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海图志
目录:云阳赋| 作者:烟云公子|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章 四海图志
岁月如梭,四海九州英雄辈出,大地无垠,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山川风物无声的见证着大地上毁灭与重生的无限循环。
大渊皇帝宋义明本是世袭的前朝二品侯爵,前朝末帝梁允荒淫无德,至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天下英雄被逼起事,各路义军揭竿共击之,梁允一时招架不能便命宋义明为大将军前往剿灭起义军,宋义明何等精明之人,这天下大势一目了然,是故其到前线之后并不直接与各路义军对抗,而是游走观望,由于其军中多是自己心腹,所以三军将士也是惟命是从,朝廷旨意已经不能左右其行事,待义军摧城拔寨攻入皇城之后,宋义明方才挥军发难,坐收渔翁之利。
宋义明虽有投机之嫌,但着实有雄才大略,且善于用人,在其运筹帷幄之下,各路义军很快被其翦灭,待大势初定,宋义明建国称帝,取国号“渊”,定都泰安,所以世人又称大渊为“泰渊”,称帝之后,宋义明着手建制和征服。
对内,在继承前朝旧制的基础上开创新制。按照前朝例制,在六部之上还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设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朝廷大政方针由三省长官共同制定,而后下分六部具体执行,但因为尚书省直管六部,六部官员更多的是遵从尚书令的指挥,随着朝局发展,尚书令的权力越来越大,前朝宣帝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尚书省独揽大权,几经权衡之后,宣帝将尚书令设成了虚职,一般由劳苦功高但又再无精力从政的老臣来担任,从而只保留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个实职官位,如此一来,朝廷大政分由中书和门下两省执掌,而后交尚书省下的六部具体施行,这样可以防止权臣大权独掌,霍乱朝纲。待宋义明问鼎天下之后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将尚书令的权力分由门下和中书两省行使着实可以防止出现权臣,但这二人的政令需要由六部执行,六部又属于尚书省,一旦六部与该两省官员有什么异议就会这造成政令执行拖延不畅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义明决定打乱重来,与前朝相反,他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两个官职设成了虚职,而将尚书令恢复实权,但为了防止出现尚书令独掌大全的局面便将其权一分为二,设成左右尚书令,也即世称的左右宰相,左相负责兵、户、礼三部,右相总领刑、工、吏三部,俩宰相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以此来防范重臣独断专权,同时,将天下九州分为中、桐、滁、安、靖、凉、蓉、佑、尹、渤、渝、黔、云十三州,各州设刺史、监尉史,刺史总领地方政事、治安,监尉史官级略低于刺史,但是其有权就刺史的不忠、不为、反叛等渎职悖逆之事直接上奏皇帝;十三州中,渝、黔、云、凉、靖、安、桐、滁八州为军州,北方为安、滁、桐三洲,西北为靖州,西方为凉州,西南为渝、黔、云三州,所谓军州就是在与四夷接壤之地驻军治州,军州为上州,在军州除刺史、监尉史之外还设将军府,职衔是从三品“云麾将军”,下设两名副将,军州一应政事由刺史统辖,云麾将军只管军事,三千人以下军事行动可自行决断,但涉及到调动三千兵马以上数目则需刺史与将军各挚朝廷所铸军符合二为一方可,并由监尉史备案上奏皇帝。军州大部分行台军根据不同情况驻扎在边境的军镇上,军镇统兵为从四品“宣威将军”,下设左右副将;各军州由于地理不同,驻军有所区别,但军州行台军至少五万,将军府云麾将军每五年调动一次,八大军州轮流履职或是入职朝廷,除军州以外的其它各州有州军八千,以安地方。
