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京城有方小小的传说
目录:团宠锦鲤被重生首辅拐跑啦| 作者:肉肉如此多娇| 类别:其他类型
“梨香浓郁,入口清甜,这哪儿是秋梨膏啊,这是梨子汁吧?小小,你莫要骗我啊,这不是梨子汁么?每到夏日,府里每个主子隔日便有梨子汁用,就是这个味儿,但是你这秋梨膏更好喝,清甜不腻,也没有酸涩味儿,太好喝了。”
李常林惊为天人。
这就是太医院院正的实力么?怪不得宫中的太后娘娘一直对张启风的药膳念念不忘。 当那些口味各异,但都一样难喝的药变成了一种美味儿,谁不上头?
这是纯秋梨膏的味道,比梨子汁都要好喝。
而加了川贝,蛇胆的秋梨膏,则多了点淡淡的药草香,混合着梨子的香甜,两种味道奇异的融合在一起,竟相辅相成,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味儿,一样好喝。
方小小自己兑水喝了一大碗,也十分满意。
几乎与师父熬出来的秋梨膏无异了。 “可以了,便按照我的步骤来,时间,火候,分毫都不能差。”她交代负责其中细节的一应工人。
熬制秋梨膏的作坊里分工十分明确,有负责生火看灶的,有负责榨梨子汁的,有负责搅拌梨子水的,方小小将自己的要求与工人们一一细说,以确保每个步骤都万无一失。
“一旦有一个步骤出现差错,秋梨膏的口感就无法保证,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打起精神来,不能出错,如果出了差错,要及时禀告,不可一错再错,加重损失。”
方小小说话软和,李常林却不一样了。
身为世家少爷,身上自带着一股威势,方小小将要求与工人们说了一遍之后,他又强调了一次,让人不敢轻忽。 忙碌了大半个月,第一批秋梨膏终于装进了船舱,走水路运往京城。
从秋梨膏的包装上就可以看出李家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竟然用的是属地的白玉瓷瓶,一瓶可装八两重的秋梨膏。
这瓷瓶质地轻薄,烧制出来之后有玉石的质感,举国闻名的雨花酿,用的便是这种白玉瓷瓶,据说将秋梨膏盛放在白玉瓷瓶内,可以久放不坏。
方小小问李常林,这一瓶秋梨膏售价是多少,李常林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个铜板?”她猜道。
李常林笑着摇头。
“总不能是二两吧?”方小小惊出了一口凉气。
没想到,李常林竟然点头:“若是售价太便宜了,岂不是坠了张老的名声?”
虽说秋梨膏对外打的名号只是张老的徒弟,许多人都还在观望中,还有很多人不相信张启风真的收了徒弟,而且对方还将张启风独家秘制的各种膳方拿了出来。 但是,李常林相信,只要这秋梨膏一面世,一定会被人哄抢一空。
只要打出了张启风的名号,肯定会有人慕名前来,只要他们尝过一遍,立刻就能对比出张启风出品的秋梨膏与寻常秋梨膏有什么不同。
秋梨膏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能将秋梨膏制成这种程度的,只有鬼才张启风。
是的,好好儿的一个大夫,不光医术高明,厨艺更是登峰造极,最后竟让他将医术与厨艺相结合,研究出了独一无二的药膳,让喝药成了一种乐事,你说这人不是鬼才是什么?
简直就解救了全天下所有病患。
可惜这人脾气臭,性子古怪,排场也大得很,纵是皇太后都不好请他做一次药膳,更别提那些寻常的达官贵人了。
是以,大家都只听过张启风的传说,却鲜有人尝到过张启风的手艺。
笑话,连皇太后都请不到的人,你若请了去,岂不是说你比皇太后更厉害?你敢么?
某菜农,某街边乞丐,某破庙流浪汉,某山野小儿:你在说我吗?
那么,既然没有人尝过张启风的手艺,他们怎么能辨别那是不是张启风的徒儿做出来的东西?
难道不是你们李家为了挣钱弄出来的噱头么?
李家敢么?
