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4 家书、学校
目录: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类别:历史军事
朱雄英的心情不错,对王承恩说道,“去召李公吧。”
继续闲置了李善长几天后,朱雄英决定还是稍微的用一用李善长。虽然他也知道现在的李善长不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了,现在的李善长也未必会那么的尽心尽力了。
但是朱雄英也不在意,他现在也不需要李善长使出浑身解数。天下已定,朱雄英现在需要的是李善长帮他稍微的分分忧,朱雄英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李善长来了,自然是立刻跪下,“罪民李善长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雄英笑着抬了抬手,“李公起来吧,说起来李公还是我的长辈。如今大姑姑和驸马都尉都在江浦,这也不是好事。我看这样吧,我让人将他们都接来北平如何?”
李善长眼前一亮,他的阖府上下,现在基本上都是四分五散的。李善长也不指望能够复封国公了,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孙能够安全、能够活下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总好过他的亲弟弟李存义、外甥丁斌那样被满门抄斩吧。
李善长虽然激动,但是还是小心翼翼问道,“殿下,上位那里?”
朱雄英信心十足,说道,“这就不牢李公担忧了,大姑姑到底是公主,皇爷爷肯定是会看顾的。李公,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我那两个小表弟考虑。若是这般,他们以后也很难出头,很难得个爵位,对吧?”
李善长立刻心动了,他是没戏了,他的儿子李祺出头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李善长在意他的两个孙子啊,李芳和李茂虽然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但是以后想要出头,也难。
李善长非常激动,老泪纵横,“罪人李善长谢太孙隆恩!”
朱雄英也笑了起来,对李善长说道,“李公此前想来也是消息灵通,我允出去好几个都督同知、左右都督。虽是荫官,但是子孙想来富贵无忧,也有机会出头。”
李善长自然知道,只是以前他或许看不上,但是现在不一样啊。
皇太孙许诺出去的都督同知之类的,那是给的亲姑姑的子嗣。皇太孙算得上也是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看着长大的,尤其是安庆公主带大了朱雄英。这般亲厚,一般人可没有。
现如今已经被削爵,李善长自然也就不存在看不上都督同知这些了,那是高不可攀啊!
和聪明人说话,朱雄英也不需要说得特别透。就看李善长能不能领会了,他如果拼尽全力、累死在辅佐朱雄英的任上,朱雄英以后说不定会彻查李善长的事情,到时候可能给他复爵,但是这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不过到时候给李善长的两个孙子封官、赐爵,这是可能有的事情,毕竟是大姑姑的儿子。
李善长离开后,朱雄英说道,“以后一些事情,让李公去处置。那些兵饷、粮饷,以及民生之事,先给李公处置,然后再送与我过目。”
王承恩自然是立刻领命,他也觉得皇太孙太累了,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务。
朱雄英可不在乎那些事情,李善长识相,那就是给子孙后代谋福利。要是李善长继续端着、傲着,朱雄英也不介意养着一个老人,只是李善长的子孙后代想要出头,那就难了。
继续处置着公务,朱雄英写了封信,“送与秦王和晋王。”
现在很多的地主、百姓不愿意种棉花,那么就是一些当地的军户等等要种棉花了。几个王爷们也别省心了,棉花都要种起来。不是说全都种棉花,可是也要有一定的规模。
周王朱橚因为此前擅自离开封地,现在还在凤阳老家反省。朱雄英给了周王世子朱有炖一封家书,现在是世子朱有炖在主理藩事,朱雄英以兄长的名义给了封家书。
小老弟们要懂事啊,要为哥哥分忧,要不然开封这样的宝地还会不会是周王的封地就难说了。毕竟擅离封地可是大罪,老朱本来是准备将朱橚迁往云南的。
毕竟开封是好地方,朱雄英的亲弟弟不能只是眠花宿柳啊,皇太孙的亲弟弟以后的封地肯定是要有个好地方。现在很多的好地方被封走了,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呢。
可能也不只是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大朱现在也是在磨刀霍霍呢。弟弟们亲,但是哪有亲儿子亲呢。大儿子是皇太孙不需要担心,但是庶子们,嫡次子,都是在等着呢。
紧跟皇帝的脚步没错,但是也不能将太子、太孙不当回事。
更何况朱雄英这些信,也不是随随便便发出去的,有些藩王就算是眼巴巴的望着,朱雄英也没有什么动静。朱雄英表达了善意,至于那些藩王接不接,再说吧。
看看明年吧,看看棉花的种植规模,这是最能体现大家立场的事情了。
