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本镇有足疾
目录:明末国贼| 作者:三头蛇王| 类别:历史军事
“牛将军说的在理,本部院是因为陛下大行,关心则乱,郑将军你说咱们应该如何回复逆藩?”
孙传庭并不是迂腐之辈,将不因怒兴兵的道理他也懂,更知道牛成虎等人说的不错,贸然出兵只会损失已方的力量。
“末将以为在没有和汪总督取得联系时,还是先不要和罪藩撕破脸皮,咱们不若以李自成逆军威胁陕西为由,将入朝之事先推脱下来。” 郑嘉栋是孙传庭的中军总兵,也是原陕西总督郑崇俭的本家侄子,玛瑙山之战后,张献忠败亡,郑崇俭继续在川陕边境和流寇作战,五日之内,连场大胜,张献忠的同伙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等人全部投降,只不过功劳都被杨嗣昌领了去了,郑崇俭不过得了一个官复原职的嘉奖。
老郑头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一纸文书直递京师,以年老痴呆为由,请求归乡致仕。
官军适逢大捷,崇祯如何肯放剿贼有功的郑崇俭归养,遂下令郑崇俭叔侄返回陕西,只留李国奇和贺人龙继续留在川陕边境,配合杨嗣昌继续剿贼。
后来艾能奇和罗汝才复起,襄阳被艾能奇偷袭,杨嗣昌气怒而死,崇祯就把这痛失宰辅的责任推卸到了返回陕西的郑崇俭身上,下旨将他逮捕入狱,认为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五月就把郑崇俭斩首示众。
郑嘉栋作为郑崇俭的侄子也受到了牵连,亦被逮捕下狱,直到孙传庭回转陕西以后,才以秦军主力尽丧,关中缺将为由,向朝廷请旨,释放了郑嘉栋让其戴罪立功。 说实话,郑嘉栋对德藩起兵靖难之事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存了一点幸灾乐祸的心思。
“嗯,就如诸位所言,咱们先囤守潼关,再派人联络汪督,对了宁远的吴三桂咱们也要去信,虽说他未必会从本部院所请,但是他只要能够隔岸观火,不投靠罪藩,对咱们就百利而无一害,唉本部院也不明白李兴之图什么?他已经是大都督府左都督,挂大都督衔,总督天下兵马,地位崇高,居然会拥立德王悖。”
孙传庭喟然长叹,京师的剧变,令他有些乱了方寸。
“这个末将等不知,不过李兴之自从军以来,屡创大功,这次更是擒杀黄台吉,这次陛下只不过为他重开了大都督府,齐国公之爵,也只是许诺而已,想来李逆这是嫌封赏太低,然后和德藩有了勾连罢了。”
郑嘉栋等人也想不明白,只能以已度人,揣测起来。 秦军虽说忠心,但是迫于已方军力薄弱,只能采取
陕西的孙传庭都收到了德藩杀入京师,皇帝大行的消息,距离京师不过千余里的山海关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诸位,山东军旬日之间,便打下了京师,皇帝大行,现在德王传谕,着本镇返回京师,为先帝发丧,拥立定王殿下登基,尔等以为本镇当如何应对?”
辽东总兵吴三桂郁闷地看着麾下的一众幕僚和武将,有他老子吴襄在京营为官,他对这次靖北军入京的军力是了如指掌,只不过他实在弄不清,山东军就凭区区两万左右的军马,山东军就连续攻破了通州和京师,通州也就罢了,可是京师墙高池宽,有驻军两万余,还有大小火炮一千余门,这两日不到,就被山东军拿下,令他疑惑不已。
幕僚谢四新率先进言:“军主,此前山东军攻略辽东,就打的东虏大败亏输,这次靖难,他们更是屡战屡胜,如今他们已经控制了京师,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依我之见,军主莫如举辽东之众以投之,德王和大都督为了笼络人心,必然不会薄待军主,甚至会因为军主首义之功,加恩封赏。” “谢先生此言差矣!军主深得辽东军民之心,身负关宁二十万军民之望,若投降德王和李兴之,他们为了控制我关宁军,必然会让军主入朝为官,届时军主还能在安居辽东之地,挟东虏要挟朝廷吗?”
