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1877大饥荒
目录:我在民国打酱油| 作者:疯狂的小芦苇| 类别:历史军事
大牛挎着篮子跑到门口,身上的衣服松松垮垮的,额头上全是汗渍,大口喘着粗气,说话一顿一顿的。
“俺去买菜的路上,被当兵的拦住了,非要俺出示证明,俺没有,就被抓到一个房子里了!”
原来是这样,汤皖暗道大意,至今还没给大牛办个证明,却又问道:
“那你怎么出来的?”
听到大牛的声音,院里的三人立即跑出来,见到大牛完好,才松了口气,大牛继续说道:
“俺和许多人到了地方后,当兵的就一个一个问,问到我住哪里时,我就告诉了,当兵的不信,说俺怎么能住到这里!”
“你怎么回答的?”汤皖又问道。
“俺就报了先生的名字,后来又来了一个当官的,长得凶的很,又问了一遍,俺就如实回答了,他就让俺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叫俺给你带句话!”
“哦?什么话?”汤皖好奇道。
大牛估计是跑的太急了,想了一下,才道:
“当官的说你欠他三顿饭,就不让请三顿了,改天请一顿就行!”
汤皖心里过一遍,便立马知道了大牛嘴里的当官的是谁了。
第一次迅哥儿和钱玄进去喝茶,欠一顿;第二次自己进去喝茶,算是欠一顿;第三次就是大牛这件事,又是一顿,总共三顿。
一想到菊长的模样,汤皖便忍不住笑,随口道:
“知道了,进去赶紧做饭,改天给你办个证明!”
哪知道大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憨笑道:
“不用办了,那个当官的一并给俺办了!”
虽然大牛最终还是安全回家了,但着实给汤皖吓得不清,假如今天大牛没遇到菊长,那后果是什么,当另说了,所以这一顿饭该请菊长的。
大牛挎着篮子就进了厨房后,匆匆开始做饭,钱玄就急着问道:
“大牛说的当官的可是菊长?”
汤皖闻言点了点头,迅哥儿接过话来,又说道:
“这顿饭该我们三个一起请,上次还承了他人情。”
眼看着天黑了,院里已经没法写字了,迅哥儿就和老朱把桌上的书往房里搬,而汤皖则带着钱玄进了厨房,一起择菜洗菜,给大牛打下手,不然光靠大牛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
有了两人的帮忙,晚饭做的比平时快多了,而进行了一下午脑力活动的众人,此刻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菜都没端上桌子,便在厨房里吃了起来。
晚上也没喝酒,一方面是汤皖不能喝酒,另一方面是大家脑子里都装着事情,怕喝酒误事,所以一顿晚饭吃的很快。
无论是沪市的《新年轻》编辑部一行人,还是此刻的迅哥儿他们,都有着有事先做事,把吃饭和休息都丢到第二位的习惯。
吃完饭,喝了杯茶后,便又都急急忙忙的钻进房间工作,好在汤皖在沪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没有拖后腿。
随着工作的深入,三人从老朱提供的资料里面,很直观的看清了这血淋淋的事实,这场大饥荒,让整个华北仿佛是人间炼狱,野菜,树皮,观音土所有能吃的全被吃光,最后甚至开始吃人。
这是活生生的吃人,其中迅哥儿用文字对一则事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在与主人公一起逃荒的路上,有着一个父亲带着一个幼女和一个幼子,后来实在饿的没办法了,父亲便用幼女换了些粮食和半扇儿羊肉。
这个父亲哭着让幼子吃下了那些粮食和羊肉,终于度过了这个大饥荒,而这个父亲在饥荒后不久便去世了。
这个小孩最终被一户好心贫苦人家收养,等长大了,一次偶然和好友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指着桌子上的一只炖羊腿,好奇的问道:
“这是什么羊腿,怎会有四指?”
好友笑道:“羊腿从来都只有四指的!”
.........
