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诸夏苗裔
目录:朕即大宋| 作者:杨氏良家子| 类别:历史军事
加冠礼是诸夏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君子始冠,必祝成礼。
一般由其父亲在宗庙主持,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不过这个贵宾并不是赵桓。主要是他身份太尊贵了。
皇帝在京城溜达,去大臣家作客,这不是什么稀罕事,除了那些历史有名的宅男,大部分皇帝都做过。
但要特意给大臣的儿子加冠,委实讲,可能这名年轻人也承受不起。
等赵桓的车架抵达,范府的男女老少立即全体出迎。
范思忠是主人站在最前面,恭敬的向赵桓拱手行礼:「臣等拜见官家,圣躬万福。」
赵桓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免礼,今日只论交情,不论君臣。」
卢维那已经穿上了大红的窄袖衫襦,外面披着褙子,梳着同心髻,发间插有繁密的金色簪花、珠宝。
赵桓啧啧叹道:「范夫人如今当真是雍容华贵啊。」
若不是她站在范思忠身边,赵桓几乎都已经认不出来她。
当年她穿着粟特人褐色的短衫,裙长遮不住裤子,头上扎着细麻花辫子,一看就是个蛮族少女。
可如今这一切的特点都已消失,一眼望去,她就是个最典型的诸夏贵妇人装扮。雍容华贵,富态淑德,如果不细看她的眉眼,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个外族人。
不过她性格倒是没怎么变,得意的笑着,露出了两只小虎牙,说道:「官家,岂不闻三日不见,我已非吴下阿蒙矣。」
恩,文盲的本质也没怎么改。
赵桓哈哈一笑,问道:「今日的主人公呢?」
范思忠立即把身后的长子带上前,说道:「快拜见官家。」
这位年轻人倒是跟范思忠很像,能撑得住场面,初见当今天子,也没有慌张,立即拱手说道:「臣范哲远,拜见官家。」
赵桓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人,理论上他是一个混血儿,但实际上他穿着朱红圆领长袍,腰系革带,根本看不出他跟诸夏百姓有什么不同。
在任何国度,民族融合都是一件影响长治久安的根本国策。
煊赫一时的大唐,就是因为胡儿叛乱,导致兵戈四起。
后世米帝更是被民族问题严重割裂,成为一个不可触及的政治禁忌。
大宋如今正是万国来朝的盛世,赫赫武功下异族奴隶,他族女婢都是大宋的战利品。
民族融合的进程正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
所以赵桓对他问道:「卿怎么看有人说李世民是胡人血统?」
范哲远想了想,说道:「唐太宗之时,有大臣对蜀王李恪言,其祖上是胡人。太宗欲诛之。」
「那你呢?」赵桓笑意盈盈的问道。
卢维那拦在自己儿子身前,气势凶的像头老虎,说道:「好啊,赵公明,原来你拐弯抹角的在嫌弃我是个粟特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她这小爆脾气一上来,又仿佛回到了当初,咬着牙要跟赵桓拼命的模样。
范思忠连忙把她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你捣什么乱,官家要是嫌弃你还会来我们家吗?这是官家在考校哲远呢。若是答好了,自此简在帝心。你乱嚎什么?」
范哲远显然要比他那个单细胞的母亲更明理,立即说道:「臣读过一首诗,李白的《胡无人》。」
「哦?能背下来?」赵桓兴致被提了起来。
范哲远立即脱口而出:「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赵桓看了一眼苏黛,苏黛立即笑着点头,说道:「背的丝毫不差,可见哲远平时对这首诗多有温习。」
赵桓笑着抚掌,说道:「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诗以明志,朕很喜欢你这个回答。」
这个问题,显然对范哲远毫无难度。
就以这热闹的加冠形式而言,谁也没法形成范哲远不是诸夏苗裔的印象。
现在就算是粟特人当面跟范哲远说,你要记住,你是个胡人,不是汉人,也要被范哲远拿剑指着。
剑锋顶在对方咽喉之前,让对方看清了,自己堂堂范文正公后人,大宋忠臣中的忠臣,自幼生在天子脚下,接受着忠君爱国教育,怎么就是胡人了?
