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湖浪荡,终是孑然 第二十七章、向天下讨取一杯酒醉去
目录:不臣| 作者:梦在江湖| 类别:武侠仙侠
一袭白袍的儒雅老者握着书卷,注视着院中的两棵老树,刺槐和柏树。柏树仍然很顽固,有老茎和树枝,旋转着,旋转着,看来它们可以活数百年。那棵刺槐树稀疏地覆盖着一些细小的树枝,它干燥而僵硬,没有生命力。它太旧了,很难说它是否仍然活着。
国子监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武德皇帝书写的‘尚学’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白玉做护栏,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金龙和玺。
先生迟暮两鬓白斑,步履蹒跚走进殿内,一双浑浊的老眼眯着,来到书案前坐下,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道:“今个不讲四书五经,咱们聊一个人,怀州晋王杨直,你们说,他是忠将还是反贼啊。”
二皇子郑德站起身朝着范进鞠了一躬,不屑挥动袖袍冷哼道:“肯定是反贼啊,他为了北玄余孽竟然违抗父皇圣命,最后派旧部护送余孽北上占领了幽州,洛阳城前一战我朝黑骑军将其斩于马下,何其快哉!”
范进看了一眼郑德,闭上眼睛点点头,“说的有理,你们是否心中都这样想?”
大皇子郑仁有些怯懦的站起身,谦卑的鞠了一躬,缓缓开口道:“先生我有一事不解,若他真的要造反何不直接挥兵西进,我朝黑骑军虽然勇猛却不如虎豹骑久经沙场若真打起来胜负难论,学生不解。 ”
范进缓缓起身,连连叹息摇头,摆手示意两人坐下,沉声道:“战国九雄灭其四,与北玄在渭水一战我朝损失惨重,他单骑护主落了个右手残疾。为国将女儿嫁去了北玄,北蟒来犯他请命北上御敌,前后三年战死二十万铁骑换来我朝寸土未丢啊!
是他挥兵攻取汴梁才有如今这天下,女儿被亲手逼死,只留下一外孙存活于世,被天下书生辱骂整整九年,可要论起丰功伟绩就连谋圣李林燕也自叹不如,洛阳城前没有跨出臣子之范畴。他不曾亏欠璃阳半分,到死也只是求了一份人情而已,不算多吧!”
范进迈步走大殿,走到那颗刺槐树前抬手抚摸,眼里满是辛酸。
“先生,为何不向父皇求情?”
抬眸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走到身旁的郑仁,只是笑笑,“盛夏的毛蝉从早到晚一直在叫可有人喜它?清晨公鸡只是啼鸣了两声可所有人都在听亦不反感。想说时不能说,能说时已不想说,事世无奈人无奈,举国皆醉我独醒,今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范进缓缓跪下,朗声道:“老臣先行告退,皇子殿下珍重!”
请辞还乡归于青田的范进将所有文墨焚毁,小书童不解可也不敢上前阻止,心疼落泪。
握着手中最后一本书,低头看见了‘心’字,扯下那一字放进嘴里咽下,侧头看向小书童,叹息道:“我死后你便回老家,若有一日郑仁继位,你就将书桌上那封信交给他,以后都不要再回来了。”
五圣之一的范进在交代完后,逝去。
小书童按照先生吩咐将他焚烧成骨灰放进坛子中,寻了一处风景秀美的地方迎风挥洒,而留在长安的则只是一座衣冠冢。
一生为璃阳王朝鞠躬尽瘁,晚年却一言不发,一策不进,沉默至死。
四权五圣,先后已逝三位,谋圣李林燕被砍了脑袋,观弈道人魏子恭坐化青阳观。但对于井市百姓而言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谁都会有那一天,毕竟圣人不是仙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对于身处堂庙的聪明人来说,只见前人去,不见后人归的悲痛又该何从吐诉。
而对于隐士而言,范进之死只有惋惜、悲叹。
“天下无人,范进之言犹在”
范进被称为文圣可谓是毁誉参半,他提倡取百家之长避其短,身为儒生说出此番言论便是被人戳着后脊骨骂了好多年,诸子百家当以儒、道、法三家最为有名。
