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章 赵胡多高?
目录:满级考古大师| 作者:顾屈| 类别:都市言情
将覆盖在玉衣上的玉璧、玉璜、三组印玺全都拿出来之后,陈翰他们五人,便围着“棺椁”开始清理玉衣的玉片了。
这玩意说好清理吧,也容易,但是说难也难。
因为用来固定玉片的丝线和丝带,都已经全部腐朽了,所有的玉片都散落在了棺内。
所有考古人员,只能一枚一枚的将玉片拿起来,放入专门的箱子里。
还不能像抓东西一样,直接一把一把的抓。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玉片中,有没有夹杂什么其他的物品,比如墓主人的骨骼碎片,比如一些玉衣内衬的麻、丝绸织物残留物。
大家只能一片、一片的从棺内提取。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一直重复拿起玉片,检查下上面有没有残留物,然后放入盒子这一套动作。
但是内棺的玉片多啊!
保守估计,至少得有个两千多片。
五个人一起捡,一分钟也就捡个二三十片而已。
光是捡这些玉片,估计都得捡一两个小时。
随着棺内玉片的渐渐减少,被玉片掩埋的墓主人情况,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虽然玉衣内墓主人的骨殖大部分已腐朽,只剩下骨渣或如粉状。
但整个骨架形态还可看得出来,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北足南,面部朝上,微向右偏。上肢微内曲,两手合拢按在玉衣腹部,下肢伸直。
与在博物馆内,常见到的玉衣修复好后,双手放在两边伸直的样子不同。
实际上在出土的时候,大部分穿玉衣的墓主人,双手都是交叉合拢放在腹部的。
因为这样才像是“睡觉”的样子,而不是冰冷的死亡。
“墓主人的头骨已被倒塌的棺椁木板所砸,顶骨只存少许,枕骨残块内很少污泥,颜面骨散碎严重,已无法辨认了。”
陈翰一边配合着李教授一起清理重要的面部,一边向其他人介绍情况。
面部的骨骼散碎严重,那说明至少墓主人是没办法像辛追夫人那样,做面部3D建模重建了。
这位南越国君长什么样子,是没办法重现了。
“牙齿中的齿冠,仅余珐琅质地的外壳了,下颔内侧粘附小粒的珍珠成团,有百余粒,珠体直径约1毫米,一部分珍珠上粘有丝织物残痕。”
“这应该是入殓时用丝绢包裹成一个小珍珠团,塞入了墓主人口中,以充饭含。”
饭含,是古丧仪之一。
出自《周礼·地官·舍人》。
根据死者身份不同,把谷,贝放入死者口里。
关于饭,根据《周礼》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
而含,则是“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
也就是天子要往嘴里塞宝珠,诸侯塞玉,大夫用不圆的珠子,士塞贝。
不过这个周礼制度,到了西汉基本已经奔溃了,所有去世的贵族,基本上有能力的都会给自己准备个玉含。
比如凤凰山168汉墓的随先生,就在嘴里含了个刻有自己私名的玉印。
严格来说,其实他也僭越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这种事情也没人管,毕竟含到嘴里之后,人就下葬了。
比起生前僭越用玉印,这种死后自己偷偷含一枚玉印的事情,倒是无伤大雅。
“墓主人赵胡嘴里含的是珍珠,看来确实是以天子之礼下葬的。”
“只是,为什么只有一棺一椁啊?”
陈翰还是对主墓室只有一棺一椁的事情,耿耿于怀。
不过一米八多点的宽度,这样的墓室在天子级别来说,算是非常袖珍了。
要不是长度有四米多,这都不像是埋了一位“天子”。
“行了,这些事以后讨论。”
李教授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纪录下。”
“墓主人下颔残骨保存情况较佳,齿床上保持着第一、第二门齿,犬齿与第一前臼齿各1对。”
“左侧第二前臼齿及2颗臼齿、1颗智齿,均顺序排列。”
“智齿都已经长好了,这表明墓主人是成年人。”
“残存的颅骨还显示出男性的骨骼特征。”
“从目前墓主人骨骼上展现的情况看,墓主人是南越第二代君主赵胡的猜测,应该还是正确的。”
虽然说,墓中出土了南越文帝的礼器,玉玺,私名印。
但是还是有那么极小的概率,墓主人有可能不是南越文帝赵胡。
万一,要是棺椁内躺着的是个女性,那不就傻眼了嘛!
