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6章 敌军突至
目录:崇祯十五年| 作者:韭菜东南生| 类别:历史军事
杨文岳又令幕僚拿过笔,亲手写了一个命令,折好了,交到堵胤锡的手中,肃然道:“太子殿下曾经说过,如果事情有变,你堵胤锡可为通州段的指挥,现在本督令你暂时署理通州军务,通州上下大小将官,都需听从你的命令,但有人不从,以违抗军令论处!”
危急时刻,堵胤锡不谦虚,不推让,双手接过杨文岳的命令,肃然道:“下官领命!”
贾悌等留守的将官都是抱拳躬身:“末将遵令。”
杨文岳欣慰点头,望着堵胤锡,淳淳叮嘱道:“这里就交给你了,如果真有什么诡计,你一定要坚守到我率军返回。”
堵胤锡毅然道:“制台放心,人在河在,下官必不叫建虏渡河!”
此时,中军牵过枣红战马,杨文岳翻身上马,急急去点兵。
万余大军一起出动,动静相当的大,军旗摇动,军马来回奔驰,马上的军官大声呼喝,士兵们听从命令,认着各部的军旗,扛着武器,离开河岸边,在官道上快速集合,脚步踩在地面上,踏起滚滚黄尘。
因为是紧急救援,香河段距此三十里,必须急行军,因此各军都没有携带辎重,精武营的重甲兵,比如长枪兵和圆盾手,都是将甲胄放在马车上,由马车统一装载,将士们只手拿武器,轻装前行,等到临近战场,再穿戴甲胄。
“快,快!”杨文岳不住的催促。
这中间,堵胤锡站在望楼上,仔细观察对岸----己岸这么大的动静,对岸的建虏显然是被惊动了,只见几十个蒙古轻骑,冲到岸边来探查情况,见明军在调动,他们立刻返回,隐隐听到建虏大营里响起号角声和鼓声,大营的上方,开始升腾起了漫天的黄尘,好像有大军调动,准备出营,而原本在营前空地上打造木筏的汉军旗士兵,听到鼓声之后,全都退回了大营之中,营前的空地上,只剩下几百支完工或者是接近完工的木筏。
有鼓声,有号角,不过却始终没有建虏兵马从大营之中开出来。
杨文岳望见了,冷笑一声:“欲盖弥彰!”
心中更加肯定,对面就是空营。
集合完毕,杨文岳一声令下,众军急急向下游而去。正午的阳光下,马蹄踏起,他保定总督的大纛迎风舒卷,渐渐远去,最后终于被漫天的黄尘所淹没……
堵胤锡站在路边,脸色严肃的目送杨文岳离开。
这一万四千人一离开,通州段的防守兵力立刻就显得稀疏了起来,贾悌和精武营千总李正光策马往来奔驰,重新部署防务,不止官兵,在堵胤锡的命令下,所有民夫也都被组织了起来,停止了挖掘壕沟的工作,拿起早就分发到手的武器,大部分都是长枪,少部分弓箭鸟铳,两个配合一个官兵,和官兵共同守卫河防。
“守河有月饷,杀敌有重赏!”
“运河一失守,妻儿难聚首!”
“保河就是保家,逃跑就是卖娘!”
“杀敌三人登大堂,太子亲见锦衣郎!”
这四句话,是京营思想教导官,鼓舞民夫的口号,而为了取信民夫,这四句口号被说成了是太子殿下的钧令,从开封到去年击退建虏,太子殿下在民间声望及高,民夫们都坚信不疑,加上运河关乎京南安危,关系到他们的妻儿和家人的安全,因此,他们改变了过往对官军作战的冷漠和旁观,昨天太子的命令一发下,他们就主动报名,热心帮助官兵守河。
这中间,堵胤锡将令人用木条搭起三个高高的烽火台,再把自己的亲卫李吴叫到身边,小声叮嘱:“速速回城,告知刘一松和巡检司百总段彪,令他们在城头观察,看我信号行事,如果河岸边燃起一处烽火,那么,他们就释放三成的火船出通州,顺河而下,如果是两处,那就六成,如果是三处,那就要将城中的火船,一艘不剩,全部放出来!”
