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调兵之权
目录:宣德大帝| 作者:半老夫子| 类别:历史军事
农耕民族对于海洋有着天生的畏惧,所以华夏航海者历来都集中在沿海地区。
众武臣虽然知道郑和六下西洋并未遇到什么大的危险,可是对未知的恐惧还是让他们对大海心生畏惧。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千次安全回来,一次倾覆就彻底玩儿完。看着大家踌躇不前的样子,朱瞻基也知道这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
“众位爱卿没坐过海船,朕坐过,其实除了有些晕船之外,朕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沿海航行即使遇到大的风浪,只要快速靠岸就好。
即使不慎落水也会有海军将士将人打捞上来,比陆地上行军还要轻松,至少士兵不用靠着一双脚板走到安南。这样士兵们能够很好的保存体力,下船之后不用休整就能投入战斗。”
“陛下!臣请命领兵平叛,只要粮草后勤不断,臣保证一年之内平定安南!”张辅起身请命。
“好!英国公对安南熟悉,是最适合的领兵人选,朕任命你为总兵安南军事,领京营兵五万精锐,全权负责安南平叛。”
“臣领旨!”
“英国公还缺一个副将,你们谁愿意辅助英国公平叛?”
“臣一直是英国公的副将,也自知没有独立领兵的本事,还是让臣给英国公做副将吧!”成国公朱勇起身表态。
这人别看外表粗鲁不堪,胸无大志,可是内心可精明着呢。人家这是找准了定位,跟着张辅有功劳肯定能分润一些给他,有过张辅也能抗掉大半。
他朱家已经是世袭罔替的公爵,功劳再大又有什么用?若不是为了海外分封之事,朱勇都不想冒这个头。
“成国公忠心可嘉,朕准了!”
三言两语就把平叛的主帅定了下来,知道内情之人都明白这是已经内定好的人选,根本不需要商议,无非是走个过场。
兵部尚书张本听着皇帝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平叛的注水,不由皱着眉头拱手说道:“臣有话讲!”
“本兵请讲!”
“陛下打算越过兵部直接调兵吗?”
朱瞻基尴尬一笑,这才想起兵部虽然是文官管着,可是还管着调兵权呢,兵部如今被朱瞻基剥夺的只剩下两项权力,一项就是至关重要的调兵权,另一项是战功核查的权力。
其余的如武官升迁罢黜都归到了各个总部,原则上各级武官的升迁罢黜都要经过朱瞻基的批准,不过朱瞻基只能把关高级军官的任用,千户以下的军官基本上由六总部组成的五军都督府负责。
“调兵必须经过兵部同意,没有兵部的联署,朕也不能随意调兵,这是铁律,朕怎么可能违反。”朱瞻基知道张本是个坚持原则之人,而且洁身自好,是被太宗盛赞过的清官。
对于张本朱瞻基还是尊重的,不过这老爷子身体不好,本来都打算放在南京兵部养老,可是却因张本擅长后勤调度,被先帝留在了行在。
“既然要经过臣的同意才能调兵,陛下的安排臣反对!”
“为何?”朱瞻基有些发蒙,这老爷子为何要反对。
“陛下将五万精锐毫无后方的丢在敌国腹地,那就是一支孤军,请问陛下,大军的后勤粮道怎么解决?大军进攻前进当中要不要分兵把守城池要道,五万人分摊到各地能够用于进攻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这时候黎利只要集中兵力打掉这前出的这一部分孤军,两位国公一旦有个闪失,那就是全军覆没的境地。”
“本兵所言不错,若是五万人孤军深入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五万人可不是孤军,而且他们也不用分兵把守城池。
治安力量朕会调集卫所兵前往占领区维持治安,并且进行屯田。保证明年的时候,前方大军的粮草能够自己供应大部分,朝廷只要提供一小部分补贴不足就行。”
朱瞻基想到梦中柳升轻敌大意,孤军深入最后惨死在安南,就对张本的战略分析能力由衷的感到钦佩。自己有双作弊的眼睛能够透视未来,张本却能在分析军情时推断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朱瞻基透视未来的能力,这种悲剧完全可能发生。
“臣明白了,若是如此,则需要抽调大量的军户到安南屯田戍守,不知陛下打算调集多少卫所前往安南?”
“本兵以为多少合适?”朱瞻基反问张本。
“至少需要五万人!不然根本无法维持占领区的治安!”
“五万任再加上军户的家属,至少要二十多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没有家属跟随卫所兵的人心不稳,会影响到屯田与治安的效果。”
“家属暂时先留在原驻地,等到运力腾出来之后,在将家属运送到安南与士卒团聚。只要分到士卒手中的土地收获一季,军户们就算在安南扎下根了。”
“致中之言很有道理,安南土地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以我大明百姓的勤劳,很快就能在安南过上好日子。可是安南的土地也是有主之地,若是我大明卫所占据原本主人之土地,安南百姓失去土地,岂不是会成为流民,这些流民是不是会成为叛军的助力?”