对外,宋义明一改前朝怀柔政策,坚决用兵。泰渊北方是广袤草原,再往北便是极寒之地,在这片无垠土地之上居住着数十个外族部落,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曲芙、英滋、秋丹、元仲、女柔、北弃六族。宋义明称帝之初,北方各族相互征伐,为壮大各自的力量,各族骑兵时时深入南境,烧杀抢掠以补军资,其中尤以元仲、女柔为甚,待天下稍安,渊成祖宋义明遣大将程离乱、肖梅分击元仲、女柔,泰渊军攻无不克,北击狄人一千余里,导致以元仲、女柔为首的各部落不得不称臣归顺,从此北境安定,三百余年来并无太多大的战事。宋义明北定狄族之后,将安、桐两州相应北划,并派驻行台军各十万,以此对北方少数民族保持绝对的威慑。
泰渊西临伯布,伯布人相较于中原人来说更显高大威猛,且奢杀成性,早在前朝之时,伯布人便建立王庭四处征战,待前朝末年,趁中原混战之时,伯布人趁火打劫,举兵东进,占却了数百余里中原之地。宋义明称帝初,并不与伯布直接冲突,而是集中力量平定北方诸族,待北方大定,随即挥军西进,在凉羿人的帮助下很快便将伯布人赶出中原,在随后的数年间连续用兵,讨胡大将军季茂更是违背圣意大肆屠杀伯布人,可怜伯布一族几乎被斩杀殆尽,幸存的伯布人不得不归顺大渊,宋义明召回季茂并下旨允许伯布人在其兴起之地继续居住,并鼓励其到中原生活,从此西境归渊,烽火渐熄。
南境云、黔两州早在前朝之时便已收归中央,所以宋义明称帝后沿袭前朝旧制,并未大动干戈便收服云、黔两地的数百部族,只是后来设为军州之后,在两州州府各驻行台军四万,并重新设定了部分部族的领地。云、黔两州少数名族众多,各部族之间也常有冲突,泰渊西南的云州的少数民族最多,分离来看,各部族人口较少,且多数并不好战,所以对中央政权并不会存在实质上的威胁,只是黔州自古以来便是多事之地,一来因为黔州一直存有几个较大部族,力量较强,二来黔州山高水险,处于中原朝廷实质管辖的范围少之又少,所以历来纵有叛乱,朝廷也只是借力打力,扶植一族打压一族,且卓有成效。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四海,自然不会仅止于此,便在称帝之初对于不归顺的部族坚决镇压,平定叛乱之后便将原部族再细化为众多小部族,这样一来可以对其它有叛乱之心的部族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同时又能将归而复叛,反复无常的部族彻底抹掉。在其治下,将黔州划为甘扶、洞湘等二十一部,其中甘扶、洞湘、有落、桐平四部占去黔州四分之地,其余各部再占六分,通过用兵、制衡等各种手段,大渊实收黔州,兵临缅夷。
至渊成祖乾德十八年,泰渊帝国北定元仲、女柔,西平蛮族伯布,南收黔、云诸州,横亘宇内,一时无二。
元仲、女柔皆是北方游牧部落,元仲兴起于四百年前,至渊成祖宋义明时,早已纵横北方一百余年,其在北境的唯一对手只剩女柔,女柔本也是被元仲征服的部落之一,其后韬光养晦,不断拉拢、合并英滋、秋丹等族,与元仲逐渐成对峙之势,两大民族相互征伐,互有成败,渊成祖平定中原之时,这两大部落也正如日中天,并趁中原烽火未熄之际挥军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后泰渊大将程离乱、肖梅分军击之,元仲、女柔等部被迫北退,并最终称臣纳贡,也正是趁泰渊大军攻伐之际,众多部落中的另一个民族——北弃,在战乱中觅得生机,趁机壮大发展。由于泰渊军的进攻,元仲、女柔两部元气大伤,北弃后来居上,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势力大增,大有一统北方之势。
