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罢侨置以纳流民
目录:燕鸣初啼| 作者:高适之| 类别:历史军事
龙城王宫承乾殿内
“燕王,段姑娘回来了。”平伯入室内禀道。
燕王室宫内,氤氲之气弥漫,太医使药物熏蒸于其中,保燕王康健,此时燕王正沉沉的睡在药瓮之上,闭目养神。
“哦,是吗,速扶寡人更衣。”燕王闻听此言,忙唤左右内侍扶起他,起身更衣。
段先则在偏殿等候,旁边的小内侍涅皓说道:“段姑娘,请稍待,我王稍候便到。”
却见涅皓未有退却之意,段姑娘甚奇,只见涅皓眼神狡邪,嘀哩咕噜的转,上下打量其人,惹得段先不快,说道:“若无要事,可先行退下,我自待之。”
“段姑娘,想来是刚来这燕王宫中,我已久侍燕王,燕王对你也有多品评,不知姑娘愿意听否?”说完脸上露出高傲之色,双手插于腹前,神情倨傲。段先倒是阴敏,原是索贿来了。
段先定睛一看那一人,却也眼熟,脑中忽一思索,确是那日传旨刺杀慕容翰的副使,不由得怒火中烧,怒目而视道:“原是矫杀忠良之人。”
涅皓大惊,转瞬见已认出那日在慕容翰府外之人。“姑娘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却是有些慌乱,“吾辈谨奉诏遵命尔,冤有头,债有主,与我何干。”
“今我燕国痛失一柱,燕王圣光烛照,奈何尔等宵小,蝇声蛙噪烦忧圣心。”
“你,姑娘。”涅皓大囧,虽心中愤懑,无奈就是个寺人,在王公大臣言中与奴仆无异,不成想被这个姑娘也连连而怼,无奈只能低头连连认错。
就在这时,平伯前来,唤段先进去回话,段先只轻蔑地略过他一眼只往燕王寝殿而去。涅皓看着段先离去的背影,撇着眼睛向上斜视看她,却是阴鸷。
平伯领段先进入宫内,向燕王禀道:“大王,段姑娘来了。”
段先躬身致礼,“鄙女段先,谨奉诏面见我王,恭祝我王千秋无期。”
燕王兀自从榻上凭几之上撑起,室中有些昏暗加之燕王目力渐有不济,伸手说道:“近前回话,平伯赐座。”
段先起身上前,来到燕王案前,端坐席上。
燕王自那日,棘城旧都偶见段先之后已经多年未见她。常听得段部亡国故公主中有一人生的标致更兼聪慧,燕王原也不在意什么,美人见多了,只恐有妹喜、褒姒之祸。
只见段先近前,燕王看到是那,眼含春波而不露,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出落得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爱之,甚配吾儿。”燕王喃喃自语道,心下已有应许之意。
然燕王收敛神色,不露声色只问道:“今闻徒河镇将慕容霸,招降纳叛,广树私恩,徒河虽为燕土,几为慕容霸之门庭,段姑娘可有其事?”
段先不卑不亢的答道:“谁人言此,当诛。”
“哦,所言者众,寡人欲尽诛我燕庭诸人吗?”燕王反问道。
段先平和的回禀道:“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平伯大急,“段姑娘大胆。”
“且听你一说。”燕王笑着说道。
“燕王之所欲者,非此平州一隅之地。臣闻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阴其德。今燕虽强,然可与赵竞乎?”
平伯欲拉段先下来,燕王只示意段先继续讲下去。
段先眼神坚定,“如今我燕国虽小,却屡逆赵军之缨,何也?原我鲜卑三族,慕容部最为弱小,土地不及宇文,人口不及段部,然今慕容独霸北境,却是为何?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先王威以殄奸,德以怀远,故九州之人,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向使先王不尊晋勤王,不引中原侨族入燕庭,岂有我燕国今日之盛。我燕国怎可对欲入燕境之流民有拒纳之理?”
