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85 志在必得
目录:皇明皇太孙| 作者:我喜欢的猪头| 类别:历史军事
偌大的吴王府,此刻看起来更加的蓬荜生辉了,更加的贵不可言。
走在前头的是老朱,落后老朱半个身位的是小朱。这两位是大明的执掌者,这两位也是给了吴王朱允熥无尽荣耀、荣华富贵的根源,他们才是整个大明最尊贵的人。
在太上皇和皇帝的身后,跟着的是徐辉祖、常茂,是沐春、冯诚,这是大明顶尖的外戚,也是有着不少实权的顶尖勋贵。这四位,无一不是国公的爵位。
而常升、徐膺绪这些人,他们只能不远不近的跟着,只需要带着耳朵跟上也就行了。
朱允煐走在前面,慢悠悠开口说道,“市舶司为大明带来不少海外好物,宗室、勋贵也跟着沾光。”
若是在朝堂上,只要朱允煐说了这些,想来肯定是有着不少的歌功颂德。很多的文武大臣也都知道市舶司一开始不算强大,是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煐力主兴建海船、下南洋。
朱允煐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得到奏报,安南国内乱,权相弑君自立。”
徐辉祖这些人只能继续听着,想要知道皇帝要继续说些什么。
朱允煐也没卖关子,继续说道,“安南此地无比重要,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若是控制住安南,南洋诸国尽可掌控。”
沐春这个时候则说道,“陛下,南洋诸国多蛮荒,此地瘴气弥漫、多是丛林。朝廷若是动用大军,怕是负担不轻。”
对于沐春的话,老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老朱是一个保守的人,他对于治理好大明的江山就很满意了。他防范的敌人也一直都是北边,对于南边的敌人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
而且老朱也有一些想法,觉得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也就是说老朱对于对外扩张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觉得大动刀兵的话可能会成为朝廷的负担,这是一个相当不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南洋诸国,也不一定就是那么好占据的,哪怕大明兵强马壮也不好打。更何况在老朱的眼里,南洋诸国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可得。
历史上的秦汉乃至圣堂,也都是想要开发岭南,这都让朝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难度确实很大。而南洋诸国,那可是比岭南更南,那里的瘴气、丛林以及彪悍的民风,也确实不好征服。
朱允煐很平静的说道,“咱的锦衣卫、东厂暗探这些年也没少过去,占城稻想来你们也知道。产出颇大不说,南洋诸国盛产水稻,基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比起咱大明江南还要盛产水稻。”
说完这些,朱允煐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捧来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些折子。
老朱取过一份折子,认真的开始看着。而徐辉祖等人,自然也都是要认真的去看着折子。而朱允煐这个时候就可以闲下来了,坐在亭子里悠闲的品着茶。
越喝越觉得熟悉,这茶叶肯定是大红袍,这肯定是朱允熥那混小子弄来的贡茶。
在大家仔细看着这些情报信息的时候,洛根还是非常有耐心的,一点都没有着急,也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好催促的。
老朱放下折子,对朱允煐问道,“皇帝,南洋诸国除了盛产宝石,也盛产金银铜铁矿?”
“皇爷爷,咱的东厂、锦衣卫的探子可不能小觑,三教九流人物都有。这些年咱去南洋买卖,也暗地里让一些人过去制地图、寻矿脉。”朱允煐得意洋洋,对老朱说道,“看起来,不算差。”
对于这些事情,老朱可以说是尝到了一些甜头的。比如说现在的大明有着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石见银矿的规模越来越大,开采出来的白银越来越多,老朱早就乐疯了。
而朱允煐继续说道,“南洋诸国也有诸多矿藏,只是那边的人冶铁、开矿的本事比较差,开不出来。咱也觉得,咱大明地大物博,只是南洋诸国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朱允煐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有些受到冲击,或者是有那么一些难以理解的。
哪怕经历了契丹人、女真或者是蒙古人数百年来不断的侵扰,可是华夏文明当中,本能的将这片土地试做天地的中心,觉得这片江山地大物博,基本上是看不上那些化外之地。
这对不少人是一个冲击,哪怕是徐辉祖、常茂这样的精英,也本能的觉得大明天下自然是应有尽有,根本看不上其他的地方。
沐春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占城稻早有名声,两宋时期就引入了。听闻闽商常常往返占城,从闽地一路推广至江淮、两浙。”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朕让人看了,占城稻早熟、耐旱、粒细,南宋时在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这些东西,倒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且咱让人看了,南洋林木茂盛,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比起岭南更胜!”