可他仍然敢直言不讳道出其中利弊,如儒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儒家思想的缺点,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成分划分是与生俱来的。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批判?’。且写下三条,为臣之道当以身为镜,敢谏敢言。帝王贵胄当以身效法,知法而犯法则罪加一等。论才德不论出身,后起之秀才能如惊涛骇浪连绵不绝。
在当时引发了无数儒生口诛笔伐,范进只是一笑置之,其后更是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本事大小不在读书多少,反而有些人不宜读书。其一,钻进书中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其二,读书干坏事的人不宜读。其三,天分过高者不宜读书。”
御书房内,书案上弹劾范进的文章堆积如山。不可否认,郑奇渊由衷敬佩,范进与李林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聪慧过人,又同样倔强而孤独,然而他们本质上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二人终道路的不同。
与谋圣李林燕不同,纵使他有着‘文圣’如此高雅的称号;纵然他似乎有着孤芳不自赏的清高,但内心深处最在意的,却是育人;反观李林燕却太过功利。
无论是李林燕傲慢回答皇帝“君本佳人,奈何做贼?”那时那句回味的“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还是范进那简单而深刻的回答:“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离阳王朝的盛世是靠着李林燕谋略,杨直的奋勇向前拼搏出来的,难道他这个皇帝只是摆设?
‘璃阳以来,一人而已!’魏子恭给予李林燕如此高的评价,可对他却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当毒死魏子恭,害死李林燕,曹忠贤就顺理成章接替丞相之位。
谋圣李林燕,璃阳第一人?到头来还不让自己给灭了?
宦官一言不发站在一旁候着,心中不甚凄凉,伴君如伴虎,帝王一怒便是要人头落地,揣测圣意也需要拿捏适当否则便是玩火自焚。
郑奇渊将弹劾范进的奏折推倒在了地上,起身冷哼一声,撇下一句“以后这些事情交给曹忠贤即可,不必再送到朕这御书房碍眼”。
陈保胆战心惊的瘫坐在地上,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浑身都湿透了,可见心情突然大好的皇上不由摇摇头。
自从曹忠贤将义女献给了皇帝,从此夜夜笙歌醉心诗词歌赋,朝政大事全部丢给了曹丞相。
可他不知,曹丞相这几年将朝堂上比他有才的人全部革了职,生怕被人替掉。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已经大半与曹丞相为伍,剩下的无非辞官还乡闭口不言两条路可以走。
而当今皇帝谋害了忠臣贤良,仍不自觉,还以为现在的曹丞相依旧是起初那位兢兢业业的曹忠贤,可有些话他看的很清楚却不能言。
跪俯在地上将奏折一一捡起盖上黄布,连夜将奏折送往丞相府。
清晨时分,曹丞相亲自召集文武百官前往范进墓前吊唁,哭喊声如雷,那叫一个肝肠寸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曹忠贤双亲归了天。可坐在车碾上的郑奇渊却一滴眼泪都未掉,吊唁尚未结束便称身体不适回了宫,文武百官退去,唯有曹丞相一人跪坐在坟前,皇帝得知还特意让陈保送去了衣物,生怕这位国之栋梁生病无法顾忌朝政。
陈保站在一旁静静注视着曹丞相,将皇帝的话转达到后并没有着急离开,问道:“曹丞相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璃阳一手遮天,范进死了你不应该开心,为何却如此难过?”
陈保伺候过先皇,是宫中的老人再加上常伴君左右知冷知暖,就连曹忠贤也要谦让几分。
闻言,曹忠贤缓缓起身,擦拭眼角泪水叹息道:“范进死了,我曹忠贤岂非孤寂?”
陈保瞪大了眼睛,幡然醒悟,惊恐万状:“先帝派你去北玄蛰伏,那是你已经.....”
曹忠贤眯着眼走到陈保身前,抬手任由细土缓缓的从指缝流走,忽然张开手掌一把放掉,轻拍他的肩膀甩下一句,“聪明人不说明白话!”
