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藩属国问题
目录:宣德大帝| 作者:半老夫子| 类别:历史军事
皇帝的话在众臣的耳边不断回响,他们第一时间就被归附两个字所吸引,其他细节已经不在他们的考虑当中。
能跻身乾清宫议事之人,没有一个是低能之辈,没有想到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就没往其他地方想。
皇帝的提醒瞬间打开群臣的思绪,杨荣长于军事,第一个反应过来。
“陛下是说鞑靼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能把鞑靼打到灭亡边缘的,纵观整个草原,只有瓦剌有这个实力,锦衣卫可有瓦剌的消息?”
朱瞻基暗暗点头,这人虽然贪婪无耻,而且思想极端保守,可以说是江南士绅的代言人,但是不得不说这人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尤其是军事问题,更是能够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朱瞻基能够一眼看出鞑靼是快活不下去了,那是因为他有一双作弊的眼睛,能够看到未来。杨荣却是凭着本能就直接猜出事情的真相,这就是真本事了。
“瓦剌核心地带离我大明太远,消息传递滞后,估计也就这些天必然有消息传来。不过朕与杨爱卿想法一致,必然是崛起的瓦剌将鞑靼逼到绝路了。
鞑靼灭亡我大明将会直面瓦剌的压力,鞑靼灭亡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陛下圣明,我汉人不会放牧牛羊,即使我们打下来也守不住,不如在草原扶持两股势均力敌的势力,让他们互相敌对,我大明在中间裁判,同时再配合推恩令,将两家的力量继续分散,直到他们变成守家之犬。”
“诸位觉得杨爱卿的建议可行否?”
“臣请问陛下,若是援助鞑靼,我大明这多出来负担是否要加征在百姓身上。太宗北征时臣负责督运粮草,深知民生之艰,眼下几年修养生息,百姓方才缓过一口气来,不易再加重百姓负担。”兵部尚书张本站出来问道。
“本兵是不赞成援助鞑靼吗?”
“臣不是不赞成援助鞑靼,而是不赞成白白送给草原蛮子,要让蛮子拿牛羊马匹来换。”
“这不消说,互市也是援助的一部分,不过本兵的话给朕提了个醒,我大明不是开善堂的,以后藩属国再来进贡,大明按照进贡的货物价值给予回礼,公平往来才更长久。
别弄得这些蛮夷来天朝进贡一圈,回到家乡就腰缠万贯,我大明也不富裕,有那么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
有那些钱粮拿去救助百姓,让百姓重建家园不更好吗?非要为了所谓的天朝上国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人家表面上管我们叫宗主国,背地里会叫我们冤大头!
朝贡的制度,礼部与鸿胪寺要拿出一个新的章程,朕要过目,不合格要重新制定。”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一起出班领旨,不过胡潆仗着资格老,还是拱手行礼道:“陛下!若是藩属国在大明得不到好处,谁还愿意做我们的藩属国,我们总不能一个个的国家打过去吧!打败了也不一定能够赢得民心,还白白的靡费国帑!”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谁说我们要一个个的打过去了,朕问你,那些蛮夷喜欢我大明的丝绸瓷器吗?”
“这些好东西,哪里的人都喜欢啊!”
“是不是他们都想得到我大明的好东西,而我们也是依靠这些我大明独有的货物行销天下,若是哪个藩属国不听话,我们就让他们买不到我们的货物,他们的贵人,穿不上丝滑的绸布,用不上光洁的瓷器,你说他们着不着急?这就叫经济制裁!”
众臣一阵倒胃口,这位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张嘴闭嘴就是生意经,商贾皇帝的名号还真是实至名归。
不过能进入乾清宫议事之人,都不是书呆子,他们当然明白皇帝说的经济制裁的威力。不用说别的地方,就说草原上,这些年被中原封锁的连煮饭的铁锅都不够用。
这些草原蛮子袭扰边墙的时候,主要抢的东西就是粮食、布匹、铁器,尤其是铁锅。
因为草原上的铁匠可以打制弯刀、箭头,却不会制作磨具进行铁锅的铸造,蒙古牧民来说一个铁锅比一百两银子更重要。
“陛下!如此功利之心,如何能让藩属国信服,如何能彰显我大明的大国风范。”
“大国风范在我大明军人的刀锋之下,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商品之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文化的包容性上。
只要我大明在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还怕没人来抱我们的大腿吗?就拿这次鞑靼归附来说,他为什么要跑来归附大明,大明给他们好处了吗?”
众臣当然知道鞑靼前来归附是因为鞑靼认为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而庇护的前提是大明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要让鞑靼觉得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他们才能认为我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
可是这与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儒家期望的是四夷仰慕天朝风物、衣冠,以此愿意臣服于大明的冠冕之下,实现儒家口中的万国衣冠拜冕毓的盛世,为了这样的盛世花点钱也可以,这才是大明朝对于朝贡使臣厚赐的原因。
若是按照皇帝的说法,儒家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这是儒臣们绝对接受不了的,发展军事武人必然抬头,这几年好容易压下去的武人势必又会成为朝堂的主角。
发展经济,商人的地位必然提高,经商的环境也会持续改变,官员们再想随意盘剥商人,让商人变成他们的钱袋子可就难了。
发展技术,匠人的地位就会提高,朝廷本就不多的官位就会被地位提升的匠人挤占掉一部分,尤其是工部未来就会是工匠的天下。
这也是文官们听到皇帝要提升太医院的级别,而且只用学医者这样的政策后,反应激烈的原因。
他们知道这样的口子不能开,一旦打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学医,通过学医而进入仕途。工匠也是如此,吴四福如今已是皇家制造局的大使,正式的进入了官场。
7017k
能跻身乾清宫议事之人,没有一个是低能之辈,没有想到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就没往其他地方想。
皇帝的提醒瞬间打开群臣的思绪,杨荣长于军事,第一个反应过来。
“陛下是说鞑靼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能把鞑靼打到灭亡边缘的,纵观整个草原,只有瓦剌有这个实力,锦衣卫可有瓦剌的消息?”