对于朱瞻基提出的问题,张本似乎早有预案。未加思考便说道:“既然已经是我大明的子民,朝廷岂能让他们成为流民,失地百姓全部集中起来,送往旧港与先期到达的大明百姓混居在一起,在旧港大明百姓与安南百姓都是外来者,即使他们心中互相对对方不满,也会彼此抱团,用以对抗土人的偷袭。
再加上我大明官员的引导与学堂的教化,下一代安南百姓还有谁会思念自己的母国,他们都会以自己是大明人为荣。”
张本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几个文官的反对,杨荣站起来反对道:“张致中!你这是陷陛下于不仁不义的境地,我大明天朝上国,怎能做出夺人田产,鸠占鹊巢之事。况且还要将人赶出自己的故乡之地,此生都无法再见祖宗之地。”
7017k
众武臣虽然知道郑和六下西洋并未遇到什么大的危险,可是对未知的恐惧还是让他们对大海心生畏惧。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千次安全回来,一次倾覆就彻底玩儿完。看着大家踌躇不前的样子,朱瞻基也知道这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改变的。
“众位爱卿没坐过海船,朕坐过,其实除了有些晕船之外,朕没有感到有什么不适。沿海航行即使遇到大的风浪,只要快速靠岸就好。
即使不慎落水也会有海军将士将人打捞上来,比陆地上行军还要轻松,至少士兵不用靠着一双脚板走到安南。这样士兵们能够很好的保存体力,下船之后不用休整就能投入战斗。”
“陛下!臣请命领兵平叛,只要粮草后勤不断,臣保证一年之内平定安南!”张辅起身请命。
“好!英国公对安南熟悉,是最适合的领兵人选,朕任命你为总兵安南军事,领京营兵五万精锐,全权负责安南平叛。”
“臣领旨!”
“英国公还缺一个副将,你们谁愿意辅助英国公平叛?”
“臣一直是英国公的副将,也自知没有独立领兵的本事,还是让臣给英国公做副将吧!”成国公朱勇起身表态。
这人别看外表粗鲁不堪,胸无大志,可是内心可精明着呢。人家这是找准了定位,跟着张辅有功劳肯定能分润一些给他,有过张辅也能抗掉大半。
他朱家已经是世袭罔替的公爵,功劳再大又有什么用?若不是为了海外分封之事,朱勇都不想冒这个头。
“成国公忠心可嘉,朕准了!”
三言两语就把平叛的主帅定了下来,知道内情之人都明白这是已经内定好的人选,根本不需要商议,无非是走个过场。
兵部尚书张本听着皇帝三言两语就定下了平叛的注水,不由皱着眉头拱手说道:“臣有话讲!”
“本兵请讲!”
“陛下打算越过兵部直接调兵吗?”
朱瞻基尴尬一笑,这才想起兵部虽然是文官管着,可是还管着调兵权呢,兵部如今被朱瞻基剥夺的只剩下两项权力,一项就是至关重要的调兵权,另一项是战功核查的权力。
其余的如武官升迁罢黜都归到了各个总部,原则上各级武官的升迁罢黜都要经过朱瞻基的批准,不过朱瞻基只能把关高级军官的任用,千户以下的军官基本上由六总部组成的五军都督府负责。
“调兵必须经过兵部同意,没有兵部的联署,朕也不能随意调兵,这是铁律,朕怎么可能违反。”朱瞻基知道张本是个坚持原则之人,而且洁身自好,是被太宗盛赞过的清官。
对于张本朱瞻基还是尊重的,不过这老爷子身体不好,本来都打算放在南京兵部养老,可是却因张本擅长后勤调度,被先帝留在了行在。
“既然要经过臣的同意才能调兵,陛下的安排臣反对!”
“为何?”朱瞻基有些发蒙,这老爷子为何要反对。
“陛下将五万精锐毫无后方的丢在敌国腹地,那就是一支孤军,请问陛下,大军的后勤粮道怎么解决?大军进攻前进当中要不要分兵把守城池要道,五万人分摊到各地能够用于进攻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这时候黎利只要集中兵力打掉这前出的这一部分孤军,两位国公一旦有个闪失,那就是全军覆没的境地。”
“本兵所言不错,若是五万人孤军深入真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五万人可不是孤军,而且他们也不用分兵把守城池。
治安力量朕会调集卫所兵前往占领区维持治安,并且进行屯田。保证明年的时候,前方大军的粮草能够自己供应大部分,朝廷只要提供一小部分补贴不足就行。”
朱瞻基想到梦中柳升轻敌大意,孤军深入最后惨死在安南,就对张本的战略分析能力由衷的感到钦佩。自己有双作弊的眼睛能够透视未来,张本却能在分析军情时推断出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朱瞻基透视未来的能力,这种悲剧完全可能发生。
“臣明白了,若是如此,则需要抽调大量的军户到安南屯田戍守,不知陛下打算调集多少卫所前往安南?”
“本兵以为多少合适?”朱瞻基反问张本。
“至少需要五万人!不然根本无法维持占领区的治安!”
“五万任再加上军户的家属,至少要二十多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没有家属跟随卫所兵的人心不稳,会影响到屯田与治安的效果。”
“家属暂时先留在原驻地,等到运力腾出来之后,在将家属运送到安南与士卒团聚。只要分到士卒手中的土地收获一季,军户们就算在安南扎下根了。”
“致中之言很有道理,安南土地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以我大明百姓的勤劳,很快就能在安南过上好日子。可是安南的土地也是有主之地,若是我大明卫所占据原本主人之土地,安南百姓失去土地,岂不是会成为流民,这些流民是不是会成为叛军的助力?”
对于朱瞻基提出的问题,张本似乎早有预案。未加思考便说道:“既然已经是我大明的子民,朝廷岂能让他们成为流民,失地百姓全部集中起来,送往旧港与先期到达的大明百姓混居在一起,在旧港大明百姓与安南百姓都是外来者,即使他们心中互相对对方不满,也会彼此抱团,用以对抗土人的偷袭。
再加上我大明官员的引导与学堂的教化,下一代安南百姓还有谁会思念自己的母国,他们都会以自己是大明人为荣。”
张本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几个文官的反对,杨荣站起来反对道:“张致中!你这是陷陛下于不仁不义的境地,我大明天朝上国,怎能做出夺人田产,鸠占鹊巢之事。况且还要将人赶出自己的故乡之地,此生都无法再见祖宗之地。”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宣德大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宣德大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