望着曹忠贤大步离去的背影,陈保一屁股蹲坐在了地上,眼泪夺眶而出,胸口就像是压了一块巨石透不过气。
“举国皆醉我独醒,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在奏折上看到范进与大皇子说的这一番话,起初不明真意,可现在他全都明白了,他明白为什么范进会沉默至死。李林燕被弹劾时从头到尾没有辩驳过一句,毅然决然选择慷慨赴死。
原来一切都是他.....
彤云密布的清晨,隐约有一直瘦小的乌鸦越飞越远,身影越来越小直到融入进那一望无垠、萧瑟的旷野尽头。
一串再普通不过的白玉手链,除了装饰外唯一的用途便是丢给当铺换些银两。
想来知春与雪见草两人都是命苦之人,一个不知归期的等待,一个明知不归仍在等。红尘的故事换酒,只是想从旁人的故事中寻觅一个人的影子罢了。
分别时,她没有不舍,或许听过太多悲欢离别的故事早已麻木不堪,心如磐石。
“有一个人一直在红尘酒家等着,盼着。”
究竟知春在那家酒铺等了多久许南烛不清楚,但表面的平淡昭示着心中深处的酸楚,她说“等一个人无非两个结果,一个遗忘,一个遗忘伤感”,在转身的瞬间能够察觉到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财迷到了守财奴的知春将几日入账的银两塞给了小乞丐,他摆手告别时偷偷抹了把泪,他没有名字,自记事起便没有见过父母,是一位老乞丐讨饭将他喂大,记事起周围的人就管他叫小乞丐,养育他的老乞丐亦是如此。
“不是谁都能吃百家饭长大,我很幸运!”每次拍着胸脯满脸的骄傲,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手有脚干点什么不能解决温饱,为何要以乞讨为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候,小乞丐的脸上没了神采,似有些哀怨,“老乞丐告诉我,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人情是要偿还给天下人的,其实我的志向很大,相当一个大官,但这些年欠下的始终换不清,但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一定能够还清这笔债。”
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份恩情是一座山,堪比太行、王屋。不同的是太行、王屋尚有愚公带领子孙每天挖山不止,最终被天神背走。而“情”山则无人能挖,无人想挖。“情”之所以成山,皆是因为“子子孙孙无穷馈也。”
小乞丐不懂却瞪大眼睛反驳,“只要是债总有还完的时候,可能时间会长一点,或许一辈子吧。”
在得知许南烛要去桃花谷寻月跑泉,小乞丐来了精神,幼时老乞丐曾带他去过一次,可后来的事情他没有再说下,想来是那乞丐发生了意外。在路上遇到一些暮年乞讨的人,小乞丐总会从怀中拿出些钱给予一些,每次不多也就一个馒头的钱。
直至傍晚时分,小乞丐将最后一个铜板随手丢进一位乞丐碗里,而他自己则端着碗讨饭去了。
穆玄竹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瞧见小乞丐被人从院里赶出来,偶尔还会被人踹两脚,可他只是巧妙避溜之大吉。
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自是见过不少,定州城屠杀九十万人,临死都不敢奋勇搏杀仇人而是选择幽怨守军的撤防,自那日后许南烛披上了小灵屠的称号,北部经商要道的定州城尸骸遍野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人城,至今仍然忘不掉那些人死去前恐惧愤恨的眼神。另外一次则是遇到一位妇人,她的丈夫皆被山贼所杀,不敢找山贼寻仇却怒斥路人的冷漠,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小乞丐讨了半碗薄粥,穆玄竹偷偷将一个热包子放进了碗里。对此他只是嘿嘿一笑,没有感激道谢而是将热包子掰成两半又分给了一个乞讨的老汉。
穆玄竹拧眉,似有些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饭不能吃太饱,否则就不香了。”
小乞丐狼吞虎咽喝完半碗薄粥,吃完手中的半个包子,从酒壶里倒出水涮洗干净吃饭的家伙事,小心翼翼放进包裹中。
许南烛吃了三个大包子,满嘴流油打了个饱嗝,默不作声又下车买了些包子回来给穆玄竹留了些,其余的分给了乞讨的乞丐包括小乞丐。
这一次,小乞丐没有拒绝反而大口吃了起来。
一位年迈的老乞丐兴许是真的饿了,连吃了八个大包子后突然一头栽倒,咽了气。
小乞丐见怪不怪,只是叹息一声,默默背起死去的老乞丐朝着小镇外走,似乎这种事情已经习惯了。
穆玄竹捧着手中的包子,眼里满是自责,“你早就知道对不对?”