原来,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后,京师运河上的所有漕船就都被搜到了通州和天津城中,而后为了防御运河,京营参谋司提出了火船封河之策,于是堵胤锡便将封在通州城里的一些小漕船,都改成了火船。所谓的火船其实也简单,不过就是在两侧装设木板,防止建虏的弓箭和火炮,同时在船上装载桐油桶,扯起风帆,沿河而下,等快到目的地时,点燃桐油,船夫跳河,着火的火船继续向前,烧毁横在河面的浮桥或者是木筏,以达成封锁河面,挫败建虏渡河计划的目的。
通州是京师的物资集散地,桐油不缺,以此堵胤锡一共改装了五十艘的漕船,预备起来使用,今日杨文岳率领大军离开,对面建虏大营颇有诡异,他隐隐不安,因此令亲卫通知通州副将刘一松和巡检司百总段彪,令二人准备火船封河。
“第二,令刘一松想办法派遣探骑出城,试探建虏大营的虚实?探明之后,速速回报于我。”
“第三,派人告知精武营的杨守备,建虏主力是否真的已经离开,尚不能确定,要他务必提高警惕!”
杨轩的战兵营守卫着更上游的通惠河,也就是通州到京师之间的运河,这一段有四十里长,除去八里桥的一小段,杨轩的五千人要守卫三十余里,兵力不富余,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堵胤锡担心他在知道建虏主力离开之后,会有所大意,因此特意叮嘱。
安排完这三件事情,堵胤锡又把贾悌和李正光叫到身边,命令用火炮轰击对岸。
贾悌不解:“建虏大营离的甚远,岸边也没有敌军,开炮没有用啊?”
堵胤锡脸色严肃:“开炮不为打到建虏,而是要打草惊蛇,探知建虏大营的动静。不需要多,三五炮就可,”
贾悌似懂非懂,不过杨文岳临行前有交代,所以他对堵胤锡的命令。不敢不从。
“轰轰轰~~~”
没有任何征兆,明军忽然向对岸发射了三炮,炮弹落在对岸,声音巨大,震动天地,激起碎石,惊得一队正在营前巡逻的建虏士兵慌忙闪躲。但大营之中却依然安静,在杨文岳率领大军离开之后,建虏大营的锣鼓声也忽然消失沉寂,整个军营又恢复了安静,即使是面对明军忽然的炮击,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堵胤锡脸色凝重,心想难道我错了,对岸真的已经是一座空营?
想一想,还是觉得不稳当,转身叫过贾悌,小声叮嘱。
贾悌听了惊讶,不知道主事大人怎么有这么多的花花点子?不过还是抱拳听令,然后点了军中仅有的几十个骑兵,一番命令,令他们去执行去了。
……
京畿运河中段。
上午。
河西岸的望楼上,兵部侍郎吴甡正举着单筒千里镜,向对面观望。
他是昨夜下午到运河中段的,随即便被太子委以重任,配合保督杨文岳,严守香河段运河,京畿运河上中下三段,中段香河是最短的,因此配备的兵力也是最少的,现在吴甡手中可以调配的,不到一万人,除了两千名精武营精锐和三千保定兵,剩下的都是漕兵和东安县调配上来的地方兵,而他们的对面,却是多铎率领的两万精锐,一旦多铎大军过河,他们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上游杨文岳,中游吴甡,下游路振飞,吴甡深知自己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责任重大,因此一点都不敢懈怠,从昨晚到现在,他不过只休息了一个时辰,剩余时间全部都在巡视河防。
此时,望着对岸,吴甡心有忧虑,但不是为了运河防线,而是为了太子。
太子殿下又从京师调出了一万名精武营精锐的消息,他已经是知道了,在为运河局势微微松口气的同时,却又为太子殿下开始担心。傍晚回京,凌晨时分精武营就出京了,显然,太子殿下并没有和陛下、朝臣们商议,而是直接调兵了,就眼下局势来说,隐隐有私自调兵的嫌疑,所以吴甡很担心,担心陛下会大怒,朝臣会不满,太子殿下会受到不应有的责罚。