家书还要继续写,不省心的弟弟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逛青楼,这个事情必须要说说。给两个妹妹写信,让他们管管弟弟。给两个姑姑写信,让她们帮忙盯着。也要给外祖母写信,虽然常蓝氏不好管,但是提醒一下没坏处。
翻看着奏报,朱雄英也仔细的研究着徐允恭、李景隆此前送回来的一些军报。现在时间稍微的多了一点,自然也就可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事情朱雄英可不会马虎大意。
“火铳这些得改进才行,现在的火器杀伤力有限不说,还很受制约。”朱雄英摇了摇头,不是特别满意,“我得想想办法了,工部大变革、全天下的大变革有些难,但是我在北平这边搞个试点,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朱雄英也觉得需要和皇爷爷知会一声。虽然朱雄英也明白,就算是他将天给捅出来一个窟窿,老朱也会不顾一切的去补。不过这不是朱雄英有恃无恐的理由,该说的肯定还是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给老朱的,自然也是家书了。不过朱雄英也明白了,大朱那边也该去封家书。
说起来朱雄英这些年来,和大朱虽然亲近,但是远不如和老朱亲近。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朱雄英算是皇帝、皇后养大的,自然也就是跟皇帝、皇后更加亲近。
说说公务,也要说说生活,顺便提醒一下大朱注意身体。
朱雄英也让人送来了一些火器,如今的火铳算是制作精良的制式武器。差不多半米长、口径三厘米。两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两百米左右。
这可不行,现在的大明火器看似强大,但是还远远不够。
其实老朱是非常重视火器的,每一个百户都需要十杆火铳。而每一条海运船都需要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
碗口铳,这就是小型火炮,射速慢、射程近。
这些个火器还不够强,青铜大炮都算不上。火绳枪,现如今还没有出现。
朱雄英还需要再看看,他还需要再研究研究。这件事情必须要重视,进一步的提升火器的威力,进一步的提升火器在大明军事当中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非常重要。
工部改造,提升匠户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而且培养学徒,这也非常重要。现如今老师教徒弟,或者更多的还是一些口口相传,这可不行。
既然都已经建了四夷院,那也就需要有着一些科学研究所。
这也算得上是古中国的一些问题,文科方面的事情传承更加完善。理科上的很多事情,就要含糊很多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改变,朱雄英要开始改变!
继续闲置了李善长几天后,朱雄英决定还是稍微的用一用李善长。虽然他也知道现在的李善长不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了,现在的李善长也未必会那么的尽心尽力了。
但是朱雄英也不在意,他现在也不需要李善长使出浑身解数。天下已定,朱雄英现在需要的是李善长帮他稍微的分分忧,朱雄英要做的事情可不少。
李善长来了,自然是立刻跪下,“罪民李善长拜见皇太孙殿下。”
朱雄英笑着抬了抬手,“李公起来吧,说起来李公还是我的长辈。如今大姑姑和驸马都尉都在江浦,这也不是好事。我看这样吧,我让人将他们都接来北平如何?”
李善长眼前一亮,他的阖府上下,现在基本上都是四分五散的。李善长也不指望能够复封国公了,但是如果自己的子孙能够安全、能够活下去,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总好过他的亲弟弟李存义、外甥丁斌那样被满门抄斩吧。
李善长虽然激动,但是还是小心翼翼问道,“殿下,上位那里?”
朱雄英信心十足,说道,“这就不牢李公担忧了,大姑姑到底是公主,皇爷爷肯定是会看顾的。李公,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我那两个小表弟考虑。若是这般,他们以后也很难出头,很难得个爵位,对吧?”
李善长立刻心动了,他是没戏了,他的儿子李祺出头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李善长在意他的两个孙子啊,李芳和李茂虽然因公主之恩未被牵累判罪。但是以后想要出头,也难。
李善长非常激动,老泪纵横,“罪人李善长谢太孙隆恩!”
朱雄英也笑了起来,对李善长说道,“李公此前想来也是消息灵通,我允出去好几个都督同知、左右都督。虽是荫官,但是子孙想来富贵无忧,也有机会出头。”
李善长自然知道,只是以前他或许看不上,但是现在不一样啊。
皇太孙许诺出去的都督同知之类的,那是给的亲姑姑的子嗣。皇太孙算得上也是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看着长大的,尤其是安庆公主带大了朱雄英。这般亲厚,一般人可没有。
现如今已经被削爵,李善长自然也就不存在看不上都督同知这些了,那是高不可攀啊!
