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1章 请退兵
目录:崇祯十五年| 作者:韭菜东南生| 类别:历史军事
此时,脚步急促,负责观察运河之战的次谋江启臣急匆匆地奔了过来,深深一辑,一脸痛惜和叹息的禀告道:“殿下,天津水师攻不破建虏的浮桥和铁索,正在撤退。”
朱慈烺仍然盯着城下的激战,口中问:“水师受损如何?”
“沉了十几艘船,兵力损失,不清楚。”江启臣回。
朱慈烺点头:“知道了。”
天津水师的失败,一点都不意外,对于路振飞的及时撤退,没有在运河之上折损更多船只和兵马,朱慈烺心底里是欣慰的。而对于朝廷对路振飞的可能责罚,他也已经想好了卫护的理由,此战罪不在天津水师,更不在路振飞,一百多艘船,只损失十分之一,路振飞就率军撤退,说明他的大局观和战局观都是很清楚的,这样的官员,朱慈烺是一定要保护的。
“殿下快看,杨轩摇旗了!”
站在朱慈烺身边的李纪泽喊。
只见杨轩阵中,一面三角红旗在摇动,这是撤退的信号。
“杨轩要撤了,城头火炮,全力发射,命令富魁,立刻出城接应!”朱慈烺立刻下令。
“是!”
砰砰砰砰。
硝烟弥漫,城头火炮密集响起,炮长们高声命令,炮兵们连续装填,甚至是冒着炸膛的危险,不住的将铁弹子从城头砸下,砸到杨轩部的两边,为他们护住左右两翼,而在得了杨轩撤退的命令后,投弹兵将携带的手炸雷,一股脑,全部都投掷了出去,如同是惊雷炸地,轰轰轰轰,前方的黄土都被掀了起来,气浪翻滚,冲上来的建虏士兵非死即伤,即便是三重铁甲,也难以抵御,最后都被撕成了残肢和碎肉。
建虏猛攻的气势,登时被遏制。
“撤!撤!”杨轩大声呼喊。
长枪手将手中的长枪,标枪一般的向前投掷出去,然后拔出腰间的短刀,和放下大盾的盾牌手一起转头搏杀而走,只有鸟铳手不能丢弃自己的武器,他们扛着鸟铳,和李顺的炮兵们,一起跑在最前面。
至于四门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则是留在了原地,烟尘滚滚之中,建虏士兵不会注意到,每一门青铜小炮的下面,都放置了一个炸药包,此时引线已经被点燃,簌簌而没。
当剩余的明军向后急退,建虏士兵扑上来的时候,就听见“砰砰砰砰”四声巨响,四门青铜小炮飞上了天,而经过小炮的建虏士兵,都被小炮炸裂掀起的各种碎物,砸的血肉横飞,有战马受惊,将马上的骑士摔将下来,失去驾驭的战马到处乱跑。其他士兵吓了一跳,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追击的脚步。
听到炸包的巨响,李顺回头望了一眼,见皇太子铸造,一直由他亲自操作,数度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变成了一堆废铜,他眼中不禁露出惋惜之色,这样精良的青铜小炮,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刚想到这,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身后而来,直擦着他的鼻尖飞了过去,吓的他急忙捂住脑袋,叫一声:“哎呀,娘娘保佑……”撒腿往前奔跑。
而此时,马蹄如雷,正是马光远带队赶到之时,他在多尔衮面前立了军令状,非是灭了出城明军不可,眼见因为四门小炮爆炸的威慑,逼的追军放慢了速度,剩下的明军已经往南城门退去,快要脱离己方的追击,他高举长刀,怒吼道:“上,都给老子上!后退者斩!”他不敢指挥建虏重甲兵,只带着自己的四百亲兵,不顾一切的向明军猛冲而去。
两百五十步,看起来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但在战场上,却非常遥远,杨轩最开始命令撤退之时,身边尚有一百多人,但等到他冲出一百步,到了城下一百五十步之时,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五十人不到了,而且人人带伤,大部分掩护撤退的盾牌手和长枪手,都死在建虏的追击之中,杨轩手持长刀,浑身是血,他站住脚步,挥舞手臂,冲后方跟上来的部下大声的喊:“快,快!”