想到此,他心中不免懊恼,早知道,他昨晚跟着太子殿下一起进京就好了,有他在朝堂上的支持和私下的游说,说不得能说服陛下,太子殿下也不会太孤单。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一万精武营已经出京,朝廷并没有用圣旨打太子的脸,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而这一万兵之后,太子殿下已经是尽力了,朝廷也已经尽力了,京师之兵,不可能再支援运河了,运河必须依靠现在的兵力,坚守到尤世威的山东兵和史可法的漕兵赶到之时。
太子殿下的处境,是吴甡心中的隐忧,而对面的建虏,则是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昨夜,吴甡重金悬赏,选了五十名勇士潜水过河,打了建虏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带回了六七颗敌虏的脑袋,明军士气大振,不过吴甡却没有太多喜悦,他知道,这不过是偷了建虏一个不备,且偷回来的脑袋,都是暗夜暗夜巡哨的汉军旗和朝鲜仆从军,没有多少真材实料,不值得大肆庆祝。
而经过一天的准备,建虏造制出的木筏已经有相当的数量,沿着河岸边摆开,满满当当。虽然昨夜过河的勇士破坏了一些,但相比于建虏的赶制速度,不过是杯水车薪,建虏的木筏数量,并没有大减少。
除了打造木筏之外,建虏还赶制了不少木板,一来木板可以当盾牌,二来渡河之后,可以用木板覆盖壕沟,由此可知,多铎虽然年轻,但绝非无谋之辈。因此,必须小心应对。
“多铎……”
吴甡嘴里轻声念叨多铎的名字,心中思索着“缺口计划”,他已经定下了一处适合伏击的岸边战场,想着如何才能布置的更加天衣无缝,引诱多铎提前渡河,再用火船封河,从而首战获胜,挫败建虏渡河的锐气呢?
正这么想着呢,忽然听见马蹄声急促,抬头往去,“报~~”一个探骑兵急匆匆地奔驰而来,在望楼前翻身下马,冲着望楼上的吴甡单膝下跪,气喘吁吁的报道:“禀少司马,东岸忽然卷起黄尘,有建虏大军正顺着河岸,向我香河段而来!”
“多少人?距离还有多远?”吴甡心中一惊,放下千里镜急问。
“不到六里,黄尘滚滚,看不出有多少人。”
吴甡脸色一沉,拍栏怒道:“不到六里?事先为什么没有发现?”
探骑吓的脸色发白,急忙叩首解释:“建虏并非是沿着河岸而下,而是从后方忽然插到河岸边,再沿河而下,事先难以探查。”
“知道了。”吴甡挥手。
探骑抱拳再行一礼,然后爬起来,翻身上马,急急往下游再去通报。
吴甡身后的将领和幕僚小声议论,建虏大军分成三路,而大明也兵分三路应对,其中杨文岳率领大明主力和建虏主力,在通州两岸对峙。吴甡率领一万人,和两万人的多铎于香河两岸列阵,就兵力来说,一万人防守多铎的两万人,已经是吃力,如果建虏再往香河增兵,香河段面对的压力,将会成倍增加,因此稳妥起见,必须立刻向杨文岳求援!
这是所有幕僚和将官的第一想法。
吴甡却不着急,只淡淡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如果建虏主力南移,保督不会没有动作的。”
见少司马如此镇定,众将和众位幕僚,这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将官下了望楼,去主持各自的防区,幕僚则摊开地图,小声商议。吴甡脸色凝重的望着上游。
很快的,就看见对岸上游道路上渐渐有黄尘,随即越滚越大,越滚越高,隐隐地,看到了各色建虏军旗,吴甡脸色微微一变,经验丰富的他立刻知道,那绝不是一万两万,恐怕是十万大军才有可能造成的声势!
