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章 他对自己说
目录:机甲与刀| 作者:迹奇| 类别:其他类型
骥星河其实并不像他说的那么自信,再一次看完109操作区间的维修需求列表之后,他发现他能修理的东西其实并不多。正如刘师傅所说,他应该去进修至少一年时间的机甲维修专业,真正的熟悉机甲维修作业,了解联邦的所有制式机甲,毕竟机甲维修和汽车维修完全是两个概念。
或者像是沈木说的那样,加入一个操作区间,在维修自己能够维修的零部件时,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如饥似渴的跟着其他人学习,哪怕是别人没有时间指导他,以他四十多年汽修维修的经验和各项专业技能,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别人维修,他也能够从中学会很多很多。
但就像是刘师傅在知道他是八级钳工的时候,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聘请他加入109号操作区间一样,他和所有人一样都知道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正常的学习了。
“骥星河,你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做好这些再说其它。”
骥星河在心里这样对他自己说,然后他就开始修理能源传输板,他不自信的是机甲维修,他自信的是他的体能和精力,以及八级钳工的能力和四十多年工作带来的经验,还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练武带来的身体素质、眼手的稳定与精准。
能源传输板是新时代的产物,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电线,新时代的联邦制止机甲里面极少有类似于电线一样的线路,无论是能量的流转传输还是信息数据的传送,使用的都是用异星特有的金属打造出来的能源传输板。
只需要在上面雕刻出纹路,能量或数据就会从纹路中通过,传输效率和稳定性都要高于传统的线路,且不会和相接金属部位产生冲突影响。如果出现了损坏,更换能源传输板也要比更换线路系统要快捷很多,发现具体损坏部位也更加容易,只需要观察能源传输板上面的纹路就行了。
在来到异星之前,骥星河知道能源传输板,但却不知道那些纹路的铭刻路线,但他还是选择了来维修能源传输板,因为他有了相应的权限,可以看到所有联邦制式机甲的‘电路图’。
之后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非常的难,但对于他来说却相对要简单很多,用他对刘师傅的话来说就是照葫芦画瓢。
一块细长的能源传输板被骥星河拿起来的时候,有些软踏踏的直接变形,并不是二次损坏而是本身的柔韧性就很好,就像是软剑一样。平放在工作台上,骥星河拿着专用放大镜开始观察上面的纹路,时不时的还看向他手环上的屏幕。
两者参照对比,损坏的地方很容易就找了出来,然后需要确定的就是损坏的纹路能否重新铭刻,如果可以的话那就直接上手,在0.05的最大误差之内进行维修。如果不能重新铭刻的话,那就需要将这块能源传输板上面的所有纹路全部打磨掉,然后再在0.02甚至是0.01的最大误差之内进行重新铭刻。
能够允许的误差变小,难度就变大了很多,0.01毫米的最大误差对于机甲区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不愿意上手的维修项目,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损坏,然后就只能丢给需要排队的机械臂,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丢给机械臂。
没法回炉再造,这种特殊的金属从矿物到金属形态的冶炼只有一次机会,成型之后再回炉的话,那就会失去其传输能源、数据的特性,所以其冶炼工作也非常的难,大量的人工智能程序运算资源、机械臂等等都被用在了上面。
骥星河的压力很大,但当他开始维修的时候,呼吸、手、眼却非常的稳定,手中的刻刀在固定的专用放大镜之下,沿着激光卡尺投射出来的纹路像是一动不动,但实际上却一直在动,于是新的、有效的纹路生成。
一块板子修好之后骥星河却没有停下来休息,他的精力和体能真的很好,不然不可能在35分钟之内跑完十公里。换成其他同龄的老头,甚至是比他小十五岁左右的老头,别说是三十五分钟了,一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够跑完十公里,强撑着跑完也需要担架伺候。
第二块板子的维修出现了问题,不是骥星河的问题,而是重新铭刻的纹路并没有通过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磨平板子上的所有纹路,然后在更薄的板子上铭刻出全套的纹路。
于是骥星河开始打磨,他在这方面同样拥有自信,八级钳工的考试项目中有一项就是打磨圆球,把一块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锭,用工具打磨成一个尽可能圆的球体,允许的公差只有0.01毫米。