比如说朱允煐此前督建北平,大量的金丝楠木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些地方运到北平。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
老朱这个时候忽然说道,“真若是有那般多的楠木,咱的棺椁要不也用楠木?”
“皇爷爷,你的棺椁都是楠木。”朱允煐笑嘻嘻说道,“就算皇爷爷支持孙儿,也不用找这般借口。”
听到朱允煐的话,老朱立刻狠狠的瞪了一眼小朱。小时候这孙子挺贴心的,可是越长大越不贴心,总是故意拆台。
实际上老朱的孝陵基本上都是建成了,现在还在营造,只是因为老朱还在,所以按照规矩也不好停下来而已。
其实徐辉祖这些人也都能够明白,哪怕是看起来有些混不吝的常茂,也不是听话不听音的,尤其是在面对老朱和小朱的时候,肯定可以做到听话听音。
看起来太上皇对于南洋诸国是有些心动了,楠木什么的,老朱不一定在意。但是对于那些可以一年三季水稻的土地,老朱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心动了,那里肯定是种地的好地方。
再者是大明虽然富有四海,可是老朱也知道大明现在还是缺少一些比较重要的矿藏。
比如说在海量的白银涌入,再加上对于纸钞的推行,大明现在已经是严格的限制铜钱的使用了。但是大明缺铜,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明的铁矿虽然也有,可是这些铁矿的品质不算特别高。
老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对于大动刀兵不是特别感兴趣,除非是不得不战,除非是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可是如果能为大明带来巨大的好处,老朱自然也就会心动了。至于说什么不征之国,老朱早就将祖训录的这一条给废除了,从大明攻占东瀛、高丽的一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了。
朱允煐这个时候则继续说道,“南洋诸国,本来就是不识王化,蛮夷之地也多是不法、不臣。征讨那些地方,朕也觉得是推行教化。”
朱允煐的这些话,大家听一听也就好了,这就是为了寻找一些开战的理由。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也最好用,谁让大明的实力足够强大呢,所以开战的理由随便找就好了。
而且这样的理由,不少文臣估计都是要支持的。原因也很简单,推行教化、让圣人的教诲遍布寰宇,这也是他们的使命所在。
这些个事情,大家心里有数也就好了。真的要说是又当又立也没什么关系,朱允煐起码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虚名不值一提,对于他来说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大家还在思考的时候,朱允煐则继续说道,“朕也想过,大明若是辖控那些地方,怕是也有些费劲,大明不能长期驻军,要不对朝廷的负担太重。大明重视,可在其地裂土分封,尊大明宗主、朝贡就好。”
这一下老朱更加不说话了,这件事情他还算熟悉,这样的事情其实大明朝实际上也是在做了。
东瀛那边现在不用说了,已经是在开始分封了。而高丽那边,也被老朱和小朱视作囊中之物了,时机一旦成熟肯定是要出手的。
至于南洋诸国看起来也是不错的,在这些个地方也可以安置一些个有些野心的大明宗室,他们可以得到一片土地开始自己的基业之地,可以成为一国之主,而不只是一个富贵的亲王而已。
大明朝的宗室可不少,不少人对于不能就藩也是有着一些意见的。要不是朱允煐太过强势,要不是老朱还在,说不定就有人开始要闹起来了。
看看朱允煐这个皇帝多好,为了大明的宗室可谓是绞尽脑汁。虽然国内不能给与封地,但是干脆点可以帮忙在海外给宗室置办‘家业’。
藩王可不够,直接来一个国王,这更加带劲了,这可是给与了一片基业之地啊,这待遇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么一想,朱允煐对于南洋诸国更是志在必得了!