不敢。
这个世界上,他们敢打着谁的名号行事,都不敢打着张启风的名号来。
你们是不知道,宫里的太后为了找那一口,时不时便缠着皇帝派人出去找张启风吧?
敢假借张启风的名号行事,太后那张嘴儿一尝就能尝出来真伪,你敢假借他的名号,那就是变着法儿来耍着太后玩儿啊。
你敢么?
不敢。
所以,当李家放出这么一个风声来的时候,很多人虽然观望,但都觉得八九不离十了。
就是不知道张启风这徒儿有多少水分。
究竟是张启风教过两手就自称是张启风的徒儿,还是张启风精心调教出来的徒儿?
精心调教出来的徒儿不太可能,但既然敢自称张启风的徒儿,那肯定也学到了一两手。
姑且看吧。
不得不说,方小小人还没离开清河县,但是关于她的传说已经传到了京城,甚至在京城掀起了一片不小的波澜。
此中之事,下河村这边的人自然不知道,方小小听到那二两一瓶的秋梨膏售价,只觉得李常林心黑。
而且……
“可是说明并不是我师父制作的,而是我做的?”方小小问。
她不认为自己的秋梨膏能这么值钱。
毕竟,这野山梨子是十个铜板一筐收来的,她估算过,一筐野山梨子,可以制作上好的秋梨膏五瓶。
刨去成本不算,一筐梨子经过她这一手,那价值便翻了天?
五瓶秋梨膏,那便是十两纹银,一两纹银是一吊钱,一吊钱一千个铜板……方小小简直不敢想象,这秋梨膏的利润竟然这么大。
李常林早知道她会这么想,随即摇了摇头:“只是京城特殊一些,要知道京城显贵处处都是,他们手上有的是银子,你若卖得便宜了,他们还觉得你的东西配不上他们的身份。所以,这定价啊,可不是乱定的,也不是漫天要价。”
方小小似懂非懂的点头。
“那,售往其他地方的秋梨膏,定价几何?”
李常林顿了一下,仍然伸出两根手指头。
“还是二两?”方小小问。
李常林点头。
方小小毫不犹豫的给他翻了个白眼:“那有何差别?”
李常林却一摇折扇:“这里面的说头可大了,你且听我一一道来。”
李常林惊为天人。
这就是太医院院正的实力么?怪不得宫中的太后娘娘一直对张启风的药膳念念不忘。 当那些口味各异,但都一样难喝的药变成了一种美味儿,谁不上头?
这是纯秋梨膏的味道,比梨子汁都要好喝。
而加了川贝,蛇胆的秋梨膏,则多了点淡淡的药草香,混合着梨子的香甜,两种味道奇异的融合在一起,竟相辅相成,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味儿,一样好喝。
方小小自己兑水喝了一大碗,也十分满意。
几乎与师父熬出来的秋梨膏无异了。 “可以了,便按照我的步骤来,时间,火候,分毫都不能差。”她交代负责其中细节的一应工人。
熬制秋梨膏的作坊里分工十分明确,有负责生火看灶的,有负责榨梨子汁的,有负责搅拌梨子水的,方小小将自己的要求与工人们一一细说,以确保每个步骤都万无一失。
“一旦有一个步骤出现差错,秋梨膏的口感就无法保证,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打起精神来,不能出错,如果出了差错,要及时禀告,不可一错再错,加重损失。”
方小小说话软和,李常林却不一样了。
身为世家少爷,身上自带着一股威势,方小小将要求与工人们说了一遍之后,他又强调了一次,让人不敢轻忽。 忙碌了大半个月,第一批秋梨膏终于装进了船舱,走水路运往京城。
从秋梨膏的包装上就可以看出李家对此次合作的重视。
竟然用的是属地的白玉瓷瓶,一瓶可装八两重的秋梨膏。
这瓷瓶质地轻薄,烧制出来之后有玉石的质感,举国闻名的雨花酿,用的便是这种白玉瓷瓶,据说将秋梨膏盛放在白玉瓷瓶内,可以久放不坏。
方小小问李常林,这一瓶秋梨膏售价是多少,李常林伸出两根手指。 “二十个铜板?”她猜道。
李常林笑着摇头。
“总不能是二两吧?”方小小惊出了一口凉气。
没想到,李常林竟然点头:“若是售价太便宜了,岂不是坠了张老的名声?”