燕王点点头,继续问道:“卿之意所言,孤亦许之,然慕容霸镇守徒河,未奉王命,其有所过。”
段先却是大忿,大声道:“霸公子所过者乃为燕国所屡甚深。今石赵大乱在即,向使我燕国不取中原,只图自保北境,止闭关自守即可,然我燕国岂止于这蛮荒方寸间?若叩关而出,并力南下,则赵国之臣民尽为我燕之臣民,徒以今日之逡巡不前,而令有投奔燕国之意者尽失所望,所非图远。故霸公子为我燕国计,定要广纳流民而不拒,悉引世人而不却。”
段先离席,庄重的跪下道:“霸公子心之诚,天日可鉴,公子只憾不能侍奉双亲于跟前,未有招降纳叛之意,若使霸公子离徒河而别就,当无二话,只憾公子未能为我燕国之南下大出,而献绵薄之力也。霸公子谨托我,闻安燕王于都中,谨再拜。”
“我燕庭之中聪慧阴敏者,无复段氏女者。”燕王,示意段先更靠前来,从旁边盒子中,拿出一玉觽给段先。
段先见此却是连连摆手,直呼玉乃君子所佩,贵重之礼却是不能受。
燕王慈祥的看着他说道:“非为汝,而为汝之言。古有,孔子项橐相问书,圣人拜七岁儿童为师,今姑娘金玉之言受之亦可。”
“既如此,我替慕容霸收下了。”说完段先道谢,退出燕王寝宫之外。
燕王遥遥见段先离开,对平伯说道:“平伯,霸儿果然识人,非为美色,聪慧阴敏,我见犹怜。”
“恭喜燕王,霸公子得此女襄助,必能再建功勋,为我燕国柱石。”
燕王点头,“汝之言,俱是我意。”
说话之间,一内侍匆匆进殿,“启禀燕王,刘翔及列位大臣已在东堂等候。”
燕王示意平伯扶起他,“天下巨变在即,为我燕国计,当早做谋划。”
刘翔携封弈、阳鹜、皇甫真等众臣及世子、王公等俱在堂下等候,内侍一阵尖细的嗓音叫到:“燕王驾到。”
众人纷纷归位,分列于两侧。
燕王缓缓走来,端坐于高堂之上,坐定,示意众人不要多礼,关于如今石赵流民之事,大家皆可畅所欲言。
国相封弈率先起身道:“臣闻今岁以来,流民者众,比之往昔更甚,然我燕国今日之广,燕军之盛亦异乎往昔,臣请广纳流民以充军资,罢侨置各郡以安其民。”
慕容军上前道:“然我燕国立侨置郡久矣,胡汉分置奉行多年,骤然去之,恐国生变。”
慕舆根也道:“老臣也是这个意思,那流民都不聚在一起安置了,到处流窜,我燕国如何能冶理。”
闻听此言,司隶阳鹜辩解道:“今我燕国,胡汉杂处已是常态,我都中已悉迁入宇文、高句丽、扶余近十万户,且在我王化之下,和谐共处,未闻有杂处而有生变者。”
封裕也上前说道:“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虽是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然各部之间散落于各处,徙于西境边城,化而入之,已俱为我燕国之民,奈何为中原侨族而另设郡县。”
燕王见堂下议论纷纷,一时未决,却见刘翔端坐已坐上,神情平和,只沉默不语,胸中似有丘壑,便问道:“东夷校尉刘翔,出使晋室,所见甚广,孤意,且听汝之言,我燕国如何处之?”
刘翔奋起而跃,慷慨激昂道:“启禀燕王,我燕国当悉撤侨置郡县,以为流民皆为我燕国人。”
燕王眼前一亮,“哦,所欲为何?”
“晋室所患流民之忧久矣。中原沦丧,徒以晋室之诏,上承天命,世族百姓莫不云景而景从,拱卫晋室?然多患之,何也,不以国人视之。”刘翔整理下衣冠,理了思绪,眼中却有些许晶莹,向在座各位一一行礼。
“燕王、诸位王公大臣,晋之所赖民力、财力,皆不逊于石赵,且其国中祖逖、郗鉴俱为一时人杰,民心俱有收复中原之志,将士咸于用命,然晋室止步于江淮,使中原不复振作,何也?流民民力虽丰而晋室以流寇视之,做侨置州郡以隔土人,南徐州、南兖州、南青州等悬置江北,绝大江不使其民南渡。流民不得以窥测形势,以谋自存。其民虽多不能用,其将虽勇不能使,徒使羯胡欺凌。”
慕舆根发问道:“刘大人,向使流民作乱,我燕国当如何自处?”
