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5章 君王爱妻
目录:崇祯十五年| 作者:韭菜东南生| 类别:历史军事
蒲圻暗夜袭击之战,左梦庚仓惶逃走,他清楚知道,他所做的这一件大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当时的太子,现在的新君,一定已经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照大明律,以他的罪过,最少也是一个凌迟,而为了避免这悲惨的结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紧握兵权,只要手中十万兵马在,左营都拥戴他,朝廷就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对左梦庚的心思,朱慈烺看的透彻,转身道:“传蒋德璟,李邦华,堵胤锡。”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乾清宫。
看完军情司的密报,蒋德璟眼中的愤怒藏不住,说道:“陛下,左良玉生前就跋扈难制,对朝廷阳奉阴违,如今病死,不经朝廷同意,左营众将就推其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更扣押南京史可法,胆大妄为,个中推断,怕是已经有了不臣之心,朝廷须早做提防。”
朱慈烺沉思:“朕留刘肇基在承天,牛成虎在随州,防的就是左营作乱。”
兵部尚书李邦华颌首,拱手道:“陛下,左梦庚毕竟是左梦庚,而不是左良玉,他没有左良玉的影响和统率力,左营的那些将领,大部分也都是扯虎皮拉大旗,臣以为,公开反叛,他们肯定是不敢的,怕就是左梦庚盘踞襄阳,祸害百姓,甚至暗中相助张献忠,搅乱湖广的平贼大计。”
殿中三臣,李邦华年纪最大,资格最老,也是最稳重的,从最崇祯元年的兵部侍郎,整饬京营开始,到现在入阁,为兵部尚书,他经历多多,两次沉浮,于兵事和财政,多有建树,是现在朝中不多的稳重之臣,因此,朱慈烺才会召他入阁。
李邦华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但精神依然矍铄。
朱慈烺点头。
蒋德璟却依然忧虑,又道:“但也不可不防,臣以为,应密令孙传庭和马士英,做好应变的准备。左梦庚虽然可恶,但此时尚不宜和他撕破脸,如果他的奏疏真到了京师,朝廷不如准他所奏,但却令左梦庚进京谢恩,如果左梦庚进京,自然不多说,如果左梦庚不肯进京,朝廷也就有了婉拒他的理由,左营那些总兵副将,也就说不出什么。然后朝廷再一一分化,借剿贼之名,将左营各部,一一从襄阳调离,兵不血刃,谋平左营之乱,也是有可能的。”
朱慈烺点头,蒋德璟所说可行。
李邦华也颌首。
朱慈烺最后又看向堵胤锡。
---虽然是被任命为户部侍郎,主管钱粮,但朱慈烺对堵胤锡的倚重,可不止是钱粮。
堵胤锡拱手道:“蒋阁老所说,乃是上策。臣补充一点,可追封为左良玉为宁南伯,世袭罔替,左梦庚继承左良玉的爵位,自然就得卸下兵权,到京师来居住了,如此,名正言顺,令左梦庚无话可说,如果左梦庚心虚,不敢到京师,自然也就无法鼓动左营众将的怨气。”
蒋德璟和李邦华都微微侧目,心中觉得有点不妥,大明的世爵何其珍贵?怎么可以当做是诱敌的手段呢?
但堵胤锡却知道,陛下不会在意。
如果左梦庚真答应,真愿意放下兵权,到京师来居住,以后也安分守己,做一个富家翁,看在左良玉的份上,陛下不追究他蒲圻袭杀之罪,放过他,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就这么定了吧。”
朱慈烺沉思:“但是左梦庚的奏疏到了京师,就这么回他,同时给孙传庭、马士英密旨,令他们密切注意襄阳动向。”
“是。”
朱慈烺抬头叹:“只是苦了史可法,在朝廷诏书到达之前,他怕是要苦一段时间了。”
……
襄阳。
“不吃!”
史可法生气的将面前的饭食,全部推到了地上,怒道:“左良玉在哪?让他来见我!”