相传北弃先祖图兰脱木的母亲牧篱本是元仲贵族的奴隶,因其长相娇美被一贵族世子临宠,之后怀得一子,但因其是奴隶之身,又怀的是贵族之后,自然会被觉得是王室之耻,元仲王室欲将其拿下并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一并处死,牧篱为保全肚中孩子连夜出逃,为躲避元仲杀手追杀远遁漠北,可一柔弱女子又身怀六甲怎能应对漠北这极寒无常的天气,在数月逃难之后已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恰在此时,路遇一老翁搭救,暂且保住了性命,不久之后产下一男婴,牧篱数月逃难本已灯枯油尽,全是肚中孩子支撑其活到此时,产子之后精气神也瞬间崩塌,还未来得及给孩子命名便命归黄泉,死时双目含泪,甚是凄惨。老翁见却人间悲难无数,见此情景也不免潸然泪下,他不忍这孩子在极寒之地冻死,便仁心收养了他,但他并不知这孩子父亲为何许人,只大致清楚孩子母亲是元仲奴隶,其余一概不知,便只好用自己的姓氏为孩子命名,唤作图兰脱木。由于其母亲怀胎时为躲避追杀四处流离,能保住这孩子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更别说食物营养了,所以图兰脱木自幼便纤弱瘦小,到五岁多才学会走路,而收养自己的这个老者也在脱木十岁时患病离世,不过幸好这老者在当地部落中为人和善,颇有人缘,其离世后,部落中人对脱木也多有照顾。但好景不长,元仲人为扩大势力,到处征战,脱木所在的部落本就是在各部族相互征伐的过程中为逃避战乱流离聚集在一起的,人员混杂,且多是些老弱妇孺,面对元仲人的铁骑,哪有招架之力,为逃脱元仲人的屠杀,脱木不得不随部落中人逃亡到更寒冷、贫瘠的北方。
图兰脱木等人逃往极北之地后,暂时摆脱了元仲人的追杀,但是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难题,一来极北之地还有其它部族,这些部族自然不会容忍脱木这些不速之客,所以即使在极寒之地,脱木等人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四处亡命;二来这极北之地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时间处于冰冻期,本就水草匮乏,加之严寒侵袭,食物自是无比短缺。脱木幼小的心灵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这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之中觅得一线生机,所以在闲时,他便有意邀请部落中的小伙伴一起打猎骑射,并连拉带扯的让部落中的老者教习骑射技巧,时光飞逝,脱木已经长成一个大小子,并开始反抗附近部落的追赶,由于脱木骁勇刚毅,部落中长年遭受迫害的各族人等都乐于追随其左右,脱木杀伐果决,很快便在极北之地站稳了脚跟,并将包含各族逃难人的部落命名为“弃”意为被世界所弃之人,世人皆称“北弃”。北弃族人除了王姓“图兰”,还有“讯刺”“博亦”等几大姓,这些氏族组成了北弃的主力军。
至泰渊乾德六年,渊成祖宋义明派大军进剿元仲、女柔,至该两部元气大伤,彼时北弃首领图兰易科趁机攻击元仲后方,占得大片领土,势力大增,但慑于当时泰渊天威,并未敢过分攻伐,图兰易科继承先祖图兰脱木遗志,韬光养晦,并主动向大渊称臣纳贡,深得渊帝宋义明赏识,但宋义明也深知游牧民族习性,所以也严格限制着北弃的扩张,始终将其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自古以来,世袭王朝都难逃一个宿命,那便是盛极必衰,至泰渊第八代皇帝宋荣开始,泰渊对北方的控制逐渐减弱,北弃趁势扩张,征服了以曲芙为首的十数个部落,势力进一步扩大,并开始进攻泰渊领土,但是泰渊天威犹在,渊昭帝宋成阳励精图治,使泰渊中兴,在一次与北弃的大战中生擒北弃首领及其长子,北弃为求自保不得不答应昭帝归还北方数个被其攻伐的少数名族领地,并再次向泰渊称臣,昭帝为防北弃再次叛乱勒令从彼时开始,北弃每一代首领必须将其长子送入泰安为质,并研习中原文化,学习汉人礼仪,至当朝渊德帝宋继,此约已履行近百年,如今在泰安为质的正是北弃首领图兰庭懿的长子图兰冰穆。