隆隆隆。
此时,南城吊桥放下,城门大开,武襄左卫副指挥使富魁率领三百重甲骑兵冲了出来。他们分成两翼,放过杨轩他们,直接撞上追击而至的建虏骑兵。双方刀光剑影,战马长嘶,砍杀成一片。
与此同时,城头的鸟铳兵也开始密集发射,将逼近城墙的建虏射倒在地,为撤退的勇士们提供更多的保护。
“冲,冲!”
马光远脸都绿了,虽然他拼劲全力,但却无法将出城的明军全部留下,明军在南城城头布置了大量的鸟铳手,配上几十门的佛朗机炮,将所有试图靠近南城门的建虏士兵打的人仰马翻,鲜血和残肢,淹没了道路,即便马光远立下了军令状,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必将受到严厉惩罚,但在明军的猛烈火力面前,却也是无可奈何。
“撤!”
完成阻击任务,富魁迅速撤退。
马光远率兵紧追不舍,但一阵密集的鸟铳声响过之后,连他在内,所有追击的骑兵都翻身落马,哀嚎响成一片。硝烟还没有散尽,就见虽然落马,但却侥幸躲过一劫的马光远推开压在自己身上的战马,丢了头盔,失魂落魄的往回跑,这一刻,逃命要命,他也顾不上建虏严厉的军纪和军法了……
马光远逃后,只留下城墙下层层叠叠的战马和士兵尸体,有未死的士兵犹在血泊中挣扎,但却没有人可以救他们。
城门内。
太子朱慈烺银盔银甲,站在街道边,亲率众将迎接出城归来的勇士。
出城三百多人,但最后回来的,只有三十人不到,大部分都是最先撤退的炮兵,且一半以上的人都带伤,杨轩左臂负伤,犹自奋勇,李顺丢盔弃甲,面无人色,被两个亲兵搀扶,口中只念菩萨娘娘,不过在见到太子时,他立刻就推开亲兵,挺胸抬头,精神焕发了。
“大明勇士也!请受我一拜。”
朱慈烺心中的热血在澎湃,他拱手,向勇士们深深一辑。好
谁说勋贵无人?有杨轩这样的勇士猛将,京营未来可期,又有李顺这种看着怯弱,但每一次都能准确操炮,圆满完成任务的出色炮手,神机营未来必然可以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
跟在朱慈烺身后的袁继咸微微楞了一下,太子向臣子作揖,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因为这完全违背纲常,如果是在朝堂之上,他是一定会阻止,并声色俱厉的说出理由,但今日,在这战火连天的通州城,望着死战归来的三十勇士,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轻轻一叹,随着太子殿下一起向勇士们作揖。
太子作辑,谁敢承受?杨轩李顺等人都变了颜色,急忙下跪还礼,朱慈烺却是上前一步,提前扶住了杨轩和李顺的手臂,望着他们的眼,肃然道:“刚才这一辑,并非是我自己,而是我代表通州将士和全体百姓,对两位英勇的感谢,若非你二人冒险出城,此时西南城墙说不定已经轰塌了,战局逆转,不知有多少将士和百姓遇害,这一拜,你二人当之无愧!”
杨轩和李顺都红了眼眶,太子殿下如此大礼,他们何敢不效死?尤其李顺,几乎要掉眼泪,只差把太子殿下当成菩萨娘娘跪拜了。
不唯杨轩和李顺,朱慈烺对每一个归来的勇士都点头致意,同时当众宣布,今日战死在城外的勇士,享受双倍抚恤,人人都入英烈祠,永享国祭,受伤者,一人十两赏银,同时官升一级。
不等太子说完,杨轩就湿了眼眶,今日战死在城外的,几乎全部都是他的精锐亲信和同袍兄弟,一朝战死,他心中的悲痛超过任何人,太子殿下能如此抚恤和重视,兄弟们在天之灵,应该也能瞑目了吧……
“谢殿下!”杨轩向太子行礼,也已经是声音哽咽的哭了出来。
此时,听见城外传来“呜呜”地号角声,随即城头掀起一阵小小地欢呼声,接着,中军官佟定方从城头奔下,一脸喜色的禀报道:“殿下,建虏撤了,同时黄罗盖伞摇动,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哦?”