一个月了,左梦庚居然还没有将左良玉已死的消息告诉他,只说左良玉病了,不能见人。史可法渐渐生疑,尤其发现自己行动被限制之后,他对左梦庚所说之话,就更是不信了。
下人不敢回答,草草收拾,就退出去了。
史可法站起身,在堂中焦急的踱步,目光看向堂前堂后,发现看守的军士一点都不见少,隐隐好像还增加了不少。
想到此,心中不禁更怒。
忽然听见脚步声急促,抬头望去,只见一大彪的人忽然闯了进来。
领先之人披麻戴孝,拄着哭棍,一进堂中就大哭:“部堂,我父帅去世了~~”
襄阳。
史可法大惊,一看闯进来的正是左梦庚。
左梦庚一身重孝,噗通在他面前跪倒,大哭:“我父帅为国操劳,身染重疾,已经是去了啊~~”
史可法先是惊,后是呆,他真没有想到,左良玉会忽然去世,只以为是左良玉是躲着不见他,现在左良玉去世,他立刻想到了接下来的大问题,那就是,接下来左营谁理事?如果是左梦庚,事情就不妙了,左梦庚在蒲圻袭杀太子殿下,虽没有成功,但却也是杀头的重罪,原以为可以说动左良玉,晓以利害,令左良玉交出左梦庚,太子殿下再从宽发落,这样一来,君臣两义,一场祸事就可以消泯于无形,但现在左梦庚成了左营之主,他又如何能说服左梦庚自己交出自己?
最可怕的是,左梦庚如果知道自己罪行败露,会不会举兵叛乱?
想到此,史可法手心不由就冒出了冷汗。
……
京师。
左营虽然是一个大隐患,有可能掀起湖广的风暴,但眼下朱慈烺有一件更急切的事。
那就是册立皇后。
国不可无君,亦不能没有皇后,尤其是新君。
因为种种原因,朱慈烺在为太子时,并没有大婚,也没有海选,现在忽然成了皇帝,皇后问题就成了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在崇祯帝大丧期,礼部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但奇怪的是,司礼监却一直兴致缺缺,不怎么配合,现在大丧结束,礼部正要再次催促司礼监,准备派人下江南,为陛下选妃之时,一道诏书忽然从宫中传出。
隆武皇帝册封忠良之后,颜灵素为皇后。
消息一出,满朝轰动。
有礼官认为不妥,立刻上疏反对,并齐聚宫门之前。请皇帝收回圣旨。
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就一条,不合祖制。皇后必须层层遴选,由礼部和司礼监确定,岂能皇帝随意一点,就可以立为皇后?那一来,祖宗家法不就乱了吗?
对于百官的反对,朱慈烺早有准备。
“大行皇帝丧礼刚毕,朕岂有心情选妃?颜灵素忠良之后,知书达理,正可为后。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再说了。再有人为此事胡乱上疏者,仗!”
朱慈烺说的坚定。
一部分官员都悄悄地退了回来,但也有一部分不长眼、或者想要拍马屁的愤青,继续上疏纠缠。说什么陛下应该下令海选,广纳嫔妃,为皇家绵延子嗣。
“世宗皇帝曾经为了大礼仪,廷杖百官,朕虽不愿,但今日却也不得不为!”
朱慈烺毫不客气,全部庭仗。
这一来,朝臣们才都老实了,人人都知道,新君虽然仁慈,但也是睿智果决,言出必行,想要他收回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俨然是不可能。
三天后,紫禁城内举行了隆重的皇后册封大典。
颜灵素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凤袍,接受群臣朝拜,
群臣山呼:“吾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
“数学之术,皇后学的怎样了?”
大典结束,携手回到坤宁宫,凤冠霞帔的颜灵素好像是更美了,朱慈烺望着她笑。
颜灵素回一礼,也是笑:“有所成。”
“那朕就考考你……”
前世为老师,数学自然不在话下,而朱慈烺教授颜灵素数学,可不是为了找寻前世老师的感觉,而是要颜灵素将后官这一大摊子都担起来,不但要梳理后宫账目,为后宫建立近现代的财务制度,也要看看这煌煌地紫禁城,里外这么多的太监和宫女,一年要多少消费?如果精简,如何才能最有效率,也事半功倍的完成?而且被遣散的太监和宫女,如何在出宫之前,学习一技之长,不至于因为生计而流落街头……这桩桩件件,都是朱慈烺交给颜灵素的任务。
治国者,必先治家,家不能治者,何谈治国?