十万大军就是建虏的全部主力,难道是建虏主力倾巢出动,弃通州,而往香河段杀来了吗?
如果是,杨文岳为什么没有通报?难道是出了什么岔子吗?
吴甡心中吃惊。
危急时刻,堵胤锡不谦虚,不推让,双手接过杨文岳的命令,肃然道:“下官领命!”
贾悌等留守的将官都是抱拳躬身:“末将遵令。”
杨文岳欣慰点头,望着堵胤锡,淳淳叮嘱道:“这里就交给你了,如果真有什么诡计,你一定要坚守到我率军返回。”
堵胤锡毅然道:“制台放心,人在河在,下官必不叫建虏渡河!”
此时,中军牵过枣红战马,杨文岳翻身上马,急急去点兵。
万余大军一起出动,动静相当的大,军旗摇动,军马来回奔驰,马上的军官大声呼喝,士兵们听从命令,认着各部的军旗,扛着武器,离开河岸边,在官道上快速集合,脚步踩在地面上,踏起滚滚黄尘。
因为是紧急救援,香河段距此三十里,必须急行军,因此各军都没有携带辎重,精武营的重甲兵,比如长枪兵和圆盾手,都是将甲胄放在马车上,由马车统一装载,将士们只手拿武器,轻装前行,等到临近战场,再穿戴甲胄。
“快,快!”杨文岳不住的催促。
这中间,堵胤锡站在望楼上,仔细观察对岸----己岸这么大的动静,对岸的建虏显然是被惊动了,只见几十个蒙古轻骑,冲到岸边来探查情况,见明军在调动,他们立刻返回,隐隐听到建虏大营里响起号角声和鼓声,大营的上方,开始升腾起了漫天的黄尘,好像有大军调动,准备出营,而原本在营前空地上打造木筏的汉军旗士兵,听到鼓声之后,全都退回了大营之中,营前的空地上,只剩下几百支完工或者是接近完工的木筏。
有鼓声,有号角,不过却始终没有建虏兵马从大营之中开出来。
杨文岳望见了,冷笑一声:“欲盖弥彰!”
心中更加肯定,对面就是空营。
集合完毕,杨文岳一声令下,众军急急向下游而去。正午的阳光下,马蹄踏起,他保定总督的大纛迎风舒卷,渐渐远去,最后终于被漫天的黄尘所淹没……
堵胤锡站在路边,脸色严肃的目送杨文岳离开。
这一万四千人一离开,通州段的防守兵力立刻就显得稀疏了起来,贾悌和精武营千总李正光策马往来奔驰,重新部署防务,不止官兵,在堵胤锡的命令下,所有民夫也都被组织了起来,停止了挖掘壕沟的工作,拿起早就分发到手的武器,大部分都是长枪,少部分弓箭鸟铳,两个配合一个官兵,和官兵共同守卫河防。
“守河有月饷,杀敌有重赏!”
“运河一失守,妻儿难聚首!”
“保河就是保家,逃跑就是卖娘!”
“杀敌三人登大堂,太子亲见锦衣郎!”
这四句话,是京营思想教导官,鼓舞民夫的口号,而为了取信民夫,这四句口号被说成了是太子殿下的钧令,从开封到去年击退建虏,太子殿下在民间声望及高,民夫们都坚信不疑,加上运河关乎京南安危,关系到他们的妻儿和家人的安全,因此,他们改变了过往对官军作战的冷漠和旁观,昨天太子的命令一发下,他们就主动报名,热心帮助官兵守河。
这中间,堵胤锡将令人用木条搭起三个高高的烽火台,再把自己的亲卫李吴叫到身边,小声叮嘱:“速速回城,告知刘一松和巡检司百总段彪,令他们在城头观察,看我信号行事,如果河岸边燃起一处烽火,那么,他们就释放三成的火船出通州,顺河而下,如果是两处,那就六成,如果是三处,那就要将城中的火船,一艘不剩,全部放出来!”