朱慈烺立刻上城。
夕阳下,建虏攻城的各部兵马,正在缓缓回营,黄太吉的黄罗盖伞和多尔衮的正白旗大纛已经不见,八旗各色旗帜之下,掩映的都是一个个全身甲胄,但却垂头丧气、失败回营的脑袋---建虏崛起五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像通州这样的失败,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经今日一战,建虏已经丧胆,明日必不会再攻!”站在朱慈烺身边的右都御史袁继咸激动不已。
朱慈烺的脸色却依然凝重,就军略和政略来说,建虏确实已经没有再攻击通走的理由了,在损失了三门重炮,没有火药的情况下,除非是黄太吉下来狠心,要把十万建虏的一半都填埋在这里,否则,建虏一定是不会在攻城了,但这并不表示建虏此次入塞就一定是败了,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立刻率兵南下,大举劫掠京南,乃至山东南直隶,而这又关乎到河间府的战局,如果吴甡能坚守河间府,拒建虏大军于京南,那么,就算建虏大军现在就南下,也难以有什么大收获。反之,大明依然是此次战役的失败者。
此时,朱慈烺比任何时刻都想要知道河间府的战况。
……
城外。
中军战旗之下。
当见到明军剩余的残兵退回通州城,城门关闭,吊桥重新拉起,城墙依然挺立之时,多尔衮脸色铁青的像是一个锅底,带兵多年,他从来没有遭遇过像今日这样的挫折,众目睽睽之下,不但三门重炮被突然出城的明军摧毁,连出城的明军也没有能全歼,这对建虏的军心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对他多尔衮的声望,更是严重的折损。
而在三门重炮被摧毁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攻破通州城墙的轻巧之法,如果要想拿下通州,就只剩下最后的笨办法,那就是,云梯爬城,用一条条地人命,去填平、占领通州的壕沟和城楼……
“走!”多尔衮忽然拨转马头,往中军阵后而去,所经地方,建虏军马潮水般的向两边散开,为他让路,很快,多尔衮就来到了黄太吉的黄罗盖伞之下--刚才三百明军忽然出城,用小炮击毁三门重炮的经过,跟随在黄太吉身边的建虏和蒙古亲贵都看到了,所以现在他们的目光一个比一个阴沉,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和明军做战这么多年,还没有这么窝囊过呢。
黄太吉正在咳嗽,因为愤怒,他脸色已经涨成了酱紫色,内侍奉茶过来,也被他狠狠一掌,打翻在了地上。
“臣弟没有能拿下通州,臣弟死罪!”
多尔衮远远下马,然后步行来到黄太吉面前,摘下头盔,砰的双膝下跪,主动请罪。
黄太吉看他一眼,不说话,只是剧烈的喘息。
多尔衮头也不抬,声音沉痛的继续说道:“一切的罪责都在臣弟,臣弟以为,我军已经失去夺下通州城的机会了,就此时来说,我军应该当机立断,撤离通州,另寻战机!”
他声音不大,但周围所有的亲贵和大臣,却都听的清清楚楚。
说完,多尔衮额头触地,动也不动,静候黄太吉的责罚和决断。
现场雅雀无声。
众多建虏和蒙古亲贵虽然没有说话,但眼中却都流露出了赞同之意,大清入塞,历来就是风驰电掣,以抢掠青壮和财物为主,遇见难以攻破的大城,从来都不死战,而是绕道前行,去攻击那些容易攻克的小城和散布在原野里的乡村镇落,凡此十几年来,五六次的入塞,每一次都是顺风顺飞、满载而归,明军虽多,但却拿他们无可奈何,从建虏到蒙古亲贵,每一个都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此次入塞,原本以为也是这样,但万万没有想到,大军竟然会停在通州城下,连续十几天对通州发动猛攻,到现在却是一个损兵折将,一无所获的下场。
除了撤兵,好像已经没有第二选择了。
即便明太子就在城中,也不能让大清勇士继续去送死了。
但谁都知道,黄太吉对拿下通州,有非常强烈的坚持,因此,没有人敢劝说黄太吉,现在多尔衮跪在黄太吉面前,说出众人心中所想,求出众人心中所求,,大家都是微微松一口气。
黄太吉脸色更加涨红,握着马鞭的手,一下就紧了,身为一个多谋善断,久经历练的政治权谋的永远胜利者,他清楚意识到,多尔衮在他面前主动请罪,又提出撤兵,不止是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思,更有收拢人心的意味!
