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但为君故——蔺绪番外
目录:国破后我和乱臣贼子HE了| 作者:知我情衷| 类别:其他类型
“平日价张着口将忠孝谈,到临危翻着脸把富贵贪。”
蔺绪从小读圣贤书,学忠、孝、理、智、信,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也会涂上花花面,成为戏文之中罔顾道义人情的无耻小人。
富贵浮名,高官厚禄,从来都不是他的心愿,从来都不是。 他仍然记得长安陷落的那一日,那是梁帝最为得宠的珩妃,十五岁及笄礼之后的一日。
前一日稳稳的宫庭宴安,第二日便是扰扰的内廷造反。
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一日之间,乾坤覆翻,臣民逃窜。
他自京郊祭拜故友归来,望见的就是一片乱象。
他知道这一日迟早都会来的,从他的挚友过世,梁帝又对他的家人斩尽杀绝开始,他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一日的。 而他也就是在那一日,同街市上许多百姓一般家破人亡的。
只是他的母亲和姊妹不是死在叛军手里,甚至还是叛军收敛了她们的尸骨。
他的母亲是被父亲亲手缢死的,他在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件事。
他只知道他醒来的时候便是在东逃的马车上,他们跟着梁帝,过河东、颍川,过仍然属于梁帝的梁朝数郡,一路往东走。
他醒来的时候,身边就只有父亲和兄长了。 父亲满目关切,兄长望着他的脸,却根本就没法抑制住心中的悲伤,止不住地落下泪来。
即便是在父亲警告的目光之中,兄长也克制不住自己,很快便转身出去了。
留下他与父亲面面相觑,他想要开口询问,却根本就没有勇气。
父亲离开之后,他才终于从驿馆下人的口中了解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父亲所做的事,不要说是读圣贤书,明事理之人,便是普通的百姓,亦觉得无耻,因此才在私下里谈论起来。 他一开始当然是不愿意相信的,闯入了父亲与其他官员议事的书房之中,丝毫不顾颜面地跪在他面前,求他告诉他一个真相。
他想要的其实也不是真相,只是他的否认而已。
他等了许久,一直都没有等到他想要的答案,他自小就聪慧,人人都说他聪慧,他怎么能还不明白呢?
于是他什么都没有再说,只是勉力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手无寸铁,去冲击驻守着驿馆的士兵的看守与护卫。
他尝试过许多次,将自己弄的遍体鳞伤,从没有能够从驿馆之中走出去半步,每一次。 他从没有如那一刻一般,那样地憎恨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拿不起刀剑。
没有办法保护他的家人,连做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到后来,每一日他都被父亲锁在马车上,或是锁在过路驿馆的厢房之中,他也不再挣扎了。
他知道他回不了长安了。即便魂灵能够回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不会愿意看见他继续折磨自己。
他们渐渐地走到了会稽,从会稽入薛郡。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江南,来到战争的阴影还没有被波及的地方。
百姓仍然安居乐业,马车行在街市或是郊外,都常常能够听见江南少女歌唱的声音。
明月之下,他听见女子口中的《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大约是女子的闺怨,却莫名地入了他的耳。若可以化作清风,他只愿为东南风,一路吹往长安。
再幻人形,实现他这一生都不可能再实现的抱负。
到达薛郡之后,父亲很快便梁帝提拔,成为了小朝廷的中书令。一时间风光无俩。
而梁帝居然也曾经听闻过他在旅途之中所做的事,也同样地赏了他一个礼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面提拔着杀妻弃女的凶手为中书令,一面又赏给他无法面对这个事实的儿子员外郎的官职。
偏偏是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祭享之政令的礼部。
大约只有父亲不觉得这是讽刺,甚至在家中大拜宴席,为他顺利出仕而大肆庆祝。
不过数月,他们就好像完全忘记了陷落的长安,与逝去的家人。
他并没有出席,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打算接受。
他其实早就应该出仕了,在许多年之前的长安。
他同当时的驸马冯逾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读书,常常在一起交流所思所感,只觉得世间怎会有同自己如此契合之人,相见恨晚。
他仍然记得他刚刚认识冯逾的时候,这个时刻和后来他所知的冯逾的结局在记忆之中连在一起,每回想起来一次,便痛彻心扉一次。
