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三辞三让当皇帝
目录:埋葬大清| 作者:天煌贵胄| 类别:历史军事
且不说大当家的刚刚笑纳了钱聋老狗送来的一千万两白银,还有那些书籍、图纸、文档之类的好东西,就说三个月之前,大当家的可是口口声声说留着建奴还有大用。
要是现在就去把人家钱聋老狗的场子给砸了,这岂不是失信用天下?
再者说了,中原堂口自古来就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身为最先举起反清大旗,又是占据了整个山东和整个河南的天下第一大反贼头子,大当家的顶着一个鞑子册封的明王旗号,似乎也有点不太合适?
然后,赶在朱劲松去砸人场子之前,孟良崮造反集团文官体系的扛把子曾诚就先背着朱劲松,把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以及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召集到了一起。
曾诚吧嗒着旱烟锅子,瞧着众人说道:“自从大当家的在刘庙村起兵造反开始,咱们孟良固的这些反贼们从一开始的一村一县,再到现在坐拥整个山东、河南两省之地,其中,全靠大当家的谋划得当,我这么说,大家伙不反对吧?”
对于这个话题,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有些不太好表态,但是刚刚荣升为第一军都指挥使的刘鹤鸣可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不靠大当家的,难道还是靠了咱们?”
“我不用多说了,在跟着大当家的造反以前,就是个大字不识得仨的睁眼瞎,每天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去掉要交给刘举人的租子之外,剩下的那点儿收成连养活自己都难。”
“还有跟三当家一起去四川那边的刘二牛,二牛兄弟原先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用我多说,咱们孟良崮的老人儿都知道,媳妇刚要过门就被螨大爷抢去祸害了,二牛兄弟也成了鳏夫。”
“怀文叔人就在这儿,他的事儿,也不用我多说。”
刘怀文吧嗒着旱烟锅子,闷声说道:“要不是大当家的,俺家小翠的仇,估计这辈子都没法儿报。”
刘鹤鸣嗯了一声,又接着说道:“反正就是一句话,不靠大当家的,咱们这些人里面要么就是被那些地主老爷们盘剥的活不下去,要么就是被螨大爷欺压的不像个人。”
“而且,不光是咱们,就说这整个山东的百姓,以前是个什么样儿?现在又是个什么样儿?别人不清楚,你老曾的心里也应该清楚,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靠大当家的,靠了谁?”
刘怀文磕了磕手里的旱烟锅子,望着曾诚道:“老曾你到底想说些什么?怎么好好儿的说起这个来了?”
曾诚心道老子是想好好说事儿来着,谁知道刘鹤鸣这个沙雕玩意居然开始诉苦了?
彼其娘之!
一肚子话被人硬生生的憋了回去,曾诚闻言便没好气的说道:“怎么好好儿的说起这个来了?还不是因为大当家的!”
“看看之前河南的朱仲桃,再看看现在山西的朱仲植,还有江苏的朱仲极,再加上其他远一些的地方,这天底下已经冒出来多少个所谓的大明第十七任皇帝了?”
“好嘛,一群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崇祯皇帝五世孙们称王称帝,手里明明有崇祯皇帝宝玺和大明宗室玉碟的大当家如今反倒只是个反贼头子?”
“还有,大当家的正在谋划着出兵进剿朱仲植或者朱仲极,当然也可能是钱聋老狗,可是你们别忘了,大当家的之前为了换回《永乐大典》和那些书籍、图纸、文档之类的东西,可是委屈求全的跟钱聋老狗签了议和文书的。”
“所以,在世人眼中,咱们大当家的固然是最早反清的,可也是接受了鞑子册封的小明王。”
“对于这一点,你们就没什么想说的?”
被曾诚这么一说,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一众大佬们都陷入了深思。
没错啊,虽然大当家的说跟鞑子的议和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可这事儿毕竟好说不好听,无论是小明王这个封号,还是议和文书的存在,多少都会影响到大当家的形象。
这就等于是万两黄金外面裹了一层臭狗屎,只要想拿万两黄金,就会无可避免的沾手上屎,洗都洗不掉。
更操蛋的是如果想要先冲干净表面的臭狗屎再去拿万两黄金,后果很可能就是这两万黄金化为飞灰。
沉默了半晌后,朱二旦才抬起头来,望着曾诚道:“曾府台,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办法?”
曾诚闷头吧嗒着旱烟锅子,闻言也只是闷头嗯了一声,说道:“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但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事关自家大哥,朱二旦不禁有些着急:“我说曾府台,你要是有什么办法,你就先说出来,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合计合计?”
