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吴氏愤怒
目录:穿越之海权时代| 作者:半老夫子| 类别:历史军事
郑经借着康熙的豪言壮语问道:“寡人今年就准备对罗刹人进行打击,请问玄烨老弟能够提供什么支持?”
这就是图穷匕见了,康熙当然知道在北边满清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尤其是整个黑龙江流域,在未入关之前,满清一直将这里当做兵员征召地,所谓的捉生女真就是指的这些地方的渔猎民族。
郑经说这话就是希望利用满清的影响力让华夏能够尽快在外东北地区站稳脚跟,没有本地人的帮助,单单是地理上的开拓就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
康熙当然明白郑经是什么心思,可是这种场合他要敢说北边是蛮荒之地,要不要都行,这话传出去立刻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话康熙当然不会去说,相反的他觉得海寇若是把精力全部用在北方跟罗刹人对峙,大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抓紧时间灭掉吴三桂,只要灭掉吴三桂其他的那些叛乱者只需要一道招降的旨意就能平息。
“郑兄既然愿意北上戍边,朕怎能不全力支持,朕会给宁古塔将军下旨,让他全力配合郑氏军队北上与罗刹人作战。
我大清将为郑氏提供向导、后勤运输等职责,这样的支持如何?”
“玄烨老弟痛快,这一条就算做《条约》的附属条款,一起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康熙心中一苦,果然这海寇一定会大张旗鼓地把这些条约公布出去,这对满清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不答应肯定是不行,会被郑氏海寇认为大清朝廷没有诚意,是在敷衍海寇。
“就依郑兄!明日你我二人共同签署条约,立刻发布邸报诏告天下。”
康熙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尽管时不时的还想释放一下自己的王霸之气,可惜却被郑经死死压制,不给他任何占上风的机会。
第二天!
双方就在‘万年’号的甲板上进行了条约的签署仪式。
在看到郑经的签名那难看的毛笔字时,康熙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的优势,至少在文墨上这海寇头子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在经过一个月的条约执行,以及割让土地的交接完成之后,华夏军队正式从京城撤军,持续了将近半年的京畿战略落下帷幕。
条约的文本传到岳阳,吴三桂看到条约的内容之后,当时气得狠狠地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他发现吴军辛辛苦苦忙活半天却给郑氏小儿做了嫁衣裳,如今满清朝廷破财免灾,从此与郑氏和平相处,完全可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对付吴军上面。
吴三桂甚至可以想到,耿精忠应该会最先撑不住向满清投降,一旦耿精忠投降,指望尚之信那个墙头草能够抵挡满清,想都不用想。
没想到转了半天还是剩下了吴军自己孤军与满清作战,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想投降满清也不会接受自己的投降。
连忙将吴军的骨干全部召集到岳阳商讨对策,当吴三桂将满清与华夏联合发出的邸报内容传给手下大将观看时,众将纷纷破口大骂郑经背信弃义。
一直担任岳州前线总兵官的马宝性如烈火,当即就向吴三桂建议道:“大元帅!臣建议大军立刻顺着长江东下,拿下金陵以及江南各地,将满清各部之间的联系切断,不然我军久困西南之地,很容易被满清各部一点点蚕食。”
吴三桂摇摇头道:“谈何容易啊!不说与郑军对峙的喇布很快就会抽身返回金陵坐镇,就说坐镇武昌的岳乐又怎么会轻易地让我军攻略江南。
眼下摆在我军面前的是如何能够攻破武昌与襄阳两座坚城,只要拿下这两座城,我们就与巴蜀、陕甘连成一片,只要帮着陕甘的王辅臣将图海歼灭,最差我们也能与满清形成东西对峙局面。
眼下最难的是如何攻破满清驻守的坚城,尤其是架在城头的红衣大炮对于我军攻城是极大的威胁,任何的攻城器械只要挨上一炮立刻散架,成为一堆破木头。
没有攻城器械,指望士卒扛着攻城梯去和满清命,那是拿生死兄弟的命不负责任。也不知郑氏小儿是如何攻城的,为何就连京城这样的坚城,都能被轻易炸塌城墙?”
吴军不是没有想过用火药炸城的方式,可惜的是面对城头的各种打击的时候,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在城墙之下埋下火药。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因为吴军的远程武器落后于满清,所以便不能对城头上的满清士卒进行压制,无法压制城头的守军,又怎么能够轻松地将火药埋在城墙下面。
其实吴军在华夏军队攻破肇庆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郑军是用什么办法炸塌的城墙,并且也在暗中做过试验,也找到了如何炸塌城墙的办法。
最大的问题在于吴军如何顶着满清守军的打击,将火药埋在城墙之下,这就是体系化的差距,没有远程火力的压制,就算是知道一种先进的攻城方式也没有什么用。
“大元帅!还是让神机营上吧,只要神机营拼的一定的伤亡,就能抵达到城头上红衣大炮的射击死角。
到时候用神机营压制城头的守军,再让兄弟们挖掘城墙,埋设火药,只要能够炸塌城墙,付出一些伤亡还是值得的。”夏国相出言提议道。
吴三桂有些纠结,夏国相指挥的五万神机营是他的王牌力量,一旦折损过重,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军是不可能再卖给吴军武器。
可是夏国相说的也对,若是不能快速的拿下武昌与襄阳,吴军始终会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国相!你有把握吗?”
