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稳步发展
目录:重返奔腾年代| 作者:苹果炒饭| 类别:都市言情
当微风让人感到阵阵凉意之时,人们套上了秋衣秋裤,这代表着秋天终于来了。
大街上满了落叶,环卫工人推着车,拿着扫帚清理着落叶,又或者干脆在路边点燃,浓浓的黑烟升腾起来,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不过这时没有所谓的环保意识,人们也司空见惯了。
北方就是如此,秋季和冬季如影随形,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筹备起过冬的物资。
“老大,赶紧出来搬煤!”
林学东在厂子外大叫,林峰和林云二人走了出来,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解放”卡车,车上拉着一车煤块。
现在城市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家家户户过冬得筹备煤泥煤块,工厂也是如此,一台两吨的大锅炉就是过冬的根本。
林峰招呼着装卸工把煤运进了锅炉房,做为南方人的徐慧哪里见过这些东西,对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奇。
林峰弄了一身灰,孙秀芳拿着个鸡毛掸子帮他掸去身上的煤灰,即便林峰已经十八岁了,可在母亲眼里还是个孩子。
徐慧很羡慕林云一家人,和和睦睦,再看自己,从小受屈,在家跟后娘养的似的。
“弟弟,你们北方冬天冷吗?”徐慧问林云。
“还行吧,零下二十度左右,最冷时能到三十度!”
“哇,零下三十度?那………那能下雪吧?”
“过了十一月份就下雪,对了,我妈给你买的的秋裤穿上了吗?”林云问道。
“穿了,挺舒服的,在我们西川可没有这样的衣服,阿姨还给我做了件花棉袄,挺好看的!”
林云有些无语,不过母亲也为自己做了一件棉袄,还有大哥林峰,往常都是二人一人一件,今年又给徐慧加了一件,看来徐慧和母亲关系不错嘛。
做棉袄是北方母亲的传统技能,九月份就开始弹棉花,十月份开始做衣服,入冬就能穿了。
徐慧在沈城已经两个多月了,早就和林家成了一家人,特别是孙秀芳,对待她跟自己女儿一样。
也是,这个南方农村的大姑娘孤身一人千里迢迢跑到北方,人又特别勤奋,特别是她聊起自己小时候家时的“悲惨”状况,孙秀芳觉得这个女孩太可怜。
北方城市里的人对待女孩的态度要远比农村宽容,生男生女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然,如今的农村女孩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比解放前强的多,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农村政策,即便是女孩也会分到土地。
财产的分配权决定了地位,正是因为国家的这项规定,才成就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地位,只是因为妇女受体力所限,不能像男子那样干太多的活,再加上农村传统的观念,比较之下才有些“受欺负”,等到了二十年后,女孩子的待遇就比男孩子的待遇好多了,在家像个小公主一样。
林云感受到徐慧的思乡之情,虽然她从家跑了出来,可家是所有人心底最深的根,走的在远也会连着心。
“慧姐,你是不是想家了?要不回家看看?”
“看看…………唉,还是算了,没什么好看的!”徐慧摇了摇头。
林云笑道:“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了,你总不能赖在我家吧?”
“怎么?你把我带到沈城就不管了?阿姨可说了,今年过年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还有你奶奶和你姥姥,都说让我过年去那边,你能管的了工厂,可管不了你妈、你奶奶你姥姥吧!”
“那是那是,我没那大胆子!”林云刚忙回答。
林云突然想起了宋春涛和杜满囤,他们可不像徐慧,宋春涛家里还有儿子,至于杜满囤,他还得照顾救过他命的兄弟一家,两个人各有牵挂,过年也得回去看看。
林云跟二人聊了下,两人都是事业为重,而且此时正是金龙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都不愿意回家。
林云当然不会借坡下驴,那就太没人性了,反正春节要放几天假,再说公司渐渐步入正轨,下一步动作要年后了,劝了半天宋春涛和杜满囤才勉强答应在过年前回趟家,看看家人。
金龙公司现在的发展的确已经步入正轨,生产线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一天生产一万一千袋方便面,这还是工人不多,不能实行三班倒,要不然生产线根本就停不下来。
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工人连续工作十一个小时,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血汗工厂,充分展现了资本家的罪恶,可在工厂职工眼里,他们真是恨不得干上一天。
多劳多得,除了每天八小时生产外,多干真的有钱呀!学徒级的工人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三百五十多块钱,超出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一百多块。
资格最老的那几位六级工,一个月能拿到五百五十多元,是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还多,比原来离开金龙公司的那些员工更是多了将近四百块钱,有时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金龙公司的员工充满了优越感,话里话外更是充满了“凡尔赛”风格。
“自行车不太好骑,明天再去买一台!”
“明年得去买个冰箱了,要不然吃剩下的肉放坏了。”
“哎呀,等过了年还得去买块“英格”表,一千多块钱,不多,两个多月工资而已,等明年上了新生产线,一个多月工资就够了。”
“明年八月份能卖个彩电了,据说岛国原装、平面直角、二十一遥也才三千多块钱,大半年也够了。”
好吧,这些话直接把老朋友变成了仇人。
工人们考虑的是收入和待遇,林云这帮人考虑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操心程度可比工人们多多了。
两个多月下来,企业生产已经没什么问题,产品也覆盖到了整个沈城,当然,还是供不应求,可也没办法,产能不够始终是个大问题。
虽然康师傅方便面没打过广告,但消费者口口相传还是让红烧牛肉面有了很大的名气,很多经销商都主动找上门,希望能进货。
对这些人,杜满墩一律推给孙欧和姜玉祥,林云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扶持两人,让他们成为沈城最大的康师傅品牌经销商,二人也很能干,贸易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已经显现出“行业大哥”的风范。
大街上满了落叶,环卫工人推着车,拿着扫帚清理着落叶,又或者干脆在路边点燃,浓浓的黑烟升腾起来,过往的行人都捂着鼻子,不过这时没有所谓的环保意识,人们也司空见惯了。
北方就是如此,秋季和冬季如影随形,家家户户已经开始筹备起过冬的物资。
“老大,赶紧出来搬煤!”