曾诚瞧了一眼朱二旦,又瞧了一眼其他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说道:“现在唯一的办法,也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就是咱们给大当家的上一份劝进表,劝大当家的登基称帝。”
曾诚的话音落下,屋子里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顿时都沉默了下来,朱二旦更是一脸懵逼的问道:“刚才你还说大哥受了鞑子的册封,会影响到大哥的名声,要是现在直接称帝,那岂不是影响更大?”
刘怀文也皱眉道:“大当家的之前不是说过么,要广积粮,缓称王,现在就上一份劝进表,是不是太急了些?”
曾诚却摇了摇头,磕了磕手里的冒烟锅子后说道:“所以我才说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有大当家的马上称帝,然后再昭告天下,说明之前之所以会受鞑子册封,完全是为了那些典籍和图纸文档,实属无奈之举。”
“如此一来,天下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大当家的称帝这件事儿上面,还有就是会好奇大当家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典籍和图纸文档,才会跟鞑子议和。”
“等到以后书馆建成,像《永乐大典》这样儿的典籍分置到各处书馆,世人便会明白大当家的到底付出了多大代价才保全了这些典籍。”
“既能让天下人理解大当家的,同时也能让天下人重视这些典籍和学问。”
说到这里,曾诚又望着刘怀文道:“刚才怀文兄说广积粮,缓称王的事情,要是放在之前,曾某也不反驳你,毕竟是大当家的亲自定下来的,肯定错不了。”
“不过,彼一时,此又一时。”
“咱们大当家的如今坐拥山东跟河南两省之地,实力乃是天下诸多大明藩王、大明皇帝当中最强的,又是正统嫡系,若是再不登基称帝,那就真可谓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了。”
“别的不说,便说山西和江苏两地,有多少百姓误以为朱仲植和朱仲极那两个假冒的崇祯皇帝五世孙为正统而真心归附的?”
“别忘了,崇祯皇帝临去之前,曾有遗诏说任贼分裂尸体,勿伤百姓一人,再对比鞑子入关之后大肆屠戮的兽行,这天底下的百姓,终究还有人念着崇祯皇帝的好儿。”
“说白了吧,大当家的越晚称帝,这天底下假冒的崇祯皇帝五世孙就会越来越多,而随着假冒的越来越多,大当家的这个真的也就有可能变成假的。”
“所以……”
朱二旦跟刘怀文、刘鹤鸣等人对视了一眼,沉声说道:“那行,咱们就劝大哥登基称帝,只是这劝进表,还得麻烦你曾府台?”
曾诚吧嗒着旱烟锅子,嗯了一声却又望着柯志明道:“劝进表的事情好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山东跟河南的民间怎么看待这事儿?”
自从进了屋子之后就一言不发的柯志明却忽然开口道:“民间不用担心,根据兄弟们报上来的消息看,山东跟河南的百姓都希望公子爷能尽早登基称帝。”
曾诚再次嗯了一声,说道:“那这事儿就好办的多了,也省得咱们再瞎折腾。”
“回头我写一份劝进表,咱们大家伙儿共同署名。另外,柯首领能不能派几个人出来,跟咱们山东、河南各地农会的人一起,让百姓们也在劝进表上按下手印?”
柯志明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肯定没问题,咱们山东跟河南的百姓盼着公子爷登基称帝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宁阳县跟孟良崮,还有济南府的百姓,早就有人吵吵着要给公子爷进献万民伞了。”
心里有了底,又有整个孟良崮造反集团上上下下的配合,曾诚很快就联合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以及升任为第一军都指挥使的刘鹤鸣、整个孟良崮造反集团的后勤大管家刘怀文等人,一起给朱劲松上了一份“劝进表”。
在这份劝进表里,曾诚等人先是对建奴入关后的暴行进行控诉,接着又开始夸赞朱劲松“起于微寒”却能拥有“敢为天下先”、“心系天下百姓”等美德。
紧接着,劝进表里又表示得益于大当家的带头反清,所以现在鞑清的统治已经是日薄西山,而天底下却冒出来那么多自称姓朱的冒牌货称王称帝,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当家的您这个正统的皇明后裔就应该主动站出来正本清源,让天下人都有个盼头。
再接着,劝进表里又开始历数朱劲松自从开始造反后的一系列操作,无不证明了大当家的不仅是承天受命之人,而且更是生而知之的千古圣贤,不当皇帝简直就是天理不容。
所以,臣等不才,请大当家的您老人家即大明皇帝位,带领咱们孟良崮造反集团和天下百姓一起干掉鞑清,恢复中华。
朱劲松则是有些懵。
不是,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咱这不是打算去带兵砸了朱种植和朱仲极的场子,怎么好好儿的就扯到了当皇帝上面了?虽说咱原本也想着当这个皇帝,可是咱也没打算现在就当啊!