——————感谢“庞民大仙、我是小培培”和“日出嵩山月落黄河、静姝上弦月、艾米阳光”的打赏,谢谢~~
朱慈烺仍然盯着城下的激战,口中问:“水师受损如何?”
“沉了十几艘船,兵力损失,不清楚。”江启臣回。
朱慈烺点头:“知道了。”
天津水师的失败,一点都不意外,对于路振飞的及时撤退,没有在运河之上折损更多船只和兵马,朱慈烺心底里是欣慰的。而对于朝廷对路振飞的可能责罚,他也已经想好了卫护的理由,此战罪不在天津水师,更不在路振飞,一百多艘船,只损失十分之一,路振飞就率军撤退,说明他的大局观和战局观都是很清楚的,这样的官员,朱慈烺是一定要保护的。
“殿下快看,杨轩摇旗了!”
站在朱慈烺身边的李纪泽喊。
只见杨轩阵中,一面三角红旗在摇动,这是撤退的信号。
“杨轩要撤了,城头火炮,全力发射,命令富魁,立刻出城接应!”朱慈烺立刻下令。
“是!”
砰砰砰砰。
硝烟弥漫,城头火炮密集响起,炮长们高声命令,炮兵们连续装填,甚至是冒着炸膛的危险,不住的将铁弹子从城头砸下,砸到杨轩部的两边,为他们护住左右两翼,而在得了杨轩撤退的命令后,投弹兵将携带的手炸雷,一股脑,全部都投掷了出去,如同是惊雷炸地,轰轰轰轰,前方的黄土都被掀了起来,气浪翻滚,冲上来的建虏士兵非死即伤,即便是三重铁甲,也难以抵御,最后都被撕成了残肢和碎肉。
建虏猛攻的气势,登时被遏制。
“撤!撤!”杨轩大声呼喊。
长枪手将手中的长枪,标枪一般的向前投掷出去,然后拔出腰间的短刀,和放下大盾的盾牌手一起转头搏杀而走,只有鸟铳手不能丢弃自己的武器,他们扛着鸟铳,和李顺的炮兵们,一起跑在最前面。
至于四门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则是留在了原地,烟尘滚滚之中,建虏士兵不会注意到,每一门青铜小炮的下面,都放置了一个炸药包,此时引线已经被点燃,簌簌而没。
当剩余的明军向后急退,建虏士兵扑上来的时候,就听见“砰砰砰砰”四声巨响,四门青铜小炮飞上了天,而经过小炮的建虏士兵,都被小炮炸裂掀起的各种碎物,砸的血肉横飞,有战马受惊,将马上的骑士摔将下来,失去驾驭的战马到处乱跑。其他士兵吓了一跳,不由自主的就放慢了追击的脚步。
听到炸包的巨响,李顺回头望了一眼,见皇太子铸造,一直由他亲自操作,数度立下功勋的青铜小炮,变成了一堆废铜,他眼中不禁露出惋惜之色,这样精良的青铜小炮,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刚想到这,嗖的一声,一支羽箭从身后而来,直擦着他的鼻尖飞了过去,吓的他急忙捂住脑袋,叫一声:“哎呀,娘娘保佑……”撒腿往前奔跑。
而此时,马蹄如雷,正是马光远带队赶到之时,他在多尔衮面前立了军令状,非是灭了出城明军不可,眼见因为四门小炮爆炸的威慑,逼的追军放慢了速度,剩下的明军已经往南城门退去,快要脱离己方的追击,他高举长刀,怒吼道:“上,都给老子上!后退者斩!”他不敢指挥建虏重甲兵,只带着自己的四百亲兵,不顾一切的向明军猛冲而去。
两百五十步,看起来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但在战场上,却非常遥远,杨轩最开始命令撤退之时,身边尚有一百多人,但等到他冲出一百步,到了城下一百五十步之时,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五十人不到了,而且人人带伤,大部分掩护撤退的盾牌手和长枪手,都死在建虏的追击之中,杨轩手持长刀,浑身是血,他站住脚步,挥舞手臂,冲后方跟上来的部下大声的喊:“快,快!”
隆隆隆。
此时,南城吊桥放下,城门大开,武襄左卫副指挥使富魁率领三百重甲骑兵冲了出来。他们分成两翼,放过杨轩他们,直接撞上追击而至的建虏骑兵。双方刀光剑影,战马长嘶,砍杀成一片。
与此同时,城头的鸟铳兵也开始密集发射,将逼近城墙的建虏射倒在地,为撤退的勇士们提供更多的保护。
“冲,冲!”