幕僚杨坤却反对谢四新的建议,他和谢四新不一样,作为关宁军出身的老人,他要对这个团体负责。
“可是杨先生,本镇若不奉诏入京,德王殿下必然见责,届时山东镇军马杀至山海关,我军如何抵挡?再者本镇的家小又都在京师,若不奉诏,吾父恐遭不测也。”
“军主勿忧,在学生看来,有军主拥兵于山海之间,老军主的安危才会稳如泰山,若是军主返回京师,则将阖族生死交与他人矣,如今天下板荡,正是豪杰奋起之时,军主拥重兵,又有关山之固,安能给李兴之伏低做小,依学生之见,军主莫如一面东虏媾和,一面以借口拖延,囤兵山海关以观天下之衅。”
吴军参谋郭壮图也支持杨坤的建议,郭壮图虽然是秀才出身,但颇通韬略,吴三桂对他甚是信重,并有意将女儿许配与他。 “郭先生让本帅按兵不动,若是李兴之以兵来攻,本镇当如何处置?”
看着言语镇定的郭壮图,吴三桂就是心中一动,他知道郭壮图必然还有下文。
“军主,李自成拥兵数十万和官军在中原对峙,山东军才有机会一举拿下京师,现在皇帝大行,他们弃太子而立定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汪乔年和孙传庭都是朝廷死忠,他们断不会容德藩和李兴之如此悖逆,学生听说,李兴之此次出兵,是兵分三路,除了攻打京师这一路,另外两路,一路入中原,另一路取淮扬,若我是汪乔年和孙传庭,必定弃中原,渡黄河,将中原交给山东军,借着李兴之兵力分散之机,回师北直隶,我等正可观官军和李逆胜败也。”
“郭先生说的好,官军和山东军争持于北直隶,咱们再鼓动东虏回军攻打沈阳,务必令山东军首尾不能相顾,届时我军正可火中取栗,坐收渔人之利。”
杨坤哈哈大笑,嘲讽地看了谢四知一眼,投降?自古投降的诸侯,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勇武之时,他可不想功不成,名不就,就这样憋屈着过下半辈子。
“杨先生,郭先生,说的好,本镇能得二位辅佐,无异于如鱼得水也,还请杨先生替本镇写一道请罪的题本,就说本镇因为足疾,东虏又时刻窥视,无法入京,还请德王殿下和新帝恕罪。”
7017k
孙传庭并不是迂腐之辈,将不因怒兴兵的道理他也懂,更知道牛成虎等人说的不错,贸然出兵只会损失已方的力量。
“末将以为在没有和汪总督取得联系时,还是先不要和罪藩撕破脸皮,咱们不若以李自成逆军威胁陕西为由,将入朝之事先推脱下来。” 郑嘉栋是孙传庭的中军总兵,也是原陕西总督郑崇俭的本家侄子,玛瑙山之战后,张献忠败亡,郑崇俭继续在川陕边境和流寇作战,五日之内,连场大胜,张献忠的同伙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等人全部投降,只不过功劳都被杨嗣昌领了去了,郑崇俭不过得了一个官复原职的嘉奖。
老郑头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一纸文书直递京师,以年老痴呆为由,请求归乡致仕。
官军适逢大捷,崇祯如何肯放剿贼有功的郑崇俭归养,遂下令郑崇俭叔侄返回陕西,只留李国奇和贺人龙继续留在川陕边境,配合杨嗣昌继续剿贼。
后来艾能奇和罗汝才复起,襄阳被艾能奇偷袭,杨嗣昌气怒而死,崇祯就把这痛失宰辅的责任推卸到了返回陕西的郑崇俭身上,下旨将他逮捕入狱,认为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五月就把郑崇俭斩首示众。
郑嘉栋作为郑崇俭的侄子也受到了牵连,亦被逮捕下狱,直到孙传庭回转陕西以后,才以秦军主力尽丧,关中缺将为由,向朝廷请旨,释放了郑嘉栋让其戴罪立功。 说实话,郑嘉栋对德藩起兵靖难之事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存了一点幸灾乐祸的心思。
“嗯,就如诸位所言,咱们先囤守潼关,再派人联络汪督,对了宁远的吴三桂咱们也要去信,虽说他未必会从本部院所请,但是他只要能够隔岸观火,不投靠罪藩,对咱们就百利而无一害,唉本部院也不明白李兴之图什么?他已经是大都督府左都督,挂大都督衔,总督天下兵马,地位崇高,居然会拥立德王悖。”
孙传庭喟然长叹,京师的剧变,令他有些乱了方寸。
“这个末将等不知,不过李兴之自从军以来,屡创大功,这次更是擒杀黄台吉,这次陛下只不过为他重开了大都督府,齐国公之爵,也只是许诺而已,想来李逆这是嫌封赏太低,然后和德藩有了勾连罢了。”
郑嘉栋等人也想不明白,只能以已度人,揣测起来。 秦军虽说忠心,但是迫于已方军力薄弱,只能采取
陕西的孙传庭都收到了德藩杀入京师,皇帝大行的消息,距离京师不过千余里的山海关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诸位,山东军旬日之间,便打下了京师,皇帝大行,现在德王传谕,着本镇返回京师,为先帝发丧,拥立定王殿下登基,尔等以为本镇当如何应对?”