但是泰渊帝国至开国皇帝宋义明始,至今已延续三百余年,盛世早已消失殆尽,当今皇帝宋继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北方各族早已蠢蠢欲动,朝廷内也是小人当道,纲纪崩坏。
卫戎是泰渊西境的少数名族凉羿人的别称,其在前朝时便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制度,只是因为西境地理偏僻,环境恶劣,国家实力与中原王朝相距甚远,所以其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藩属国,前朝末年,伯布人快速兴起,四处征战,凉羿人首当其冲,在遭到伯布人侵略时,凉羿人曾数次向前朝皇帝求援,奈何前朝末帝梁允自身难保,又怎么在意这偏居荒原一隅的番属小国,面对强大的伯布人,凉羿一族不得不背井离乡,落难逃亡,王室贵族大多逃到了中原避难。后成祖宋义明夺得中原之地,着手整治西境蛮族伯布,伯布人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但军队整体素养不可与泰渊大军同日而语,再加上这些个蛮族首领虽然勇猛异常,奈何多是蛮干匹夫,中原王朝自古以来讲究“上善伐谋”,凡军之大将要么自身本就满腹谋略,要么多配军师幕僚,这伯布人在其侵占的中原领土上几乎未做太多抵抗便被泰渊大军赶回西境荒原。
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天下,伯布人退回西方之后,泰渊军奉圣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趁势追缴,不过伯布人长年生活在西境荒原,对该地的环境、气候了如指掌,在其退回西境之后便利用其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优势给了泰渊军不小的阻挠,泰渊军优势一时难以发挥,而伯布人又充分利用其擅长奔袭的特点时时骚扰西征大军,泰渊三军一时寸步难行,无计可施。这时,凉羿王族主动求见宋义明,愿助泰渊大军一臂之力,凉羿人本就统治西境多年,对西境荒原的了解程度相较于伯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见凉羿人主动献策,宋义明求之不得,便命其携旨入军,为西征大军引路导航,在凉羿人的帮助下,泰渊军果然一改前期颓势,瓦解了数次伯布大军的奔袭,之后乘胜追击,在最后决战中,一击得手,俘虏了包括众多伯布妇孺老弱在内的七万余人,征胡大将军季茂一声令下,全部斩杀,顿时黄草殷红,血流千里,虽说凉羿人对伯布人有国仇家恨,但见此情形也不免心生恻隐,脊背发凉。
渊成祖征伐伯布不在于灭族削根,而是安定西境,虽说伯布人生性凶残,但妇孺孩童总归是无辜的,季茂大杀四方,可以威震宇内,但是却寒了西境各族的归顺之心,宋义明见势不妙,一方面立刻降旨召回季茂并追责问罪,一方面另派大臣前往西境安抚各族,并特赦伯布幸存遗孤,这才稳定了西境人心。经此一役,伯布有生军力已荡然无存,西境危机也基本根除。
在征讨伯布的过程中,凉羿人功不可没,战后,成祖宋义明特旨恢复凉羿人王庭,继续统治西境,为表军功,特赐凉羿首领王号“卫”,有“藩卫大渊”之意。至此,凉羿人重回故土,建“卫国”,世人便称凉羿人为“卫戎”。卫戎复国后随着大渊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统治,虽然王室之中时有流血政变,但大渊皇帝皆择利而维之,只要不损大渊利益,不改先祖赐号,也就不过多干涉。