当日,宫中一连有两条消息传出,第一,说皇后遵从圣旨,要遣散一批宫女,而且和过往都是遣散年老宫女不同,这一次遣散的却是年不过二十的年轻宫女,更不同的是,每一个被遣散的宫女,不但都有十两的赏赐银,而且其中不愿意返回原籍、或者家中已经无人者,皆由张皇太后做主,许给京营中的有功将士。
京营之中,凡无有家室的年轻将士,百总以上,皆可报名。
消息传出,京师轰动。
谁都知道,能过选入宫的,都是眉清目秀的良家女子,过去,除了少数的幸运者,能得皇帝垂青,成为妃嫔,大多数的人都是年华虚度、青春耗尽,年老才被放出,只是到那时已经是老树枯柴,无人可要了,有的甚至一生不出,死后,一把火被烧成灰烬,香魂断绝,无人知她们来过。现在皇后大发慈悲,将她们从宫中放出,于她们是幸运,对于那些没有家室的京营勇士,同样也是幸运。
如此,他们对皇帝的忠心,就会更加保证,感激皇帝恩德,上了战场,也会更加英勇。
群臣听闻之后更惊。这什么意思?张皇太后这是要当媒婆吗?
而明眼人都知道,这怕不是张皇太后,而是皇后,甚至是陛下的意思。
第二,皇后娘娘在太监和宫女中,挑选了一百个会读书写字的,一人一把算盘,成立了一个叫“审计监”的地方,开始对宫中历年的账目和每日开销,进行清理和核实。
什么?太监和宫女拿着毛笔和算盘一起做事,这成何体统?
有糊涂的言官上疏,对皇后在宫中一系列违反祖制的做法,表示不满。
但他们上午上疏,下午就被召到宫门前广场,锦衣卫如狼似虎,噼里啪啦,一阵庭仗。
群臣明白,皇后的威严不可侵犯,皇帝陛下对皇后维护的很呢。
也就在这一日,朱国弼骆养性薛濂张世泽杨士聪张缙彦蒋秉忠孙永成王德化吴崇烈等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京师轰动,刑场被挤的水泄不通,所有人都要看,曾经高高在上,不可攀附的国公侯爷、尚书侍郎,锦衣卫指挥使和内廷王公公,今日是如何人头落地的?
一干人,还没有到刑场,一个个就已经是吓的癫傻,有的甚至已经是尿裤了,口中都呼喊冤枉,一会又哭先帝,只有骆养性和吴崇烈两人还算刚烈,咬着牙,一言不发。
车轮辚辚之中,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起了过往的富贵?又或者是后悔当初的选择?
“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抽出令签,往地下一扔:“斩!”
呜呜~~
法号吹起。
穿着红衣的刽子手,拔了死囚头上的死标,鬼头刀高高举了起来。
斩。
刀光落下。
人头滚滚。
血光飞溅,血腥之气弥漫天空。
刑场周围掀起一阵呼喊。
也就是这一日。
京营征讨湖广的滚滚大军,在陈奇瑜杨尔铭的带领下,回京了。
……
沈阳。
明国崇祯帝病逝,隆武帝继位,重处勋贵的消息,已经是传到了沈阳皇宫。
“隆武……”
多尔衮站在地图前,脸色阴沉:“心够狠,野心也够大啊。”
“传洪承畴,范文程,祖可法,令他们研议国书,恭贺明国新君继位。同时向明国传达我大清的好意,只要明国交还被俘的大清勇士,重开边贸,以山海关为界,我大清愿意和明国停战,永不犯界。若是不从,我大清必起兵入关,直取北京!到时,他隆武可就悔之晚矣了!”
“嗻。”
“再传令,从库中再拨一批粮草布匹给蒙古八旗,尤其多付一成给宣府张家口外面的浩齐特左右旗和什克腾、林格尔部旗!”
听令的乃是苏克萨哈,听到此令,他微微惊异的抬头:“主子,户部府库中的粮草布匹可没有多少了啊。”
“再没有多少也得拨,稳不住蒙古草原,我大清就熬不过这几年!”多尔衮的心念毫不动摇,声音冷静的说道:“立刻去传!”