原来,建虏入塞的消息传来后,京师运河上的所有漕船就都被搜到了通州和天津城中,而后为了防御运河,京营参谋司提出了火船封河之策,于是堵胤锡便将封在通州城里的一些小漕船,都改成了火船。所谓的火船其实也简单,不过就是在两侧装设木板,防止建虏的弓箭和火炮,同时在船上装载桐油桶,扯起风帆,沿河而下,等快到目的地时,点燃桐油,船夫跳河,着火的火船继续向前,烧毁横在河面的浮桥或者是木筏,以达成封锁河面,挫败建虏渡河计划的目的。
通州是京师的物资集散地,桐油不缺,以此堵胤锡一共改装了五十艘的漕船,预备起来使用,今日杨文岳率领大军离开,对面建虏大营颇有诡异,他隐隐不安,因此令亲卫通知通州副将刘一松和巡检司百总段彪,令二人准备火船封河。
“第二,令刘一松想办法派遣探骑出城,试探建虏大营的虚实?探明之后,速速回报于我。”
“第三,派人告知精武营的杨守备,建虏主力是否真的已经离开,尚不能确定,要他务必提高警惕!”
杨轩的战兵营守卫着更上游的通惠河,也就是通州到京师之间的运河,这一段有四十里长,除去八里桥的一小段,杨轩的五千人要守卫三十余里,兵力不富余,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堵胤锡担心他在知道建虏主力离开之后,会有所大意,因此特意叮嘱。
安排完这三件事情,堵胤锡又把贾悌和李正光叫到身边,命令用火炮轰击对岸。
贾悌不解:“建虏大营离的甚远,岸边也没有敌军,开炮没有用啊?”
堵胤锡脸色严肃:“开炮不为打到建虏,而是要打草惊蛇,探知建虏大营的动静。不需要多,三五炮就可,”
贾悌似懂非懂,不过杨文岳临行前有交代,所以他对堵胤锡的命令。不敢不从。
“轰轰轰~~~”
没有任何征兆,明军忽然向对岸发射了三炮,炮弹落在对岸,声音巨大,震动天地,激起碎石,惊得一队正在营前巡逻的建虏士兵慌忙闪躲。但大营之中却依然安静,在杨文岳率领大军离开之后,建虏大营的锣鼓声也忽然消失沉寂,整个军营又恢复了安静,即使是面对明军忽然的炮击,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堵胤锡脸色凝重,心想难道我错了,对岸真的已经是一座空营?
想一想,还是觉得不稳当,转身叫过贾悌,小声叮嘱。
贾悌听了惊讶,不知道主事大人怎么有这么多的花花点子?不过还是抱拳听令,然后点了军中仅有的几十个骑兵,一番命令,令他们去执行去了。
……
京畿运河中段。
上午。
河西岸的望楼上,兵部侍郎吴甡正举着单筒千里镜,向对面观望。
他是昨夜下午到运河中段的,随即便被太子委以重任,配合保督杨文岳,严守香河段运河,京畿运河上中下三段,中段香河是最短的,因此配备的兵力也是最少的,现在吴甡手中可以调配的,不到一万人,除了两千名精武营精锐和三千保定兵,剩下的都是漕兵和东安县调配上来的地方兵,而他们的对面,却是多铎率领的两万精锐,一旦多铎大军过河,他们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上游杨文岳,中游吴甡,下游路振飞,吴甡深知自己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责任重大,因此一点都不敢懈怠,从昨晚到现在,他不过只休息了一个时辰,剩余时间全部都在巡视河防。
此时,望着对岸,吴甡心有忧虑,但不是为了运河防线,而是为了太子。
太子殿下又从京师调出了一万名精武营精锐的消息,他已经是知道了,在为运河局势微微松口气的同时,却又为太子殿下开始担心。傍晚回京,凌晨时分精武营就出京了,显然,太子殿下并没有和陛下、朝臣们商议,而是直接调兵了,就眼下局势来说,隐隐有私自调兵的嫌疑,所以吴甡很担心,担心陛下会大怒,朝臣会不满,太子殿下会受到不应有的责罚。
