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影视世界生活录 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编扩军

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编扩军

目录:影视世界生活录| 作者:静衍| 类别:其他类型

    影视世界生活录都挺好第四百二十一章整编扩军牧武商行成立后,李牧快速出手了一批货物,大概占总量的四分之一,收回款项二百三十万法币。

    剩下的货物,全部存放在仓库里,日夜有守卫守护。牧武商行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用细水长流的办法,通过全国各地的小商行,批量出货,把这些货物一一脱手。

    作为九省通衢,交通四通八达,全国各地来采买货物的小商家到处都是,又是如此紧俏的商品,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

    一个月?或者两个月?

    同时,牧武商行还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委托这些小商家,从全国各地收购猪鬃,省得他一个地一个地的跑了,麻烦!

    另一个任务是,派人去西南地区收购桐油。

    民国时期,国内垄断海外市场的物资,除了猪鬃,还有桐油。

    作为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大规模使用的一种原料,桐油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极大的用处。

    在我们国家,古代桐油常常被用来涂刷家具、门窗,以达到保护作用。其实,桐油也是现代军工领域必不可缺的机器保养剂。

    凭借着干燥快、附着力强以及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导电的特性,桐油在战争时期成为最紧俏的军需物资。

    抗战爆发后,运输艰难,国际市场桐油奇缺,到了38年,中美达成了数额高达2500万美元的。按照条约内容,中国需以22万吨桐油作为偿还款。

    有了这次合作经历之后,中美两国此后又于1939年和1940年先后两次达成贷款协议,中国从美国那里得到了总额高达4500万美元的贷款。

    不过,桐油的生意对李牧来说不会太长久。明年,也就是三八年,为保证了这种重要战略物资的持续供应。在和美国达成借贷协议之后,政府会对桐油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集中管理。

    到那个时候,私人商行就插不上手了,除非皇亲国戚。对李牧来说,贩卖桐油的生意也就到头了。

    不过,留给他的,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也能大赚一笔。

    其实,桐油不仅能赚外快,还有另一项重要作用。要知道,如今国内资源短缺,汽油、柴油和煤油更是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于是,聪明的国人开动脑筋,将桐油进一步提炼,生产出了大量的替代能源产品。

    据悉,每3000吨桐油,就能提炼出2000多吨替代汽油、煤油和柴油的油料。这些替代能源,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大用处。

    自然,作为中国独有的作物,美国也曾引进出产桐油的桐树,规模种植。不过直到现在,相比国内的种植规模,也不值一提。

    目前的中国,确实可以说垄断了全世界的桐油生产。

    最近两个月的战争,对铜油的出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海外奇缺,价格一路飙升。国内却越囤越多,只有一小部分有门路的商人,能卖出去一部分,获取暴利。

    李牧,显然也要加入获取暴利的这些人之中。

    接下来,李牧又在商行坐镇了几天,等一切走上正轨,给商行的账户上留下一百万发币,带着剩下的一百三十万法币,在警卫的护卫下,坐着气艇返回南阳。

    这次,他要扩军整编。

    ……

    豫省,从民国开始就天灾人祸不断。明年的人祸,五年后的天灾就不说了。寻常的年份,往外地逃荒的人也不少。

    【鉴于大环境如此,

    南阳盆地,土地肥沃,又是省内,是逃荒的热门去处之一。

    对这些逃荒的人来说,能吃口饭,能生存下去,或者别一

    家子饿死,就是他们仅有的曙望了。

    所以,当李牧带人来这些逃荒的人群中招兵的时候,当大家听到,不但管饱,每月还有五块大洋,差点挤破头。

    能吃饱不说,如果是和家人一起逃荒,每月有五块大洋的饷银,全家都不至于饿死。

    不过,李牧招兵还是挺严的,挑挑拣拣,筛选了一遍,总共招了一千五百人。接下来打算再在南阳本地招一千人,把保安团的规模扩充到三千人。

    看着剩下的人满脸渴望又绝望的眼神,李牧叹了口气,这个世道…又给他们指了一条活路,接下来他将启动一系列工程,比如保安团新军营的修建,驻地附近道路的平整,沿着白河重新修缮一些码头和仓库。

    这些工程,会用到大量的劳动力,也算给这些人一个活路,干得好,还能攒一笔积蓄。

    ……

    随后,在南阳本地招兵的行动,进行的也算顺利。最近国内形势不太好,对普通民众显然也有影响,更不好过了。李牧从武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保安团的饷银从每月三块银元涨到五块,对本地家庭困难的青壮还是有吸引力的,怎么说也是一条活路。

    李牧这边一边招兵,一边整编,武汉牧武商行那边也全力配合,为保安团高薪挖一些军事人才。

    国内打了那么多年仗,混乱了这么多年,并不缺乏军事方面的人才。

    民国前期有四大军校,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黄埔军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央军校。

    接下来还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东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这四大军校,为国内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

