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票给你开二十万
目录:埋葬大清| 作者:天煌贵胄| 类别:历史军事
没问题,完全没问题。
只要能解决法兰西的财政亏空问题,能解决百姓动荡的问题,剩下的问题自然都不再是什么问题。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和封号,皮埃尔的心头不仅变得火热起来,望向曾诚的目光也变得炙热:“亲爱的曾,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而曾诚却被皮埃尔的目光吓得菊花一紧。
亲爱的?尼玛,这蛮子该不会是有断袖之癖吧?本官堂堂七尺男儿,可不是钱聋老狗那种谷道热肠的玩意儿啊混蛋!
而就在曾诚胡思乱想的时候,皮埃尔又接着说道:“亲爱的曾,我希望能够派人到你们明国的学校读书学习,不知道可以吗?”
听到皮埃尔的问题,曾诚却愣住了。
完犊子了,这个问题超出了大当家之前交代的问题范围,本官该怎么回答?在线等,挺急的。
要是换了以前给我大清朝庭当知府的时候,那么曾诚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并且会向大清朝廷申请一笔银子,当做这些法兰西留学生的廪膳银,毕竟是天朝上国嘛,就该有个天朝上国的样子才对。
可是自从投了朱劲松,耳濡目染之下,曾诚的想法也一点点的改变了。
我大明自家百姓都还没有做到人人都能读书呢,哪儿银子花到你们这些蛮子身上?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曾诚便试探着问道:“不知道皮埃尔先生要派多少人来?”
皮埃尔想了想,也试探着问道:“一百人,如何?”
曾诚觉得不如何。
以前在我大清当知府老爷的时候倒还不觉得什么,可是自打上了孟良崮,开始真正的弯下腰来做事之后,曾诚才发现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不容易,孟良崮造反集团的处境又有多艰难。
以我大清为例,私塾阶段,一个学生一年要交六两银子的学费,假设一个孩子八岁入学,一直到参加乡试为止,那么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年左右,也就是九十两银子。
另外,每位学子每年大约还要花费掉十二两银子,用于笔墨纸张、学习用书购买、交流研讨及到州府、到省城参加岁考、道考、科考、乡试的交通、食宿等七七八八的费用,十五年就得一百八十两白银。
等考中了举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阶段,学子们就要开始自学自悟自我提高,一般情况下,学习准备时间不会少于十年,按照每年十两银子的费用来计算,那么每位学子又至少需要支出一百两银子。
也就是说,从八岁启蒙,经过十五年的私塾学习、十年的自我研修再到进士及第,一个学生至少需要用掉三十五年的时间,至少也不少于三百七十两银子的积蓄,才能比较顺利的步入官场。
《中国通史》:乾隆二十一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两千五百文。三百七十两银子,要他不吃不喝的干上一百四十八年。
戴逸《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乾隆时期的中等农户,年收入约三十二两银子,供应一个举人老爷,也需要不吃不喝十二年。
至于说社学……大明时期的朱重八倒是搞了社学,还从国库里拿钱出来补贴社学,可那是大明,不是我鞑清,我大清的明君圣主们只希望看到纸面上有多少多少社学能够吹嘘糊弄奴才,并不希望真有泥堪能够读得起书。
所以,我大清的社学其实就跟薛某人的猫差不多,永远都处于存在或不存在之间的状态。
等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拿下了沂州府并且站稳脚根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捡起了社学制度,强制要求百姓家里的子女入学读书,甚至不惜从当时紧巴巴的财政里拿钱出来补贴,而且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还自己编写了语文、数学教材,用于当时沂州府治下的社学。
然而,即便是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喊出了“勒紧裤腰带也要兴教育、开民智”的口号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当时沂州府也做不到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
等到朱劲松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甚至越发的明显了起来——就算裤腰带再怎么勒,勒到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每顿饭都只有一个素菜再加上一个半荤菜的程度,省出来的那点儿钱粮在庞大的百姓基数面前,依旧少得令人绝望。
所以,我大明自家百姓都还没能人人有书读,你们这些蛮子还想来占用我大明本就不多的教育经费?真就不怕刘怀文那个老抠操着刀子砍人?
