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

第五五五章 要打仗了

目录:回到清朝做盐商| 作者:独孤赏月| 类别:历史军事

    胡宁地区算不上大,但是在安第斯山脉西侧算是一个不错的区域。从这里向西翻过安第斯山就是秘鲁的首都利马,那里是秘鲁航运、商业和政治中心。

    利马以及其周边的区域生活十几万人口。

    胡宁西部地区还有一条曼塔罗河呈南北走向,在安第斯的群山之间穿过,河边上与一座石桥。

    胡宁地区与首都利马之间的道路就靠这座桥连接。

    胡宁地区的最北部有一个大湖名叫胡宁湖,海拔四千多米,这是里利马最近的一个湖泊。

    在后世这里的利马的水源地,但是现在利马的人口还没有那么多,还不需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取水。

    这里在1824年曾经爆发过重要的胡宁战役。董书同带着胡宁部到这里的时候,湖边只有的一个小渔村。

    整个胡宁地区的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势。

    东部还有有一条由南向北的埃内河汇入乌卡利亚河。

    而乌卡利亚河继续向北流去,汇入世界第二大河亚马逊河。

    在秘鲁这里,高原地带,除了一些矿山之外,基本上都是印第安人的自留地。

    那些庄园主一般都不会打这些地方的主意。

    根据秘鲁独立的时候出台的法案,印第安人在自留地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力。

    董书同掌握了胡宁部的权力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整个胡宁地区的印第安人整合起来。

    整个胡宁地区生活的印第安人不到五万人。胡宁部原本就有将近一万人,是整个地区势力最强大的。

    各个部族之间是一盘散沙的状态。

    董书同利用马春带来的而第一批人在几个月时间就将整个胡宁地区的印第安个整合了起来。

    当然有时候他们能够讲道理,遇到那种不讲道理的部落就只能用拳头了。

    反正董书同的拳头比他们硬。

    还好,印第安人种崇拜强者的。

    胡宁部的名声渐渐打了出去。甚至有印第安人部落主动过来投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董书同开始低调的发展阶段,在老族长退下之后,珠穆担任了胡宁印第安部的大酋长,掌控这个胡宁地区。

    他们还按照程序上报给了秘鲁政府,得到了秘鲁政府的承认。

    董书同则以华人的名义成立了东华公司,开始了在胡宁地区的开发活动。

    胡宁地区就在利马的西边,秘鲁的政府对他们的还是比较关注的。

    但是介于他们是印第安的势力,不到万不得已秘鲁政府是不会干预他们的。

    而胡宁地区也恪守规矩,对于从利马过来的商队,他们从来都不侵犯,还积极地与利马进行交易活动。

    秘鲁安第斯山脉以西的沿海地区都干旱缺水。所需要的粮食大部分都是从部运送过去。

    董书同抓住这一点积极开展与利马的贸易活动。

    原本胡宁地区的印第安人没有自己的城外。

    董书同就在胡宁湖南岸修筑了一座东华城,这就是他们势力的大本营。

    部落中的老弱妇孺都被迁移到那里居住。

    董书同平时也会住在这里。

    之所以要将老巢放在这里,是因为这里位于高原之上,易守难攻。

    将来华人在南美这里面对的敌人可能会很多,因此董书同决定将大本营建在这个险峻的地方。

    同时,他们还在胡宁湖畔开发了大量的土地,这里的湖畔峡谷中的土地开垦出来也可以养活几万人。

    东华城都不需要修建城墙。只要将周围的几个通道修建关隘,就能都将整个湖区给封锁起来。

    有水有土地,万一要是出现什么样的意外,这里就是一个退路。

    接下,随着华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胡宁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

    一个胡宁地区已经装不下董书同他们了。

    胡宁的北边是帕斯科,南边是库斯科。

    库斯科城原本是印加帝国首都,也是秘鲁印第安人的圣城。

    珠穆的意见是向南发展的。沿着阿普里马克河一路向南,收服那里的印第安人。

    将东华的势力向库斯科发展,最终占领库斯科,举起印第安人复国的大旗。

    这一点跟董书同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过董书同要更保守一些。

    这跟他手中华人力量太少有关系。

    复兴军的商船一年只能够跑两个来回那美洲。

    而董书同手中的华人大部分都是要通过船只迁移过来。

    这就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为了支持哥哥在秘鲁发展,董书恒一再增加跑南美洲的商船。

    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发展,东华已经拥有了十五万华人以及近二十万的印第安人。

    山区显然是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所以他们开始向胡宁东部的平原地区发展。

    这就势必会引起与那些庄园主之间的矛盾。

    董书同手下的人大都是董书恒送给他的。

    这些人自然是将复兴军那一套给带了过来。

    对了,那就是大建农场!