开始与结局,都是在正阳门下。
面如桃花的少年,在上元诗会时,为一句诗词中的一个字而引经据典地争论不休。
直到街市上门可罗雀,他们被五城兵马司的官兵盘问,才骤然发觉,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冯逾如世人所言,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书呆子。纵然宵禁之时已到,被官兵盘问,他也仍然还在为这一字之差所纠结着。
那时候他也还有少年人的意气,见冯逾始终不肯低头认输,便仍然同他争吵不休。
那时候的冯逾还不是驸马,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又哪里会懂得这些。
见他们不曾报上姓名,也不愿意就此离去,便干脆将他们一同带到了府衙之中,呆了整整一夜。
到了第二日彼此家中都有人来报人口走失,才终于知道了彼此的身份。
在互相通过姓名之后,他们都放下了这一夜的芥蒂,自此成为了几乎形影不离的好友。
梁朝的官员大多由世家推举,而有资格推举官员的,也不过只有那几家,寥寥数人而已。
他读书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与人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他想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不攀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
冯逾能推举他入仕,这可能是他最好的一个机会。
举荐信已经递到了吏部,可惜他还是没有能够等到。
他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知己,家族为这个帝国所弃。
他从正阳门上一跃而下,令这世间所有爱他的人,心中都为遗憾填满,永远也不可能再得安宁。
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一直尊敬的,景仰的,想要为之效忠的帝王原来是这样的人。
更讽刺的是,父亲得知他曾经为冯逾所举荐,花费了极大的力气,终于从吏部将那封信拿了回来。
五城兵马司那一日父亲在冯逾的父亲冯延面前讨好的模样仍然历历在目,最后他告诉他,他不应该交冯逾这样的朋友。
只会自毁前程,拖累家族。
最后父亲甚至还写了一封奏章,去参奏冯家莫须有的罪名,意图同他们完全撇开关系,重新为他寻求入仕的机会。
从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他这一生,都不会在梁帝的朝廷之中接受任何的官职了。
他知道他没有办法为他报仇,所以自那以后他也一直浑浑噩噩,沉吟至今。
最后到长安陷落,他的人生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淖之中。
但蔺绪最终是接受了这个官职的。
因为他知道,梁帝将要派遣给他的第一趟差事,是要令他往会稽郡去,帮助他遴选佳丽。
这当然是很荒唐的事,前线的将士仍然在和敌军鏖战,后方的帝王,一个王朝的象征,居然已经开始筹备享乐之事。
蔺绪看不起他。他和他的父亲根本没有分别,大难临头之时,都抛下了自己的妃嫔。
梁帝比他父亲好的唯一一点,无非是他仍然记挂着亡妻,没有抛下亡妻的女儿,没有对她也痛下杀手。
她是梁朝的公主,也是他至交好友的妻子,曾经也如同照顾后辈一般照顾过他,可惜他早已经没有脸面去面对她了。
他最终接受了这一份差事,只是因为,他可以离开薛郡,可以短暂地离开他的父亲。
尽管他要去见证另外一群女子的悲剧。
他一开始是那样想的,毕竟,他又怎么会提前预知他会遇见她,会遇见他这一生的第二个悲剧。
这世间原来就有这样奇异的事,不过只是同彼此对视了一眼,便可以心意相通。
每一日只是幂篱之后的几句话,面纱为微风吹拂时的惊鸿一片,仅此而已。他无比地确定着,他是爱她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抵便是如此。
只是留给他们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他们之间的爱意不能见光,不能出现在任何人的眼睛里。
他不想害了她,她也如是,只能同心而离居,各自安好而已。
在那之后,他也并没有辞去礼部的差事,而是顺从地接受,做着一切他应当做的事。
他并不想要为梁帝做事,不想和从前一般,去实现他治国安民的心愿,因为他觉得并不值得。
而礼部所做的事,大抵也都脱离了这个范畴,于他而言才是正正好。
更重要的事,如今各部人丁皆凋敝,纵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也可以时常进宫去。
并不总是能遇见她的,即便遇见,也不过是远远的一瞥,而后就各自散去。他永远都站在远处,在心里参与着她的喜怒哀乐。
他见证着她一路从低位妃嫔,升到几乎是六宫之主的德妃。他记得他去向梁帝请旨的那一日,贵、淑、德、贤,是他自己挑了德妃的位份。
谁都知道,梁帝应当不会再立皇后了。
而他的后宫至尊之位,又曾经为一个封号为“德妃”的女人占据了许久。