和聪明人说话,朱雄英也不需要说得特别透。就看李善长能不能领会了,他如果拼尽全力、累死在辅佐朱雄英的任上,朱雄英以后说不定会彻查李善长的事情,到时候可能给他复爵,但是这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不过到时候给李善长的两个孙子封官、赐爵,这是可能有的事情,毕竟是大姑姑的儿子。
李善长离开后,朱雄英说道,“以后一些事情,让李公去处置。那些兵饷、粮饷,以及民生之事,先给李公处置,然后再送与我过目。”
王承恩自然是立刻领命,他也觉得皇太孙太累了,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务。
朱雄英可不在乎那些事情,李善长识相,那就是给子孙后代谋福利。要是李善长继续端着、傲着,朱雄英也不介意养着一个老人,只是李善长的子孙后代想要出头,那就难了。
继续处置着公务,朱雄英写了封信,“送与秦王和晋王。”
现在很多的地主、百姓不愿意种棉花,那么就是一些当地的军户等等要种棉花了。几个王爷们也别省心了,棉花都要种起来。不是说全都种棉花,可是也要有一定的规模。
周王朱橚因为此前擅自离开封地,现在还在凤阳老家反省。朱雄英给了周王世子朱有炖一封家书,现在是世子朱有炖在主理藩事,朱雄英以兄长的名义给了封家书。
小老弟们要懂事啊,要为哥哥分忧,要不然开封这样的宝地还会不会是周王的封地就难说了。毕竟擅离封地可是大罪,老朱本来是准备将朱橚迁往云南的。
毕竟开封是好地方,朱雄英的亲弟弟不能只是眠花宿柳啊,皇太孙的亲弟弟以后的封地肯定是要有个好地方。现在很多的好地方被封走了,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呢。
可能也不只是朱雄英在磨刀霍霍,大朱现在也是在磨刀霍霍呢。弟弟们亲,但是哪有亲儿子亲呢。大儿子是皇太孙不需要担心,但是庶子们,嫡次子,都是在等着呢。
紧跟皇帝的脚步没错,但是也不能将太子、太孙不当回事。
更何况朱雄英这些信,也不是随随便便发出去的,有些藩王就算是眼巴巴的望着,朱雄英也没有什么动静。朱雄英表达了善意,至于那些藩王接不接,再说吧。
看看明年吧,看看棉花的种植规模,这是最能体现大家立场的事情了。
家书还要继续写,不省心的弟弟小小年纪居然学会了逛青楼,这个事情必须要说说。给两个妹妹写信,让他们管管弟弟。给两个姑姑写信,让她们帮忙盯着。也要给外祖母写信,虽然常蓝氏不好管,但是提醒一下没坏处。
翻看着奏报,朱雄英也仔细的研究着徐允恭、李景隆此前送回来的一些军报。现在时间稍微的多了一点,自然也就可以仔细研究研究,这些事情朱雄英可不会马虎大意。
“火铳这些得改进才行,现在的火器杀伤力有限不说,还很受制约。”朱雄英摇了摇头,不是特别满意,“我得想想办法了,工部大变革、全天下的大变革有些难,但是我在北平这边搞个试点,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样的事情,朱雄英也觉得需要和皇爷爷知会一声。虽然朱雄英也明白,就算是他将天给捅出来一个窟窿,老朱也会不顾一切的去补。不过这不是朱雄英有恃无恐的理由,该说的肯定还是要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给老朱的,自然也是家书了。不过朱雄英也明白了,大朱那边也该去封家书。
说起来朱雄英这些年来,和大朱虽然亲近,但是远不如和老朱亲近。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朱雄英算是皇帝、皇后养大的,自然也就是跟皇帝、皇后更加亲近。
说说公务,也要说说生活,顺便提醒一下大朱注意身体。
朱雄英也让人送来了一些火器,如今的火铳算是制作精良的制式武器。差不多半米长、口径三厘米。两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两百米左右。
这可不行,现在的大明火器看似强大,但是还远远不够。
其实老朱是非常重视火器的,每一个百户都需要十杆火铳。而每一条海运船都需要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
碗口铳,这就是小型火炮,射速慢、射程近。
这些个火器还不够强,青铜大炮都算不上。火绳枪,现如今还没有出现。
朱雄英还需要再看看,他还需要再研究研究。这件事情必须要重视,进一步的提升火器的威力,进一步的提升火器在大明军事当中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非常重要。
工部改造,提升匠户的地位,朱雄英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而且培养学徒,这也非常重要。现如今老师教徒弟,或者更多的还是一些口口相传,这可不行。
既然都已经建了四夷院,那也就需要有着一些科学研究所。
这也算得上是古中国的一些问题,文科方面的事情传承更加完善。理科上的很多事情,就要含糊很多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改变,朱雄英要开始改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皇明皇太孙》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皇明皇太孙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