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朕即大宋 第二十九章宋军子弟兵传统

第二十九章宋军子弟兵传统

目录: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类别:历史军事

    元佑党人是个充满矛盾的群体,他们为了党争不顾国家利益,干出的一些事让整个大宋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但这些人如果不总览朝政,不负责国家法度、典制,而是在地方处理政务,又的确可以称之为贤臣良吏,总能造福一方百姓。

    比如苏轼,比如苏辙。

    梅执礼介绍道:“苏迟是我朝宰相苏辙之后,乃是文定公的嫡长子。”

    文定就是苏辙地谥号。

    能获得追谥,并担任国家宰执,苏辙地才干是毋庸置疑地。

    梅执礼介绍道:“苏轼、苏辙二人堪称我朝立国以来最精于水利的两位大臣。都对治理黄河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赵桓微微颔首,关于这方面,他还真了解一点。

    主要是关于苏轼的内容,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身上有很多标签,分别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以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治水名人。

    后世共和国水利部曾经精挑细选,推出了一份中原五千年历史上的治水名人名单,只有十二个人。

    分别是“上古,大禹;春秋,楚国孙叔敖;战国,魏国西门豹、秦国李冰;西汉,王景;东汉,马臻;唐朝,姜师度;宋朝,苏轼;元朝,郭守敬;明朝,潘季驯;清朝,林则徐;民国,李仪祉。”

    苏轼就名列这十二人之中。

    众所周知,大宋曾三易回河,导致水灾泛滥。

    苏轼赖以成名的治水事迹就发生在第二次改易回河期间。

    他知徐州时,神宗皇帝改易黄河河道,黄河东流决口,淹没古城徐州。

    在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准备逃离时,苏轼挺身而出,喊出了口号:“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有我苏轼在这里,洪水绝不会冲垮徐州城,我若在,徐州便在!

    苏轼可不仅仅有决心,有毅力,同样他具有无与伦比的才干。

    面对洪水蔓延,他亲自设计了一套抗洪工程,设计水平极为专业高超。

    只要数千人就能实现:“分缆城下,以杀河之怒”。

    这在滔天洪水中简直如同神技。

    不过难点在于,完成这项抗洪工程,需要数千人。

    受制于大宋强干弱枝的国策政策,地方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徐州几乎都没有独立抗灾能力。

    绝境之下,苏轼连夜划着一条小船,紧急赶往禁军武卫营营地,请求禁军派兵抗洪。

    但要知道,大宋对对军权抓得极严,禁军只受皇帝直接指挥,没有皇帝给枢密院下旨调兵,任何人,包括殿前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都指挥使都没有权力私自调兵,苏轼这个地方知州更无权征调军队。

    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铁律,敢犯此制者,唯有剑耳!

    但苏轼不顾生死安危,在武卫营中声嘶力竭,声情并茂地请禁军将士们出兵抗洪。

    终于,武卫营被苏轼不顾个人安危的热忱之心感动,全军将士慷慨激昂地表示:

    “太守尤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于是这次黄河泛滥,也是在军队效命中,守卫了方一安宁,挡住了水患泛滥,实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壮举。

    在这个封建时代,一位地方文臣,能够成功指挥军队抗洪抢险,造福百姓,堪称是一件远超时代的壮举。

    也正是因为有苏轼开先河,赵桓下令宋军不计代价,必须堵住黄河决堤,才在朝廷中十分顺利的通过,没有引起任何物议。

    大宋或许曾经因为重文轻武轻贱了禁军,但禁军中忠贞热忱的将士却一直在全力守卫着这个国家。所以才会在国难时涌现出岳飞、韩世忠这种忠肝义胆,尽忠报国的将士。

    不过,苏轼虽然在地方治水大获成功,不论治理徐州还是治理杭州都彻底解决了当地的水患,但其在朝廷的影响相对有限。

    反而是苏辙曾经担任左相,曾经完整的规划过黄河治理,影响更加被如今的朝臣所重视。

    梅执礼说道:“在回河之争中,我朝曾三次改易黄河流向,因为政治、经济以及党派之争,黄河走东流还是北流争执长达百年。主要是朝廷欲屈大河之势以从人愿。高太后理政期间,支持文彦博等人提议,尽闭北流,强逼黄河走东流。左相苏辙便曾激烈反对,并提出一套整治方案。回河之争结束,高太后一系东流决堤,证明还是苏辙的方案更加合理。”

    “苏迟作为苏辙嫡长子,曾经耳濡目染苏家先辈如何水患,并有大量文献、经验可循,只要朝廷给其坚定支持,提供优厚人力、物力,苏迟必能在前线迅速理清形势,堵住黄河缺口。”

    听完,赵桓也不知道该夸自己祖上的历代先君,究竟是雄心壮志,还是无知无畏了。

    那是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黄河。

    绵延广阔,横亘中原的天下胜景。

    当那是玩具呢?可以随手拿捏。

    想起来就去改改河道,把整个黄河的流向走势都给变了。

    后世科技更发达,都没你们这么浪。

    还是赵桓心里有点数,十分现实的说道:“既然苏迟有经国济世之才,那就让他在前线全权负责黄河治理方案。朕会给他提供最充足的资金,最优渥的人力,希望他能成为我朝王景,拿出一套最完善合理的治河方案,最大程度减少黄河水患发生的可能。”

    王景是东汉明帝朝的水利专家,为了配合他治理水患,大汉发民夫数十万,开始了治河工程。

    这位大臣也的确才干卓越,亲自到前线勘测地形,规划堤线,亲自统筹工程建设,使治水大获成功。成为治水的一代典范。

    所以自汉之后,任何朝代治水,都绕不开这位名人总结的各种治水之策。

    在朝廷廷议之时,前线的苏迟已经学着王景,亲自带着官吏乘舟深入泽国之中,到了馆陶县决堤之处附近。

    大雨依旧倾盆,撑舟的船夫抹了一把满脸的雨水,视线稍微清晰后,大声吼道:“苏侍郎,水流太过湍急,不能再靠前了,否则随时可能翻船。”

    ------题外话------

    又是月初求票时,拜求一波月票~

    求月票,求月票~

    7017k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即大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即大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