“嗻。”
……
对左梦庚的心思,朱慈烺看的透彻,转身道:“传蒋德璟,李邦华,堵胤锡。”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乾清宫。
看完军情司的密报,蒋德璟眼中的愤怒藏不住,说道:“陛下,左良玉生前就跋扈难制,对朝廷阳奉阴违,如今病死,不经朝廷同意,左营众将就推其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更扣押南京史可法,胆大妄为,个中推断,怕是已经有了不臣之心,朝廷须早做提防。”
朱慈烺沉思:“朕留刘肇基在承天,牛成虎在随州,防的就是左营作乱。”
兵部尚书李邦华颌首,拱手道:“陛下,左梦庚毕竟是左梦庚,而不是左良玉,他没有左良玉的影响和统率力,左营的那些将领,大部分也都是扯虎皮拉大旗,臣以为,公开反叛,他们肯定是不敢的,怕就是左梦庚盘踞襄阳,祸害百姓,甚至暗中相助张献忠,搅乱湖广的平贼大计。”
殿中三臣,李邦华年纪最大,资格最老,也是最稳重的,从最崇祯元年的兵部侍郎,整饬京营开始,到现在入阁,为兵部尚书,他经历多多,两次沉浮,于兵事和财政,多有建树,是现在朝中不多的稳重之臣,因此,朱慈烺才会召他入阁。
李邦华今年已经七十有一了,但精神依然矍铄。
朱慈烺点头。
蒋德璟却依然忧虑,又道:“但也不可不防,臣以为,应密令孙传庭和马士英,做好应变的准备。左梦庚虽然可恶,但此时尚不宜和他撕破脸,如果他的奏疏真到了京师,朝廷不如准他所奏,但却令左梦庚进京谢恩,如果左梦庚进京,自然不多说,如果左梦庚不肯进京,朝廷也就有了婉拒他的理由,左营那些总兵副将,也就说不出什么。然后朝廷再一一分化,借剿贼之名,将左营各部,一一从襄阳调离,兵不血刃,谋平左营之乱,也是有可能的。”
朱慈烺点头,蒋德璟所说可行。
李邦华也颌首。
朱慈烺最后又看向堵胤锡。
---虽然是被任命为户部侍郎,主管钱粮,但朱慈烺对堵胤锡的倚重,可不止是钱粮。
堵胤锡拱手道:“蒋阁老所说,乃是上策。臣补充一点,可追封为左良玉为宁南伯,世袭罔替,左梦庚继承左良玉的爵位,自然就得卸下兵权,到京师来居住了,如此,名正言顺,令左梦庚无话可说,如果左梦庚心虚,不敢到京师,自然也就无法鼓动左营众将的怨气。”
蒋德璟和李邦华都微微侧目,心中觉得有点不妥,大明的世爵何其珍贵?怎么可以当做是诱敌的手段呢?
但堵胤锡却知道,陛下不会在意。
如果左梦庚真答应,真愿意放下兵权,到京师来居住,以后也安分守己,做一个富家翁,看在左良玉的份上,陛下不追究他蒲圻袭杀之罪,放过他,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就这么定了吧。”
朱慈烺沉思:“但是左梦庚的奏疏到了京师,就这么回他,同时给孙传庭、马士英密旨,令他们密切注意襄阳动向。”
“是。”
朱慈烺抬头叹:“只是苦了史可法,在朝廷诏书到达之前,他怕是要苦一段时间了。”
……
襄阳。
“不吃!”
史可法生气的将面前的饭食,全部推到了地上,怒道:“左良玉在哪?让他来见我!”