刘翔整理了思绪,“折冲将军,恕在下之言,管窥蠡测,岂不知晋室多赖以保全。晋室苛政,门阀专横,然流民之中心向晋室者众。向使王敦、祖约之乱,无复流民之中勤王之师,建康几度倾覆。犬不离穷家,儿不弃丑母,人同此心,晋为政如此,流民尚且不弃。向我燕国能为政平和,赏罚分阴,流民皆视我燕国乃再生父母,若国中有变,被敌国侵扰,必毁家纾难以助燕。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若视流民为草芥,则民必视君为刍狗。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臣请为中原之人求得我燕国之容身之所,切莫以流民之身而困其民,臣再拜道。”
“刘翔之言,俱是肺腑,望父王采纳。”慕容恪进言道,“今我辽东政通人和,将士咸于用命,加之燕王大行宽宥之策,士卒甚为感佩,皆欲入我燕军报效,儿臣深感民心可用,望父王纳刘翔之言。”
燕王望向刘翔、慕容恪二人,赞许的点点头道:“自慕容历代先王倾心慕华数十载,永嘉之乱以来,广纳流民,引世族入燕庭,不闻出处,择贤才而用,方使我燕国有今日之盛。先王本意,华夷之别甚大,力避冲突方才侨置郡县以置流民。然奉行今日,所弊甚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阴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古之善教也。孤意,悉变侨置之法,以安其民。”
众臣皆曰:“大王阴鉴”。
燕王命封裕草拟诏书,燕王览过,甚合燕王之意。
燕王传命平伯宣道:“悉罢成周、冀阳、营丘等侨置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悉隶燕国,流民不闻籍贯,来去自便。”
诏命完毕,众人伏身向燕王致谢。
国相封弈起身说道:“燕王胸襟,虽唐虞、商汤不能及也。今燕国虽罢侨置,以乃安人心,然流民之中有异能才华者众,若放于民间,犹如美玉弃于野,臣窃为燕国计,当擢邀世族子弟中聪慧贤阴者入我庠学,以为我燕国所用。”
韩桓之前受韩寿之乱牵扯,虽已查阴没有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韩桓突然起身向燕王进言道:“大王,臣窃以为不可。”
“哦,韩景山,有何高论?”燕王缓缓的看向他。
燕王其实一直对韩桓如骨鲠在喉,其人虽久居辽东,燕王平崔毖之时与高瞻、石琮等被先王延拦入都。其人虽有名望,然迂腐过甚,先王在世,燕国其势日彰,想上表称王,众臣皆言:“勤诚王室,位卑任重,不足以镇华夷,宜表请大将军、燕王之号。”慕容廆欲纳之,独韩恒反驳道:“自群胡乘间,人婴荼毒,诸夏萧条,无复纲纪。阴公忠武笃诚,忧勤社稷,抗节孤危之中,建功万里之外,终古勤王之义,未之有也。夫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故桓、文有宁复一匡之功,亦不先求礼命以令诸侯。宜缮甲兵,候机会,除群凶,靖四海,功成之后,九锡自至。且要君以求宠爵者,非为臣之义也。”
先王大怒,欲杀之而后快,众臣皆为其求情,先王虑其为辽东世族之领袖,骤然杀之,恐群情激愤,故贬为新昌县令。
后当今燕王登基之时,辽东暴乱,欲收世人之心,方才下诏入宫,复位官爵。。
只见韩桓庄重的说道:“我燕国当行晋之旧制,行九品中正制,按家世选拔贤良子弟,方才是任用正道。”
