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良将如云,弓马殷实
目录: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作者:仗剑至天涯| 类别:历史军事
就大明当前的情况,崇祯皇帝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他不是某一领域崩了,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全都崩了。
想摆脱上下摆烂的境遇,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毕竟大明的根子都烂了不少,稍有大的动作,便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所以崇祯皇帝要在制衡朝堂,稳住局势的前提下,多提拔一些靠谱的官员、将领,打造一个靠谱的基本盘,来一点点逆转过来。
“等稳住朝堂局势,谋划好辽东部署后,该想办法稳住山陕那边乱局了。”来到悬挂的地舆图前,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囔囔道:“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真是够不好受的,什么事情都要提前想到,不然流寇之势就不受制约了。”
当前那些造反派,还在山陕这一区域作乱,主要集中在陕西这边,尚未形成流窜作乱的势头。
崇祯皇帝必须要做些什么。
相比较于席卷半个大明的流寇作乱,崇祯皇帝宁愿叫山陕一带被打烂,也绝不能叫流寇席卷河南、湖广等地,最终造成中都的失守。
在崇祯皇帝的眼中看来,造反是最不需要本钱的,拢住能打的那一批精锐,喊上几句口号,裹挟饿红眼的百姓,冲击拖饷、欠饷的明军队伍,一次打不过,那就跑,事后再寻找机会,在这样一种前提下,陕西那边的局势日益糜烂。
造成这种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根源,除了山陕两地连年自然灾害外,便是所征赋税加剧,地方官府勾结权贵士绅,行苛捐杂税盘剥,行土地兼并,叫那里的百姓彻底没了活路,阶级矛盾激化,才导致的这种情况。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叫崇祯皇帝拿出多余的钱粮,去招抚那些见过血的流寇头子,纯粹是肉包子打狗。
已经享乐过的流寇头子,那野心是会膨胀起来的。
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这些流寇头子,算是朝廷已知的大势力了,而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不是在造反的路上,就是在苟着发展中。
怎么解决陕西一带现存的问题,便是崇祯皇帝必须要解决的,但这同样也难住崇祯皇帝了。
因为他想出的那些办法,都不能抬到明面上去做,毕竟他是大明皇帝,总不能鲜明旗帜的表态,杀贪婪的士绅阶层,杀的多朝廷赏的多吧,这话敢讲出来,要不了多久,整个大明都造反了。
屁股决定脑袋。
趁着当前的流寇势力,还没到所谓大暴动期,崇祯皇帝要尽早制衡朝堂,稳住局势,然后设法布局山陕等地。
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桉,正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形成。
“皇爷,曹化雨归京了。”王德化匆匆走进公事房,对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拱手道:“其领着几名将领,正在午门那边候着。”
想什么来什么!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指向王德化道:“你去,将曹化雨他们,即刻领到朕这里。”
“喏!”
眼下大明这样的乱局,最需要良将来稳局势,在谋划山陕之地前,崇祯皇帝要做成两件大事。
一个是辽东。
一个是京营。
目前辽东那边的部署,已然在逐一落实之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能帮朝廷减轻不少压力。
而拱卫京畿的三大营,若是能彻底整饬出来,那也能给朝廷减轻不少压力,毕竟这其中吃空饷喝兵血的太多了。
在大明财政出现失衡的背景下,‘开源’和‘节流’这两项事情,便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唯有将大明宝贵的财政,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扩大实际掌控的基本盘,才能一点点逆转过来。
……
思绪有些杂乱的曹化雨,紧跟着王德化的脚步,朝着乾清门方向而去,为完成天子所下旨意,这些时日他算是遭了大罪。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被天子点名的将领,一个个被他找出来,而在返回京城的期间,遇到的一些事情,又叫曹化雨心里揣揣难安。
突然出现的内厂、西厂,在北直隶治下各府行事,这闹出的动静,曹化雨也是知晓了一些。
他的弟弟曹化淳,先前可是……
“曹将军,军机处到了。”在前引路的王德化,此时停下脚步,对曹化雨说道,而这一言,叫曹化雨瞬时惊醒过来。
跟在曹化雨身后的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等人,此时心情莫名激动起来,即将见到大明的天子,又怎能叫他们不激动呢。
随王德化一道走进军机处公事房,以曹化雨为首的众人,在见到崇祯皇帝后,忙拱手作揖道:“拜见陛下!”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着曹化雨身后的几人,双眼不由得微眯起来,心里暗暗说道,这几个便是曹文诏他们吧。
够用了,够用了。
在没培养出脱产的职业军人前,先叫他们帮自己分担些压力,撑住大明的局势,不进一步糜烂下去,足够了。
“免礼吧。”崇祯皇帝神情澹然道:“曹化雨,这次辛苦你了,帮朕找来了这些良将,朕心甚慰。”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
曹化雨忙拱手作揖道。
眼下西苑的讲武堂,已经搭建起框架了,周遇吉、陈继盛、毛承禄这些将校,开始相互碰撞,摸索崇祯皇帝所想要的进修培养机制。
像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良将,初次见面下,崇祯皇帝要保持相应的克制,不能过多表露自己的态度,要叫他们始终紧绷着一根弦,这样才能叫他们保持积极的势头。
“在西苑那边,朕创办了讲武堂。”
跟曹文诏他们几人,简单聊了几句后,崇祯皇帝神情澹然道:“你们就跟着过去吧,是否有真的本事,就先在讲武堂创出名堂再说,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到时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在决定用或不用。”
“喏!”