还有,要当皇帝,是不是还得来个三辞三让?
然后朱劲进就一脸惭愧的表示:“虽说咱是最先起兵反清的,但是咱只是想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闯出来的这点儿虚名完全是大家伙儿抬爱,咱朱某人愧不敢当,所以当皇帝这种事儿还是让其他有德之士来做为好,咱这泥腿子也没有那福份。”
曾城等人接着再劝:“天底下称王称帝的那么多,可是也没见谁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老大您打劣绅土豪,又办起了农会,真正做到了归权于民,这天底下就只有您老人家才是真心想着百姓,您要不是称帝,这天底下的老百姓们也不愿意啊。”
这时候,朱劲松就表示:“老百姓都想让咱当皇帝?那咱怎么不知道?咱看你们这些人就是在糊弄咱,以后可不兴这样儿了啊。”
然后曾诚等人就弄来一份万民书:“老大您看,这万民书都在这里呢,这一个一个的手指头印都在这儿按着,说明天底下的老百姓都盼着老大您来当这个皇帝呢,这可不是咱们这些人瞎鸡儿咧咧。”
朱劲松又表示:“哎哟,这个事儿还是不行,毕竟咱泥腿子出身,才浅德薄,不足以王天下,所以你们还是另选贤能吧。”
曾诚等人当即就表示这踏马哪儿行啊,其他的事儿大家伙儿还能听你的,可是今天这事儿你大当家的说了不算,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声就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所以这皇帝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反正咱把龙袍玉玺啥的都准备好了,恰好今天又是个好日子,所以您老人家就穿上龙袍得了!
三辞三让之后,朱劲松就成了火热出炉的大明第二十一代皇帝——从这一点上来说,像朱仲桃那个蠢货完全就是没脑子,因为你就算不承认南明那些小朝廷,起码也得追封崇祯的由字辈到仲字辈之间的慈、和、怡、伯四代人吧,哪儿有自己直接自称大明第十七代皇帝的。
等到朱劲松当上了新鲜出炉的大明第二十一代皇帝之后,济南府成了临时的陪都,原本的山东巡抚衙门也变成了行在。
然后,刚刚新鲜出炉的大明朝廷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年号。
PS:第二更。四千字。今天又是接近日万的一天~朕真的是太勤奋了!
要是现在就去把人家钱聋老狗的场子给砸了,这岂不是失信用天下?
再者说了,中原堂口自古来就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身为最先举起反清大旗,又是占据了整个山东和整个河南的天下第一大反贼头子,大当家的顶着一个鞑子册封的明王旗号,似乎也有点不太合适?
然后,赶在朱劲松去砸人场子之前,孟良崮造反集团文官体系的扛把子曾诚就先背着朱劲松,把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以及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召集到了一起。
曾诚吧嗒着旱烟锅子,瞧着众人说道:“自从大当家的在刘庙村起兵造反开始,咱们孟良固的这些反贼们从一开始的一村一县,再到现在坐拥整个山东、河南两省之地,其中,全靠大当家的谋划得当,我这么说,大家伙不反对吧?”
对于这个话题,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有些不太好表态,但是刚刚荣升为第一军都指挥使的刘鹤鸣可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不靠大当家的,难道还是靠了咱们?”
“我不用多说了,在跟着大当家的造反以前,就是个大字不识得仨的睁眼瞎,每天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去掉要交给刘举人的租子之外,剩下的那点儿收成连养活自己都难。”
“还有跟三当家一起去四川那边的刘二牛,二牛兄弟原先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用我多说,咱们孟良崮的老人儿都知道,媳妇刚要过门就被螨大爷抢去祸害了,二牛兄弟也成了鳏夫。”
“怀文叔人就在这儿,他的事儿,也不用我多说。”
刘怀文吧嗒着旱烟锅子,闷声说道:“要不是大当家的,俺家小翠的仇,估计这辈子都没法儿报。”
刘鹤鸣嗯了一声,又接着说道:“反正就是一句话,不靠大当家的,咱们这些人里面要么就是被那些地主老爷们盘剥的活不下去,要么就是被螨大爷欺压的不像个人。”
“而且,不光是咱们,就说这整个山东的百姓,以前是个什么样儿?现在又是个什么样儿?别人不清楚,你老曾的心里也应该清楚,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靠大当家的,靠了谁?”
刘怀文磕了磕手里的旱烟锅子,望着曾诚道:“老曾你到底想说些什么?怎么好好儿的说起这个来了?”