虽说秋梨膏对外打的名号只是张老的徒弟,许多人都还在观望中,还有很多人不相信张启风真的收了徒弟,而且对方还将张启风独家秘制的各种膳方拿了出来。 但是,李常林相信,只要这秋梨膏一面世,一定会被人哄抢一空。
只要打出了张启风的名号,肯定会有人慕名前来,只要他们尝过一遍,立刻就能对比出张启风出品的秋梨膏与寻常秋梨膏有什么不同。
秋梨膏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但能将秋梨膏制成这种程度的,只有鬼才张启风。
是的,好好儿的一个大夫,不光医术高明,厨艺更是登峰造极,最后竟让他将医术与厨艺相结合,研究出了独一无二的药膳,让喝药成了一种乐事,你说这人不是鬼才是什么?
简直就解救了全天下所有病患。
可惜这人脾气臭,性子古怪,排场也大得很,纵是皇太后都不好请他做一次药膳,更别提那些寻常的达官贵人了。
是以,大家都只听过张启风的传说,却鲜有人尝到过张启风的手艺。
笑话,连皇太后都请不到的人,你若请了去,岂不是说你比皇太后更厉害?你敢么?
某菜农,某街边乞丐,某破庙流浪汉,某山野小儿:你在说我吗?
那么,既然没有人尝过张启风的手艺,他们怎么能辨别那是不是张启风的徒儿做出来的东西?
难道不是你们李家为了挣钱弄出来的噱头么?
李家敢么?
不敢。
这个世界上,他们敢打着谁的名号行事,都不敢打着张启风的名号来。
你们是不知道,宫里的太后为了找那一口,时不时便缠着皇帝派人出去找张启风吧?
敢假借张启风的名号行事,太后那张嘴儿一尝就能尝出来真伪,你敢假借他的名号,那就是变着法儿来耍着太后玩儿啊。
你敢么?
不敢。
所以,当李家放出这么一个风声来的时候,很多人虽然观望,但都觉得八九不离十了。
就是不知道张启风这徒儿有多少水分。
究竟是张启风教过两手就自称是张启风的徒儿,还是张启风精心调教出来的徒儿?
精心调教出来的徒儿不太可能,但既然敢自称张启风的徒儿,那肯定也学到了一两手。
姑且看吧。
不得不说,方小小人还没离开清河县,但是关于她的传说已经传到了京城,甚至在京城掀起了一片不小的波澜。
此中之事,下河村这边的人自然不知道,方小小听到那二两一瓶的秋梨膏售价,只觉得李常林心黑。
而且……
“可是说明并不是我师父制作的,而是我做的?”方小小问。
她不认为自己的秋梨膏能这么值钱。
毕竟,这野山梨子是十个铜板一筐收来的,她估算过,一筐野山梨子,可以制作上好的秋梨膏五瓶。
刨去成本不算,一筐梨子经过她这一手,那价值便翻了天?
五瓶秋梨膏,那便是十两纹银,一两纹银是一吊钱,一吊钱一千个铜板……方小小简直不敢想象,这秋梨膏的利润竟然这么大。
李常林早知道她会这么想,随即摇了摇头:“只是京城特殊一些,要知道京城显贵处处都是,他们手上有的是银子,你若卖得便宜了,他们还觉得你的东西配不上他们的身份。所以,这定价啊,可不是乱定的,也不是漫天要价。”
方小小似懂非懂的点头。
“那,售往其他地方的秋梨膏,定价几何?”
李常林顿了一下,仍然伸出两根手指头。
“还是二两?”方小小问。
李常林点头。
方小小毫不犹豫的给他翻了个白眼:“那有何差别?”
李常林却一摇折扇:“这里面的说头可大了,你且听我一一道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团宠锦鲤被重生首辅拐跑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团宠锦鲤被重生首辅拐跑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