朱瞻基暗暗点头,这人虽然贪婪无耻,而且思想极端保守,可以说是江南士绅的代言人,但是不得不说这人还是有些真本事的,尤其是军事问题,更是能够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朱瞻基能够一眼看出鞑靼是快活不下去了,那是因为他有一双作弊的眼睛,能够看到未来。杨荣却是凭着本能就直接猜出事情的真相,这就是真本事了。
“瓦剌核心地带离我大明太远,消息传递滞后,估计也就这些天必然有消息传来。不过朕与杨爱卿想法一致,必然是崛起的瓦剌将鞑靼逼到绝路了。
鞑靼灭亡我大明将会直面瓦剌的压力,鞑靼灭亡对我们没有任何的好处!”
“陛下圣明,我汉人不会放牧牛羊,即使我们打下来也守不住,不如在草原扶持两股势均力敌的势力,让他们互相敌对,我大明在中间裁判,同时再配合推恩令,将两家的力量继续分散,直到他们变成守家之犬。”
“诸位觉得杨爱卿的建议可行否?”
“臣请问陛下,若是援助鞑靼,我大明这多出来负担是否要加征在百姓身上。太宗北征时臣负责督运粮草,深知民生之艰,眼下几年修养生息,百姓方才缓过一口气来,不易再加重百姓负担。”兵部尚书张本站出来问道。
“本兵是不赞成援助鞑靼吗?”
“臣不是不赞成援助鞑靼,而是不赞成白白送给草原蛮子,要让蛮子拿牛羊马匹来换。”
“这不消说,互市也是援助的一部分,不过本兵的话给朕提了个醒,我大明不是开善堂的,以后藩属国再来进贡,大明按照进贡的货物价值给予回礼,公平往来才更长久。
别弄得这些蛮夷来天朝进贡一圈,回到家乡就腰缠万贯,我大明也不富裕,有那么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
有那些钱粮拿去救助百姓,让百姓重建家园不更好吗?非要为了所谓的天朝上国的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人家表面上管我们叫宗主国,背地里会叫我们冤大头!
朝贡的制度,礼部与鸿胪寺要拿出一个新的章程,朕要过目,不合格要重新制定。”
礼部尚书与鸿胪寺卿一起出班领旨,不过胡潆仗着资格老,还是拱手行礼道:“陛下!若是藩属国在大明得不到好处,谁还愿意做我们的藩属国,我们总不能一个个的国家打过去吧!打败了也不一定能够赢得民心,还白白的靡费国帑!”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谁说我们要一个个的打过去了,朕问你,那些蛮夷喜欢我大明的丝绸瓷器吗?”
“这些好东西,哪里的人都喜欢啊!”
“是不是他们都想得到我大明的好东西,而我们也是依靠这些我大明独有的货物行销天下,若是哪个藩属国不听话,我们就让他们买不到我们的货物,他们的贵人,穿不上丝滑的绸布,用不上光洁的瓷器,你说他们着不着急?这就叫经济制裁!”
众臣一阵倒胃口,这位皇帝什么都好,就是张嘴闭嘴就是生意经,商贾皇帝的名号还真是实至名归。
不过能进入乾清宫议事之人,都不是书呆子,他们当然明白皇帝说的经济制裁的威力。不用说别的地方,就说草原上,这些年被中原封锁的连煮饭的铁锅都不够用。
这些草原蛮子袭扰边墙的时候,主要抢的东西就是粮食、布匹、铁器,尤其是铁锅。
因为草原上的铁匠可以打制弯刀、箭头,却不会制作磨具进行铁锅的铸造,蒙古牧民来说一个铁锅比一百两银子更重要。
“陛下!如此功利之心,如何能让藩属国信服,如何能彰显我大明的大国风范。”
“大国风范在我大明军人的刀锋之下,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独一无二的商品之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的科学技术领先世界上,大国风范在我大明文化的包容性上。
只要我大明在军事、经济、技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还怕没人来抱我们的大腿吗?就拿这次鞑靼归附来说,他为什么要跑来归附大明,大明给他们好处了吗?”
众臣当然知道鞑靼前来归附是因为鞑靼认为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而庇护的前提是大明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要让鞑靼觉得我们有足够的实力,他们才能认为我大明能够庇护于他们。
可是这与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儒家期望的是四夷仰慕天朝风物、衣冠,以此愿意臣服于大明的冠冕之下,实现儒家口中的万国衣冠拜冕毓的盛世,为了这样的盛世花点钱也可以,这才是大明朝对于朝贡使臣厚赐的原因。
若是按照皇帝的说法,儒家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大了,这是儒臣们绝对接受不了的,发展军事武人必然抬头,这几年好容易压下去的武人势必又会成为朝堂的主角。
发展经济,商人的地位必然提高,经商的环境也会持续改变,官员们再想随意盘剥商人,让商人变成他们的钱袋子可就难了。
发展技术,匠人的地位就会提高,朝廷本就不多的官位就会被地位提升的匠人挤占掉一部分,尤其是工部未来就会是工匠的天下。
这也是文官们听到皇帝要提升太医院的级别,而且只用学医者这样的政策后,反应激烈的原因。
他们知道这样的口子不能开,一旦打开,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学医,通过学医而进入仕途。工匠也是如此,吴四福如今已是皇家制造局的大使,正式的进入了官场。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宣德大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宣德大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