“臣仔细研究了郑氏的攻城办法,郑军攻城之前首先是集中大量的火炮压制城头的火力。用火炮将城头的火炮打哑火之后,然后再出动火铳兵抵近对城头进行压制。
最后保证爆破组的安全之后,才会让爆破组上前挖洞进行爆破,郑军能够轻松破城在与他们有着强大的火力,这一点我军却赶不上郑军。
铸造火炮一直不是我军的强项,甚至都赶不上满清的铸造水平,我军的铸造的火炮,笨重且打不远,威力又小,根本不适合随军行动。
郑氏估计是担心火炮卖到我军手中将来会对郑军产生威胁,因此无论臣如何要求,郑氏都不愿意将火炮卖给我军。”
吴三桂也是咬牙道:“这郑氏小儿真的是粘上毛比猴儿都精,郑大木那么方正一人,怎么就生出这么个货色?”
夏国相很想说延平王给他的感觉很好,站在郑氏的立场上人家这么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正是因为大元帅瞻前顾后才错失了攻下武昌的良机。
可是夏国相也知道岳父心里也有难处,周边这些人除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其他的人马都是貌合神离的投机者。
岳父无法放心后路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岳父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吴军一路所向披靡才能震慑人心,那些势力才不敢轻易选择背叛吴军。
“大元帅!要不要臣在再去郑氏走一趟,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火炮,按照郑氏与满清的条约规定,郑氏的货船可以从长江直通武昌府,我军只要在武昌府接货就行。”
“若是郑氏真愿意援助我军快炮,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郑氏小儿恐怕不会卖给我们。”
“我们现在刚刚收到这份条约的消息,想必郑经还在天津没有离开,臣这个时候悄悄潜入松江府很有可能能够在松江府遇到返程的郑经。”
吴三桂沉吟了半天摇头道:“太冒险了,从岳州到松江府这一段路程全部在满清的手中,这样过去实在太过凶险。
老夫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求人不如求己,就依国相的建议,我军就顶着武昌城头的红衣大炮将神机营推进到火炮打不到的角度与武昌守军对射。”
这就是图穷匕见了,康熙当然知道在北边满清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尤其是整个黑龙江流域,在未入关之前,满清一直将这里当做兵员征召地,所谓的捉生女真就是指的这些地方的渔猎民族。
郑经说这话就是希望利用满清的影响力让华夏能够尽快在外东北地区站稳脚跟,没有本地人的帮助,单单是地理上的开拓就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
康熙当然明白郑经是什么心思,可是这种场合他要敢说北边是蛮荒之地,要不要都行,这话传出去立刻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种话康熙当然不会去说,相反的他觉得海寇若是把精力全部用在北方跟罗刹人对峙,大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抓紧时间灭掉吴三桂,只要灭掉吴三桂其他的那些叛乱者只需要一道招降的旨意就能平息。
“郑兄既然愿意北上戍边,朕怎能不全力支持,朕会给宁古塔将军下旨,让他全力配合郑氏军队北上与罗刹人作战。
我大清将为郑氏提供向导、后勤运输等职责,这样的支持如何?”
“玄烨老弟痛快,这一条就算做《条约》的附属条款,一起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康熙心中一苦,果然这海寇一定会大张旗鼓地把这些条约公布出去,这对满清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然而不答应肯定是不行,会被郑氏海寇认为大清朝廷没有诚意,是在敷衍海寇。
“就依郑兄!明日你我二人共同签署条约,立刻发布邸报诏告天下。”
康熙将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尽管时不时的还想释放一下自己的王霸之气,可惜却被郑经死死压制,不给他任何占上风的机会。
第二天!