许南烛只是笑笑,对于这些行乞的人来说能够有一口吃的果腹便能活命,可若一次性给太多,饿极了的人是不知温饱的,直至胃被撑破才会停嘴,毕竟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好心人给予这么多,兴许这顿吃完下顿就得饿肚子,贪婪在不知不觉中萌芽,或许用在他们身上很不恰当,但事实往往比书本上写的要残酷很多。
有些事没有亲自触及过永远不会知道,可若碰到一回便是刻骨铭心,许南烛没有阻止她,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老乞丐被撑死,是悲事?还是幸事?
穆玄竹狠狠咬了一口,似乎跟这包子有什么深仇大恨。
许南烛轻声道:“善分两面,翻转间非善既恶。”
小乞丐埋葬好素不相识的老乞丐走了回来,他跳上马车继续赶路,或许是想安慰穆玄竹,他讲了一个故事,“八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个逃荒来的妇人。当时我讨到了一碗黄米饭,见她快要饿死了,我就沾了点凉水放到她嘴边。妇人饿极了,飞快把饭团一口吞下了肚,还对着我嘿嘿的笑着。等到一碗黄米饭下肚,她忽然神情痛苦捂着肚子凄声尖叫,折腾了良久,声音停了,嘴巴拼命张着,热腾腾的气从她嘴中喷出。”
讲述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淡漠,就像是在说一件江湖趣闻,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感触颇多的穆玄竹,眼神有些飘忽不定,起身钻进了车厢,她杀过人不止一个,可第一次知道善也是可以害人。
国子监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型,铜包鎏金,既所谓四角攒尖,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武德皇帝书写的‘尚学’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四面开门,门窗装饰三交六碗菱花图案。高大的石基下建水池环绕,池岸用白玉做护栏,四周建有围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柱间建雀替,大木构架绘以金龙和玺。
先生迟暮两鬓白斑,步履蹒跚走进殿内,一双浑浊的老眼眯着,来到书案前坐下,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道:“今个不讲四书五经,咱们聊一个人,怀州晋王杨直,你们说,他是忠将还是反贼啊。”
二皇子郑德站起身朝着范进鞠了一躬,不屑挥动袖袍冷哼道:“肯定是反贼啊,他为了北玄余孽竟然违抗父皇圣命,最后派旧部护送余孽北上占领了幽州,洛阳城前一战我朝黑骑军将其斩于马下,何其快哉!”
范进看了一眼郑德,闭上眼睛点点头,“说的有理,你们是否心中都这样想?”
大皇子郑仁有些怯懦的站起身,谦卑的鞠了一躬,缓缓开口道:“先生我有一事不解,若他真的要造反何不直接挥兵西进,我朝黑骑军虽然勇猛却不如虎豹骑久经沙场若真打起来胜负难论,学生不解。 ”
范进缓缓起身,连连叹息摇头,摆手示意两人坐下,沉声道:“战国九雄灭其四,与北玄在渭水一战我朝损失惨重,他单骑护主落了个右手残疾。为国将女儿嫁去了北玄,北蟒来犯他请命北上御敌,前后三年战死二十万铁骑换来我朝寸土未丢啊!
是他挥兵攻取汴梁才有如今这天下,女儿被亲手逼死,只留下一外孙存活于世,被天下书生辱骂整整九年,可要论起丰功伟绩就连谋圣李林燕也自叹不如,洛阳城前没有跨出臣子之范畴。他不曾亏欠璃阳半分,到死也只是求了一份人情而已,不算多吧!”
范进迈步走大殿,走到那颗刺槐树前抬手抚摸,眼里满是辛酸。
“先生,为何不向父皇求情?”
