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还是祸民之灾
目录: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作者:席风万里| 类别:历史军事
愣是把一文钱掰成两瓣花的毕自严,居然让入不敷出的大明财政硬撑近十年不垮,可以说作出了卓越贡献,后世称其为著名..理财家!
可奈何穿越者的影响力太大,毕自严的命运轨迹也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
毕自肃在辽东都快揭不开锅的时候,能寻谁帮忙呢?
最好的人选不就正是他这个在京为官的兄长吗?
这作为兄长也不可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待着了。
于是毕自严只得披星戴月的赶路跑到辽东帮自己的弟弟一把,没想到这一帮..让户部尚书郭允厚占了大便宜。
不仅能够安稳的继续当他的尚书不说,眼下沾沾自喜的郭允厚正天真的敲着算盘,盘算着今年下来户部能有多少盈余,到时候国库充盈自己也能展现一番大作为。
说不定有一天皇帝也有求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到时候手里有钱的户部国库,想做些什么事情不还是轻而易举。
到时候手握银子的郭允厚,想向皇帝抖落些功劳出来,还不是轻而易举。
不过郭允厚虽然一边沾沾自喜,但另外一边也在为了清查全国的田亩及军屯的任务挠破头皮。
...
“臣..毕自严觐见。”
又是熟悉的暖阁,又是熟悉的朱由检,眼下宫内的冬暖阁彻底的成为了朱由检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每天都在这里约见一个又一个的大臣。
虽然看起来效率低,可实际上是要事情能够办下去,这不比在早朝之上看群臣打嘴炮强得多?
“毕爱卿这边坐..连夜奔波劳累了吧..”
“回禀陛下,臣正当壮年,算不上什么,何况而今从辽东至京师的驿道可谓畅通无阻,马车速度很快。”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毕自严这样的人才,他早都在心中给他安排了去处,今天的召见只不过是为了让毕自严能够更好更安心的去走马上任。
“朕给毕爱卿安排了个新去处,大明皇家税务局,不知毕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呢?”
原本在接旨之后,毕自严在路上就不断的预估皇帝陛下将自己召回京城另有任用的圣旨到底是何意思。
心中已经暗暗有了揣测的毕自严没有想到,果真一切与他的通盘预估契合在了一起。
而在朱由检看来,税收之事交给毕自严绝对是再明智不过的决断。
“回陛下,微臣对此并无异议,陛下让微臣去哪,微臣就去哪,但就是不知这大明皇家税务局与原本的户部征税有何区别?”
朱由检没有直接回答毕自严的疑惑,反而向毕自严提出了一个问题。
“依毕爱卿看来,而今的大明税务困境根本问题有哪些呢?”
毕自严一愣,这不是说到自己的专长之上了。
随即便回道。
“当今我朝税收之弊病不止一处,陷入困境的因素也不止一个,陛下若是愿听,臣就和陛下讲讲臣的拙见。”
“朕愿闻其详,毕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据臣所了解,虽然陛下在前段时间对税务重新进行了规划,将农税留给了户部后将其他税种全部给到了大明皇家税务局,但问题依旧存在。”
“其一就是这户部既要清查田亩,又在征收农税,此举不仅无利,长期看来反而容易后患无穷。”
朱由检忍不住插话,这是第一次有人质疑自己的决定。
问道,:“毕爱卿,两件事都由户部干了,这户部为了征收更多的税银,就不会在清查的时候做文章,这不是好事吗?”
只见毕自严冲着朱由检摇了摇头,轻轻的说道:
“陛下,此举并不会让农税的征收更加有利,反而会造成户部内部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爱卿何出此言?”
“这最难掌控的便是人性,而这收钱的和划线的都是一个人,虽然户部尚书郭允厚自然是想要收更多的税银,可征收税银的当地官员就那么愿意缴纳更多的农税吗?显然不会,那么他们就会使用更隐蔽的方法逃避朝廷的监察。”
“朝廷律法如此之严,且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东厂下辖的监督机构,就不怕百姓举报,就不怕被稽查出来要他们的命吗?”