想到此,他心中不免懊恼,早知道,他昨晚跟着太子殿下一起进京就好了,有他在朝堂上的支持和私下的游说,说不得能说服陛下,太子殿下也不会太孤单。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晚了,一万精武营已经出京,朝廷并没有用圣旨打太子的脸,这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了,而这一万兵之后,太子殿下已经是尽力了,朝廷也已经尽力了,京师之兵,不可能再支援运河了,运河必须依靠现在的兵力,坚守到尤世威的山东兵和史可法的漕兵赶到之时。
太子殿下的处境,是吴甡心中的隐忧,而对面的建虏,则是是迫在眉睫的危险。
昨夜,吴甡重金悬赏,选了五十名勇士潜水过河,打了建虏一个措手不及,成功带回了六七颗敌虏的脑袋,明军士气大振,不过吴甡却没有太多喜悦,他知道,这不过是偷了建虏一个不备,且偷回来的脑袋,都是暗夜暗夜巡哨的汉军旗和朝鲜仆从军,没有多少真材实料,不值得大肆庆祝。
而经过一天的准备,建虏造制出的木筏已经有相当的数量,沿着河岸边摆开,满满当当。虽然昨夜过河的勇士破坏了一些,但相比于建虏的赶制速度,不过是杯水车薪,建虏的木筏数量,并没有大减少。
除了打造木筏之外,建虏还赶制了不少木板,一来木板可以当盾牌,二来渡河之后,可以用木板覆盖壕沟,由此可知,多铎虽然年轻,但绝非无谋之辈。因此,必须小心应对。
“多铎……”
吴甡嘴里轻声念叨多铎的名字,心中思索着“缺口计划”,他已经定下了一处适合伏击的岸边战场,想着如何才能布置的更加天衣无缝,引诱多铎提前渡河,再用火船封河,从而首战获胜,挫败建虏渡河的锐气呢?
正这么想着呢,忽然听见马蹄声急促,抬头往去,“报~~”一个探骑兵急匆匆地奔驰而来,在望楼前翻身下马,冲着望楼上的吴甡单膝下跪,气喘吁吁的报道:“禀少司马,东岸忽然卷起黄尘,有建虏大军正顺着河岸,向我香河段而来!”
“多少人?距离还有多远?”吴甡心中一惊,放下千里镜急问。
“不到六里,黄尘滚滚,看不出有多少人。”
吴甡脸色一沉,拍栏怒道:“不到六里?事先为什么没有发现?”
探骑吓的脸色发白,急忙叩首解释:“建虏并非是沿着河岸而下,而是从后方忽然插到河岸边,再沿河而下,事先难以探查。”
“知道了。”吴甡挥手。
探骑抱拳再行一礼,然后爬起来,翻身上马,急急往下游再去通报。
吴甡身后的将领和幕僚小声议论,建虏大军分成三路,而大明也兵分三路应对,其中杨文岳率领大明主力和建虏主力,在通州两岸对峙。吴甡率领一万人,和两万人的多铎于香河两岸列阵,就兵力来说,一万人防守多铎的两万人,已经是吃力,如果建虏再往香河增兵,香河段面对的压力,将会成倍增加,因此稳妥起见,必须立刻向杨文岳求援!
这是所有幕僚和将官的第一想法。
吴甡却不着急,只淡淡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如果建虏主力南移,保督不会没有动作的。”
见少司马如此镇定,众将和众位幕僚,这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将官下了望楼,去主持各自的防区,幕僚则摊开地图,小声商议。吴甡脸色凝重的望着上游。
很快的,就看见对岸上游道路上渐渐有黄尘,随即越滚越大,越滚越高,隐隐地,看到了各色建虏军旗,吴甡脸色微微一变,经验丰富的他立刻知道,那绝不是一万两万,恐怕是十万大军才有可能造成的声势!
十万大军就是建虏的全部主力,难道是建虏主力倾巢出动,弃通州,而往香河段杀来了吗?
如果是,杨文岳为什么没有通报?难道是出了什么岔子吗?
吴甡心中吃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十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