老百姓悲惨的境遇,让所有人心里都堵得难受,资料显示光是饿死的人数就有1000多万。
这场饥荒是人民的灾难,是天灾更是人祸,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
随着汤皖的叙述的深入,以及老朱提供的越来越多的资料,众人才意识到,这场大饥荒的惨烈程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此,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部作品的意义绝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那么简单,更是对这个社会的反思,批判以及揭露,目的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惨状再一次发生。
一直工作到凌晨往后,汤皖才叙述完整部电影,而桌子上已经写满了三大叠纸张,全都是迅哥儿和钱玄记录的,和老朱的资料补充。
四十年前的大饥荒仿佛就在今日,让迅哥儿,钱玄和老朱都沉默着,杵着眉头,一言不发,久久无法释怀。
许久之后,汤皖最先抽离出来,叫醒了众人,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莫名的想起了仲浦先生的甩脖子,扭腰肢,挥手臂。
一面回忆着动作要领,一边学着做,还极力要求迅哥儿,钱玄和老朱一起跟着做,缓解缓解身体四肢的疲劳,更是为了缓解众人心里的压抑情绪。
当着领舞之人,汤皖的脑子里又莫名的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等活动完身体后,众人这才稍微缓解了一点工作的疲劳,顺便也让沉浸在那场大饥荒里的压抑情绪稍稍解除。
大牛一直守在门外,听到里面停止了工作,便连忙跑去厨房,端上准备好的宵夜,是冒着热气的大碗西红柿鸡蛋面。
众人这才感觉到肚子的饥饿感,汤皖端着一碗面,用筷子敲打着碗的边缘,发出“铛铛”的声响,吆喝道:
“赶紧趁热吃,吃完继续干活!”
钱玄二话不说,端起一碗面就坐在门槛上,抄起筷子就吃,迅哥儿也是一般,飞快的吃着,只有老朱和汤皖坐在桌上无奈的笑着。
这个夜晚与沪市的夜晚是何其的相似,不过这回先睡觉的人变成了老朱,汤皖小声道:
“说话声音小点,别吵着老朱!”
于是精力充沛的三个人,又埋头工作到天明,直到大牛做好了早餐,才停止!
“俺去买菜的路上,被当兵的拦住了,非要俺出示证明,俺没有,就被抓到一个房子里了!”
原来是这样,汤皖暗道大意,至今还没给大牛办个证明,却又问道:
“那你怎么出来的?”
听到大牛的声音,院里的三人立即跑出来,见到大牛完好,才松了口气,大牛继续说道:
“俺和许多人到了地方后,当兵的就一个一个问,问到我住哪里时,我就告诉了,当兵的不信,说俺怎么能住到这里!”
“你怎么回答的?”汤皖又问道。
“俺就报了先生的名字,后来又来了一个当官的,长得凶的很,又问了一遍,俺就如实回答了,他就让俺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叫俺给你带句话!”
“哦?什么话?”汤皖好奇道。
大牛估计是跑的太急了,想了一下,才道:
“当官的说你欠他三顿饭,就不让请三顿了,改天请一顿就行!”
汤皖心里过一遍,便立马知道了大牛嘴里的当官的是谁了。
第一次迅哥儿和钱玄进去喝茶,欠一顿;第二次自己进去喝茶,算是欠一顿;第三次就是大牛这件事,又是一顿,总共三顿。
一想到菊长的模样,汤皖便忍不住笑,随口道:
“知道了,进去赶紧做饭,改天给你办个证明!”
哪知道大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憨笑道:
“不用办了,那个当官的一并给俺办了!”
虽然大牛最终还是安全回家了,但着实给汤皖吓得不清,假如今天大牛没遇到菊长,那后果是什么,当另说了,所以这一顿饭该请菊长的。
大牛挎着篮子就进了厨房后,匆匆开始做饭,钱玄就急着问道:
“大牛说的当官的可是菊长?”