林学东在厂子外大叫,林峰和林云二人走了出来,看到门口停着一辆“解放”卡车,车上拉着一车煤块。
现在城市还没有实现集中供热,家家户户过冬得筹备煤泥煤块,工厂也是如此,一台两吨的大锅炉就是过冬的根本。
林峰招呼着装卸工把煤运进了锅炉房,做为南方人的徐慧哪里见过这些东西,对所有的一切都很好奇。
林峰弄了一身灰,孙秀芳拿着个鸡毛掸子帮他掸去身上的煤灰,即便林峰已经十八岁了,可在母亲眼里还是个孩子。
徐慧很羡慕林云一家人,和和睦睦,再看自己,从小受屈,在家跟后娘养的似的。
“弟弟,你们北方冬天冷吗?”徐慧问林云。
“还行吧,零下二十度左右,最冷时能到三十度!”
“哇,零下三十度?那………那能下雪吧?”
“过了十一月份就下雪,对了,我妈给你买的的秋裤穿上了吗?”林云问道。
“穿了,挺舒服的,在我们西川可没有这样的衣服,阿姨还给我做了件花棉袄,挺好看的!”
林云有些无语,不过母亲也为自己做了一件棉袄,还有大哥林峰,往常都是二人一人一件,今年又给徐慧加了一件,看来徐慧和母亲关系不错嘛。
做棉袄是北方母亲的传统技能,九月份就开始弹棉花,十月份开始做衣服,入冬就能穿了。
徐慧在沈城已经两个多月了,早就和林家成了一家人,特别是孙秀芳,对待她跟自己女儿一样。
也是,这个南方农村的大姑娘孤身一人千里迢迢跑到北方,人又特别勤奋,特别是她聊起自己小时候家时的“悲惨”状况,孙秀芳觉得这个女孩太可怜。
北方城市里的人对待女孩的态度要远比农村宽容,生男生女没什么太大区别。
当然,如今的农村女孩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比解放前强的多,这主要归功于国家的农村政策,即便是女孩也会分到土地。
财产的分配权决定了地位,正是因为国家的这项规定,才成就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地位,只是因为妇女受体力所限,不能像男子那样干太多的活,再加上农村传统的观念,比较之下才有些“受欺负”,等到了二十年后,女孩子的待遇就比男孩子的待遇好多了,在家像个小公主一样。
林云感受到徐慧的思乡之情,虽然她从家跑了出来,可家是所有人心底最深的根,走的在远也会连着心。
“慧姐,你是不是想家了?要不回家看看?”
“看看…………唉,还是算了,没什么好看的!”徐慧摇了摇头。
林云笑道:“再过两个月就过年了,你总不能赖在我家吧?”
“怎么?你把我带到沈城就不管了?阿姨可说了,今年过年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还有你奶奶和你姥姥,都说让我过年去那边,你能管的了工厂,可管不了你妈、你奶奶你姥姥吧!”
“那是那是,我没那大胆子!”林云刚忙回答。
林云突然想起了宋春涛和杜满囤,他们可不像徐慧,宋春涛家里还有儿子,至于杜满囤,他还得照顾救过他命的兄弟一家,两个人各有牵挂,过年也得回去看看。
林云跟二人聊了下,两人都是事业为重,而且此时正是金龙公司快速发展的时候,都不愿意回家。
林云当然不会借坡下驴,那就太没人性了,反正春节要放几天假,再说公司渐渐步入正轨,下一步动作要年后了,劝了半天宋春涛和杜满囤才勉强答应在过年前回趟家,看看家人。
金龙公司现在的发展的确已经步入正轨,生产线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一天生产一万一千袋方便面,这还是工人不多,不能实行三班倒,要不然生产线根本就停不下来。
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工人连续工作十一个小时,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血汗工厂,充分展现了资本家的罪恶,可在工厂职工眼里,他们真是恨不得干上一天。
多劳多得,除了每天八小时生产外,多干真的有钱呀!学徒级的工人一个月下来也能拿到三百五十多块钱,超出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一百多块。
资格最老的那几位六级工,一个月能拿到五百五十多元,是沈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还多,比原来离开金龙公司的那些员工更是多了将近四百块钱,有时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金龙公司的员工充满了优越感,话里话外更是充满了“凡尔赛”风格。
“自行车不太好骑,明天再去买一台!”
“明年得去买个冰箱了,要不然吃剩下的肉放坏了。”
“哎呀,等过了年还得去买块“英格”表,一千多块钱,不多,两个多月工资而已,等明年上了新生产线,一个多月工资就够了。”
“明年八月份能卖个彩电了,据说岛国原装、平面直角、二十一遥也才三千多块钱,大半年也够了。”
好吧,这些话直接把老朋友变成了仇人。
工人们考虑的是收入和待遇,林云这帮人考虑的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操心程度可比工人们多多了。
两个多月下来,企业生产已经没什么问题,产品也覆盖到了整个沈城,当然,还是供不应求,可也没办法,产能不够始终是个大问题。
虽然康师傅方便面没打过广告,但消费者口口相传还是让红烧牛肉面有了很大的名气,很多经销商都主动找上门,希望能进货。
对这些人,杜满墩一律推给孙欧和姜玉祥,林云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扶持两人,让他们成为沈城最大的康师傅品牌经销商,二人也很能干,贸易公司做的风生水起,已经显现出“行业大哥”的风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返奔腾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返奔腾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