有本事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会发光的,崇祯皇帝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在讲武堂那边,能碰撞出更多的东西,完善大明职业军人的培养机制。
想摆脱上下摆烂的境遇,就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毕竟大明的根子都烂了不少,稍有大的动作,便会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所以崇祯皇帝要在制衡朝堂,稳住局势的前提下,多提拔一些靠谱的官员、将领,打造一个靠谱的基本盘,来一点点逆转过来。
“等稳住朝堂局势,谋划好辽东部署后,该想办法稳住山陕那边乱局了。”来到悬挂的地舆图前,崇祯皇帝双眼微眯,囔囔道:“被架在火上烤的滋味,真是够不好受的,什么事情都要提前想到,不然流寇之势就不受制约了。”
当前那些造反派,还在山陕这一区域作乱,主要集中在陕西这边,尚未形成流窜作乱的势头。
崇祯皇帝必须要做些什么。
相比较于席卷半个大明的流寇作乱,崇祯皇帝宁愿叫山陕一带被打烂,也绝不能叫流寇席卷河南、湖广等地,最终造成中都的失守。
在崇祯皇帝的眼中看来,造反是最不需要本钱的,拢住能打的那一批精锐,喊上几句口号,裹挟饿红眼的百姓,冲击拖饷、欠饷的明军队伍,一次打不过,那就跑,事后再寻找机会,在这样一种前提下,陕西那边的局势日益糜烂。
造成这种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根源,除了山陕两地连年自然灾害外,便是所征赋税加剧,地方官府勾结权贵士绅,行苛捐杂税盘剥,行土地兼并,叫那里的百姓彻底没了活路,阶级矛盾激化,才导致的这种情况。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叫崇祯皇帝拿出多余的钱粮,去招抚那些见过血的流寇头子,纯粹是肉包子打狗。
已经享乐过的流寇头子,那野心是会膨胀起来的。
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这些流寇头子,算是朝廷已知的大势力了,而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不是在造反的路上,就是在苟着发展中。
怎么解决陕西一带现存的问题,便是崇祯皇帝必须要解决的,但这同样也难住崇祯皇帝了。
因为他想出的那些办法,都不能抬到明面上去做,毕竟他是大明皇帝,总不能鲜明旗帜的表态,杀贪婪的士绅阶层,杀的多朝廷赏的多吧,这话敢讲出来,要不了多久,整个大明都造反了。
屁股决定脑袋。
趁着当前的流寇势力,还没到所谓大暴动期,崇祯皇帝要尽早制衡朝堂,稳住局势,然后设法布局山陕等地。
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桉,正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形成。
“皇爷,曹化雨归京了。”王德化匆匆走进公事房,对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拱手道:“其领着几名将领,正在午门那边候着。”
想什么来什么!
崇祯皇帝转过身来,指向王德化道:“你去,将曹化雨他们,即刻领到朕这里。”
“喏!”
眼下大明这样的乱局,最需要良将来稳局势,在谋划山陕之地前,崇祯皇帝要做成两件大事。
一个是辽东。
一个是京营。
目前辽东那边的部署,已然在逐一落实之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能帮朝廷减轻不少压力。
而拱卫京畿的三大营,若是能彻底整饬出来,那也能给朝廷减轻不少压力,毕竟这其中吃空饷喝兵血的太多了。
在大明财政出现失衡的背景下,‘开源’和‘节流’这两项事情,便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唯有将大明宝贵的财政,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扩大实际掌控的基本盘,才能一点点逆转过来。
……
思绪有些杂乱的曹化雨,紧跟着王德化的脚步,朝着乾清门方向而去,为完成天子所下旨意,这些时日他算是遭了大罪。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被天子点名的将领,一个个被他找出来,而在返回京城的期间,遇到的一些事情,又叫曹化雨心里揣揣难安。
突然出现的内厂、西厂,在北直隶治下各府行事,这闹出的动静,曹化雨也是知晓了一些。
他的弟弟曹化淳,先前可是……
“曹将军,军机处到了。”在前引路的王德化,此时停下脚步,对曹化雨说道,而这一言,叫曹化雨瞬时惊醒过来。
跟在曹化雨身后的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等人,此时心情莫名激动起来,即将见到大明的天子,又怎能叫他们不激动呢。
随王德化一道走进军机处公事房,以曹化雨为首的众人,在见到崇祯皇帝后,忙拱手作揖道:“拜见陛下!”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着曹化雨身后的几人,双眼不由得微眯起来,心里暗暗说道,这几个便是曹文诏他们吧。
够用了,够用了。
在没培养出脱产的职业军人前,先叫他们帮自己分担些压力,撑住大明的局势,不进一步糜烂下去,足够了。
“免礼吧。”崇祯皇帝神情澹然道:“曹化雨,这次辛苦你了,帮朕找来了这些良将,朕心甚慰。”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
曹化雨忙拱手作揖道。
眼下西苑的讲武堂,已经搭建起框架了,周遇吉、陈继盛、毛承禄这些将校,开始相互碰撞,摸索崇祯皇帝所想要的进修培养机制。
像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良将,初次见面下,崇祯皇帝要保持相应的克制,不能过多表露自己的态度,要叫他们始终紧绷着一根弦,这样才能叫他们保持积极的势头。
“在西苑那边,朕创办了讲武堂。”
跟曹文诏他们几人,简单聊了几句后,崇祯皇帝神情澹然道:“你们就跟着过去吧,是否有真的本事,就先在讲武堂创出名堂再说,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到时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在决定用或不用。”
“喏!”
有本事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会发光的,崇祯皇帝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在讲武堂那边,能碰撞出更多的东西,完善大明职业军人的培养机制。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