她比她更年轻,更美丽,家族也更足以成为她的靠山,从此之后,她就不必再战战兢兢地面对其他的女人了。
他应当为她高兴的,尽管他不知道,她自己究竟高不高兴。
他参与了她每一次的册封礼,每一次她也都是神情肃穆,如同一个教养最好,最知礼仪的淑女,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
那时他还以为,只要薛郡不曾被敌军所攻占,她的人生无论如何,都是会一直顺遂下去的。
可是后来会稽郡也陷落了,那个与她长的十足相似的女人重新回到了梁帝身边,她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他和父亲在殿上被那个女人为难,她为了保护他,开口为他们求情开始,她的人生就一直在飞速地走着下坡路。
直到他们又不得不一路同行。
他们是彼此相爱着的,可是每一次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人生最失意的时候。
彼此的眼神,眼中的理解与同样的哀伤,是这浩渺天地之中唯一的一点慰藉。
没有人想到要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逃不开的。也从来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幸福自私地建立在旁人的痛苦之上。
这一次,该要他来保护她了。
他没有办法看着她去死,叛军不会对她心存必杀之意,她只会死在他父亲手里,死于他的利用。
当他独自从江乘城中纵马离开,往晏既的大营走的时候,他脑海之中全都是那一片瑰丽的夕阳。
他从前读书,读“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他从来都知道,那一片瑰丽之后,预见的是黑暗,是夜晚,是不够美好的事。
那时那一片夕阳于他而言,却是“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永远都忘不了。
他知道他这样单枪匹马地朝着敌军的营帐走过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数里之外,一支冷箭要了他的性命。
意味着他会被士兵抓起来,随意地处置;或者就算是他能够见到晏既,他也未必会相信他的。
他凭什么相信他呢?他可是蔺士中的儿子,是背信弃义,连自己怀孕的女儿都要利用的小人之子。
晏氏的士兵都是精锐,就算在夜色之中,他果然也很快就被人发现了。
值守的士兵用弓箭对准了他,他从马上跃了下来,停留在原地,报上了自己的姓名。
很快便有一个少年从营地之中走出来见他了,下巴上有没清理干净的胡茬,眼睛里满是红血丝,看起来比他还要憔悴。
他一下子就知道他是谁了。
没有太多的时间能用来寒暄,只要知道彼此的身份,知道他是为救人而来,而非害人,便已经足够了。
听着营帐之中刑炽的话语,他知道,他很快就要见到晏既了。
见到那个,他本该在许多年之前就认识的,矜贵的长安少年。
他们有很多共同的,分别的回忆,都是想要为早已经逝去的人讨回一个公道。
为知己,为挚爱之人,也为了这些无辜,不必牺牲的士兵。
但为君故,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蔺绪从小读圣贤书,学忠、孝、理、智、信,从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也会涂上花花面,成为戏文之中罔顾道义人情的无耻小人。
富贵浮名,高官厚禄,从来都不是他的心愿,从来都不是。 他仍然记得长安陷落的那一日,那是梁帝最为得宠的珩妃,十五岁及笄礼之后的一日。
前一日稳稳的宫庭宴安,第二日便是扰扰的内廷造反。
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黫。一日之间,乾坤覆翻,臣民逃窜。
他自京郊祭拜故友归来,望见的就是一片乱象。
他知道这一日迟早都会来的,从他的挚友过世,梁帝又对他的家人斩尽杀绝开始,他就知道,迟早会有这一日的。 而他也就是在那一日,同街市上许多百姓一般家破人亡的。
只是他的母亲和姊妹不是死在叛军手里,甚至还是叛军收敛了她们的尸骨。
他的母亲是被父亲亲手缢死的,他在很久之后才知道这件事。
他只知道他醒来的时候便是在东逃的马车上,他们跟着梁帝,过河东、颍川,过仍然属于梁帝的梁朝数郡,一路往东走。
他醒来的时候,身边就只有父亲和兄长了。 父亲满目关切,兄长望着他的脸,却根本就没法抑制住心中的悲伤,止不住地落下泪来。
即便是在父亲警告的目光之中,兄长也克制不住自己,很快便转身出去了。
留下他与父亲面面相觑,他想要开口询问,却根本就没有勇气。
父亲离开之后,他才终于从驿馆下人的口中了解到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父亲所做的事,不要说是读圣贤书,明事理之人,便是普通的百姓,亦觉得无耻,因此才在私下里谈论起来。 他一开始当然是不愿意相信的,闯入了父亲与其他官员议事的书房之中,丝毫不顾颜面地跪在他面前,求他告诉他一个真相。
他想要的其实也不是真相,只是他的否认而已。
他等了许久,一直都没有等到他想要的答案,他自小就聪慧,人人都说他聪慧,他怎么能还不明白呢?