马光远脸都绿了,虽然他拼劲全力,但却无法将出城的明军全部留下,明军在南城城头布置了大量的鸟铳手,配上几十门的佛朗机炮,将所有试图靠近南城门的建虏士兵打的人仰马翻,鲜血和残肢,淹没了道路,即便马光远立下了军令状,知道自己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必将受到严厉惩罚,但在明军的猛烈火力面前,却也是无可奈何。
“撤!”
完成阻击任务,富魁迅速撤退。
马光远率兵紧追不舍,但一阵密集的鸟铳声响过之后,连他在内,所有追击的骑兵都翻身落马,哀嚎响成一片。硝烟还没有散尽,就见虽然落马,但却侥幸躲过一劫的马光远推开压在自己身上的战马,丢了头盔,失魂落魄的往回跑,这一刻,逃命要命,他也顾不上建虏严厉的军纪和军法了……
马光远逃后,只留下城墙下层层叠叠的战马和士兵尸体,有未死的士兵犹在血泊中挣扎,但却没有人可以救他们。
城门内。
太子朱慈烺银盔银甲,站在街道边,亲率众将迎接出城归来的勇士。
出城三百多人,但最后回来的,只有三十人不到,大部分都是最先撤退的炮兵,且一半以上的人都带伤,杨轩左臂负伤,犹自奋勇,李顺丢盔弃甲,面无人色,被两个亲兵搀扶,口中只念菩萨娘娘,不过在见到太子时,他立刻就推开亲兵,挺胸抬头,精神焕发了。
“大明勇士也!请受我一拜。”
朱慈烺心中的热血在澎湃,他拱手,向勇士们深深一辑。好
谁说勋贵无人?有杨轩这样的勇士猛将,京营未来可期,又有李顺这种看着怯弱,但每一次都能准确操炮,圆满完成任务的出色炮手,神机营未来必然可以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
跟在朱慈烺身后的袁继咸微微楞了一下,太子向臣子作揖,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因为这完全违背纲常,如果是在朝堂之上,他是一定会阻止,并声色俱厉的说出理由,但今日,在这战火连天的通州城,望着死战归来的三十勇士,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轻轻一叹,随着太子殿下一起向勇士们作揖。
太子作辑,谁敢承受?杨轩李顺等人都变了颜色,急忙下跪还礼,朱慈烺却是上前一步,提前扶住了杨轩和李顺的手臂,望着他们的眼,肃然道:“刚才这一辑,并非是我自己,而是我代表通州将士和全体百姓,对两位英勇的感谢,若非你二人冒险出城,此时西南城墙说不定已经轰塌了,战局逆转,不知有多少将士和百姓遇害,这一拜,你二人当之无愧!”
杨轩和李顺都红了眼眶,太子殿下如此大礼,他们何敢不效死?尤其李顺,几乎要掉眼泪,只差把太子殿下当成菩萨娘娘跪拜了。
不唯杨轩和李顺,朱慈烺对每一个归来的勇士都点头致意,同时当众宣布,今日战死在城外的勇士,享受双倍抚恤,人人都入英烈祠,永享国祭,受伤者,一人十两赏银,同时官升一级。
不等太子说完,杨轩就湿了眼眶,今日战死在城外的,几乎全部都是他的精锐亲信和同袍兄弟,一朝战死,他心中的悲痛超过任何人,太子殿下能如此抚恤和重视,兄弟们在天之灵,应该也能瞑目了吧……
“谢殿下!”杨轩向太子行礼,也已经是声音哽咽的哭了出来。
此时,听见城外传来“呜呜”地号角声,随即城头掀起一阵小小地欢呼声,接着,中军官佟定方从城头奔下,一脸喜色的禀报道:“殿下,建虏撤了,同时黄罗盖伞摇动,好像是出了什么大事!”
“哦?”