抬眸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走到身旁的郑仁,只是笑笑,“盛夏的毛蝉从早到晚一直在叫可有人喜它?清晨公鸡只是啼鸣了两声可所有人都在听亦不反感。想说时不能说,能说时已不想说,事世无奈人无奈,举国皆醉我独醒,今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范进缓缓跪下,朗声道:“老臣先行告退,皇子殿下珍重!”
请辞还乡归于青田的范进将所有文墨焚毁,小书童不解可也不敢上前阻止,心疼落泪。
握着手中最后一本书,低头看见了‘心’字,扯下那一字放进嘴里咽下,侧头看向小书童,叹息道:“我死后你便回老家,若有一日郑仁继位,你就将书桌上那封信交给他,以后都不要再回来了。”
五圣之一的范进在交代完后,逝去。
小书童按照先生吩咐将他焚烧成骨灰放进坛子中,寻了一处风景秀美的地方迎风挥洒,而留在长安的则只是一座衣冠冢。
一生为璃阳王朝鞠躬尽瘁,晚年却一言不发,一策不进,沉默至死。
四权五圣,先后已逝三位,谋圣李林燕被砍了脑袋,观弈道人魏子恭坐化青阳观。但对于井市百姓而言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谁都会有那一天,毕竟圣人不是仙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对于身处堂庙的聪明人来说,只见前人去,不见后人归的悲痛又该何从吐诉。
而对于隐士而言,范进之死只有惋惜、悲叹。
“天下无人,范进之言犹在”
范进被称为文圣可谓是毁誉参半,他提倡取百家之长避其短,身为儒生说出此番言论便是被人戳着后脊骨骂了好多年,诸子百家当以儒、道、法三家最为有名。
可他仍然敢直言不讳道出其中利弊,如儒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儒家思想的缺点,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种成分划分是与生俱来的。君王不管多么荒唐,作为臣民只有忠心的份,绝对不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批判?’。且写下三条,为臣之道当以身为镜,敢谏敢言。帝王贵胄当以身效法,知法而犯法则罪加一等。论才德不论出身,后起之秀才能如惊涛骇浪连绵不绝。
在当时引发了无数儒生口诛笔伐,范进只是一笑置之,其后更是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本事大小不在读书多少,反而有些人不宜读书。其一,钻进书中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其二,读书干坏事的人不宜读。其三,天分过高者不宜读书。”
御书房内,书案上弹劾范进的文章堆积如山。不可否认,郑奇渊由衷敬佩,范进与李林燕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聪慧过人,又同样倔强而孤独,然而他们本质上的不同导致了他们二人终道路的不同。
与谋圣李林燕不同,纵使他有着‘文圣’如此高雅的称号;纵然他似乎有着孤芳不自赏的清高,但内心深处最在意的,却是育人;反观李林燕却太过功利。
无论是李林燕傲慢回答皇帝“君本佳人,奈何做贼?”那时那句回味的“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贼寇。”还是范进那简单而深刻的回答:“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离阳王朝的盛世是靠着李林燕谋略,杨直的奋勇向前拼搏出来的,难道他这个皇帝只是摆设?
‘璃阳以来,一人而已!’魏子恭给予李林燕如此高的评价,可对他却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当毒死魏子恭,害死李林燕,曹忠贤就顺理成章接替丞相之位。
谋圣李林燕,璃阳第一人?到头来还不让自己给灭了?
