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襄阳暗流
目录: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 作者:弦外知音| 类别:历史军事
孙绍的婚事由于并没有牵扯到当世有权有势的大族,因此孙权也只是心中嘀咕,并不会出手干涉,当然让孙策府的人去去长沙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了。
凌统的家人孙权也没有同意让其离开吴郡,美其名曰追念凌操功绩,不能对有功之臣的家人不管不顾,而长沙地群敌环视,不是安居之所。
凌统对此心知肚明,真正的原因是孙权决不会轻易让弃他而去的人轻易摆脱他的控制,这绝非孙权小心眼子,而是身为主公他不得不如此,否则手下之人易起异心。
华成的家人则顺利许多,他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出过头,在孙权眼里根本就无足轻重,他的家人也不过一老一小,就算离开对江东既没有半分影响,也算不上半点损失。
孙绍的婚事在江东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在襄阳也是一样,就连被悔婚的当事人诸葛亮对此也是风轻云淡。
原本还感觉十分愧疚的黄承彦见到诸葛亮的态度反倒是负疚感减轻了许多,诸葛亮的态度说明黄月英对他的看法是对的,诸葛亮心系天下,对其他事情并不在意。
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是旷世能臣、忠臣,于国于民也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得起刘备父子,也对得起天下。
然而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
诸葛亮与黄月英成婚多年,出山之后更是忙于国事,连与黄月英说话的时间都很少,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年无子,之后不得不过继长兄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为嫡长子,而诸葛乔也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在押运粮草的时候病死山中。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他虽然留下了千古闻名的《诫子书》,然而他那时候依然专注于北伐事业,并没有时间亲自教导儿子。这可能也是诸葛亮的后人德行无愧,但终究才能有限的原因。
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后世出土诸葛亮书信中他亲笔所写。
当然这一切现在都不会发生了,在诸葛亮看来,黄承彦悔婚之事,错不在他诸葛亮。
既然黄氏女不愿嫁他,他自然也不会强求。既然不是非娶不可,他也不会揪着此事不放,一笑置之反而更显风度。
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心无芥蒂,只不过那点小小的不快并不足以打破诸葛亮心绪。
倒是司马徽对此事很生气,与黄承彦说话时候颇多怨言,然而司马徽比生气更多的情绪却是不解。
对于司马徽的责问,黄承彦也只能唾面自干,毕竟此事是他黄承彦理亏在先。
司马徽想不明白,黄承彦为何会放弃诸葛亮这样才貌双全的佳婿,他知道黄承彦的眼光向来不差。那孙绍也称得上少年俊杰,只是难道他的才能还能与诸葛相媲美吗?
黄承彦亲自登门向诸葛亮和司马徽赔罪之后便回到了黄氏家族,经历过江夏惨败的巨大损失,黄氏如今一片哀鸿遍野。
黄氏族长黄勋听说黄承彦竟然要将女儿嫁与黄氏大敌孙绍,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不过黄承彦几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
“黄祖兵败生死,黄氏莫非也要跟着殉葬?”
“刘景升是乱世雄主吗,跟着他能够保全黄氏宗族吗?”
“黄氏现在拥有最大权力的是谁?”
