队一千名将士持短兵伏在城垣的女墙下,后队六百名将士持长兵落错三五个身位,其一是充当预备队,再则若有披甲的凶悍敌军冲上女墙,直接奉上一顿长枪盛宴。
城门内侧瓮城驻扎两队兵马,一切井然有序。
杨钧也颇有自知之明,没有越级指挥,将临阵指挥之权交给了“贺拔三杰”中的老二贺拔胜贺拔破胡。
没错,破胡。
在北朝叫破胡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北朝的的胡与南朝的胡指向不同,北朝的胡指的是白匈奴、柔然、契丹……,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上,鲜卑、敕勒早就不认自己是胡了,反之,南朝的胡可就多了去了!
六镇与柔然、敕勒接壤,历来承担“防御柔然,拱卫京都”的重任,尚武之风浓厚,士卒个个勇敢,善于骑射,也不乏一些“有将略”“计略”之人,而这贺拔三杰就是“不学兵法、用兵却与兵法暗合”的典范。
贺拔胜善于骑射,以胆略闻名于北方诸镇,如今的职位是军主。
须臾之后,叛军军阵逼近至三百步,熄灭松明,开始部署攻城方案,不过北镇士卒基本没有雀蒙眼,且目力较好,众人都能看清城下的情形。
贺拔岳暗暗估算了下双方的距离,将杨钧赐予的宝剑高高举起,大声疾呼:“弓弩手分列!”
六百弓弩手立时分做两队,前队张弓搭箭,箭锋直指逼近城垣的叛军,后队虚搭箭矢,只待前队射完,便立刻跟上,引弓再射。
望着城下黑压压的叛军将士,东方白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说不出的茫然之感,按照阶级斗争史观,城下的赫然是农民起义军了,这也注定是一场没有正义的战争!
又或许,世间历来没有绝对正义!
想不通便不想,东方白将目光转向城下,百米之外已是人影绰绰。
贺拔胜则没有东方白这般杂乱的想法,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城下叛军,百一十米距离正是兵法家常说的一箭之地,虽然一些膂力大的士卒能够射到,但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穿透力必然会削减不少……
当叛军进至百步之时,顶盔掼甲的贺拔胜虎目一张,将手中的剑重重挥下。
“射!”
伴随着贺拔胜一声厉喝,隐藏在女墙下的三百名弓箭手探出垛口,拈弓搭箭,一排排的箭簇破空而起,挟裹起无比犀利的锐啸声,朝着前方扛着云梯行进的叛军头顶倾泄。
“叮!叮!叮!”
大半箭矢完美避开了人与盾牌,稳稳落在了荒漠上,少半沾满金汁的箭矢落在叛军将士自制的牛皮盾上,只有极少数箭矢见缝插针贯入了叛军士兵的身体之中,稀稀拉拉倒下数十名士卒,迸溅的鲜血如同在沙漠中绽开的曼珠沙华。
“再射!”
又一轮箭羽几乎毫无间隙地再次射出,又是数十名士卒应声倒地,叛军阵形稍稍紊乱!
但这点伤亡对于五千人的军阵而言,属实微不足道,叛军士气上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冲!”两轮箭雨过后,万俟洛高喝一声。
在万俟洛的厉声呼喝下,叛军前锋全力向城垣涌杀过去,数百名甲士举着大盾护卫云梯前进,亦有数百名士兵抬着备好的长搭板,扑向城下的壕沟。
万俟洛则身披三层重甲,领着两千弓箭手,蜂涌向前结成阵势,向城头上的守军实施仰射,回敬方才的箭雨。
“射!”叛军的箭矢如同陨星般朝守军涌来。
“举盾!”贺拔岳一声长喝。
蜷缩在女墙内的短兵手或是举起小圆盾,或是寻找死角躲避,东方白则是举起一面足以护卫三人的巨盾,护住镇将杨钧,后队持长兵者既没有盾牌,也没有掩体,只能向后方避易,尽量避开了叛军弓弩手的最远射击距离。
躲在巨盾背后,东方白只觉得从右臂臂传来一阵阵颤抖的感觉,叛军的箭矢落在木盾上,力道十分沉重。
侧首一看,足足扎了数十支箭矢,东方白估计是叛军之中的射雕者发现了中军的位置,报给了叛军首领集中火力打击。
而在这密如飞蝗的箭雨掩护下,担任先登死士的数百名叛军士卒迅速逼近城墙,架起了粗制的云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魏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魏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