7017k
走在前头的是老朱,落后老朱半个身位的是小朱。这两位是大明的执掌者,这两位也是给了吴王朱允熥无尽荣耀、荣华富贵的根源,他们才是整个大明最尊贵的人。
在太上皇和皇帝的身后,跟着的是徐辉祖、常茂,是沐春、冯诚,这是大明顶尖的外戚,也是有着不少实权的顶尖勋贵。这四位,无一不是国公的爵位。
而常升、徐膺绪这些人,他们只能不远不近的跟着,只需要带着耳朵跟上也就行了。
朱允煐走在前面,慢悠悠开口说道,“市舶司为大明带来不少海外好物,宗室、勋贵也跟着沾光。”
若是在朝堂上,只要朱允煐说了这些,想来肯定是有着不少的歌功颂德。很多的文武大臣也都知道市舶司一开始不算强大,是当时的皇太孙朱允煐力主兴建海船、下南洋。
朱允煐继续说道,“前些时日得到奏报,安南国内乱,权相弑君自立。”
徐辉祖这些人只能继续听着,想要知道皇帝要继续说些什么。
朱允煐也没卖关子,继续说道,“安南此地无比重要,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若是控制住安南,南洋诸国尽可掌控。”
沐春这个时候则说道,“陛下,南洋诸国多蛮荒,此地瘴气弥漫、多是丛林。朝廷若是动用大军,怕是负担不轻。”
对于沐春的话,老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老朱是一个保守的人,他对于治理好大明的江山就很满意了。他防范的敌人也一直都是北边,对于南边的敌人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
而且老朱也有一些想法,觉得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也就是说老朱对于对外扩张持比较保守的态度,觉得大动刀兵的话可能会成为朝廷的负担,这是一个相当不划算的事情。
更何况南洋诸国,也不一定就是那么好占据的,哪怕大明兵强马壮也不好打。更何况在老朱的眼里,南洋诸国真的没有什么好处可得。
历史上的秦汉乃至圣堂,也都是想要开发岭南,这都让朝廷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难度确实很大。而南洋诸国,那可是比岭南更南,那里的瘴气、丛林以及彪悍的民风,也确实不好征服。
朱允煐很平静的说道,“咱的锦衣卫、东厂暗探这些年也没少过去,占城稻想来你们也知道。产出颇大不说,南洋诸国盛产水稻,基本可以做到一年三熟,比起咱大明江南还要盛产水稻。”
说完这些,朱允煐朝着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捧来一个托盘,里面放着一些折子。
老朱取过一份折子,认真的开始看着。而徐辉祖等人,自然也都是要认真的去看着折子。而朱允煐这个时候就可以闲下来了,坐在亭子里悠闲的品着茶。
越喝越觉得熟悉,这茶叶肯定是大红袍,这肯定是朱允熥那混小子弄来的贡茶。
在大家仔细看着这些情报信息的时候,洛根还是非常有耐心的,一点都没有着急,也不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什么好催促的。
老朱放下折子,对朱允煐问道,“皇帝,南洋诸国除了盛产宝石,也盛产金银铜铁矿?”
“皇爷爷,咱的东厂、锦衣卫的探子可不能小觑,三教九流人物都有。这些年咱去南洋买卖,也暗地里让一些人过去制地图、寻矿脉。”朱允煐得意洋洋,对老朱说道,“看起来,不算差。”
对于这些事情,老朱可以说是尝到了一些甜头的。比如说现在的大明有着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石见银矿的规模越来越大,开采出来的白银越来越多,老朱早就乐疯了。
而朱允煐继续说道,“南洋诸国也有诸多矿藏,只是那边的人冶铁、开矿的本事比较差,开不出来。咱也觉得,咱大明地大物博,只是南洋诸国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朱允煐这样的观点,实际上也让不少人感觉到有些受到冲击,或者是有那么一些难以理解的。
哪怕经历了契丹人、女真或者是蒙古人数百年来不断的侵扰,可是华夏文明当中,本能的将这片土地试做天地的中心,觉得这片江山地大物博,基本上是看不上那些化外之地。
这对不少人是一个冲击,哪怕是徐辉祖、常茂这样的精英,也本能的觉得大明天下自然是应有尽有,根本看不上其他的地方。
沐春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占城稻早有名声,两宋时期就引入了。听闻闽商常常往返占城,从闽地一路推广至江淮、两浙。”
朱允煐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朕让人看了,占城稻早熟、耐旱、粒细,南宋时在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占城稻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这些东西,倒是不折不扣的好东西。且咱让人看了,南洋林木茂盛,金丝楠木等名贵木材比起岭南更胜!”