黄勋自从失去了黄祖和江夏就一直沉湎在悲痛愤怒之中难以自拔,直到黄承彦这几个问题,他这才如同醍醐灌顶。
黄祖死了,但黄氏还要延续。
刘表不是值得依靠的雄主,黄氏要想恢复繁盛,必须要另寻明主。
不过黄勋对于黄承彦最后一个问题却有异议,他知道如今黄忠是黄氏在外最有权势的人,黄承彦这么问的用意是提醒黄勋要黄氏将资源倾注到黄忠身上,这当然也是支持黄承彦的女婿孙绍。
黄勋不认为刘表可以当做黄氏的依靠,同样也不觉得孙权手下区区一个长沙太守可以成为黄氏的依靠,他觉得皇叔刘备才是荆州将来的主宰,此时应该趁刘备势弱投资刘备。
黄承彦原本想为女婿争取家族支持,却没想到家族却看不上孙绍,不过黄勋的想法他也无法反驳,毕竟在兵不血刃夺回江夏之后,刘备的风头正劲,直追蔡瑁、蒯良。
与名声风头不匹配的就是刘备的实力,他手下都是精兵强将不假,但钱财不丰,物资匮乏却是其致命弱点,如果此时黄氏能够雪中送炭,那将来刘备成事,黄氏功莫大焉。
黄承彦无法说服黄勋全力支持孙绍,不过黄勋经过江夏一事也觉得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因此决定以黄月英嫁妆的名义,给孙绍一定支持。
黄承彦知道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于是心满意足的起身返回长沙。
黄勋说做就做,在黄承彦动身之后立刻派人面见刘备,此时刘备正受刘表邀约在襄阳城中。
蔡氏与北方的曹操往来频繁让刘表极为忌惮,如今蒯氏势力南迁,襄阳城中就是刘氏和蔡氏一边合作一边角力。
刘表虽然现在占着上风,控制着局势,但他已经年过半百,最近身体更觉不济,这个时候再次拉拢扶植刘备,就是为了扩充刘氏的力量对抗蔡氏。
这样一来襄阳即使在他不能理事的时候也不是蔡家一家独大,否则,一旦蔡氏在他不在的那天倒向曹操,整个荆州瞬间变没有刘氏立足之地了。
刘备对于黄氏递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却之不恭,刘备甚至亲自出面与黄勋密谈。
刘在襄阳城中刘备与黄勋的一举一动自然瞒不过刘表,只不过刘表现在也乐得刘备势力壮大,加上荆襄士族与刘备交好的也不在少数了,多一个元气大伤的黄氏也无所谓了。
在各方势力的交锋博弈下,刘备再一次在曹操南下之前获得了一次巨大的势力提升。
凌统的家人孙权也没有同意让其离开吴郡,美其名曰追念凌操功绩,不能对有功之臣的家人不管不顾,而长沙地群敌环视,不是安居之所。
凌统对此心知肚明,真正的原因是孙权决不会轻易让弃他而去的人轻易摆脱他的控制,这绝非孙权小心眼子,而是身为主公他不得不如此,否则手下之人易起异心。
华成的家人则顺利许多,他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出过头,在孙权眼里根本就无足轻重,他的家人也不过一老一小,就算离开对江东既没有半分影响,也算不上半点损失。
孙绍的婚事在江东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在襄阳也是一样,就连被悔婚的当事人诸葛亮对此也是风轻云淡。
原本还感觉十分愧疚的黄承彦见到诸葛亮的态度反倒是负疚感减轻了许多,诸葛亮的态度说明黄月英对他的看法是对的,诸葛亮心系天下,对其他事情并不在意。
历史上的诸葛亮绝对是旷世能臣、忠臣,于国于民也绝对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得起刘备父子,也对得起天下。
然而他绝对不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
诸葛亮与黄月英成婚多年,出山之后更是忙于国事,连与黄月英说话的时间都很少,这也导致了他们多年无子,之后不得不过继长兄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为嫡长子,而诸葛乔也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在押运粮草的时候病死山中。
诸葛亮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四十六岁了,他虽然留下了千古闻名的《诫子书》,然而他那时候依然专注于北伐事业,并没有时间亲自教导儿子。这可能也是诸葛亮的后人德行无愧,但终究才能有限的原因。
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后世出土诸葛亮书信中他亲笔所写。
当然这一切现在都不会发生了,在诸葛亮看来,黄承彦悔婚之事,错不在他诸葛亮。
既然黄氏女不愿嫁他,他自然也不会强求。既然不是非娶不可,他也不会揪着此事不放,一笑置之反而更显风度。
诸葛亮也不可能完全心无芥蒂,只不过那点小小的不快并不足以打破诸葛亮心绪。
倒是司马徽对此事很生气,与黄承彦说话时候颇多怨言,然而司马徽比生气更多的情绪却是不解。
对于司马徽的责问,黄承彦也只能唾面自干,毕竟此事是他黄承彦理亏在先。
司马徽想不明白,黄承彦为何会放弃诸葛亮这样才貌双全的佳婿,他知道黄承彦的眼光向来不差。那孙绍也称得上少年俊杰,只是难道他的才能还能与诸葛相媲美吗?
