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小鱼钓大鱼(人在医院,加更5.0)
目录:晋末多少事| 作者:然籇| 类别:历史军事
PS:不幸在医院,编辑给推荐。加更这一章,详情“作家说”。
众人的笑声之中,杜英如释重负。
桓温亦然露出微笑。
这件事似乎就这么揭过去了。
杜英并不指望着自己通过一次这样的询问,就能够让桓温在审视周围人的选择以及自己的利益之后,选择继续进攻长安,尤其是这可能导致他的利益真的受损。
所以杜英也只能尽可能的抓住所有机会,不断地向桓温灌输需要“拿下长安”的想法。
现在杜英比在场的所有人都害怕的,自然就是桓温的半途而废。
他拍拍屁股走人了,谢奕还有别的想要北伐的将领,破碎的或许只是他们曾经的梦想,但是杜英和关中盟的将士们,丢掉的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小命。
今日来见桓温的杜英,和历史上那个披头散发、不修篇幅的王猛截然不同。
那个时候的王猛,想要的只是试探一下桓温是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在察觉到桓温不想要进攻长安之后,王猛也进行过劝谏,发现桓温心思已经难以改变,王猛当即拍拍屁股走人。
向南哪怕是一步,都不愿意走。
而今日的杜英,却不只是来纵论天下、试探桓温的,他是想要来改变历史的轨迹,也改变桓温的想法的。
挑战性显然更大。
杜英也知道自己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旦桓温真的被自己刚才那有点儿直戳内心的话语给弄得愤怒不堪,那么就算是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应该还不至于直接掉脑袋,但是皮肉之伤应该是难免的。
还好,桓温终究还是桓温。
他终归是有雄心和野心的。
关中之战,事已至此,桓温也不乐意于半途而废。
他也想拿下关中,让收复中原真的变成可能,而不只是不少世家挂在嘴边的口号。
因此今日的杜英,给了他一点点希望,同时又询问他到底是如何决断的,桓温便立刻抓住这一点希望,并且给出了准确的答复。
只要粮食的问题解决、军队能够顺利向前进攻,他也不想成为瞻前顾后的孬种。
桓温的反问丢出来之后,杜英赶忙拱手请罪:
“草民一时失言,还请将军恕罪。”
桓温旋即摆手:
“关中盟能够立足于胡尘之中,保护一方百姓,本来就有大功,现在又积极解决粮草问题,杜盟主赤胆忠心、一心为民,此天地可鉴,纵然所说有些刚直,但是何罪之有?”
接着,桓温又看向亲卫:“来人,为杜盟主看座!”
“草民不敢当。”杜英也被桓温急转弯的态度弄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过他也能够感受到桓温话语之中的善意。
显然这位桓征西已经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很清楚自己的想法,甚至都能够揣测到自己现在正在担忧什么。
桓温不相信自己军中会有很多情报都已经泄露出去,更不相信杜英能够根据一些简单的、摆在明面上的信息就得出这些结论。
只能说明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洞察力。
这本身就是桓温需要的人。
现在天下人才,终归掌握在世家的手中,东南世家,多出政要名人。而桓温手下不过是一群大老粗罢了。
本身就很聪明的杜英,再加上他背后的杜陵杜氏,自然是桓温应该拉拢的对象。
桓温显然并不期望一上来就把这样的人直接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能拉拢自然就要拉拢。
拉拢人心的手段也很简单,一波高待遇砸下来,就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受宠若惊。
亲卫设下桌案,就在专门为谢奕所设的桌案旁边,在场的其余任何人,都是没有这个资格的,甚至就连谢奕,也是因为他是刚刚立下功劳的大功臣罢了。
杜英施施然坐下,似乎并不感动。
似乎这都在预料之中。
桓温有些奇怪,按理说以他这个身份地位的人,骤然给了一个坞堡主这样的待遇,这个坞堡主应该感激涕零才对。
桓温旋即反应过来,杜英是寻常的坞堡主么?