于是他什么都没有再说,只是勉力站了起来,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手无寸铁,去冲击驻守着驿馆的士兵的看守与护卫。
他尝试过许多次,将自己弄的遍体鳞伤,从没有能够从驿馆之中走出去半步,每一次。 他从没有如那一刻一般,那样地憎恨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拿不起刀剑。
没有办法保护他的家人,连做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到后来,每一日他都被父亲锁在马车上,或是锁在过路驿馆的厢房之中,他也不再挣扎了。
他知道他回不了长安了。即便魂灵能够回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不会愿意看见他继续折磨自己。
他们渐渐地走到了会稽,从会稽入薛郡。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江南,来到战争的阴影还没有被波及的地方。
百姓仍然安居乐业,马车行在街市或是郊外,都常常能够听见江南少女歌唱的声音。
明月之下,他听见女子口中的《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大约是女子的闺怨,却莫名地入了他的耳。若可以化作清风,他只愿为东南风,一路吹往长安。
再幻人形,实现他这一生都不可能再实现的抱负。
到达薛郡之后,父亲很快便梁帝提拔,成为了小朝廷的中书令。一时间风光无俩。
而梁帝居然也曾经听闻过他在旅途之中所做的事,也同样地赏了他一个礼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面提拔着杀妻弃女的凶手为中书令,一面又赏给他无法面对这个事实的儿子员外郎的官职。
偏偏是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祭享之政令的礼部。
大约只有父亲不觉得这是讽刺,甚至在家中大拜宴席,为他顺利出仕而大肆庆祝。
不过数月,他们就好像完全忘记了陷落的长安,与逝去的家人。
他并没有出席,甚至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打算接受。
他其实早就应该出仕了,在许多年之前的长安。
他同当时的驸马冯逾是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读书,常常在一起交流所思所感,只觉得世间怎会有同自己如此契合之人,相见恨晚。
他仍然记得他刚刚认识冯逾的时候,这个时刻和后来他所知的冯逾的结局在记忆之中连在一起,每回想起来一次,便痛彻心扉一次。
开始与结局,都是在正阳门下。
面如桃花的少年,在上元诗会时,为一句诗词中的一个字而引经据典地争论不休。
直到街市上门可罗雀,他们被五城兵马司的官兵盘问,才骤然发觉,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
冯逾如世人所言,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书呆子。纵然宵禁之时已到,被官兵盘问,他也仍然还在为这一字之差所纠结着。
那时候他也还有少年人的意气,见冯逾始终不肯低头认输,便仍然同他争吵不休。
那时候的冯逾还不是驸马,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又哪里会懂得这些。
见他们不曾报上姓名,也不愿意就此离去,便干脆将他们一同带到了府衙之中,呆了整整一夜。
到了第二日彼此家中都有人来报人口走失,才终于知道了彼此的身份。
在互相通过姓名之后,他们都放下了这一夜的芥蒂,自此成为了几乎形影不离的好友。
梁朝的官员大多由世家推举,而有资格推举官员的,也不过只有那几家,寥寥数人而已。
他读书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与人谈天说地,谈古论今的,他想要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不攀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
冯逾能推举他入仕,这可能是他最好的一个机会。
举荐信已经递到了吏部,可惜他还是没有能够等到。
他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知己,家族为这个帝国所弃。
他从正阳门上一跃而下,令这世间所有爱他的人,心中都为遗憾填满,永远也不可能再得安宁。
也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他一直尊敬的,景仰的,想要为之效忠的帝王原来是这样的人。
更讽刺的是,父亲得知他曾经为冯逾所举荐,花费了极大的力气,终于从吏部将那封信拿了回来。
五城兵马司那一日父亲在冯逾的父亲冯延面前讨好的模样仍然历历在目,最后他告诉他,他不应该交冯逾这样的朋友。
只会自毁前程,拖累家族。
最后父亲甚至还写了一封奏章,去参奏冯家莫须有的罪名,意图同他们完全撇开关系,重新为他寻求入仕的机会。
从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他这一生,都不会在梁帝的朝廷之中接受任何的官职了。
他知道他没有办法为他报仇,所以自那以后他也一直浑浑噩噩,沉吟至今。
最后到长安陷落,他的人生也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泥淖之中。
但蔺绪最终是接受了这个官职的。
因为他知道,梁帝将要派遣给他的第一趟差事,是要令他往会稽郡去,帮助他遴选佳丽。