时至当朝皇帝宋继,卫戎国内也是风云暗涌,几大王子暗中较劲,都想取老王而代之,更有摆脱泰渊自立门户之势。泰渊四境,早已是风云密布,只是惯例使然,四海似乎都依旧奉泰渊为至尊,渊德帝宋继便坐在这虚荣的空壳内茫然不知天下之势。
岁月如梭,四海九州英雄辈出,大地无垠,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山川风物无声的见证着大地上毁灭与重生的无限循环。
大渊皇帝宋义明本是世袭的前朝二品侯爵,前朝末帝梁允荒淫无德,至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天下英雄被逼起事,各路义军揭竿共击之,梁允一时招架不能便命宋义明为大将军前往剿灭起义军,宋义明何等精明之人,这天下大势一目了然,是故其到前线之后并不直接与各路义军对抗,而是游走观望,由于其军中多是自己心腹,所以三军将士也是惟命是从,朝廷旨意已经不能左右其行事,待义军摧城拔寨攻入皇城之后,宋义明方才挥军发难,坐收渔翁之利。
宋义明虽有投机之嫌,但着实有雄才大略,且善于用人,在其运筹帷幄之下,各路义军很快被其翦灭,待大势初定,宋义明建国称帝,取国号“渊”,定都泰安,所以世人又称大渊为“泰渊”,称帝之后,宋义明着手建制和征服。
对内,在继承前朝旧制的基础上开创新制。按照前朝例制,在六部之上还有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设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朝廷大政方针由三省长官共同制定,而后下分六部具体执行,但因为尚书省直管六部,六部官员更多的是遵从尚书令的指挥,随着朝局发展,尚书令的权力越来越大,前朝宣帝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为了防止尚书省独揽大权,几经权衡之后,宣帝将尚书令设成了虚职,一般由劳苦功高但又再无精力从政的老臣来担任,从而只保留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个实职官位,如此一来,朝廷大政分由中书和门下两省执掌,而后交尚书省下的六部具体施行,这样可以防止权臣大权独掌,霍乱朝纲。待宋义明问鼎天下之后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将尚书令的权力分由门下和中书两省行使着实可以防止出现权臣,但这二人的政令需要由六部执行,六部又属于尚书省,一旦六部与该两省官员有什么异议就会这造成政令执行拖延不畅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宋义明决定打乱重来,与前朝相反,他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这两个官职设成了虚职,而将尚书令恢复实权,但为了防止出现尚书令独掌大全的局面便将其权一分为二,设成左右尚书令,也即世称的左右宰相,左相负责兵、户、礼三部,右相总领刑、工、吏三部,俩宰相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以此来防范重臣独断专权,同时,将天下九州分为中、桐、滁、安、靖、凉、蓉、佑、尹、渤、渝、黔、云十三州,各州设刺史、监尉史,刺史总领地方政事、治安,监尉史官级略低于刺史,但是其有权就刺史的不忠、不为、反叛等渎职悖逆之事直接上奏皇帝;十三州中,渝、黔、云、凉、靖、安、桐、滁八州为军州,北方为安、滁、桐三洲,西北为靖州,西方为凉州,西南为渝、黔、云三州,所谓军州就是在与四夷接壤之地驻军治州,军州为上州,在军州除刺史、监尉史之外还设将军府,职衔是从三品“云麾将军”,下设两名副将,军州一应政事由刺史统辖,云麾将军只管军事,三千人以下军事行动可自行决断,但涉及到调动三千兵马以上数目则需刺史与将军各挚朝廷所铸军符合二为一方可,并由监尉史备案上奏皇帝。