黄承彦亲自登门向诸葛亮和司马徽赔罪之后便回到了黄氏家族,经历过江夏惨败的巨大损失,黄氏如今一片哀鸿遍野。
黄氏族长黄勋听说黄承彦竟然要将女儿嫁与黄氏大敌孙绍,更是觉得匪夷所思。不过黄承彦几个问题就让他哑口无言。
“黄祖兵败生死,黄氏莫非也要跟着殉葬?”
“刘景升是乱世雄主吗,跟着他能够保全黄氏宗族吗?”
“黄氏现在拥有最大权力的是谁?”
黄勋自从失去了黄祖和江夏就一直沉湎在悲痛愤怒之中难以自拔,直到黄承彦这几个问题,他这才如同醍醐灌顶。
黄祖死了,但黄氏还要延续。
刘表不是值得依靠的雄主,黄氏要想恢复繁盛,必须要另寻明主。
不过黄勋对于黄承彦最后一个问题却有异议,他知道如今黄忠是黄氏在外最有权势的人,黄承彦这么问的用意是提醒黄勋要黄氏将资源倾注到黄忠身上,这当然也是支持黄承彦的女婿孙绍。
黄勋不认为刘表可以当做黄氏的依靠,同样也不觉得孙权手下区区一个长沙太守可以成为黄氏的依靠,他觉得皇叔刘备才是荆州将来的主宰,此时应该趁刘备势弱投资刘备。
黄承彦原本想为女婿争取家族支持,却没想到家族却看不上孙绍,不过黄勋的想法他也无法反驳,毕竟在兵不血刃夺回江夏之后,刘备的风头正劲,直追蔡瑁、蒯良。
与名声风头不匹配的就是刘备的实力,他手下都是精兵强将不假,但钱财不丰,物资匮乏却是其致命弱点,如果此时黄氏能够雪中送炭,那将来刘备成事,黄氏功莫大焉。
黄承彦无法说服黄勋全力支持孙绍,不过黄勋经过江夏一事也觉得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因此决定以黄月英嫁妆的名义,给孙绍一定支持。
黄承彦知道这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了,于是心满意足的起身返回长沙。
黄勋说做就做,在黄承彦动身之后立刻派人面见刘备,此时刘备正受刘表邀约在襄阳城中。
蔡氏与北方的曹操往来频繁让刘表极为忌惮,如今蒯氏势力南迁,襄阳城中就是刘氏和蔡氏一边合作一边角力。
刘表虽然现在占着上风,控制着局势,但他已经年过半百,最近身体更觉不济,这个时候再次拉拢扶植刘备,就是为了扩充刘氏的力量对抗蔡氏。
这样一来襄阳即使在他不能理事的时候也不是蔡家一家独大,否则,一旦蔡氏在他不在的那天倒向曹操,整个荆州瞬间变没有刘氏立足之地了。
刘备对于黄氏递过来的橄榄枝自然是却之不恭,刘备甚至亲自出面与黄勋密谈。
刘在襄阳城中刘备与黄勋的一举一动自然瞒不过刘表,只不过刘表现在也乐得刘备势力壮大,加上荆襄士族与刘备交好的也不在少数了,多一个元气大伤的黄氏也无所谓了。
在各方势力的交锋博弈下,刘备再一次在曹操南下之前获得了一次巨大的势力提升。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称霸三国从出走江东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