汤皖闻言点了点头,迅哥儿接过话来,又说道:
“这顿饭该我们三个一起请,上次还承了他人情。”
眼看着天黑了,院里已经没法写字了,迅哥儿就和老朱把桌上的书往房里搬,而汤皖则带着钱玄进了厨房,一起择菜洗菜,给大牛打下手,不然光靠大牛一个人,还不知道要忙到什么时候。
有了两人的帮忙,晚饭做的比平时快多了,而进行了一下午脑力活动的众人,此刻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菜都没端上桌子,便在厨房里吃了起来。
晚上也没喝酒,一方面是汤皖不能喝酒,另一方面是大家脑子里都装着事情,怕喝酒误事,所以一顿晚饭吃的很快。
无论是沪市的《新年轻》编辑部一行人,还是此刻的迅哥儿他们,都有着有事先做事,把吃饭和休息都丢到第二位的习惯。
吃完饭,喝了杯茶后,便又都急急忙忙的钻进房间工作,好在汤皖在沪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没有拖后腿。
随着工作的深入,三人从老朱提供的资料里面,很直观的看清了这血淋淋的事实,这场大饥荒,让整个华北仿佛是人间炼狱,野菜,树皮,观音土所有能吃的全被吃光,最后甚至开始吃人。
这是活生生的吃人,其中迅哥儿用文字对一则事例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在与主人公一起逃荒的路上,有着一个父亲带着一个幼女和一个幼子,后来实在饿的没办法了,父亲便用幼女换了些粮食和半扇儿羊肉。
这个父亲哭着让幼子吃下了那些粮食和羊肉,终于度过了这个大饥荒,而这个父亲在饥荒后不久便去世了。
这个小孩最终被一户好心贫苦人家收养,等长大了,一次偶然和好友在饭馆吃饭的时候,指着桌子上的一只炖羊腿,好奇的问道:
“这是什么羊腿,怎会有四指?”
好友笑道:“羊腿从来都只有四指的!”
.........
老百姓悲惨的境遇,让所有人心里都堵得难受,资料显示光是饿死的人数就有1000多万。
这场饥荒是人民的灾难,是天灾更是人祸,是豪绅、贪官、奸商、高利贷者大发横财的良机。
随着汤皖的叙述的深入,以及老朱提供的越来越多的资料,众人才意识到,这场大饥荒的惨烈程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
至此,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部作品的意义绝不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那么简单,更是对这个社会的反思,批判以及揭露,目的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惨状再一次发生。
一直工作到凌晨往后,汤皖才叙述完整部电影,而桌子上已经写满了三大叠纸张,全都是迅哥儿和钱玄记录的,和老朱的资料补充。
四十年前的大饥荒仿佛就在今日,让迅哥儿,钱玄和老朱都沉默着,杵着眉头,一言不发,久久无法释怀。
许久之后,汤皖最先抽离出来,叫醒了众人,揉了揉发胀的脑袋,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莫名的想起了仲浦先生的甩脖子,扭腰肢,挥手臂。
一面回忆着动作要领,一边学着做,还极力要求迅哥儿,钱玄和老朱一起跟着做,缓解缓解身体四肢的疲劳,更是为了缓解众人心里的压抑情绪。
当着领舞之人,汤皖的脑子里又莫名的响起了熟悉的旋律: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等活动完身体后,众人这才稍微缓解了一点工作的疲劳,顺便也让沉浸在那场大饥荒里的压抑情绪稍稍解除。
大牛一直守在门外,听到里面停止了工作,便连忙跑去厨房,端上准备好的宵夜,是冒着热气的大碗西红柿鸡蛋面。
众人这才感觉到肚子的饥饿感,汤皖端着一碗面,用筷子敲打着碗的边缘,发出“铛铛”的声响,吆喝道:
“赶紧趁热吃,吃完继续干活!”
钱玄二话不说,端起一碗面就坐在门槛上,抄起筷子就吃,迅哥儿也是一般,飞快的吃着,只有老朱和汤皖坐在桌上无奈的笑着。
这个夜晚与沪市的夜晚是何其的相似,不过这回先睡觉的人变成了老朱,汤皖小声道:
“说话声音小点,别吵着老朱!”
于是精力充沛的三个人,又埋头工作到天明,直到大牛做好了早餐,才停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民国打酱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民国打酱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