一个月了,左梦庚居然还没有将左良玉已死的消息告诉他,只说左良玉病了,不能见人。史可法渐渐生疑,尤其发现自己行动被限制之后,他对左梦庚所说之话,就更是不信了。
下人不敢回答,草草收拾,就退出去了。
史可法站起身,在堂中焦急的踱步,目光看向堂前堂后,发现看守的军士一点都不见少,隐隐好像还增加了不少。
想到此,心中不禁更怒。
忽然听见脚步声急促,抬头望去,只见一大彪的人忽然闯了进来。
领先之人披麻戴孝,拄着哭棍,一进堂中就大哭:“部堂,我父帅去世了~~”
襄阳。
史可法大惊,一看闯进来的正是左梦庚。
左梦庚一身重孝,噗通在他面前跪倒,大哭:“我父帅为国操劳,身染重疾,已经是去了啊~~”
史可法先是惊,后是呆,他真没有想到,左良玉会忽然去世,只以为是左良玉是躲着不见他,现在左良玉去世,他立刻想到了接下来的大问题,那就是,接下来左营谁理事?如果是左梦庚,事情就不妙了,左梦庚在蒲圻袭杀太子殿下,虽没有成功,但却也是杀头的重罪,原以为可以说动左良玉,晓以利害,令左良玉交出左梦庚,太子殿下再从宽发落,这样一来,君臣两义,一场祸事就可以消泯于无形,但现在左梦庚成了左营之主,他又如何能说服左梦庚自己交出自己?
最可怕的是,左梦庚如果知道自己罪行败露,会不会举兵叛乱?
想到此,史可法手心不由就冒出了冷汗。
……
京师。
左营虽然是一个大隐患,有可能掀起湖广的风暴,但眼下朱慈烺有一件更急切的事。
那就是册立皇后。
国不可无君,亦不能没有皇后,尤其是新君。
因为种种原因,朱慈烺在为太子时,并没有大婚,也没有海选,现在忽然成了皇帝,皇后问题就成了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在崇祯帝大丧期,礼部就已经开始准备了,但奇怪的是,司礼监却一直兴致缺缺,不怎么配合,现在大丧结束,礼部正要再次催促司礼监,准备派人下江南,为陛下选妃之时,一道诏书忽然从宫中传出。
隆武皇帝册封忠良之后,颜灵素为皇后。
消息一出,满朝轰动。
有礼官认为不妥,立刻上疏反对,并齐聚宫门之前。请皇帝收回圣旨。
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就一条,不合祖制。皇后必须层层遴选,由礼部和司礼监确定,岂能皇帝随意一点,就可以立为皇后?那一来,祖宗家法不就乱了吗?
对于百官的反对,朱慈烺早有准备。
“大行皇帝丧礼刚毕,朕岂有心情选妃?颜灵素忠良之后,知书达理,正可为后。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再说了。再有人为此事胡乱上疏者,仗!”
朱慈烺说的坚定。
一部分官员都悄悄地退了回来,但也有一部分不长眼、或者想要拍马屁的愤青,继续上疏纠缠。说什么陛下应该下令海选,广纳嫔妃,为皇家绵延子嗣。
“世宗皇帝曾经为了大礼仪,廷杖百官,朕虽不愿,但今日却也不得不为!”
朱慈烺毫不客气,全部庭仗。
这一来,朝臣们才都老实了,人人都知道,新君虽然仁慈,但也是睿智果决,言出必行,想要他收回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俨然是不可能。
三天后,紫禁城内举行了隆重的皇后册封大典。
颜灵素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凤袍,接受群臣朝拜,
群臣山呼:“吾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
“数学之术,皇后学的怎样了?”
大典结束,携手回到坤宁宫,凤冠霞帔的颜灵素好像是更美了,朱慈烺望着她笑。
颜灵素回一礼,也是笑:“有所成。”
“那朕就考考你……”
前世为老师,数学自然不在话下,而朱慈烺教授颜灵素数学,可不是为了找寻前世老师的感觉,而是要颜灵素将后官这一大摊子都担起来,不但要梳理后宫账目,为后宫建立近现代的财务制度,也要看看这煌煌地紫禁城,里外这么多的太监和宫女,一年要多少消费?如果精简,如何才能最有效率,也事半功倍的完成?而且被遣散的太监和宫女,如何在出宫之前,学习一技之长,不至于因为生计而流落街头……这桩桩件件,都是朱慈烺交给颜灵素的任务。
治国者,必先治家,家不能治者,何谈治国?