军州大部分行台军根据不同情况驻扎在边境的军镇上,军镇统兵为从四品“宣威将军”,下设左右副将;各军州由于地理不同,驻军有所区别,但军州行台军至少五万,将军府云麾将军每五年调动一次,八大军州轮流履职或是入职朝廷,除军州以外的其它各州有州军八千,以安地方。
对外,宋义明一改前朝怀柔政策,坚决用兵。泰渊北方是广袤草原,再往北便是极寒之地,在这片无垠土地之上居住着数十个外族部落,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曲芙、英滋、秋丹、元仲、女柔、北弃六族。宋义明称帝之初,北方各族相互征伐,为壮大各自的力量,各族骑兵时时深入南境,烧杀抢掠以补军资,其中尤以元仲、女柔为甚,待天下稍安,渊成祖宋义明遣大将程离乱、肖梅分击元仲、女柔,泰渊军攻无不克,北击狄人一千余里,导致以元仲、女柔为首的各部落不得不称臣归顺,从此北境安定,三百余年来并无太多大的战事。宋义明北定狄族之后,将安、桐两州相应北划,并派驻行台军各十万,以此对北方少数民族保持绝对的威慑。
泰渊西临伯布,伯布人相较于中原人来说更显高大威猛,且奢杀成性,早在前朝之时,伯布人便建立王庭四处征战,待前朝末年,趁中原混战之时,伯布人趁火打劫,举兵东进,占却了数百余里中原之地。宋义明称帝初,并不与伯布直接冲突,而是集中力量平定北方诸族,待北方大定,随即挥军西进,在凉羿人的帮助下很快便将伯布人赶出中原,在随后的数年间连续用兵,讨胡大将军季茂更是违背圣意大肆屠杀伯布人,可怜伯布一族几乎被斩杀殆尽,幸存的伯布人不得不归顺大渊,宋义明召回季茂并下旨允许伯布人在其兴起之地继续居住,并鼓励其到中原生活,从此西境归渊,烽火渐熄。
南境云、黔两州早在前朝之时便已收归中央,所以宋义明称帝后沿袭前朝旧制,并未大动干戈便收服云、黔两地的数百部族,只是后来设为军州之后,在两州州府各驻行台军四万,并重新设定了部分部族的领地。云、黔两州少数名族众多,各部族之间也常有冲突,泰渊西南的云州的少数民族最多,分离来看,各部族人口较少,且多数并不好战,所以对中央政权并不会存在实质上的威胁,只是黔州自古以来便是多事之地,一来因为黔州一直存有几个较大部族,力量较强,二来黔州山高水险,处于中原朝廷实质管辖的范围少之又少,所以历来纵有叛乱,朝廷也只是借力打力,扶植一族打压一族,且卓有成效。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四海,自然不会仅止于此,便在称帝之初对于不归顺的部族坚决镇压,平定叛乱之后便将原部族再细化为众多小部族,这样一来可以对其它有叛乱之心的部族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同时又能将归而复叛,反复无常的部族彻底抹掉。在其治下,将黔州划为甘扶、洞湘等二十一部,其中甘扶、洞湘、有落、桐平四部占去黔州四分之地,其余各部再占六分,通过用兵、制衡等各种手段,大渊实收黔州,兵临缅夷。
至渊成祖乾德十八年,泰渊帝国北定元仲、女柔,西平蛮族伯布,南收黔、云诸州,横亘宇内,一时无二。
元仲、女柔皆是北方游牧部落,元仲兴起于四百年前,至渊成祖宋义明时,早已纵横北方一百余年,其在北境的唯一对手只剩女柔,女柔本也是被元仲征服的部落之一,其后韬光养晦,不断拉拢、合并英滋、秋丹等族,与元仲逐渐成对峙之势,两大民族相互征伐,互有成败,渊成祖平定中原之时,这两大部落也正如日中天,并趁中原烽火未熄之际挥军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后泰渊大将程离乱、肖梅分军击之,元仲、女柔等部被迫北退,并最终称臣纳贡,也正是趁泰渊大军攻伐之际,众多部落中的另一个民族——北弃,在战乱中觅得生机,趁机壮大发展。由于泰渊军的进攻,元仲、女柔两部元气大伤,北弃后来居上,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势力大增,大有一统北方之势。