宦官一言不发站在一旁候着,心中不甚凄凉,伴君如伴虎,帝王一怒便是要人头落地,揣测圣意也需要拿捏适当否则便是玩火自焚。
郑奇渊将弹劾范进的奏折推倒在了地上,起身冷哼一声,撇下一句“以后这些事情交给曹忠贤即可,不必再送到朕这御书房碍眼”。
陈保胆战心惊的瘫坐在地上,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浑身都湿透了,可见心情突然大好的皇上不由摇摇头。
自从曹忠贤将义女献给了皇帝,从此夜夜笙歌醉心诗词歌赋,朝政大事全部丢给了曹丞相。
可他不知,曹丞相这几年将朝堂上比他有才的人全部革了职,生怕被人替掉。
如今朝堂上的官员已经大半与曹丞相为伍,剩下的无非辞官还乡闭口不言两条路可以走。
而当今皇帝谋害了忠臣贤良,仍不自觉,还以为现在的曹丞相依旧是起初那位兢兢业业的曹忠贤,可有些话他看的很清楚却不能言。
跪俯在地上将奏折一一捡起盖上黄布,连夜将奏折送往丞相府。
清晨时分,曹丞相亲自召集文武百官前往范进墓前吊唁,哭喊声如雷,那叫一个肝肠寸断,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曹忠贤双亲归了天。可坐在车碾上的郑奇渊却一滴眼泪都未掉,吊唁尚未结束便称身体不适回了宫,文武百官退去,唯有曹丞相一人跪坐在坟前,皇帝得知还特意让陈保送去了衣物,生怕这位国之栋梁生病无法顾忌朝政。
陈保站在一旁静静注视着曹丞相,将皇帝的话转达到后并没有着急离开,问道:“曹丞相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璃阳一手遮天,范进死了你不应该开心,为何却如此难过?”
陈保伺候过先皇,是宫中的老人再加上常伴君左右知冷知暖,就连曹忠贤也要谦让几分。
闻言,曹忠贤缓缓起身,擦拭眼角泪水叹息道:“范进死了,我曹忠贤岂非孤寂?”
陈保瞪大了眼睛,幡然醒悟,惊恐万状:“先帝派你去北玄蛰伏,那是你已经.....”
曹忠贤眯着眼走到陈保身前,抬手任由细土缓缓的从指缝流走,忽然张开手掌一把放掉,轻拍他的肩膀甩下一句,“聪明人不说明白话!”
望着曹忠贤大步离去的背影,陈保一屁股蹲坐在了地上,眼泪夺眶而出,胸口就像是压了一块巨石透不过气。
“举国皆醉我独醒,日便向天下讨一杯酒吃,醉去吧!”
在奏折上看到范进与大皇子说的这一番话,起初不明真意,可现在他全都明白了,他明白为什么范进会沉默至死。李林燕被弹劾时从头到尾没有辩驳过一句,毅然决然选择慷慨赴死。
原来一切都是他.....
彤云密布的清晨,隐约有一直瘦小的乌鸦越飞越远,身影越来越小直到融入进那一望无垠、萧瑟的旷野尽头。
一串再普通不过的白玉手链,除了装饰外唯一的用途便是丢给当铺换些银两。
想来知春与雪见草两人都是命苦之人,一个不知归期的等待,一个明知不归仍在等。红尘的故事换酒,只是想从旁人的故事中寻觅一个人的影子罢了。
分别时,她没有不舍,或许听过太多悲欢离别的故事早已麻木不堪,心如磐石。
“有一个人一直在红尘酒家等着,盼着。”
究竟知春在那家酒铺等了多久许南烛不清楚,但表面的平淡昭示着心中深处的酸楚,她说“等一个人无非两个结果,一个遗忘,一个遗忘伤感”,在转身的瞬间能够察觉到她的眼眶已经红了。
财迷到了守财奴的知春将几日入账的银两塞给了小乞丐,他摆手告别时偷偷抹了把泪,他没有名字,自记事起便没有见过父母,是一位老乞丐讨饭将他喂大,记事起周围的人就管他叫小乞丐,养育他的老乞丐亦是如此。
“不是谁都能吃百家饭长大,我很幸运!”每次拍着胸脯满脸的骄傲,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有手有脚干点什么不能解决温饱,为何要以乞讨为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候,小乞丐的脸上没了神采,似有些哀怨,“老乞丐告诉我,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人情是要偿还给天下人的,其实我的志向很大,相当一个大官,但这些年欠下的始终换不清,但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一定能够还清这笔债。”