光是杜陵杜氏的出身,就已经足够很多人将他奉为座上宾,尤其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和汉人世家有太多的接触,更多的只是想要把汉人世家捧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仰慕汉家文化的,更是有可能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些世家子弟吹捧一番。
而且更何况杜英的背后还有凉州。
桓温看不起凉州,但是他无从忽略凉州的存在。
未来不管能不能拿下关中,凉州都将是桓温躲不过去的一环。
拿不下关中,那么凉州自然可以作为盟友。
而拿下关中之后,那更得掂量着到底应不应该将凉州一口吞下?
桓温的胃口,可从来都不小。
而杜英身在此处,完全可以扮演双重角色。
桓温可以用这样的恩惠收买一个地方坞堡的坞堡主,但是却并不能让一个大世家的子弟、凉州的使者觉得这有什么恩惠。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显然并没有因为自己拥有这样的身份就骄傲,上来直接给桓温脸色,同时也没有因为桓温的安排而感激,依然平平淡淡,仿佛一切功名利禄、恩宠荣辱,都不过尔尔。
这种并不能变成实打实好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杜英吸引众多人羡慕嫉妒的待遇,对于杜英来说,可有可无。
或许他需要的,是桓温更多的诚意,比如一个具有实权的官职。
又或者是桓温想要和关中盟、凉州等等建立起来合作的态度。
这些,都远比一个座位来得强。
桓温心中啧啧称奇。
谢奕能够误打误撞遇到这样的人物,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
当然,现在的桓温,甚至都不能排除,杜英实际上早就已经等待着谢奕了,更或者通过一些手段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谢奕,是他选定的一条“鱼”罢了。
嗯,假如谢奕是一条鱼,那现在杜英通过谢奕又见到了自己,自己算是什么呢?
一条更大的鱼?
想到这里,桓温不由得一笑。
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如果杜英有这本事的话,为什么要蛰伏在小小坞堡之中?
无论是直接南下,而或者就留在凉州,不都应该很容易有出头之地么?
凉州也不是没有猛将的,比如之前曾经昙花一现的谢艾,那也是威名传播天下的人物。
众人的笑声之中,杜英如释重负。
桓温亦然露出微笑。
这件事似乎就这么揭过去了。
杜英并不指望着自己通过一次这样的询问,就能够让桓温在审视周围人的选择以及自己的利益之后,选择继续进攻长安,尤其是这可能导致他的利益真的受损。
所以杜英也只能尽可能的抓住所有机会,不断地向桓温灌输需要“拿下长安”的想法。
现在杜英比在场的所有人都害怕的,自然就是桓温的半途而废。
他拍拍屁股走人了,谢奕还有别的想要北伐的将领,破碎的或许只是他们曾经的梦想,但是杜英和关中盟的将士们,丢掉的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小命。
今日来见桓温的杜英,和历史上那个披头散发、不修篇幅的王猛截然不同。
那个时候的王猛,想要的只是试探一下桓温是不是自己的“真命天子”,在察觉到桓温不想要进攻长安之后,王猛也进行过劝谏,发现桓温心思已经难以改变,王猛当即拍拍屁股走人。
向南哪怕是一步,都不愿意走。
而今日的杜英,却不只是来纵论天下、试探桓温的,他是想要来改变历史的轨迹,也改变桓温的想法的。
挑战性显然更大。
杜英也知道自己是在刀尖上跳舞,一旦桓温真的被自己刚才那有点儿直戳内心的话语给弄得愤怒不堪,那么就算是以自己现在的身份,应该还不至于直接掉脑袋,但是皮肉之伤应该是难免的。
还好,桓温终究还是桓温。
他终归是有雄心和野心的。
关中之战,事已至此,桓温也不乐意于半途而废。
他也想拿下关中,让收复中原真的变成可能,而不只是不少世家挂在嘴边的口号。
因此今日的杜英,给了他一点点希望,同时又询问他到底是如何决断的,桓温便立刻抓住这一点希望,并且给出了准确的答复。
只要粮食的问题解决、军队能够顺利向前进攻,他也不想成为瞻前顾后的孬种。
桓温的反问丢出来之后,杜英赶忙拱手请罪:
“草民一时失言,还请将军恕罪。”
桓温旋即摆手:
“关中盟能够立足于胡尘之中,保护一方百姓,本来就有大功,现在又积极解决粮草问题,杜盟主赤胆忠心、一心为民,此天地可鉴,纵然所说有些刚直,但是何罪之有?”