哪个胡人敢犯大宋,范哲远不把他头给砍下来才怪。
而且不仅范哲远这么想,来参加这场加冠礼的所有人显然都有相同的想法。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他该如何在大宋建功立业,没有任何人奇葩的去想,他怎么回到粟特。
等赵桓坐到了大堂内,范思忠继续去招待客人,他的父亲范正礼则带着一众兄弟陪在了赵桓身边。
范家是大宋官宦世家,仅是出仕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人,仅路一级三司主官就有两人。
范正礼正是其中之一。
赵桓跟范正礼坐在一起,问道:「范公之前是荆湖路的提点刑狱公事?」
范正礼立即恭敬地回道:「禀陛下,微臣提刑过数路,前年以广东南路提点刑狱公事而致仕。」
赵桓说道:「那倒是见识广阔啊,有没有想过让范哲远去何处服役?」
范哲远加冠完就要去服兵役了。
但大宋地兵役还是略有不同的,分为卫军、野战军、海军和都护府军。
其中卫军自然就是最普通的部队,服役三年然后直接退役。
野战军则是精锐,是矢志于军旅生涯的豪杰,最佳去处。
海军则最受欢迎,毕竟在海军服役完,有大量航海经验,可以方便转入民间商队。
都护府军则是募兵制,花费重金招募的勇士背井离乡,拼个富贵前程。
这些人一般都离大宋腹地非常遥远,有的甚至去了东山都护府,跟大宋完全失去了联系。
99
一般由其父亲在宗庙主持,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不过这个贵宾并不是赵桓。主要是他身份太尊贵了。
皇帝在京城溜达,去大臣家作客,这不是什么稀罕事,除了那些历史有名的宅男,大部分皇帝都做过。
但要特意给大臣的儿子加冠,委实讲,可能这名年轻人也承受不起。
等赵桓的车架抵达,范府的男女老少立即全体出迎。
范思忠是主人站在最前面,恭敬的向赵桓拱手行礼:「臣等拜见官家,圣躬万福。」
赵桓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免礼,今日只论交情,不论君臣。」
卢维那已经穿上了大红的窄袖衫襦,外面披着褙子,梳着同心髻,发间插有繁密的金色簪花、珠宝。
赵桓啧啧叹道:「范夫人如今当真是雍容华贵啊。」
若不是她站在范思忠身边,赵桓几乎都已经认不出来她。
当年她穿着粟特人褐色的短衫,裙长遮不住裤子,头上扎着细麻花辫子,一看就是个蛮族少女。
可如今这一切的特点都已消失,一眼望去,她就是个最典型的诸夏贵妇人装扮。雍容华贵,富态淑德,如果不细看她的眉眼,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个外族人。
不过她性格倒是没怎么变,得意的笑着,露出了两只小虎牙,说道:「官家,岂不闻三日不见,我已非吴下阿蒙矣。」
恩,文盲的本质也没怎么改。
赵桓哈哈一笑,问道:「今日的主人公呢?」
范思忠立即把身后的长子带上前,说道:「快拜见官家。」
这位年轻人倒是跟范思忠很像,能撑得住场面,初见当今天子,也没有慌张,立即拱手说道:「臣范哲远,拜见官家。」
赵桓笑着打量了一下这位年轻人,理论上他是一个混血儿,但实际上他穿着朱红圆领长袍,腰系革带,根本看不出他跟诸夏百姓有什么不同。
在任何国度,民族融合都是一件影响长治久安的根本国策。
煊赫一时的大唐,就是因为胡儿叛乱,导致兵戈四起。
后世米帝更是被民族问题严重割裂,成为一个不可触及的政治禁忌。
大宋如今正是万国来朝的盛世,赫赫武功下异族奴隶,他族女婢都是大宋的战利品。
民族融合的进程正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
所以赵桓对他问道:「卿怎么看有人说李世民是胡人血统?」
范哲远想了想,说道:「唐太宗之时,有大臣对蜀王李恪言,其祖上是胡人。太宗欲诛之。」
「那你呢?」赵桓笑意盈盈的问道。
卢维那拦在自己儿子身前,气势凶的像头老虎,说道:「好啊,赵公明,原来你拐弯抹角的在嫌弃我是个粟特人!」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她这小爆脾气一上来,又仿佛回到了当初,咬着牙要跟赵桓拼命的模样。
范思忠连忙把她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你捣什么乱,官家要是嫌弃你还会来我们家吗?这是官家在考校哲远呢。若是答好了,自此简在帝心。你乱嚎什么?」
范哲远显然要比他那个单细胞的母亲更明理,立即说道:「臣读过一首诗,李白的《胡无人》。」
「哦?能背下来?」赵桓兴致被提了起来。
范哲远立即脱口而出:「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赵桓看了一眼苏黛,苏黛立即笑着点头,说道:「背的丝毫不差,可见哲远平时对这首诗多有温习。」
赵桓笑着抚掌,说道:「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诗以明志,朕很喜欢你这个回答。」
这个问题,显然对范哲远毫无难度。
就以这热闹的加冠形式而言,谁也没法形成范哲远不是诸夏苗裔的印象。
现在就算是粟特人当面跟范哲远说,你要记住,你是个胡人,不是汉人,也要被范哲远拿剑指着。
剑锋顶在对方咽喉之前,让对方看清了,自己堂堂范文正公后人,大宋忠臣中的忠臣,自幼生在天子脚下,接受着忠君爱国教育,怎么就是胡人了?
哪个胡人敢犯大宋,范哲远不把他头给砍下来才怪。
而且不仅范哲远这么想,来参加这场加冠礼的所有人显然都有相同的想法。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他该如何在大宋建功立业,没有任何人奇葩的去想,他怎么回到粟特。
等赵桓坐到了大堂内,范思忠继续去招待客人,他的父亲范正礼则带着一众兄弟陪在了赵桓身边。
范家是大宋官宦世家,仅是出仕的官员就有二十多人,仅路一级三司主官就有两人。
范正礼正是其中之一。
赵桓跟范正礼坐在一起,问道:「范公之前是荆湖路的提点刑狱公事?」
范正礼立即恭敬地回道:「禀陛下,微臣提刑过数路,前年以广东南路提点刑狱公事而致仕。」
赵桓说道:「那倒是见识广阔啊,有没有想过让范哲远去何处服役?」
范哲远加冠完就要去服兵役了。
但大宋地兵役还是略有不同的,分为卫军、野战军、海军和都护府军。
其中卫军自然就是最普通的部队,服役三年然后直接退役。
野战军则是精锐,是矢志于军旅生涯的豪杰,最佳去处。
海军则最受欢迎,毕竟在海军服役完,有大量航海经验,可以方便转入民间商队。
都护府军则是募兵制,花费重金招募的勇士背井离乡,拼个富贵前程。
这些人一般都离大宋腹地非常遥远,有的甚至去了东山都护府,跟大宋完全失去了联系。
99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即大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即大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