辽东总兵吴三桂郁闷地看着麾下的一众幕僚和武将,有他老子吴襄在京营为官,他对这次靖北军入京的军力是了如指掌,只不过他实在弄不清,山东军就凭区区两万左右的军马,山东军就连续攻破了通州和京师,通州也就罢了,可是京师墙高池宽,有驻军两万余,还有大小火炮一千余门,这两日不到,就被山东军拿下,令他疑惑不已。
幕僚谢四新率先进言:“军主,此前山东军攻略辽东,就打的东虏大败亏输,这次靖难,他们更是屡战屡胜,如今他们已经控制了京师,掌握了朝廷的话语权,依我之见,军主莫如举辽东之众以投之,德王和大都督为了笼络人心,必然不会薄待军主,甚至会因为军主首义之功,加恩封赏。” “谢先生此言差矣!军主深得辽东军民之心,身负关宁二十万军民之望,若投降德王和李兴之,他们为了控制我关宁军,必然会让军主入朝为官,届时军主还能在安居辽东之地,挟东虏要挟朝廷吗?”
幕僚杨坤却反对谢四新的建议,他和谢四新不一样,作为关宁军出身的老人,他要对这个团体负责。
“可是杨先生,本镇若不奉诏入京,德王殿下必然见责,届时山东镇军马杀至山海关,我军如何抵挡?再者本镇的家小又都在京师,若不奉诏,吾父恐遭不测也。”
“军主勿忧,在学生看来,有军主拥兵于山海之间,老军主的安危才会稳如泰山,若是军主返回京师,则将阖族生死交与他人矣,如今天下板荡,正是豪杰奋起之时,军主拥重兵,又有关山之固,安能给李兴之伏低做小,依学生之见,军主莫如一面东虏媾和,一面以借口拖延,囤兵山海关以观天下之衅。”
吴军参谋郭壮图也支持杨坤的建议,郭壮图虽然是秀才出身,但颇通韬略,吴三桂对他甚是信重,并有意将女儿许配与他。 “郭先生让本帅按兵不动,若是李兴之以兵来攻,本镇当如何处置?”
看着言语镇定的郭壮图,吴三桂就是心中一动,他知道郭壮图必然还有下文。
“军主,李自成拥兵数十万和官军在中原对峙,山东军才有机会一举拿下京师,现在皇帝大行,他们弃太子而立定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汪乔年和孙传庭都是朝廷死忠,他们断不会容德藩和李兴之如此悖逆,学生听说,李兴之此次出兵,是兵分三路,除了攻打京师这一路,另外两路,一路入中原,另一路取淮扬,若我是汪乔年和孙传庭,必定弃中原,渡黄河,将中原交给山东军,借着李兴之兵力分散之机,回师北直隶,我等正可观官军和李逆胜败也。”
“郭先生说的好,官军和山东军争持于北直隶,咱们再鼓动东虏回军攻打沈阳,务必令山东军首尾不能相顾,届时我军正可火中取栗,坐收渔人之利。”
杨坤哈哈大笑,嘲讽地看了谢四知一眼,投降?自古投降的诸侯,有几个有好下场的?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勇武之时,他可不想功不成,名不就,就这样憋屈着过下半辈子。
“杨先生,郭先生,说的好,本镇能得二位辅佐,无异于如鱼得水也,还请杨先生替本镇写一道请罪的题本,就说本镇因为足疾,东虏又时刻窥视,无法入京,还请德王殿下和新帝恕罪。”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国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国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