换成是机械臂、机床之内的科技工具,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换成是人手来充当主体时,在打磨圆球的后期就无法使用自动化工具,只能用锉刀、刻刀之类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打磨。
骥星河像是回到了当年考试的时候,只是考场里已经没有了刘师傅的爷爷,他也不是当年的45岁,而是如今的65岁。但他的手和之前一样稳定,他的眼光和之前一样精准,他的经验比之前更加丰富,他内心的动力也比之前更加强大。
磨平,然后重新铭刻所有的纹路,难度不仅在于能够允许的最大误差只剩下0.02毫米,有些部位甚至只有0.01毫米,而是这块板子上的所有纹路数量更多了。需要铭刻的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
不,完成了90%的铭刻也不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而是彻底的失败,比从零开始更大的失败,因为失败之后如果想要再次打磨再次铭刻,那能够允许的最大误差就是0.005至0.001毫米的程度了,在沈木的口中,这是超越了人类极限的手工精度,甚至是毫米这个单位都已经无法使用了,到了只有机械臂、机床才能够达到的纳米级别。
六十五岁的骥星河其实很适合这样的工作,因为他的年纪很大了,这原本是他的劣势,现在却成为了他的优势,因为年纪大了耐心就会更多。
就像是很多老头老头太太,可以从天亮的时候坐在一个位置直至天黑,不需要玩手机、不需要看书看电视,他们视线之中的景物甚至可以一成不变。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感受外物,也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感受外物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于是,第二块板子维修完成,这一次骥星河并没有检测,就像是第一块板子维修完成时他也没有检测一样。他在第二块板子第一次维修完成时的检测,只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够,而现在他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他已经修好了,所以不需要检测。
两块板子带来的经验还是太少了,但没关系,109号操作区间有39块板子需要维修,而这个基地的机甲区还有149个操作区间,他们都有板子的维修需求。
“骥星河,先做你能做到的,机甲和汽车其实一样,稍微复杂了一些也没关系,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的来,早晚你能够像是修汽车一样修机甲,你能够像是自己造汽车一样造机甲。”
骥星河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着,开始了第三块板子的维修,他和这个机甲区的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是,他的维修速度越来越快。
或者像是沈木说的那样,加入一个操作区间,在维修自己能够维修的零部件时,用一切机会和时间来如饥似渴的跟着其他人学习,哪怕是别人没有时间指导他,以他四十多年汽修维修的经验和各项专业技能,只需要在旁边看着别人维修,他也能够从中学会很多很多。
但就像是刘师傅在知道他是八级钳工的时候,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聘请他加入109号操作区间一样,他和所有人一样都知道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正常的学习了。
“骥星河,你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一切,做好这些再说其它。”
骥星河在心里这样对他自己说,然后他就开始修理能源传输板,他不自信的是机甲维修,他自信的是他的体能和精力,以及八级钳工的能力和四十多年工作带来的经验,还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练武带来的身体素质、眼手的稳定与精准。
能源传输板是新时代的产物,简明扼要的概括就是电线,新时代的联邦制止机甲里面极少有类似于电线一样的线路,无论是能量的流转传输还是信息数据的传送,使用的都是用异星特有的金属打造出来的能源传输板。
只需要在上面雕刻出纹路,能量或数据就会从纹路中通过,传输效率和稳定性都要高于传统的线路,且不会和相接金属部位产生冲突影响。如果出现了损坏,更换能源传输板也要比更换线路系统要快捷很多,发现具体损坏部位也更加容易,只需要观察能源传输板上面的纹路就行了。
在来到异星之前,骥星河知道能源传输板,但却不知道那些纹路的铭刻路线,但他还是选择了来维修能源传输板,因为他有了相应的权限,可以看到所有联邦制式机甲的‘电路图’。
之后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非常的难,但对于他来说却相对要简单很多,用他对刘师傅的话来说就是照葫芦画瓢。
一块细长的能源传输板被骥星河拿起来的时候,有些软踏踏的直接变形,并不是二次损坏而是本身的柔韧性就很好,就像是软剑一样。平放在工作台上,骥星河拿着专用放大镜开始观察上面的纹路,时不时的还看向他手环上的屏幕。
