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开海前奏曲
目录: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作者:仗剑至天涯| 类别:历史军事
粮食不是一天养成的,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
想解决自然灾害+人祸造成的区域性、爆发型的粮食荒,崇祯皇帝首先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外加足够高的眼界。
唯有跳出大明的旧世界樊笼,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着手布局和谋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承恩很忙。
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大内行厂,要去做的事情很多,要督促的事情很多,以至于在御前服侍的时间,都大大缩减了。
远离天子身边,这对内廷的太监来说,可谓是大忌。
只是在内廷上下,尤其是太监这个小圈子,谁心里都很清楚,天子对王承恩的宠信,是谁都无法撼动的。
“王伴伴…这几日忙坏了吧。”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神情憔悴的王承恩,对韩赞周说道:“去,给王伴伴端来盏茶水,在搬个墩子过来。”
“喏!”
韩赞周强压着惊异,拱手应道,便前去给王承恩端茶倒水,搬来墩子叫其休息。
“皇爷在上,奴婢怎敢放肆。”
王承恩拱手说道:“能为皇爷尽心办差,是奴婢应该做的事情,奴婢……”
“行啦,叫你做,你就坐。”
崇祯皇帝摆手道:“这是在朕的乾清宫,就别那么多废话了,内厂干系重大,你这个内厂厂公,要做好分内事。
多替朕分忧,才是正事。
农科那边的事情,做的不错。
所定下的那些皇庄,后续要派人过去,正告那些掌庄太监,敢对农科阳奉阴违,或故意刁难的,那便等着杖毙吧。”
“皇爷放心。”
捧着茶盏的王承恩,欠身说道:“武备院和农科之事,皆被奴婢在内厂列为头等要务。
但凡发现任何苗头,敢耽搁武备院和农科,那内厂的执法队,就会赶赴过去,将涉事者悉数缉拿。
不过皇爷…眼下内厂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手方面有些不足,是否能从内书堂那边,再调一批宦官补充进来?”
“朕恩准了。”
崇祯皇帝点头应道,伸手示意叫王承恩坐下,随后继续道:“朕这里还有件事情,需要你尽快着办。”
对自家皇爷表明的态度,在旁服侍的韩赞周,心里唏嘘不已,整个内廷,能被皇爷这般厚待和信任,唯王太监一人也!
谁能想象的到,新设的大内行厂,单论规模和体量,已然赶超上东辑事厂。
尤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辑事厂的曹化淳,在内廷销声匿迹的时间太长,这也使得韩赞周这帮太监小圈子,对其敬畏之心有所下降。
可是这帮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太监群体,哪里又会揣摩透崇祯皇帝的心思呢。
“朕打算在天津三卫那边,筹办起一座造船厂,设掌厂太监,隶属于大内行厂下辖。”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严肃道:“国朝这边的情况,王伴伴心里也清楚,随着内廷所辖皇庄,筹办的厂区逐步落成,便民铺这一惠民组织,要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设立。
那么对于粮食、棉花等一应所需,也会跟着激增上来。
为避免后期出现短缺情况,朕打算组建起一支海上船队。
将先前所聚拢的船匠,包括培训的那批匠户,悉数转移到天津那边,寻找合适的临海地域,筹建造船厂,修造大型海船。
所选造船厂地址,要用银子购买,不可仗势欺人,这个掌厂太监,你要选好合适的人选,不可误了朕的大事。”
“奴婢明白。”
跟着站起身来的王承恩,欠身说道:“皇爷,那组建海上船队的一应人选,是否从大内行厂这边筛选?”
“不用!”
崇祯皇帝摆手道:“日后要组建的海上船队,内厂负责好监察事宜即可,至于海上船队的人手,可慢慢进行挑选。
专司商贸往来的,专司船队航行的,专司船队护卫的,这些都要单独搭建队伍。
内厂这边,可筹建起一个海事处,专门对接海贸事宜,相应的制度要完善好,日后朕有大用。”
“喏!”
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大明于国朝这一层面,已然落后太多太多了。
大洋彼岸的欧罗巴诸国,凭借着海上贸易,肆意劫掠财富,以壮大自身根基。
对崇祯皇帝来讲,虽说海上存在太多的风险,但所能斩获的利益又非常客观。
要知道大明走私海贸极为盛行,尤其是东南沿海一点,从事海贸的群体,可谓是多到数不胜数。
像茶叶、丝绸、瓷器,这可是海外热销的三大商品。
凭借着上述三大商品,导致欧罗巴诸国,在各处辛苦得到的银子,多数都流入到大明治下。
倘若大明真的贯彻禁海事,那红薯这类舶来物,又怎会出现在大明治下呢?
“王伴伴,有件事情你要记在心里。”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叫临海的那些皇庄,若是有可能的话,多与北上的海商联系起来。
多从他们的口中,打探海图之事。
在天津设造船厂,这只是一个开始。
先前朕给徐光启、孙元化他们,都下达了旨意,叫他们帮着聚拢西洋船匠,到时可迁移到天津,参与具体的造船事宜。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大明的身上,要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上这一块,其实我大明已经落后很多了。
等到日后培养出的船匠多了,后续还要再多开辟一批造船厂,帮助我大明在海上的力量,能够变得更强。”
“奴婢明白了。”
王承恩拱手应道。
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终究只是幻想罢了。
大明宝船是强,但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想要在海上崛起,就必须汲取精华和养分,结合自身的底蕴,在造船一事上,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不过想要建设属于大明的海上强军,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水师这一近海性质的海上力量,终究要迈向远洋性质的海上力量,不然大明如何能实现弯道超车,夺取大航海时代的种种红利呢?