这当然是很荒唐的事,前线的将士仍然在和敌军鏖战,后方的帝王,一个王朝的象征,居然已经开始筹备享乐之事。
蔺绪看不起他。他和他的父亲根本没有分别,大难临头之时,都抛下了自己的妃嫔。
梁帝比他父亲好的唯一一点,无非是他仍然记挂着亡妻,没有抛下亡妻的女儿,没有对她也痛下杀手。
她是梁朝的公主,也是他至交好友的妻子,曾经也如同照顾后辈一般照顾过他,可惜他早已经没有脸面去面对她了。
他最终接受了这一份差事,只是因为,他可以离开薛郡,可以短暂地离开他的父亲。
尽管他要去见证另外一群女子的悲剧。
他一开始是那样想的,毕竟,他又怎么会提前预知他会遇见她,会遇见他这一生的第二个悲剧。
这世间原来就有这样奇异的事,不过只是同彼此对视了一眼,便可以心意相通。
每一日只是幂篱之后的几句话,面纱为微风吹拂时的惊鸿一片,仅此而已。他无比地确定着,他是爱她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抵便是如此。
只是留给他们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他们之间的爱意不能见光,不能出现在任何人的眼睛里。
他不想害了她,她也如是,只能同心而离居,各自安好而已。
在那之后,他也并没有辞去礼部的差事,而是顺从地接受,做着一切他应当做的事。
他并不想要为梁帝做事,不想和从前一般,去实现他治国安民的心愿,因为他觉得并不值得。
而礼部所做的事,大抵也都脱离了这个范畴,于他而言才是正正好。
更重要的事,如今各部人丁皆凋敝,纵然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也可以时常进宫去。
并不总是能遇见她的,即便遇见,也不过是远远的一瞥,而后就各自散去。他永远都站在远处,在心里参与着她的喜怒哀乐。
他见证着她一路从低位妃嫔,升到几乎是六宫之主的德妃。他记得他去向梁帝请旨的那一日,贵、淑、德、贤,是他自己挑了德妃的位份。
谁都知道,梁帝应当不会再立皇后了。
而他的后宫至尊之位,又曾经为一个封号为“德妃”的女人占据了许久。
她比她更年轻,更美丽,家族也更足以成为她的靠山,从此之后,她就不必再战战兢兢地面对其他的女人了。
他应当为她高兴的,尽管他不知道,她自己究竟高不高兴。
他参与了她每一次的册封礼,每一次她也都是神情肃穆,如同一个教养最好,最知礼仪的淑女,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
那时他还以为,只要薛郡不曾被敌军所攻占,她的人生无论如何,都是会一直顺遂下去的。
可是后来会稽郡也陷落了,那个与她长的十足相似的女人重新回到了梁帝身边,她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从他和父亲在殿上被那个女人为难,她为了保护他,开口为他们求情开始,她的人生就一直在飞速地走着下坡路。
直到他们又不得不一路同行。
他们是彼此相爱着的,可是每一次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人生最失意的时候。
彼此的眼神,眼中的理解与同样的哀伤,是这浩渺天地之中唯一的一点慰藉。
没有人想到要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逃不开的。也从来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幸福自私地建立在旁人的痛苦之上。
这一次,该要他来保护她了。
他没有办法看着她去死,叛军不会对她心存必杀之意,她只会死在他父亲手里,死于他的利用。
当他独自从江乘城中纵马离开,往晏既的大营走的时候,他脑海之中全都是那一片瑰丽的夕阳。
他从前读书,读“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读“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他从来都知道,那一片瑰丽之后,预见的是黑暗,是夜晚,是不够美好的事。
那时那一片夕阳于他而言,却是“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永远都忘不了。
他知道他这样单枪匹马地朝着敌军的营帐走过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数里之外,一支冷箭要了他的性命。
意味着他会被士兵抓起来,随意地处置;或者就算是他能够见到晏既,他也未必会相信他的。
他凭什么相信他呢?他可是蔺士中的儿子,是背信弃义,连自己怀孕的女儿都要利用的小人之子。
晏氏的士兵都是精锐,就算在夜色之中,他果然也很快就被人发现了。
值守的士兵用弓箭对准了他,他从马上跃了下来,停留在原地,报上了自己的姓名。
很快便有一个少年从营地之中走出来见他了,下巴上有没清理干净的胡茬,眼睛里满是红血丝,看起来比他还要憔悴。
他一下子就知道他是谁了。
没有太多的时间能用来寒暄,只要知道彼此的身份,知道他是为救人而来,而非害人,便已经足够了。
听着营帐之中刑炽的话语,他知道,他很快就要见到晏既了。
见到那个,他本该在许多年之前就认识的,矜贵的长安少年。
他们有很多共同的,分别的回忆,都是想要为早已经逝去的人讨回一个公道。
为知己,为挚爱之人,也为了这些无辜,不必牺牲的士兵。
但为君故,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国破后我和乱臣贼子HE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国破后我和乱臣贼子HE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