吃百家饭蒙百家情,这份恩情是一座山,堪比太行、王屋。不同的是太行、王屋尚有愚公带领子孙每天挖山不止,最终被天神背走。而“情”山则无人能挖,无人想挖。“情”之所以成山,皆是因为“子子孙孙无穷馈也。”
小乞丐不懂却瞪大眼睛反驳,“只要是债总有还完的时候,可能时间会长一点,或许一辈子吧。”
在得知许南烛要去桃花谷寻月跑泉,小乞丐来了精神,幼时老乞丐曾带他去过一次,可后来的事情他没有再说下,想来是那乞丐发生了意外。在路上遇到一些暮年乞讨的人,小乞丐总会从怀中拿出些钱给予一些,每次不多也就一个馒头的钱。
直至傍晚时分,小乞丐将最后一个铜板随手丢进一位乞丐碗里,而他自己则端着碗讨饭去了。
穆玄竹捧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瞧见小乞丐被人从院里赶出来,偶尔还会被人踹两脚,可他只是巧妙避溜之大吉。
斗米恩升米仇的事情自是见过不少,定州城屠杀九十万人,临死都不敢奋勇搏杀仇人而是选择幽怨守军的撤防,自那日后许南烛披上了小灵屠的称号,北部经商要道的定州城尸骸遍野成了名副其实的死人城,至今仍然忘不掉那些人死去前恐惧愤恨的眼神。另外一次则是遇到一位妇人,她的丈夫皆被山贼所杀,不敢找山贼寻仇却怒斥路人的冷漠,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小乞丐讨了半碗薄粥,穆玄竹偷偷将一个热包子放进了碗里。对此他只是嘿嘿一笑,没有感激道谢而是将热包子掰成两半又分给了一个乞讨的老汉。
穆玄竹拧眉,似有些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饭不能吃太饱,否则就不香了。”
小乞丐狼吞虎咽喝完半碗薄粥,吃完手中的半个包子,从酒壶里倒出水涮洗干净吃饭的家伙事,小心翼翼放进包裹中。
许南烛吃了三个大包子,满嘴流油打了个饱嗝,默不作声又下车买了些包子回来给穆玄竹留了些,其余的分给了乞讨的乞丐包括小乞丐。
这一次,小乞丐没有拒绝反而大口吃了起来。
一位年迈的老乞丐兴许是真的饿了,连吃了八个大包子后突然一头栽倒,咽了气。
小乞丐见怪不怪,只是叹息一声,默默背起死去的老乞丐朝着小镇外走,似乎这种事情已经习惯了。
穆玄竹捧着手中的包子,眼里满是自责,“你早就知道对不对?”
许南烛只是笑笑,对于这些行乞的人来说能够有一口吃的果腹便能活命,可若一次性给太多,饿极了的人是不知温饱的,直至胃被撑破才会停嘴,毕竟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好心人给予这么多,兴许这顿吃完下顿就得饿肚子,贪婪在不知不觉中萌芽,或许用在他们身上很不恰当,但事实往往比书本上写的要残酷很多。
有些事没有亲自触及过永远不会知道,可若碰到一回便是刻骨铭心,许南烛没有阻止她,只是眼睁睁的看着老乞丐被撑死,是悲事?还是幸事?
穆玄竹狠狠咬了一口,似乎跟这包子有什么深仇大恨。
许南烛轻声道:“善分两面,翻转间非善既恶。”
小乞丐埋葬好素不相识的老乞丐走了回来,他跳上马车继续赶路,或许是想安慰穆玄竹,他讲了一个故事,“八岁那年,我遇到了一个逃荒来的妇人。当时我讨到了一碗黄米饭,见她快要饿死了,我就沾了点凉水放到她嘴边。妇人饿极了,飞快把饭团一口吞下了肚,还对着我嘿嘿的笑着。等到一碗黄米饭下肚,她忽然神情痛苦捂着肚子凄声尖叫,折腾了良久,声音停了,嘴巴拼命张着,热腾腾的气从她嘴中喷出。”
讲述的时候他的神情很淡漠,就像是在说一件江湖趣闻,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感触颇多的穆玄竹,眼神有些飘忽不定,起身钻进了车厢,她杀过人不止一个,可第一次知道善也是可以害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不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不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