曾诚心道老子是想好好说事儿来着,谁知道刘鹤鸣这个沙雕玩意居然开始诉苦了?
彼其娘之!
一肚子话被人硬生生的憋了回去,曾诚闻言便没好气的说道:“怎么好好儿的说起这个来了?还不是因为大当家的!”
“看看之前河南的朱仲桃,再看看现在山西的朱仲植,还有江苏的朱仲极,再加上其他远一些的地方,这天底下已经冒出来多少个所谓的大明第十七任皇帝了?”
“好嘛,一群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崇祯皇帝五世孙们称王称帝,手里明明有崇祯皇帝宝玺和大明宗室玉碟的大当家如今反倒只是个反贼头子?”
“还有,大当家的正在谋划着出兵进剿朱仲植或者朱仲极,当然也可能是钱聋老狗,可是你们别忘了,大当家的之前为了换回《永乐大典》和那些书籍、图纸、文档之类的东西,可是委屈求全的跟钱聋老狗签了议和文书的。”
“所以,在世人眼中,咱们大当家的固然是最早反清的,可也是接受了鞑子册封的小明王。”
“对于这一点,你们就没什么想说的?”
被曾诚这么一说,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一众大佬们都陷入了深思。
没错啊,虽然大当家的说跟鞑子的议和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可这事儿毕竟好说不好听,无论是小明王这个封号,还是议和文书的存在,多少都会影响到大当家的形象。
这就等于是万两黄金外面裹了一层臭狗屎,只要想拿万两黄金,就会无可避免的沾手上屎,洗都洗不掉。
更操蛋的是如果想要先冲干净表面的臭狗屎再去拿万两黄金,后果很可能就是这两万黄金化为飞灰。
沉默了半晌后,朱二旦才抬起头来,望着曾诚道:“曾府台,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办法?”
曾诚闷头吧嗒着旱烟锅子,闻言也只是闷头嗯了一声,说道:“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但是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事关自家大哥,朱二旦不禁有些着急:“我说曾府台,你要是有什么办法,你就先说出来,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合计合计?”
曾诚瞧了一眼朱二旦,又瞧了一眼其他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说道:“现在唯一的办法,也是实在没办法的办法,就是咱们给大当家的上一份劝进表,劝大当家的登基称帝。”
曾诚的话音落下,屋子里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顿时都沉默了下来,朱二旦更是一脸懵逼的问道:“刚才你还说大哥受了鞑子的册封,会影响到大哥的名声,要是现在直接称帝,那岂不是影响更大?”
刘怀文也皱眉道:“大当家的之前不是说过么,要广积粮,缓称王,现在就上一份劝进表,是不是太急了些?”
曾诚却摇了摇头,磕了磕手里的冒烟锅子后说道:“所以我才说是没办法的办法,只有大当家的马上称帝,然后再昭告天下,说明之前之所以会受鞑子册封,完全是为了那些典籍和图纸文档,实属无奈之举。”
“如此一来,天下人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大当家的称帝这件事儿上面,还有就是会好奇大当家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典籍和图纸文档,才会跟鞑子议和。”
“等到以后书馆建成,像《永乐大典》这样儿的典籍分置到各处书馆,世人便会明白大当家的到底付出了多大代价才保全了这些典籍。”
“既能让天下人理解大当家的,同时也能让天下人重视这些典籍和学问。”
说到这里,曾诚又望着刘怀文道:“刚才怀文兄说广积粮,缓称王的事情,要是放在之前,曾某也不反驳你,毕竟是大当家的亲自定下来的,肯定错不了。”
“不过,彼一时,此又一时。”
“咱们大当家的如今坐拥山东跟河南两省之地,实力乃是天下诸多大明藩王、大明皇帝当中最强的,又是正统嫡系,若是再不登基称帝,那就真可谓是天予弗取,反受其咎了。”
“别的不说,便说山西和江苏两地,有多少百姓误以为朱仲植和朱仲极那两个假冒的崇祯皇帝五世孙为正统而真心归附的?”
“别忘了,崇祯皇帝临去之前,曾有遗诏说任贼分裂尸体,勿伤百姓一人,再对比鞑子入关之后大肆屠戮的兽行,这天底下的百姓,终究还有人念着崇祯皇帝的好儿。”
“说白了吧,大当家的越晚称帝,这天底下假冒的崇祯皇帝五世孙就会越来越多,而随着假冒的越来越多,大当家的这个真的也就有可能变成假的。”
“所以……”
朱二旦跟刘怀文、刘鹤鸣等人对视了一眼,沉声说道:“那行,咱们就劝大哥登基称帝,只是这劝进表,还得麻烦你曾府台?”