想解决自然灾害+人祸造成的区域性、爆发型的粮食荒,崇祯皇帝首先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外加足够高的眼界。
唯有跳出大明的旧世界樊笼,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着手布局和谋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承恩很忙。
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大内行厂,要去做的事情很多,要督促的事情很多,以至于在御前服侍的时间,都大大缩减了。
远离天子身边,这对内廷的太监来说,可谓是大忌。
只是在内廷上下,尤其是太监这个小圈子,谁心里都很清楚,天子对王承恩的宠信,是谁都无法撼动的。
“王伴伴…这几日忙坏了吧。”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神情憔悴的王承恩,对韩赞周说道:“去,给王伴伴端来盏茶水,在搬个墩子过来。”
“喏!”
韩赞周强压着惊异,拱手应道,便前去给王承恩端茶倒水,搬来墩子叫其休息。
“皇爷在上,奴婢怎敢放肆。”
王承恩拱手说道:“能为皇爷尽心办差,是奴婢应该做的事情,奴婢……”
“行啦,叫你做,你就坐。”
崇祯皇帝摆手道:“这是在朕的乾清宫,就别那么多废话了,内厂干系重大,你这个内厂厂公,要做好分内事。
多替朕分忧,才是正事。
农科那边的事情,做的不错。
所定下的那些皇庄,后续要派人过去,正告那些掌庄太监,敢对农科阳奉阴违,或故意刁难的,那便等着杖毙吧。”
“皇爷放心。”
捧着茶盏的王承恩,欠身说道:“武备院和农科之事,皆被奴婢在内厂列为头等要务。
但凡发现任何苗头,敢耽搁武备院和农科,那内厂的执法队,就会赶赴过去,将涉事者悉数缉拿。
不过皇爷…眼下内厂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手方面有些不足,是否能从内书堂那边,再调一批宦官补充进来?”
“朕恩准了。”
崇祯皇帝点头应道,伸手示意叫王承恩坐下,随后继续道:“朕这里还有件事情,需要你尽快着办。”
对自家皇爷表明的态度,在旁服侍的韩赞周,心里唏嘘不已,整个内廷,能被皇爷这般厚待和信任,唯王太监一人也!
谁能想象的到,新设的大内行厂,单论规模和体量,已然赶超上东辑事厂。
尤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辑事厂的曹化淳,在内廷销声匿迹的时间太长,这也使得韩赞周这帮太监小圈子,对其敬畏之心有所下降。
可是这帮十二监四司八局的太监群体,哪里又会揣摩透崇祯皇帝的心思呢。
“朕打算在天津三卫那边,筹办起一座造船厂,设掌厂太监,隶属于大内行厂下辖。”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严肃道:“国朝这边的情况,王伴伴心里也清楚,随着内廷所辖皇庄,筹办的厂区逐步落成,便民铺这一惠民组织,要在北直隶治下各府州县逐步设立。
那么对于粮食、棉花等一应所需,也会跟着激增上来。
为避免后期出现短缺情况,朕打算组建起一支海上船队。
将先前所聚拢的船匠,包括培训的那批匠户,悉数转移到天津那边,寻找合适的临海地域,筹建造船厂,修造大型海船。
所选造船厂地址,要用银子购买,不可仗势欺人,这个掌厂太监,你要选好合适的人选,不可误了朕的大事。”
“奴婢明白。”
跟着站起身来的王承恩,欠身说道:“皇爷,那组建海上船队的一应人选,是否从大内行厂这边筛选?”
“不用!”
崇祯皇帝摆手道:“日后要组建的海上船队,内厂负责好监察事宜即可,至于海上船队的人手,可慢慢进行挑选。
专司商贸往来的,专司船队航行的,专司船队护卫的,这些都要单独搭建队伍。
内厂这边,可筹建起一个海事处,专门对接海贸事宜,相应的制度要完善好,日后朕有大用。”
“喏!”
在大航海时代的背景下,大明于国朝这一层面,已然落后太多太多了。
大洋彼岸的欧罗巴诸国,凭借着海上贸易,肆意劫掠财富,以壮大自身根基。
对崇祯皇帝来讲,虽说海上存在太多的风险,但所能斩获的利益又非常客观。
要知道大明走私海贸极为盛行,尤其是东南沿海一点,从事海贸的群体,可谓是多到数不胜数。
像茶叶、丝绸、瓷器,这可是海外热销的三大商品。
凭借着上述三大商品,导致欧罗巴诸国,在各处辛苦得到的银子,多数都流入到大明治下。
倘若大明真的贯彻禁海事,那红薯这类舶来物,又怎会出现在大明治下呢?
“王伴伴,有件事情你要记在心里。”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叫临海的那些皇庄,若是有可能的话,多与北上的海商联系起来。
多从他们的口中,打探海图之事。
在天津设造船厂,这只是一个开始。
先前朕给徐光启、孙元化他们,都下达了旨意,叫他们帮着聚拢西洋船匠,到时可迁移到天津,参与具体的造船事宜。
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大明的身上,要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海上这一块,其实我大明已经落后很多了。
等到日后培养出的船匠多了,后续还要再多开辟一批造船厂,帮助我大明在海上的力量,能够变得更强。”
“奴婢明白了。”
王承恩拱手应道。
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终究只是幻想罢了。
大明宝船是强,但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想要在海上崛起,就必须汲取精华和养分,结合自身的底蕴,在造船一事上,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不过想要建设属于大明的海上强军,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水师这一近海性质的海上力量,终究要迈向远洋性质的海上力量,不然大明如何能实现弯道超车,夺取大航海时代的种种红利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