两者参照对比,损坏的地方很容易就找了出来,然后需要确定的就是损坏的纹路能否重新铭刻,如果可以的话那就直接上手,在0.05的最大误差之内进行维修。如果不能重新铭刻的话,那就需要将这块能源传输板上面的所有纹路全部打磨掉,然后再在0.02甚至是0.01的最大误差之内进行重新铭刻。
能够允许的误差变小,难度就变大了很多,0.01毫米的最大误差对于机甲区的很多人来说,都是不愿意上手的维修项目,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损坏,然后就只能丢给需要排队的机械臂,那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丢给机械臂。
没法回炉再造,这种特殊的金属从矿物到金属形态的冶炼只有一次机会,成型之后再回炉的话,那就会失去其传输能源、数据的特性,所以其冶炼工作也非常的难,大量的人工智能程序运算资源、机械臂等等都被用在了上面。
骥星河的压力很大,但当他开始维修的时候,呼吸、手、眼却非常的稳定,手中的刻刀在固定的专用放大镜之下,沿着激光卡尺投射出来的纹路像是一动不动,但实际上却一直在动,于是新的、有效的纹路生成。
一块板子修好之后骥星河却没有停下来休息,他的精力和体能真的很好,不然不可能在35分钟之内跑完十公里。换成其他同龄的老头,甚至是比他小十五岁左右的老头,别说是三十五分钟了,一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够跑完十公里,强撑着跑完也需要担架伺候。
第二块板子的维修出现了问题,不是骥星河的问题,而是重新铭刻的纹路并没有通过检测,这就意味着需要磨平板子上的所有纹路,然后在更薄的板子上铭刻出全套的纹路。
于是骥星河开始打磨,他在这方面同样拥有自信,八级钳工的考试项目中有一项就是打磨圆球,把一块不规则形状的金属锭,用工具打磨成一个尽可能圆的球体,允许的公差只有0.01毫米。
换成是机械臂、机床之内的科技工具,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换成是人手来充当主体时,在打磨圆球的后期就无法使用自动化工具,只能用锉刀、刻刀之类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打磨。
骥星河像是回到了当年考试的时候,只是考场里已经没有了刘师傅的爷爷,他也不是当年的45岁,而是如今的65岁。但他的手和之前一样稳定,他的眼光和之前一样精准,他的经验比之前更加丰富,他内心的动力也比之前更加强大。
磨平,然后重新铭刻所有的纹路,难度不仅在于能够允许的最大误差只剩下0.02毫米,有些部位甚至只有0.01毫米,而是这块板子上的所有纹路数量更多了。需要铭刻的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大,行百里者半九十?
不,完成了90%的铭刻也不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而是彻底的失败,比从零开始更大的失败,因为失败之后如果想要再次打磨再次铭刻,那能够允许的最大误差就是0.005至0.001毫米的程度了,在沈木的口中,这是超越了人类极限的手工精度,甚至是毫米这个单位都已经无法使用了,到了只有机械臂、机床才能够达到的纳米级别。
六十五岁的骥星河其实很适合这样的工作,因为他的年纪很大了,这原本是他的劣势,现在却成为了他的优势,因为年纪大了耐心就会更多。
就像是很多老头老头太太,可以从天亮的时候坐在一个位置直至天黑,不需要玩手机、不需要看书看电视,他们视线之中的景物甚至可以一成不变。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感受外物,也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感受外物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于是,第二块板子维修完成,这一次骥星河并没有检测,就像是第一块板子维修完成时他也没有检测一样。他在第二块板子第一次维修完成时的检测,只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够,而现在他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他已经修好了,所以不需要检测。
两块板子带来的经验还是太少了,但没关系,109号操作区间有39块板子需要维修,而这个基地的机甲区还有149个操作区间,他们都有板子的维修需求。
“骥星河,先做你能做到的,机甲和汽车其实一样,稍微复杂了一些也没关系,一个零部件一个零部件的来,早晚你能够像是修汽车一样修机甲,你能够像是自己造汽车一样造机甲。”
骥星河在心里这样对自己说着,开始了第三块板子的维修,他和这个机甲区的所有人都没有发现的是,他的维修速度越来越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机甲与刀》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机甲与刀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