“陛下,微臣斗胆说说这州县官员,眼下的大明朝大多品级不高的当地父母官都出自当地,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并非他们手中没有权力,而是他们的权力不由他们心中所想去使用。”
“嗯?”朱由检略显疑惑。
“当地的士绅、富商、地主,往往才是掌控州县权力的核心,地方官员想要做出成绩就不可能离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如果当地士绅不支持,那么他就一定办不成事,不仅办不成事,就连他自己恐怕都容易自身难保。”
“士绅盘踞乡里,把控民意,通常家族形式,错综繁杂的关系网遍布周边,谁家出了点事,那旁边的家族一定不会袖手旁观,都会想尽办法给予帮助。”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帮别人就是以后帮自己,而面对更高昂的农税,他们不仅会控制州县官员申报免税。
若是能免税收则皆大欢喜,若是不能免税,那么他们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清查田亩,更会将手中集中的土地在名义上重新还回佃户的手中。”
“待清查结束,当地的佃户百姓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并且还因为在清查中名下登记了更多的土地,就要承担更多的税收,如此循环往复,这样的清查不仅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
“反而又要背上当地乡绅原本应当自行承担的农税,到头来一场空不说,百姓的生活将更加举步维艰,到后来就只能变卖手中更加稀少的土地,以继续缴纳农税,继续偿还地主们的地租。”
这样的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刺痛了朱由检。
也是朱由检第一次感受到了地方的顽疾并非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如果不解决这样的士绅问题,那么当地就算是换上再多的官员。
就算朝廷砍了再多的头,那么当地的官员也不得不继续冒着杀头的风险,冒着触碰律法的风险,不断的为当地的士绅阶级提供便利条件。
循环往复之间。
可不就正如毕自严所说,到头来一场空。
利民之策反倒成了祸民之灾吗?
可奈何穿越者的影响力太大,毕自严的命运轨迹也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
毕自肃在辽东都快揭不开锅的时候,能寻谁帮忙呢?
最好的人选不就正是他这个在京为官的兄长吗?
这作为兄长也不可能在京城老老实实待着了。
于是毕自严只得披星戴月的赶路跑到辽东帮自己的弟弟一把,没想到这一帮..让户部尚书郭允厚占了大便宜。
不仅能够安稳的继续当他的尚书不说,眼下沾沾自喜的郭允厚正天真的敲着算盘,盘算着今年下来户部能有多少盈余,到时候国库充盈自己也能展现一番大作为。
说不定有一天皇帝也有求到自己头上的时候,到时候手里有钱的户部国库,想做些什么事情不还是轻而易举。
到时候手握银子的郭允厚,想向皇帝抖落些功劳出来,还不是轻而易举。
不过郭允厚虽然一边沾沾自喜,但另外一边也在为了清查全国的田亩及军屯的任务挠破头皮。
...
“臣..毕自严觐见。”
又是熟悉的暖阁,又是熟悉的朱由检,眼下宫内的冬暖阁彻底的成为了朱由检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每天都在这里约见一个又一个的大臣。
虽然看起来效率低,可实际上是要事情能够办下去,这不比在早朝之上看群臣打嘴炮强得多?
“毕爱卿这边坐..连夜奔波劳累了吧..”
“回禀陛下,臣正当壮年,算不上什么,何况而今从辽东至京师的驿道可谓畅通无阻,马车速度很快。”
朱由检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毕自严这样的人才,他早都在心中给他安排了去处,今天的召见只不过是为了让毕自严能够更好更安心的去走马上任。
“朕给毕爱卿安排了个新去处,大明皇家税务局,不知毕爱卿对此有何看法呢?”