接着,桓温又看向亲卫:“来人,为杜盟主看座!”
“草民不敢当。”杜英也被桓温急转弯的态度弄得有点儿不知所措,不过他也能够感受到桓温话语之中的善意。
显然这位桓征西已经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很清楚自己的想法,甚至都能够揣测到自己现在正在担忧什么。
桓温不相信自己军中会有很多情报都已经泄露出去,更不相信杜英能够根据一些简单的、摆在明面上的信息就得出这些结论。
只能说明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洞察力。
这本身就是桓温需要的人。
现在天下人才,终归掌握在世家的手中,东南世家,多出政要名人。而桓温手下不过是一群大老粗罢了。
本身就很聪明的杜英,再加上他背后的杜陵杜氏,自然是桓温应该拉拢的对象。
桓温显然并不期望一上来就把这样的人直接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能拉拢自然就要拉拢。
拉拢人心的手段也很简单,一波高待遇砸下来,就已经足以让很多人受宠若惊。
亲卫设下桌案,就在专门为谢奕所设的桌案旁边,在场的其余任何人,都是没有这个资格的,甚至就连谢奕,也是因为他是刚刚立下功劳的大功臣罢了。
杜英施施然坐下,似乎并不感动。
似乎这都在预料之中。
桓温有些奇怪,按理说以他这个身份地位的人,骤然给了一个坞堡主这样的待遇,这个坞堡主应该感激涕零才对。
桓温旋即反应过来,杜英是寻常的坞堡主么?
光是杜陵杜氏的出身,就已经足够很多人将他奉为座上宾,尤其是对于一些并没有和汉人世家有太多的接触,更多的只是想要把汉人世家捧起来,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仰慕汉家文化的,更是有可能不分青红皂白,把这些世家子弟吹捧一番。
而且更何况杜英的背后还有凉州。
桓温看不起凉州,但是他无从忽略凉州的存在。
未来不管能不能拿下关中,凉州都将是桓温躲不过去的一环。
拿不下关中,那么凉州自然可以作为盟友。
而拿下关中之后,那更得掂量着到底应不应该将凉州一口吞下?
桓温的胃口,可从来都不小。
而杜英身在此处,完全可以扮演双重角色。
桓温可以用这样的恩惠收买一个地方坞堡的坞堡主,但是却并不能让一个大世家的子弟、凉州的使者觉得这有什么恩惠。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显然并没有因为自己拥有这样的身份就骄傲,上来直接给桓温脸色,同时也没有因为桓温的安排而感激,依然平平淡淡,仿佛一切功名利禄、恩宠荣辱,都不过尔尔。
这种并不能变成实打实好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杜英吸引众多人羡慕嫉妒的待遇,对于杜英来说,可有可无。
或许他需要的,是桓温更多的诚意,比如一个具有实权的官职。
又或者是桓温想要和关中盟、凉州等等建立起来合作的态度。
这些,都远比一个座位来得强。
桓温心中啧啧称奇。
谢奕能够误打误撞遇到这样的人物,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
当然,现在的桓温,甚至都不能排除,杜英实际上早就已经等待着谢奕了,更或者通过一些手段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谢奕,是他选定的一条“鱼”罢了。
嗯,假如谢奕是一条鱼,那现在杜英通过谢奕又见到了自己,自己算是什么呢?
一条更大的鱼?
想到这里,桓温不由得一笑。
应该是自己想多了。
如果杜英有这本事的话,为什么要蛰伏在小小坞堡之中?
无论是直接南下,而或者就留在凉州,不都应该很容易有出头之地么?
凉州也不是没有猛将的,比如之前曾经昙花一现的谢艾,那也是威名传播天下的人物。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晋末多少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晋末多少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