相传北弃先祖图兰脱木的母亲牧篱本是元仲贵族的奴隶,因其长相娇美被一贵族世子临宠,之后怀得一子,但因其是奴隶之身,又怀的是贵族之后,自然会被觉得是王室之耻,元仲王室欲将其拿下并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一并处死,牧篱为保全肚中孩子连夜出逃,为躲避元仲杀手追杀远遁漠北,可一柔弱女子又身怀六甲怎能应对漠北这极寒无常的天气,在数月逃难之后已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恰在此时,路遇一老翁搭救,暂且保住了性命,不久之后产下一男婴,牧篱数月逃难本已灯枯油尽,全是肚中孩子支撑其活到此时,产子之后精气神也瞬间崩塌,还未来得及给孩子命名便命归黄泉,死时双目含泪,甚是凄惨。老翁见却人间悲难无数,见此情景也不免潸然泪下,他不忍这孩子在极寒之地冻死,便仁心收养了他,但他并不知这孩子父亲为何许人,只大致清楚孩子母亲是元仲奴隶,其余一概不知,便只好用自己的姓氏为孩子命名,唤作图兰脱木。由于其母亲怀胎时为躲避追杀四处流离,能保住这孩子已是不幸中的万幸,更别说食物营养了,所以图兰脱木自幼便纤弱瘦小,到五岁多才学会走路,而收养自己的这个老者也在脱木十岁时患病离世,不过幸好这老者在当地部落中为人和善,颇有人缘,其离世后,部落中人对脱木也多有照顾。但好景不长,元仲人为扩大势力,到处征战,脱木所在的部落本就是在各部族相互征伐的过程中为逃避战乱流离聚集在一起的,人员混杂,且多是些老弱妇孺,面对元仲人的铁骑,哪有招架之力,为逃脱元仲人的屠杀,脱木不得不随部落中人逃亡到更寒冷、贫瘠的北方。
图兰脱木等人逃往极北之地后,暂时摆脱了元仲人的追杀,但是却又不得不面对两个难题,一来极北之地还有其它部族,这些部族自然不会容忍脱木这些不速之客,所以即使在极寒之地,脱木等人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四处亡命;二来这极北之地一年之中有大半年时间处于冰冻期,本就水草匮乏,加之严寒侵袭,食物自是无比短缺。脱木幼小的心灵很快就明白一个道理,这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之中觅得一线生机,所以在闲时,他便有意邀请部落中的小伙伴一起打猎骑射,并连拉带扯的让部落中的老者教习骑射技巧,时光飞逝,脱木已经长成一个大小子,并开始反抗附近部落的追赶,由于脱木骁勇刚毅,部落中长年遭受迫害的各族人等都乐于追随其左右,脱木杀伐果决,很快便在极北之地站稳了脚跟,并将包含各族逃难人的部落命名为“弃”意为被世界所弃之人,世人皆称“北弃”。北弃族人除了王姓“图兰”,还有“讯刺”“博亦”等几大姓,这些氏族组成了北弃的主力军。
至泰渊乾德六年,渊成祖宋义明派大军进剿元仲、女柔,至该两部元气大伤,彼时北弃首领图兰易科趁机攻击元仲后方,占得大片领土,势力大增,但慑于当时泰渊天威,并未敢过分攻伐,图兰易科继承先祖图兰脱木遗志,韬光养晦,并主动向大渊称臣纳贡,深得渊帝宋义明赏识,但宋义明也深知游牧民族习性,所以也严格限制着北弃的扩张,始终将其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自古以来,世袭王朝都难逃一个宿命,那便是盛极必衰,至泰渊第八代皇帝宋荣开始,泰渊对北方的控制逐渐减弱,北弃趁势扩张,征服了以曲芙为首的十数个部落,势力进一步扩大,并开始进攻泰渊领土,但是泰渊天威犹在,渊昭帝宋成阳励精图治,使泰渊中兴,在一次与北弃的大战中生擒北弃首领及其长子,北弃为求自保不得不答应昭帝归还北方数个被其攻伐的少数名族领地,并再次向泰渊称臣,昭帝为防北弃再次叛乱勒令从彼时开始,北弃每一代首领必须将其长子送入泰安为质,并研习中原文化,学习汉人礼仪,至当朝渊德帝宋继,此约已履行近百年,如今在泰安为质的正是北弃首领图兰庭懿的长子图兰冰穆。但是泰渊帝国至开国皇帝宋义明始,至今已延续三百余年,盛世早已消失殆尽,当今皇帝宋继昏庸无能,不理政事,北方各族早已蠢蠢欲动,朝廷内也是小人当道,纲纪崩坏。