“参军之言大谬,我燕国如日方升,且能重蹈晋室覆辙,其人该诛。”只见长史刘斌怒而说道。
“燕王,段姑娘回来了。”平伯入室内禀道。
燕王室宫内,氤氲之气弥漫,太医使药物熏蒸于其中,保燕王康健,此时燕王正沉沉的睡在药瓮之上,闭目养神。
“哦,是吗,速扶寡人更衣。”燕王闻听此言,忙唤左右内侍扶起他,起身更衣。
段先则在偏殿等候,旁边的小内侍涅皓说道:“段姑娘,请稍待,我王稍候便到。”
却见涅皓未有退却之意,段姑娘甚奇,只见涅皓眼神狡邪,嘀哩咕噜的转,上下打量其人,惹得段先不快,说道:“若无要事,可先行退下,我自待之。”
“段姑娘,想来是刚来这燕王宫中,我已久侍燕王,燕王对你也有多品评,不知姑娘愿意听否?”说完脸上露出高傲之色,双手插于腹前,神情倨傲。段先倒是阴敏,原是索贿来了。
段先定睛一看那一人,却也眼熟,脑中忽一思索,确是那日传旨刺杀慕容翰的副使,不由得怒火中烧,怒目而视道:“原是矫杀忠良之人。”
涅皓大惊,转瞬见已认出那日在慕容翰府外之人。“姑娘你可不要血口喷人”,却是有些慌乱,“吾辈谨奉诏遵命尔,冤有头,债有主,与我何干。”
“今我燕国痛失一柱,燕王圣光烛照,奈何尔等宵小,蝇声蛙噪烦忧圣心。”
“你,姑娘。”涅皓大囧,虽心中愤懑,无奈就是个寺人,在王公大臣言中与奴仆无异,不成想被这个姑娘也连连而怼,无奈只能低头连连认错。
就在这时,平伯前来,唤段先进去回话,段先只轻蔑地略过他一眼只往燕王寝殿而去。涅皓看着段先离去的背影,撇着眼睛向上斜视看她,却是阴鸷。
平伯领段先进入宫内,向燕王禀道:“大王,段姑娘来了。”
段先躬身致礼,“鄙女段先,谨奉诏面见我王,恭祝我王千秋无期。”
燕王兀自从榻上凭几之上撑起,室中有些昏暗加之燕王目力渐有不济,伸手说道:“近前回话,平伯赐座。”
段先起身上前,来到燕王案前,端坐席上。
燕王自那日,棘城旧都偶见段先之后已经多年未见她。常听得段部亡国故公主中有一人生的标致更兼聪慧,燕王原也不在意什么,美人见多了,只恐有妹喜、褒姒之祸。
只见段先近前,燕王看到是那,眼含春波而不露,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出落得亭亭玉立。
“我见犹怜爱之,甚配吾儿。”燕王喃喃自语道,心下已有应许之意。
然燕王收敛神色,不露声色只问道:“今闻徒河镇将慕容霸,招降纳叛,广树私恩,徒河虽为燕土,几为慕容霸之门庭,段姑娘可有其事?”
段先不卑不亢的答道:“谁人言此,当诛。”
“哦,所言者众,寡人欲尽诛我燕庭诸人吗?”燕王反问道。
段先平和的回禀道:“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平伯大急,“段姑娘大胆。”
“且听你一说。”燕王笑着说道。
“燕王之所欲者,非此平州一隅之地。臣闻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阴其德。今燕虽强,然可与赵竞乎?”
平伯欲拉段先下来,燕王只示意段先继续讲下去。
段先眼神坚定,“如今我燕国虽小,却屡逆赵军之缨,何也?原我鲜卑三族,慕容部最为弱小,土地不及宇文,人口不及段部,然今慕容独霸北境,却是为何?自永嘉丧乱,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先王威以殄奸,德以怀远,故九州之人,若赤子之归慈父,流人之多旧土十倍有余。向使先王不尊晋勤王,不引中原侨族入燕庭,岂有我燕国今日之盛。我燕国怎可对欲入燕境之流民有拒纳之理?”