    这里除了印第安人,自耕农的数量很少。基本上都是大庄园。

    但是这里的人口有限,土地开发的效率很低。荒地随处可见。

    只有一小部分的土地给开垦了出来。

    一开始东华沿着埃内河和乌鲁班巴河很容易就能够圈到大片的土地。这里只有少量的白人庄园主。

    东华公司大部分时候都是用赎买的方式将这些白人给支走,收回这些土地。

    出了建立农场之外,东华还给手下的人分配土地。

    那些正规军的士兵,包括印第安人都能够分到土地。他们构成了胡宁的自耕农。

    另外在高原之上的草场,则分配给了印第安人放牧。

    自从华人将驼绒的制作技术传过来之后,羊驼的价值越来越高了。

    董书同准备的将羊驼当作今后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做。

    就在前一段时间董书梅和刘清北率领的外交使团来到了秘鲁。

    书梅专门偷偷溜到东华城与几年未见的大哥见面。

    最后离开的时候书梅还留人在这里建了一个驼绒的工厂。

    正好让东华城的妇人们找到了一个活计。

    羊驼除了拖东西、提供肉食之外又多了一个新的功用。

    刘清北因为身份的原因不能离开利马。

    所以只能在那里与董书同会面。

    两人交谈了很长的时间。

    刘清北向董书同介绍了现在国际上的形式,介绍了复兴军现在的发展情况。

    还传达了董书恒对秘鲁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这次会面之后,东华的发展脚步突然加快了。

    手下是东华公司开始在秘鲁,甚至是周边的拉美国国家扩张。

    东华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大量劳动力,还有稳定的劳动力来源渠道,发展的非常迅速。

    东华的农场开发也卓有成效。华人带来了现进的水稻种植技术,非常适合在东部平原地带种植。

    这里的地处热带,水流丰富,是很好的水稻种植区。

    农场中的农作物种植出来后,会卖到的西边的利马。

    胡宁这里刚好的卡着连接东西的通道。

    从这里到利马的交通更加方便。

    利马的农产品市场几乎被胡宁地区所垄断。

    但是这触碰到了东边那些庄园主的蛋糕。

    农场粮食的丰收,也让东华的高层信心大增,这意味着他们收下能够养活跟更多的人了。

    胡宁的山地确实有些贫瘠,还是东边肥沃的平原地带好呀。

    这里河流都是从安第斯山脉中流出,水量非常的稳定。

    东部农场的成功,让东华将视角转移向东边的拉蒙塔尼亚平原。

    但是这里的土地很多都被庄园主给圈占了。

    虽然,因为人手的原因,他们并没有对那些土地进行深度开发。

    但是他们有秘鲁政府发放的文件证明。

    双方一个想要东边的土地,一个看不惯东华抢了他们的市场。

    很快就有人找到东华公司建立的农场。

    一开始,这些庄园主就让董书同的人退出农场,交还土地,甚至还让董书同他们支付土地的使用费。

    农场的华人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开垦的土地自己还就不能种了。

    印第安也是义愤填膺。

    这些土地往上数三代全部都是印第安人的。

    官司先是打到了利马,但是秘鲁的政府选择了袖手旁观。

    在的总统何塞代表的可是那些大矿主的利益。

    现在东华的印第安人与华人相处的很融洽。

    董书同和珠穆也通过那些祭祀在印第安人种宣传他们是殷商后裔,是几千年前从西大陆来到美洲的。

    祭祀甚至还从以西印加帝国的遗物中找到了证据。

    印第安人和华人是一个祖先,这样的认识在东华已经深入人心。

    就连那些迁移过来的华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董书同还在东华推广使用汉字、汉语,鼓励那些华人的移民与印第安人通婚。

    此举大大增加了东华的凝聚力。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东华的手中已经拥有了四个山地步兵团,两个骑兵团。常备军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人。

    要不是顾及到开发的需要,军队的数量可以更多。

    国内送来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青壮劳力。很多都经过了民兵的训练。

    可以说这些人随时可以变成军队。

    不过董书同没有大肆扩军。而是跟复兴军一样藏兵于民。

    控制常备军的数量,大力发展民兵。

    但是刘清北走后,这种缓慢而低调的发展状态改变了。

    首先是军队的数量翻了一倍,其次是军队的训练明显增多。

    大家都知道要打仗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清朝做盐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清朝做盐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