双方就在‘万年’号的甲板上进行了条约的签署仪式。
在看到郑经的签名那难看的毛笔字时,康熙终于感觉到了一丝的优势,至少在文墨上这海寇头子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在经过一个月的条约执行,以及割让土地的交接完成之后,华夏军队正式从京城撤军,持续了将近半年的京畿战略落下帷幕。
条约的文本传到岳阳,吴三桂看到条约的内容之后,当时气得狠狠地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他发现吴军辛辛苦苦忙活半天却给郑氏小儿做了嫁衣裳,如今满清朝廷破财免灾,从此与郑氏和平相处,完全可以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对付吴军上面。
吴三桂甚至可以想到,耿精忠应该会最先撑不住向满清投降,一旦耿精忠投降,指望尚之信那个墙头草能够抵挡满清,想都不用想。
没想到转了半天还是剩下了吴军自己孤军与满清作战,他知道自己就算是想投降满清也不会接受自己的投降。
连忙将吴军的骨干全部召集到岳阳商讨对策,当吴三桂将满清与华夏联合发出的邸报内容传给手下大将观看时,众将纷纷破口大骂郑经背信弃义。
一直担任岳州前线总兵官的马宝性如烈火,当即就向吴三桂建议道:“大元帅!臣建议大军立刻顺着长江东下,拿下金陵以及江南各地,将满清各部之间的联系切断,不然我军久困西南之地,很容易被满清各部一点点蚕食。”
吴三桂摇摇头道:“谈何容易啊!不说与郑军对峙的喇布很快就会抽身返回金陵坐镇,就说坐镇武昌的岳乐又怎么会轻易地让我军攻略江南。
眼下摆在我军面前的是如何能够攻破武昌与襄阳两座坚城,只要拿下这两座城,我们就与巴蜀、陕甘连成一片,只要帮着陕甘的王辅臣将图海歼灭,最差我们也能与满清形成东西对峙局面。
眼下最难的是如何攻破满清驻守的坚城,尤其是架在城头的红衣大炮对于我军攻城是极大的威胁,任何的攻城器械只要挨上一炮立刻散架,成为一堆破木头。
没有攻城器械,指望士卒扛着攻城梯去和满清命,那是拿生死兄弟的命不负责任。也不知郑氏小儿是如何攻城的,为何就连京城这样的坚城,都能被轻易炸塌城墙?”
吴军不是没有想过用火药炸城的方式,可惜的是面对城头的各种打击的时候,吴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在城墙之下埋下火药。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因为吴军的远程武器落后于满清,所以便不能对城头上的满清士卒进行压制,无法压制城头的守军,又怎么能够轻松地将火药埋在城墙下面。
其实吴军在华夏军队攻破肇庆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郑军是用什么办法炸塌的城墙,并且也在暗中做过试验,也找到了如何炸塌城墙的办法。
最大的问题在于吴军如何顶着满清守军的打击,将火药埋在城墙之下,这就是体系化的差距,没有远程火力的压制,就算是知道一种先进的攻城方式也没有什么用。
“大元帅!还是让神机营上吧,只要神机营拼的一定的伤亡,就能抵达到城头上红衣大炮的射击死角。
到时候用神机营压制城头的守军,再让兄弟们挖掘城墙,埋设火药,只要能够炸塌城墙,付出一些伤亡还是值得的。”夏国相出言提议道。
吴三桂有些纠结,夏国相指挥的五万神机营是他的王牌力量,一旦折损过重,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军是不可能再卖给吴军武器。
可是夏国相说的也对,若是不能快速的拿下武昌与襄阳,吴军始终会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国相!你有把握吗?”
“臣仔细研究了郑氏的攻城办法,郑军攻城之前首先是集中大量的火炮压制城头的火力。用火炮将城头的火炮打哑火之后,然后再出动火铳兵抵近对城头进行压制。
最后保证爆破组的安全之后,才会让爆破组上前挖洞进行爆破,郑军能够轻松破城在与他们有着强大的火力,这一点我军却赶不上郑军。
铸造火炮一直不是我军的强项,甚至都赶不上满清的铸造水平,我军的铸造的火炮,笨重且打不远,威力又小,根本不适合随军行动。
郑氏估计是担心火炮卖到我军手中将来会对郑军产生威胁,因此无论臣如何要求,郑氏都不愿意将火炮卖给我军。”
吴三桂也是咬牙道:“这郑氏小儿真的是粘上毛比猴儿都精,郑大木那么方正一人,怎么就生出这么个货色?”
夏国相很想说延平王给他的感觉很好,站在郑氏的立场上人家这么做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正是因为大元帅瞻前顾后才错失了攻下武昌的良机。
可是夏国相也知道岳父心里也有难处,周边这些人除了自己的嫡系军队,其他的人马都是貌合神离的投机者。
岳父无法放心后路也是情理之中,然而岳父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吴军一路所向披靡才能震慑人心,那些势力才不敢轻易选择背叛吴军。
“大元帅!要不要臣在再去郑氏走一趟,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火炮,按照郑氏与满清的条约规定,郑氏的货船可以从长江直通武昌府,我军只要在武昌府接货就行。”
“若是郑氏真愿意援助我军快炮,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郑氏小儿恐怕不会卖给我们。”
“我们现在刚刚收到这份条约的消息,想必郑经还在天津没有离开,臣这个时候悄悄潜入松江府很有可能能够在松江府遇到返程的郑经。”
吴三桂沉吟了半天摇头道:“太冒险了,从岳州到松江府这一段路程全部在满清的手中,这样过去实在太过凶险。
老夫想了半天,还是觉得求人不如求己,就依国相的建议,我军就顶着武昌城头的红衣大炮将神机营推进到火炮打不到的角度与武昌守军对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海权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海权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