    只不过,成立最晚的黄埔军校突然崛起,成了中央军校,更是光头的嫡系,什么好事都是这边的。

    另外几所军校,渐渐开始没落,如今更是消失了。当初的教员、学员,一部分混的不错,一部分在杂牌军的基层当小军官,没关系也不是嫡系,升不上去。

    还有一部分,离开了军队,有的混的好,有的混的挺惨。

    在这些人里,高薪挖过来了一批,作为保安团的教官,还是可以的。

    随着时间推移,两千五百名新兵征集完毕,教官通过牧武商行,也陆陆续续的请来了二十多位。

    二十多位教官,步兵教官最多,工兵教官其次,有三个,炮兵教官两个。

    李牧也不在乎这些人里有没有人才,也不要求他们能把兵训练多好,有多高的军事素养。能训练成合格的士兵就行。

    一边训练新兵,李牧对保安团的调整和整编同时也在进行。

    他计划,把保安团整编成一个人数高达三千人的加强团。

    首先是步兵营,由目前三个步兵营,扩充到五个步兵营。

    然后,在团部之下,设立七大直属连:警卫连、卫生连、机枪连、骑兵连、工兵连、通讯连,侦查连。

    警卫连不用说,作为李牧的卫队,负责保卫他的安全。接下来会把原有的警卫连去芜存菁,经过调查身世来历的后,把缺额补满。

    卫生连:主要是军队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全团的医疗卫生安全问题。不过,这个专业性比较强,目前李牧已经让牧武商行在武汉招募人员,争取招募一批,培养一批,把军队的医疗系统建立起来。

    机枪连:这是李牧为了加强火力成立的。一架机枪需要一个射手,一个弹药手两个人操纵。一个机枪连,总共需要四十五挺机枪。

    李牧这次,总共采购了一百八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剩下一百三十五挺。每个步兵营能分二十七挺机枪。平均下来每个步兵连,有九挺捷克式轻机枪。

    再往下平

    均,每个步兵排能分三挺,每个步兵班能分一挺。

    一个步兵班配一把捷克式轻机枪,论火力,不下于光头嫡系。

    接下来是骑兵连:以目前国内的交通水平,特别是内陆地区,不通火车,骑兵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不过,骑兵也是专业的兵种,需要战马。目前,李牧已经让牧武商行寻找骑兵教官,至于马,也已经委托专门的商家去草原采购。

    相信,搞个骑兵连不是问题。

    然后是工兵连:工兵还是挺重要的,现在战争中必不可缺,李牧成立工兵连,就是想先培养一批相应的人才,为未来扩充打下基础。

    刚好,有工兵教官,组建工兵连不成问题。

    还有通讯连:主要就是上传下达,传达李牧的命令,而且,还要会使用电台,这才是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

    另外,未来还要学会在野外布置电话,这方面更需要专业性,目前牧武商行正在大力招募,能招几个招几个,李牧现在也不指望通讯连满编,慢慢来。

    至于侦查连,就不用说了。

    另外,这次买的三十门德制Gr34型中型迫击炮,李牧计划五个步兵营各分六门,直接配置到连一级。

    每个连专门配置一个直属迫击炮班,配置两门制Gr34型中型迫击炮。

    如此一来,步兵营的火力就相当强大了,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每个连都有两门中型迫击炮。而且还不是国内这些质量堪忧的山寨货,都是原装的国外货,质量精良。

    放到国内军队中,这个配置,也算是罕见的。

    按照这个规划,五大步兵营,七个直属连,再加上接下来招募的专业性人才,满编的话,整个保安团的人数能达到三千两百多人。

    初步理清了军队的架构,李牧又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建设上,首先就是军营,这么多部队,兵种也不一样,不可能全部驻扎在一块。

    如今方圆数十里,除了总部,也就是团部所在地,其他地方也陆陆续续修了六七座军营。

    为了便于行军,也方便百姓,让逃荒的人也有一口饭吃,李牧又雇了一大批人专门修缮附近的道路。

    另外,想把南阳经营好,白河这条水道也很重要,不论是运输物资,还是运兵,都挺方便的。

    而且,白河两岸同样是附近几百里的物资集散地,往北甚至能辐射到陕西和山西,商业价值不小。

    李牧又雇佣了大批人手,重新修缮码头,建了不少的仓库,以后从新加坡采购的物资,也会拿一部分放在这里发卖。

    就这样,以保安团驻地为中心,方圆几十里,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和练兵场。

    无数的民工在这里忙忙碌碌的,还有一队一队的新兵,被不知疲倦的操练着。

    ……

    南阳这边的事情理顺,各方面都走向正轨,李牧乘坐汽艇再次来到武汉。

    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全国各地云集武汉的小商行和小商家努力下,库房里的货物已经出手了半数。

    回收的款项,全部用来收购猪鬃和桐油,目前已经囤积了一大批。

    在武汉坐镇了几天,这天李牧看报纸,除了淞沪会战外,出现一个新的热点,大学内迁。

    抗战爆发后,最先迁徙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

    早在七七事变前,北平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学校拨巨款在长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垅,也就是今天的中南大学,动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为迁校做准备。

    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陷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

    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南京陷落后,三八年二月,学校再次西迁至昆明,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

    在这三所顶尖名校的带领下,接下来两年,国内的各大高校,只要有能力,纷纷开始了西迁。

    也有很多高校,和私立大学,因为财力薄弱,没有能力西迁,也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学校办不下去,许许多多都无奈解散了。

    李牧坐在那里思考了很长时间,人才向来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西迁就是一个好机会,国内的那些名校不指望,不缺接收的地方。那些无力西迁的,是不是可以帮帮忙,帮他们迁到南阳去。

    没钱他可以拨款;没校舍他可以建。

    安排牧武商行帮他物色几家合适的大学,先接触着,李牧在武汉又招了一批设计师和建筑师,再次返回南阳。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李牧看过资料,那些西迁的大学一路上真的挺惨的,刚迁一个地方,没俩月小本子打来了,又要匆匆找下一个落脚的地方。

    很多高校,都是迁了好几次,才找到合适的落脚点。那条件就别说了,看看围城里的方鸿渐,很多时候饭都吃不饱,校舍也破破烂烂,凑合了事。

    南阳不缺人力,他也不缺钱。李牧这次回去,就要在南阳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先建一片合适的校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影视世界生活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影视世界生活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