燕王点点头,继续问道:“卿之意所言,孤亦许之,然慕容霸镇守徒河,未奉王命,其有所过。”
段先却是大忿,大声道:“霸公子所过者乃为燕国所屡甚深。今石赵大乱在即,向使我燕国不取中原,只图自保北境,止闭关自守即可,然我燕国岂止于这蛮荒方寸间?若叩关而出,并力南下,则赵国之臣民尽为我燕之臣民,徒以今日之逡巡不前,而令有投奔燕国之意者尽失所望,所非图远。故霸公子为我燕国计,定要广纳流民而不拒,悉引世人而不却。”
段先离席,庄重的跪下道:“霸公子心之诚,天日可鉴,公子只憾不能侍奉双亲于跟前,未有招降纳叛之意,若使霸公子离徒河而别就,当无二话,只憾公子未能为我燕国之南下大出,而献绵薄之力也。霸公子谨托我,闻安燕王于都中,谨再拜。”
“我燕庭之中聪慧阴敏者,无复段氏女者。”燕王,示意段先更靠前来,从旁边盒子中,拿出一玉觽给段先。
段先见此却是连连摆手,直呼玉乃君子所佩,贵重之礼却是不能受。
燕王慈祥的看着他说道:“非为汝,而为汝之言。古有,孔子项橐相问书,圣人拜七岁儿童为师,今姑娘金玉之言受之亦可。”
“既如此,我替慕容霸收下了。”说完段先道谢,退出燕王寝宫之外。
燕王遥遥见段先离开,对平伯说道:“平伯,霸儿果然识人,非为美色,聪慧阴敏,我见犹怜。”
“恭喜燕王,霸公子得此女襄助,必能再建功勋,为我燕国柱石。”
燕王点头,“汝之言,俱是我意。”
说话之间,一内侍匆匆进殿,“启禀燕王,刘翔及列位大臣已在东堂等候。”
燕王示意平伯扶起他,“天下巨变在即,为我燕国计,当早做谋划。”
刘翔携封弈、阳鹜、皇甫真等众臣及世子、王公等俱在堂下等候,内侍一阵尖细的嗓音叫到:“燕王驾到。”
众人纷纷归位,分列于两侧。
燕王缓缓走来,端坐于高堂之上,坐定,示意众人不要多礼,关于如今石赵流民之事,大家皆可畅所欲言。
国相封弈率先起身道:“臣闻今岁以来,流民者众,比之往昔更甚,然我燕国今日之广,燕军之盛亦异乎往昔,臣请广纳流民以充军资,罢侨置各郡以安其民。”
慕容军上前道:“然我燕国立侨置郡久矣,胡汉分置奉行多年,骤然去之,恐国生变。”
慕舆根也道:“老臣也是这个意思,那流民都不聚在一起安置了,到处流窜,我燕国如何能冶理。”
闻听此言,司隶阳鹜辩解道:“今我燕国,胡汉杂处已是常态,我都中已悉迁入宇文、高句丽、扶余近十万户,且在我王化之下,和谐共处,未闻有杂处而有生变者。”
封裕也上前说道:“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虽是兵势所徙,非如中国慕义而至,咸有思归之心,然各部之间散落于各处,徙于西境边城,化而入之,已俱为我燕国之民,奈何为中原侨族而另设郡县。”
燕王见堂下议论纷纷,一时未决,却见刘翔端坐已坐上,神情平和,只沉默不语,胸中似有丘壑,便问道:“东夷校尉刘翔,出使晋室,所见甚广,孤意,且听汝之言,我燕国如何处之?”
刘翔奋起而跃,慷慨激昂道:“启禀燕王,我燕国当悉撤侨置郡县,以为流民皆为我燕国人。”
燕王眼前一亮,“哦,所欲为何?”
“晋室所患流民之忧久矣。中原沦丧,徒以晋室之诏,上承天命,世族百姓莫不云景而景从,拱卫晋室?然多患之,何也,不以国人视之。”刘翔整理下衣冠,理了思绪,眼中却有些许晶莹,向在座各位一一行礼。
“燕王、诸位王公大臣,晋之所赖民力、财力,皆不逊于石赵,且其国中祖逖、郗鉴俱为一时人杰,民心俱有收复中原之志,将士咸于用命,然晋室止步于江淮,使中原不复振作,何也?流民民力虽丰而晋室以流寇视之,做侨置州郡以隔土人,南徐州、南兖州、南青州等悬置江北,绝大江不使其民南渡。流民不得以窥测形势,以谋自存。其民虽多不能用,其将虽勇不能使,徒使羯胡欺凌。”
慕舆根发问道:“刘大人,向使流民作乱,我燕国当如何自处?”