比如说朱允煐此前督建北平,大量的金丝楠木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这些地方运到北平。宫城和城楼,寺庙,行宫等重要的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
老朱这个时候忽然说道,“真若是有那般多的楠木,咱的棺椁要不也用楠木?”
“皇爷爷,你的棺椁都是楠木。”朱允煐笑嘻嘻说道,“就算皇爷爷支持孙儿,也不用找这般借口。”
听到朱允煐的话,老朱立刻狠狠的瞪了一眼小朱。小时候这孙子挺贴心的,可是越长大越不贴心,总是故意拆台。
实际上老朱的孝陵基本上都是建成了,现在还在营造,只是因为老朱还在,所以按照规矩也不好停下来而已。
其实徐辉祖这些人也都能够明白,哪怕是看起来有些混不吝的常茂,也不是听话不听音的,尤其是在面对老朱和小朱的时候,肯定可以做到听话听音。
看起来太上皇对于南洋诸国是有些心动了,楠木什么的,老朱不一定在意。但是对于那些可以一年三季水稻的土地,老朱自然而然的也就会心动了,那里肯定是种地的好地方。
再者是大明虽然富有四海,可是老朱也知道大明现在还是缺少一些比较重要的矿藏。
比如说在海量的白银涌入,再加上对于纸钞的推行,大明现在已经是严格的限制铜钱的使用了。但是大明缺铜,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大明的铁矿虽然也有,可是这些铁矿的品质不算特别高。
老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对于大动刀兵不是特别感兴趣,除非是不得不战,除非是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可是如果能为大明带来巨大的好处,老朱自然也就会心动了。至于说什么不征之国,老朱早就将祖训录的这一条给废除了,从大明攻占东瀛、高丽的一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了。
朱允煐这个时候则继续说道,“南洋诸国,本来就是不识王化,蛮夷之地也多是不法、不臣。征讨那些地方,朕也觉得是推行教化。”
朱允煐的这些话,大家听一听也就好了,这就是为了寻找一些开战的理由。这些不是理由的理由,其实也最好用,谁让大明的实力足够强大呢,所以开战的理由随便找就好了。
而且这样的理由,不少文臣估计都是要支持的。原因也很简单,推行教化、让圣人的教诲遍布寰宇,这也是他们的使命所在。
这些个事情,大家心里有数也就好了。真的要说是又当又立也没什么关系,朱允煐起码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虚名不值一提,对于他来说得到了实际的好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大家还在思考的时候,朱允煐则继续说道,“朕也想过,大明若是辖控那些地方,怕是也有些费劲,大明不能长期驻军,要不对朝廷的负担太重。大明重视,可在其地裂土分封,尊大明宗主、朝贡就好。”
这一下老朱更加不说话了,这件事情他还算熟悉,这样的事情其实大明朝实际上也是在做了。
东瀛那边现在不用说了,已经是在开始分封了。而高丽那边,也被老朱和小朱视作囊中之物了,时机一旦成熟肯定是要出手的。
至于南洋诸国看起来也是不错的,在这些个地方也可以安置一些个有些野心的大明宗室,他们可以得到一片土地开始自己的基业之地,可以成为一国之主,而不只是一个富贵的亲王而已。
大明朝的宗室可不少,不少人对于不能就藩也是有着一些意见的。要不是朱允煐太过强势,要不是老朱还在,说不定就有人开始要闹起来了。
看看朱允煐这个皇帝多好,为了大明的宗室可谓是绞尽脑汁。虽然国内不能给与封地,但是干脆点可以帮忙在海外给宗室置办‘家业’。
藩王可不够,直接来一个国王,这更加带劲了,这可是给与了一片基业之地啊,这待遇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么一想,朱允煐对于南洋诸国更是志在必得了!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皇明皇太孙》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皇明皇太孙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