当日,宫中一连有两条消息传出,第一,说皇后遵从圣旨,要遣散一批宫女,而且和过往都是遣散年老宫女不同,这一次遣散的却是年不过二十的年轻宫女,更不同的是,每一个被遣散的宫女,不但都有十两的赏赐银,而且其中不愿意返回原籍、或者家中已经无人者,皆由张皇太后做主,许给京营中的有功将士。
京营之中,凡无有家室的年轻将士,百总以上,皆可报名。
消息传出,京师轰动。
谁都知道,能过选入宫的,都是眉清目秀的良家女子,过去,除了少数的幸运者,能得皇帝垂青,成为妃嫔,大多数的人都是年华虚度、青春耗尽,年老才被放出,只是到那时已经是老树枯柴,无人可要了,有的甚至一生不出,死后,一把火被烧成灰烬,香魂断绝,无人知她们来过。现在皇后大发慈悲,将她们从宫中放出,于她们是幸运,对于那些没有家室的京营勇士,同样也是幸运。
如此,他们对皇帝的忠心,就会更加保证,感激皇帝恩德,上了战场,也会更加英勇。
群臣听闻之后更惊。这什么意思?张皇太后这是要当媒婆吗?
而明眼人都知道,这怕不是张皇太后,而是皇后,甚至是陛下的意思。
第二,皇后娘娘在太监和宫女中,挑选了一百个会读书写字的,一人一把算盘,成立了一个叫“审计监”的地方,开始对宫中历年的账目和每日开销,进行清理和核实。
什么?太监和宫女拿着毛笔和算盘一起做事,这成何体统?
有糊涂的言官上疏,对皇后在宫中一系列违反祖制的做法,表示不满。
但他们上午上疏,下午就被召到宫门前广场,锦衣卫如狼似虎,噼里啪啦,一阵庭仗。
群臣明白,皇后的威严不可侵犯,皇帝陛下对皇后维护的很呢。
也就在这一日,朱国弼骆养性薛濂张世泽杨士聪张缙彦蒋秉忠孙永成王德化吴崇烈等人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京师轰动,刑场被挤的水泄不通,所有人都要看,曾经高高在上,不可攀附的国公侯爷、尚书侍郎,锦衣卫指挥使和内廷王公公,今日是如何人头落地的?
一干人,还没有到刑场,一个个就已经是吓的癫傻,有的甚至已经是尿裤了,口中都呼喊冤枉,一会又哭先帝,只有骆养性和吴崇烈两人还算刚烈,咬着牙,一言不发。
车轮辚辚之中,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起了过往的富贵?又或者是后悔当初的选择?
“午时三刻已到,”监斩官抽出令签,往地下一扔:“斩!”
呜呜~~
法号吹起。
穿着红衣的刽子手,拔了死囚头上的死标,鬼头刀高高举了起来。
斩。
刀光落下。
人头滚滚。
血光飞溅,血腥之气弥漫天空。
刑场周围掀起一阵呼喊。
也就是这一日。
京营征讨湖广的滚滚大军,在陈奇瑜杨尔铭的带领下,回京了。
……
沈阳。
明国崇祯帝病逝,隆武帝继位,重处勋贵的消息,已经是传到了沈阳皇宫。
“隆武……”
多尔衮站在地图前,脸色阴沉:“心够狠,野心也够大啊。”
“传洪承畴,范文程,祖可法,令他们研议国书,恭贺明国新君继位。同时向明国传达我大清的好意,只要明国交还被俘的大清勇士,重开边贸,以山海关为界,我大清愿意和明国停战,永不犯界。若是不从,我大清必起兵入关,直取北京!到时,他隆武可就悔之晚矣了!”
“嗻。”
“再传令,从库中再拨一批粮草布匹给蒙古八旗,尤其多付一成给宣府张家口外面的浩齐特左右旗和什克腾、林格尔部旗!”
听令的乃是苏克萨哈,听到此令,他微微惊异的抬头:“主子,户部府库中的粮草布匹可没有多少了啊。”
“再没有多少也得拨,稳不住蒙古草原,我大清就熬不过这几年!”多尔衮的心念毫不动摇,声音冷静的说道:“立刻去传!”
“嗻。”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十五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十五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