曾诚吧嗒着旱烟锅子,嗯了一声却又望着柯志明道:“劝进表的事情好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山东跟河南的民间怎么看待这事儿?”
自从进了屋子之后就一言不发的柯志明却忽然开口道:“民间不用担心,根据兄弟们报上来的消息看,山东跟河南的百姓都希望公子爷能尽早登基称帝。”
曾诚再次嗯了一声,说道:“那这事儿就好办的多了,也省得咱们再瞎折腾。”
“回头我写一份劝进表,咱们大家伙儿共同署名。另外,柯首领能不能派几个人出来,跟咱们山东、河南各地农会的人一起,让百姓们也在劝进表上按下手印?”
柯志明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肯定没问题,咱们山东跟河南的百姓盼着公子爷登基称帝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宁阳县跟孟良崮,还有济南府的百姓,早就有人吵吵着要给公子爷进献万民伞了。”
心里有了底,又有整个孟良崮造反集团上上下下的配合,曾诚很快就联合孟良崮造反集团的二当家朱二旦以及升任为第一军都指挥使的刘鹤鸣、整个孟良崮造反集团的后勤大管家刘怀文等人,一起给朱劲松上了一份“劝进表”。
在这份劝进表里,曾诚等人先是对建奴入关后的暴行进行控诉,接着又开始夸赞朱劲松“起于微寒”却能拥有“敢为天下先”、“心系天下百姓”等美德。
紧接着,劝进表里又表示得益于大当家的带头反清,所以现在鞑清的统治已经是日薄西山,而天底下却冒出来那么多自称姓朱的冒牌货称王称帝,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大当家的您这个正统的皇明后裔就应该主动站出来正本清源,让天下人都有个盼头。
再接着,劝进表里又开始历数朱劲松自从开始造反后的一系列操作,无不证明了大当家的不仅是承天受命之人,而且更是生而知之的千古圣贤,不当皇帝简直就是天理不容。
所以,臣等不才,请大当家的您老人家即大明皇帝位,带领咱们孟良崮造反集团和天下百姓一起干掉鞑清,恢复中华。
朱劲松则是有些懵。
不是,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咱这不是打算去带兵砸了朱种植和朱仲极的场子,怎么好好儿的就扯到了当皇帝上面了?虽说咱原本也想着当这个皇帝,可是咱也没打算现在就当啊!
还有,要当皇帝,是不是还得来个三辞三让?
然后朱劲进就一脸惭愧的表示:“虽说咱是最先起兵反清的,但是咱只是想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闯出来的这点儿虚名完全是大家伙儿抬爱,咱朱某人愧不敢当,所以当皇帝这种事儿还是让其他有德之士来做为好,咱这泥腿子也没有那福份。”
曾城等人接着再劝:“天底下称王称帝的那么多,可是也没见谁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老大您打劣绅土豪,又办起了农会,真正做到了归权于民,这天底下就只有您老人家才是真心想着百姓,您要不是称帝,这天底下的老百姓们也不愿意啊。”
这时候,朱劲松就表示:“老百姓都想让咱当皇帝?那咱怎么不知道?咱看你们这些人就是在糊弄咱,以后可不兴这样儿了啊。”
然后曾诚等人就弄来一份万民书:“老大您看,这万民书都在这里呢,这一个一个的手指头印都在这儿按着,说明天底下的老百姓都盼着老大您来当这个皇帝呢,这可不是咱们这些人瞎鸡儿咧咧。”
朱劲松又表示:“哎哟,这个事儿还是不行,毕竟咱泥腿子出身,才浅德薄,不足以王天下,所以你们还是另选贤能吧。”
曾诚等人当即就表示这踏马哪儿行啊,其他的事儿大家伙儿还能听你的,可是今天这事儿你大当家的说了不算,你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声就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所以这皇帝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反正咱把龙袍玉玺啥的都准备好了,恰好今天又是个好日子,所以您老人家就穿上龙袍得了!
三辞三让之后,朱劲松就成了火热出炉的大明第二十一代皇帝——从这一点上来说,像朱仲桃那个蠢货完全就是没脑子,因为你就算不承认南明那些小朝廷,起码也得追封崇祯的由字辈到仲字辈之间的慈、和、怡、伯四代人吧,哪儿有自己直接自称大明第十七代皇帝的。
等到朱劲松当上了新鲜出炉的大明第二十一代皇帝之后,济南府成了临时的陪都,原本的山东巡抚衙门也变成了行在。
然后,刚刚新鲜出炉的大明朝廷就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年号。
PS:第二更。四千字。今天又是接近日万的一天~朕真的是太勤奋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埋葬大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