卫戎是泰渊西境的少数名族凉羿人的别称,其在前朝时便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制度,只是因为西境地理偏僻,环境恶劣,国家实力与中原王朝相距甚远,所以其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藩属国,前朝末年,伯布人快速兴起,四处征战,凉羿人首当其冲,在遭到伯布人侵略时,凉羿人曾数次向前朝皇帝求援,奈何前朝末帝梁允自身难保,又怎么在意这偏居荒原一隅的番属小国,面对强大的伯布人,凉羿一族不得不背井离乡,落难逃亡,王室贵族大多逃到了中原避难。后成祖宋义明夺得中原之地,着手整治西境蛮族伯布,伯布人以骑兵为主,擅长奔袭,但军队整体素养不可与泰渊大军同日而语,再加上这些个蛮族首领虽然勇猛异常,奈何多是蛮干匹夫,中原王朝自古以来讲究“上善伐谋”,凡军之大将要么自身本就满腹谋略,要么多配军师幕僚,这伯布人在其侵占的中原领土上几乎未做太多抵抗便被泰渊大军赶回西境荒原。
渊成祖宋义明志在天下,伯布人退回西方之后,泰渊军奉圣意并未就此止步,而是趁势追缴,不过伯布人长年生活在西境荒原,对该地的环境、气候了如指掌,在其退回西境之后便利用其了解当地地理环境的优势给了泰渊军不小的阻挠,泰渊军优势一时难以发挥,而伯布人又充分利用其擅长奔袭的特点时时骚扰西征大军,泰渊三军一时寸步难行,无计可施。这时,凉羿王族主动求见宋义明,愿助泰渊大军一臂之力,凉羿人本就统治西境多年,对西境荒原的了解程度相较于伯布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见凉羿人主动献策,宋义明求之不得,便命其携旨入军,为西征大军引路导航,在凉羿人的帮助下,泰渊军果然一改前期颓势,瓦解了数次伯布大军的奔袭,之后乘胜追击,在最后决战中,一击得手,俘虏了包括众多伯布妇孺老弱在内的七万余人,征胡大将军季茂一声令下,全部斩杀,顿时黄草殷红,血流千里,虽说凉羿人对伯布人有国仇家恨,但见此情形也不免心生恻隐,脊背发凉。
渊成祖征伐伯布不在于灭族削根,而是安定西境,虽说伯布人生性凶残,但妇孺孩童总归是无辜的,季茂大杀四方,可以威震宇内,但是却寒了西境各族的归顺之心,宋义明见势不妙,一方面立刻降旨召回季茂并追责问罪,一方面另派大臣前往西境安抚各族,并特赦伯布幸存遗孤,这才稳定了西境人心。经此一役,伯布有生军力已荡然无存,西境危机也基本根除。
在征讨伯布的过程中,凉羿人功不可没,战后,成祖宋义明特旨恢复凉羿人王庭,继续统治西境,为表军功,特赐凉羿首领王号“卫”,有“藩卫大渊”之意。至此,凉羿人重回故土,建“卫国”,世人便称凉羿人为“卫戎”。卫戎复国后随着大渊延续了三百余年的统治,虽然王室之中时有流血政变,但大渊皇帝皆择利而维之,只要不损大渊利益,不改先祖赐号,也就不过多干涉。
时至当朝皇帝宋继,卫戎国内也是风云暗涌,几大王子暗中较劲,都想取老王而代之,更有摆脱泰渊自立门户之势。泰渊四境,早已是风云密布,只是惯例使然,四海似乎都依旧奉泰渊为至尊,渊德帝宋继便坐在这虚荣的空壳内茫然不知天下之势。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云阳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云阳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