朱慈烺立刻上城。
夕阳下,建虏攻城的各部兵马,正在缓缓回营,黄太吉的黄罗盖伞和多尔衮的正白旗大纛已经不见,八旗各色旗帜之下,掩映的都是一个个全身甲胄,但却垂头丧气、失败回营的脑袋---建虏崛起五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像通州这样的失败,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经今日一战,建虏已经丧胆,明日必不会再攻!”站在朱慈烺身边的右都御史袁继咸激动不已。
朱慈烺的脸色却依然凝重,就军略和政略来说,建虏确实已经没有再攻击通走的理由了,在损失了三门重炮,没有火药的情况下,除非是黄太吉下来狠心,要把十万建虏的一半都填埋在这里,否则,建虏一定是不会在攻城了,但这并不表示建虏此次入塞就一定是败了,因为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立刻率兵南下,大举劫掠京南,乃至山东南直隶,而这又关乎到河间府的战局,如果吴甡能坚守河间府,拒建虏大军于京南,那么,就算建虏大军现在就南下,也难以有什么大收获。反之,大明依然是此次战役的失败者。
此时,朱慈烺比任何时刻都想要知道河间府的战况。
……
城外。
中军战旗之下。
当见到明军剩余的残兵退回通州城,城门关闭,吊桥重新拉起,城墙依然挺立之时,多尔衮脸色铁青的像是一个锅底,带兵多年,他从来没有遭遇过像今日这样的挫折,众目睽睽之下,不但三门重炮被突然出城的明军摧毁,连出城的明军也没有能全歼,这对建虏的军心士气是极大的打击。对他多尔衮的声望,更是严重的折损。
而在三门重炮被摧毁之后,他们已经没有了攻破通州城墙的轻巧之法,如果要想拿下通州,就只剩下最后的笨办法,那就是,云梯爬城,用一条条地人命,去填平、占领通州的壕沟和城楼……
“走!”多尔衮忽然拨转马头,往中军阵后而去,所经地方,建虏军马潮水般的向两边散开,为他让路,很快,多尔衮就来到了黄太吉的黄罗盖伞之下--刚才三百明军忽然出城,用小炮击毁三门重炮的经过,跟随在黄太吉身边的建虏和蒙古亲贵都看到了,所以现在他们的目光一个比一个阴沉,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和明军做战这么多年,还没有这么窝囊过呢。
黄太吉正在咳嗽,因为愤怒,他脸色已经涨成了酱紫色,内侍奉茶过来,也被他狠狠一掌,打翻在了地上。
“臣弟没有能拿下通州,臣弟死罪!”
多尔衮远远下马,然后步行来到黄太吉面前,摘下头盔,砰的双膝下跪,主动请罪。
黄太吉看他一眼,不说话,只是剧烈的喘息。
多尔衮头也不抬,声音沉痛的继续说道:“一切的罪责都在臣弟,臣弟以为,我军已经失去夺下通州城的机会了,就此时来说,我军应该当机立断,撤离通州,另寻战机!”
他声音不大,但周围所有的亲贵和大臣,却都听的清清楚楚。
说完,多尔衮额头触地,动也不动,静候黄太吉的责罚和决断。
现场雅雀无声。
众多建虏和蒙古亲贵虽然没有说话,但眼中却都流露出了赞同之意,大清入塞,历来就是风驰电掣,以抢掠青壮和财物为主,遇见难以攻破的大城,从来都不死战,而是绕道前行,去攻击那些容易攻克的小城和散布在原野里的乡村镇落,凡此十几年来,五六次的入塞,每一次都是顺风顺飞、满载而归,明军虽多,但却拿他们无可奈何,从建虏到蒙古亲贵,每一个都尝到了其中的甜头,此次入塞,原本以为也是这样,但万万没有想到,大军竟然会停在通州城下,连续十几天对通州发动猛攻,到现在却是一个损兵折将,一无所获的下场。
除了撤兵,好像已经没有第二选择了。
即便明太子就在城中,也不能让大清勇士继续去送死了。
但谁都知道,黄太吉对拿下通州,有非常强烈的坚持,因此,没有人敢劝说黄太吉,现在多尔衮跪在黄太吉面前,说出众人心中所想,求出众人心中所求,,大家都是微微松一口气。
黄太吉脸色更加涨红,握着马鞭的手,一下就紧了,身为一个多谋善断,久经历练的政治权谋的永远胜利者,他清楚意识到,多尔衮在他面前主动请罪,又提出撤兵,不止是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思,更有收拢人心的意味!
——————感谢“庞民大仙、我是小培培”和“日出嵩山月落黄河、静姝上弦月、艾米阳光”的打赏,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十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