还好,上天没有给大家开这么个荒诞的玩笑。
穿着玉衣的墓主人是个男性。
那基本就稳了。
另一边,和傅所长,凌安一起提取中部、下部玉片的庄云鹏,也中气十足的汇报道:“墓主人的脊椎骨略有弯曲。”
“颈椎大部分已模糊难辨,胸椎只存轮廓,中部尚能辨识出4对肋骨,已全酥裂压扁。”
“腰椎保存较差,个别节上可看出乳突痕迹。两侧肩胛骨及左部锁骨尚见一些痕迹残留。”
“墓主人生前脊椎可能有些问题,或许有些许驼背。”
“最重要的是,下身的髋骨轮廓尚清楚,虽然两股骨酥裂,多已粉化,髌骨、胫骨、腓骨残留的痕迹已经混杂难分。”
“但是!”
“右足的跗骨还是清晰可辨的!”
跗骨,也就是脚掌的位置。
确定了脚掌的位置,以及头颅的位置,那就能够知道墓主人的准确身高了!
庄云鹏拿起一卷软尺,以墓主人头顶为起点,一直拉到了墓主人跗骨的位置。
“根据保存的骨架痕迹测量,自墓主人顶部至足根,长170厘米!”
“墓主人生前的身高,估计于此相去不远!”
“误差不超过两厘米!”
就算加上肌肉组织的一点点误差,墓主人南越文帝赵胡的身高,应该也不超过172厘米。
这个身高,在现代人来说,是有点矮了。
但是对古代人,特别是公元前的古人来说,已经算的上非常高挑了。
别看史书上对一些武将的描述,动不动就身高八尺。
以战国的楚尺,一尺22.7厘米来算。
身高八尺的大汉,实际上也就184厘米。
而且这些还只是个例!是能够被记载在史书上的知名武将!
姚明还2米26呢,难不成所有现代华夏人身高都两米以上吗?
实际上,根据大部分出土的古人遗骸来看,西汉时期的男性,普遍高度也就在160-175之间。
普通农民,也就一米六多点。
贵族才有希望长到一米七以上。
能超过175的都是零星少数了,属于是天赋异禀。
至于女性,身高大多都在150-160之间,155厘米左右的最为常见。
比如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就154厘米。
这还是贵族呢,是列侯的老婆,从小都是富养!
而赵胡更是南越国的君主。
这些贵族平常吃好喝好,不愁吃喝,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身高也比不上现在的00后。
都说人类好像几千年没进化了。
其实非也。
人类最近五千年里,进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平均身高了。
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每20年差不多就能涨个五厘米!
这在古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百姓们吃不饱,吃不好,营养永远都摄取不够,怎么可能一个个都长成大高个?
这玩意说好清理吧,也容易,但是说难也难。
因为用来固定玉片的丝线和丝带,都已经全部腐朽了,所有的玉片都散落在了棺内。
所有考古人员,只能一枚一枚的将玉片拿起来,放入专门的箱子里。
还不能像抓东西一样,直接一把一把的抓。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玉片中,有没有夹杂什么其他的物品,比如墓主人的骨骼碎片,比如一些玉衣内衬的麻、丝绸织物残留物。
大家只能一片、一片的从棺内提取。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一直重复拿起玉片,检查下上面有没有残留物,然后放入盒子这一套动作。
但是内棺的玉片多啊!
保守估计,至少得有个两千多片。
五个人一起捡,一分钟也就捡个二三十片而已。
光是捡这些玉片,估计都得捡一两个小时。
随着棺内玉片的渐渐减少,被玉片掩埋的墓主人情况,也渐渐清晰了起来。
虽然玉衣内墓主人的骨殖大部分已腐朽,只剩下骨渣或如粉状。
但整个骨架形态还可看得出来,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北足南,面部朝上,微向右偏。上肢微内曲,两手合拢按在玉衣腹部,下肢伸直。
与在博物馆内,常见到的玉衣修复好后,双手放在两边伸直的样子不同。
实际上在出土的时候,大部分穿玉衣的墓主人,双手都是交叉合拢放在腹部的。
因为这样才像是“睡觉”的样子,而不是冰冷的死亡。
“墓主人的头骨已被倒塌的棺椁木板所砸,顶骨只存少许,枕骨残块内很少污泥,颜面骨散碎严重,已无法辨认了。”
陈翰一边配合着李教授一起清理重要的面部,一边向其他人介绍情况。
面部的骨骼散碎严重,那说明至少墓主人是没办法像辛追夫人那样,做面部3D建模重建了。
这位南越国君长什么样子,是没办法重现了。
“牙齿中的齿冠,仅余珐琅质地的外壳了,下颔内侧粘附小粒的珍珠成团,有百余粒,珠体直径约1毫米,一部分珍珠上粘有丝织物残痕。”
“这应该是入殓时用丝绢包裹成一个小珍珠团,塞入了墓主人口中,以充饭含。”
饭含,是古丧仪之一。
出自《周礼·地官·舍人》。
根据死者身份不同,把谷,贝放入死者口里。
关于饭,根据《周礼》记载,“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
而含,则是“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
也就是天子要往嘴里塞宝珠,诸侯塞玉,大夫用不圆的珠子,士塞贝。
不过这个周礼制度,到了西汉基本已经奔溃了,所有去世的贵族,基本上有能力的都会给自己准备个玉含。
比如凤凰山168汉墓的随先生,就在嘴里含了个刻有自己私名的玉印。
严格来说,其实他也僭越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影响还是很大的。
不过这种事情也没人管,毕竟含到嘴里之后,人就下葬了。
比起生前僭越用玉印,这种死后自己偷偷含一枚玉印的事情,倒是无伤大雅。
“墓主人赵胡嘴里含的是珍珠,看来确实是以天子之礼下葬的。”
“只是,为什么只有一棺一椁啊?”