刘翔整理了思绪,“折冲将军,恕在下之言,管窥蠡测,岂不知晋室多赖以保全。晋室苛政,门阀专横,然流民之中心向晋室者众。向使王敦、祖约之乱,无复流民之中勤王之师,建康几度倾覆。犬不离穷家,儿不弃丑母,人同此心,晋为政如此,流民尚且不弃。向我燕国能为政平和,赏罚分阴,流民皆视我燕国乃再生父母,若国中有变,被敌国侵扰,必毁家纾难以助燕。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若视流民为草芥,则民必视君为刍狗。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臣请为中原之人求得我燕国之容身之所,切莫以流民之身而困其民,臣再拜道。”
“刘翔之言,俱是肺腑,望父王采纳。”慕容恪进言道,“今我辽东政通人和,将士咸于用命,加之燕王大行宽宥之策,士卒甚为感佩,皆欲入我燕军报效,儿臣深感民心可用,望父王纳刘翔之言。”
燕王望向刘翔、慕容恪二人,赞许的点点头道:“自慕容历代先王倾心慕华数十载,永嘉之乱以来,广纳流民,引世族入燕庭,不闻出处,择贤才而用,方使我燕国有今日之盛。先王本意,华夷之别甚大,力避冲突方才侨置郡县以置流民。然奉行今日,所弊甚多。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阴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古之善教也。孤意,悉变侨置之法,以安其民。”
众臣皆曰:“大王阴鉴”。
燕王命封裕草拟诏书,燕王览过,甚合燕王之意。
燕王传命平伯宣道:“悉罢成周、冀阳、营丘等侨置郡。以勃海人为兴集县,河间人为宁集县,广平、魏郡人为兴平县,东莱、北海人为育黎县,吴人为吴县,悉隶燕国,流民不闻籍贯,来去自便。”
诏命完毕,众人伏身向燕王致谢。
国相封弈起身说道:“燕王胸襟,虽唐虞、商汤不能及也。今燕国虽罢侨置,以乃安人心,然流民之中有异能才华者众,若放于民间,犹如美玉弃于野,臣窃为燕国计,当擢邀世族子弟中聪慧贤阴者入我庠学,以为我燕国所用。”
韩桓之前受韩寿之乱牵扯,虽已查阴没有一直在一旁沉默不语的韩桓突然起身向燕王进言道:“大王,臣窃以为不可。”
“哦,韩景山,有何高论?”燕王缓缓的看向他。
燕王其实一直对韩桓如骨鲠在喉,其人虽久居辽东,燕王平崔毖之时与高瞻、石琮等被先王延拦入都。其人虽有名望,然迂腐过甚,先王在世,燕国其势日彰,想上表称王,众臣皆言:“勤诚王室,位卑任重,不足以镇华夷,宜表请大将军、燕王之号。”慕容廆欲纳之,独韩恒反驳道:“自群胡乘间,人婴荼毒,诸夏萧条,无复纲纪。阴公忠武笃诚,忧勤社稷,抗节孤危之中,建功万里之外,终古勤王之义,未之有也。夫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故桓、文有宁复一匡之功,亦不先求礼命以令诸侯。宜缮甲兵,候机会,除群凶,靖四海,功成之后,九锡自至。且要君以求宠爵者,非为臣之义也。”
先王大怒,欲杀之而后快,众臣皆为其求情,先王虑其为辽东世族之领袖,骤然杀之,恐群情激愤,故贬为新昌县令。
后当今燕王登基之时,辽东暴乱,欲收世人之心,方才下诏入宫,复位官爵。。
只见韩桓庄重的说道:“我燕国当行晋之旧制,行九品中正制,按家世选拔贤良子弟,方才是任用正道。”
“参军之言大谬,我燕国如日方升,且能重蹈晋室覆辙,其人该诛。”只见长史刘斌怒而说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燕鸣初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燕鸣初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