原本在接旨之后,毕自严在路上就不断的预估皇帝陛下将自己召回京城另有任用的圣旨到底是何意思。
心中已经暗暗有了揣测的毕自严没有想到,果真一切与他的通盘预估契合在了一起。
而在朱由检看来,税收之事交给毕自严绝对是再明智不过的决断。
“回陛下,微臣对此并无异议,陛下让微臣去哪,微臣就去哪,但就是不知这大明皇家税务局与原本的户部征税有何区别?”
朱由检没有直接回答毕自严的疑惑,反而向毕自严提出了一个问题。
“依毕爱卿看来,而今的大明税务困境根本问题有哪些呢?”
毕自严一愣,这不是说到自己的专长之上了。
随即便回道。
“当今我朝税收之弊病不止一处,陷入困境的因素也不止一个,陛下若是愿听,臣就和陛下讲讲臣的拙见。”
“朕愿闻其详,毕爱卿有话,但说无妨。”
“据臣所了解,虽然陛下在前段时间对税务重新进行了规划,将农税留给了户部后将其他税种全部给到了大明皇家税务局,但问题依旧存在。”
“其一就是这户部既要清查田亩,又在征收农税,此举不仅无利,长期看来反而容易后患无穷。”
朱由检忍不住插话,这是第一次有人质疑自己的决定。
问道,:“毕爱卿,两件事都由户部干了,这户部为了征收更多的税银,就不会在清查的时候做文章,这不是好事吗?”
只见毕自严冲着朱由检摇了摇头,轻轻的说道:
“陛下,此举并不会让农税的征收更加有利,反而会造成户部内部瞒而不报,偷税漏税。”
“爱卿何出此言?”
“这最难掌控的便是人性,而这收钱的和划线的都是一个人,虽然户部尚书郭允厚自然是想要收更多的税银,可征收税银的当地官员就那么愿意缴纳更多的农税吗?显然不会,那么他们就会使用更隐蔽的方法逃避朝廷的监察。”
“朝廷律法如此之严,且现在各个地方都有东厂下辖的监督机构,就不怕百姓举报,就不怕被稽查出来要他们的命吗?”
“陛下,微臣斗胆说说这州县官员,眼下的大明朝大多品级不高的当地父母官都出自当地,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身不由己,并非他们手中没有权力,而是他们的权力不由他们心中所想去使用。”
“嗯?”朱由检略显疑惑。
“当地的士绅、富商、地主,往往才是掌控州县权力的核心,地方官员想要做出成绩就不可能离开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如果当地士绅不支持,那么他就一定办不成事,不仅办不成事,就连他自己恐怕都容易自身难保。”
“士绅盘踞乡里,把控民意,通常家族形式,错综繁杂的关系网遍布周边,谁家出了点事,那旁边的家族一定不会袖手旁观,都会想尽办法给予帮助。”
“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帮别人就是以后帮自己,而面对更高昂的农税,他们不仅会控制州县官员申报免税。
若是能免税收则皆大欢喜,若是不能免税,那么他们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清查田亩,更会将手中集中的土地在名义上重新还回佃户的手中。”
“待清查结束,当地的佃户百姓不仅没有从中受益,并且还因为在清查中名下登记了更多的土地,就要承担更多的税收,如此循环往复,这样的清查不仅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
“反而又要背上当地乡绅原本应当自行承担的农税,到头来一场空不说,百姓的生活将更加举步维艰,到后来就只能变卖手中更加稀少的土地,以继续缴纳农税,继续偿还地主们的地租。”
这样的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刺痛了朱由检。
也是朱由检第一次感受到了地方的顽疾并非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如果不解决这样的士绅问题,那么当地就算是换上再多的官员。
就算朝廷砍了再多的头,那么当地的官员也不得不继续冒着杀头的风险,冒着触碰律法的风险,不断的为当地的士绅阶级提供便利条件。
循环往复之间。
可不就正如毕自严所说,到头来一场空。
利民之策反倒成了祸民之灾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