陈翰还是对主墓室只有一棺一椁的事情,耿耿于怀。
不过一米八多点的宽度,这样的墓室在天子级别来说,算是非常袖珍了。
要不是长度有四米多,这都不像是埋了一位“天子”。
“行了,这些事以后讨论。”
李教授摇了摇头,面无表情的说道:“纪录下。”
“墓主人下颔残骨保存情况较佳,齿床上保持着第一、第二门齿,犬齿与第一前臼齿各1对。”
“左侧第二前臼齿及2颗臼齿、1颗智齿,均顺序排列。”
“智齿都已经长好了,这表明墓主人是成年人。”
“残存的颅骨还显示出男性的骨骼特征。”
“从目前墓主人骨骼上展现的情况看,墓主人是南越第二代君主赵胡的猜测,应该还是正确的。”
虽然说,墓中出土了南越文帝的礼器,玉玺,私名印。
但是还是有那么极小的概率,墓主人有可能不是南越文帝赵胡。
万一,要是棺椁内躺着的是个女性,那不就傻眼了嘛!
还好,上天没有给大家开这么个荒诞的玩笑。
穿着玉衣的墓主人是个男性。
那基本就稳了。
另一边,和傅所长,凌安一起提取中部、下部玉片的庄云鹏,也中气十足的汇报道:“墓主人的脊椎骨略有弯曲。”
“颈椎大部分已模糊难辨,胸椎只存轮廓,中部尚能辨识出4对肋骨,已全酥裂压扁。”
“腰椎保存较差,个别节上可看出乳突痕迹。两侧肩胛骨及左部锁骨尚见一些痕迹残留。”
“墓主人生前脊椎可能有些问题,或许有些许驼背。”
“最重要的是,下身的髋骨轮廓尚清楚,虽然两股骨酥裂,多已粉化,髌骨、胫骨、腓骨残留的痕迹已经混杂难分。”
“但是!”
“右足的跗骨还是清晰可辨的!”
跗骨,也就是脚掌的位置。
确定了脚掌的位置,以及头颅的位置,那就能够知道墓主人的准确身高了!
庄云鹏拿起一卷软尺,以墓主人头顶为起点,一直拉到了墓主人跗骨的位置。
“根据保存的骨架痕迹测量,自墓主人顶部至足根,长170厘米!”
“墓主人生前的身高,估计于此相去不远!”
“误差不超过两厘米!”
就算加上肌肉组织的一点点误差,墓主人南越文帝赵胡的身高,应该也不超过172厘米。
这个身高,在现代人来说,是有点矮了。
但是对古代人,特别是公元前的古人来说,已经算的上非常高挑了。
别看史书上对一些武将的描述,动不动就身高八尺。
以战国的楚尺,一尺22.7厘米来算。
身高八尺的大汉,实际上也就184厘米。
而且这些还只是个例!是能够被记载在史书上的知名武将!
姚明还2米26呢,难不成所有现代华夏人身高都两米以上吗?
实际上,根据大部分出土的古人遗骸来看,西汉时期的男性,普遍高度也就在160-175之间。
普通农民,也就一米六多点。
贵族才有希望长到一米七以上。
能超过175的都是零星少数了,属于是天赋异禀。
至于女性,身高大多都在150-160之间,155厘米左右的最为常见。
比如辛追夫人,出土时身高就154厘米。
这还是贵族呢,是列侯的老婆,从小都是富养!
而赵胡更是南越国的君主。
这些贵族平常吃好喝好,不愁吃喝,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身高也比不上现在的00后。
都说人类好像几千年没进化了。
其实非也。
人类最近五千年里,进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平均身高了。
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每20年差不多就能涨个五厘米!
这在古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百姓们吃不饱,吃不好,营养永远都摄取不够,怎么可能一个个都长成大高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满级考古大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满级考古大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