不过,曾诚毕竟是在我大清做过知府的,又跟在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身边学习了两年,这脑子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得过的。
暗自在心里盘算一番后,曾诚便试探着说道:“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一百两银子,书本、餐食、衣物、住宿等杂费大概是六十两银子,不知道贵国能否接受?”
曾诚绝口没提给留学生补贴的事情,反而张嘴就是每个留学生每年需要一百六十量银子的学杂费。
刨去成本,每个留学生每年创造的利润大概能供应十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花销,一百个留学生,足够供应一千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了。
一想到自己能够解决一千个大明孩子读书的问题,曾诚就忍不住想要去敲刘怀文刘老抠的竹杠——这可是一千个学生,差不多是一个乡的规模,怎么着也得敲一袋上好的旱烟叶子回来。
当然,在报出了这个价格之后,曾诚的心里多少也有点心虚。
还是以我大清为例。
别看我大清在中原百姓的教育问题上不甚积极,但是对于外来的留学生,我大清可是阔绰的很——雍正六年,罗刹国遣学生留学,户部月给银米器物,学成遣归。
所以,往年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学生有补贴,现在忽然要收取外来留学生的学费杂费以补贴自家百姓读书开智,这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而皮埃尔在听完了增城的报价之后,也低着脑袋盘算起来。
一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加在一起是一百六十两银子,大概等于三百二十法郎,一百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三万两千法郎。
如果想要让这些留学生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有更多的机会增长见识,那么相应的花销也就会大大增加,一年的费用大概得四万法郎左右。
暗自盘算一番后,皮埃尔才抬起头来,望着曾诚说道:“一年八万法郎的费用,对于我法兰西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的赤字夫人少修一座园子,这点儿钱也就省出来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听到皮埃尔这种说法,估计得被皮埃尔说的一脸懵逼——见过砍价的,怎么还有主动翻倍往上加价的?
但是曾诚秒懂。
只是曾诚有点儿瞧不上皮埃尔的小家子气。
一万六千两银子,到他这儿就只不过是变成了四万两银子,满打满算也不过是翻了一倍多那么一丁点儿。
再说了,这种事儿你特么自己搞不就行了,还用得着跟本官说?
不过,你既然跟本官说了,那本官可就不困啦!
曾诚笑着伸出手,比划了一个六的手势,说道:“八万两未免太少了些,须知这些学问都是我大明的不传之秘,便是我大明百姓,也有许多人学不到这些学问,所以,起码也得二十万法郎。”
嘴唇一开一合之间,皮埃尔嘴里的八万法郎就变成了八万两白银,随后这个二十万法郎更是约等于十万两白银,所以,原本皮埃尔打算吞下的四万法郎也直接变成了十万两白银的六成,也就是六万两。
曾诚想过了,只要能跟皮埃尔谈妥,把原本的一万两变成四万两,这事儿就绝对不止是一袋上好的旱烟叶子就能解决的。
起码也得再加一顿上好的酒菜。
曾诚就如同拿着糖果诱骗小孩的魔鬼:“我可以向你保证,发票上会注明是二十万法郎,为了我大明皇帝陛下与贵国国王陛下的友谊,税费由我们大明承担,不知道皮埃尔先生以为如何?”
皮埃尔心动了。
二十万法郎,放到法兰西不过是赤字夫人多修一座园子或者少修一座园子的事儿,但是放到明国,不仅能给法兰西培养一百个人才,还能替自己捞到十二万法郎。
这买卖合适呀!
皮埃尔一咬牙一狠心,端起茶杯对曾诚说道:“我以茶代酒,敬曾大人一杯,祝我们合作愉快。”
曾诚也学着皮尔的样子端起茶杯,笑道:“合作愉快。”
两人放下茶杯后,曾诚又笑着说道:“说起来,曾某倒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麻烦皮埃尔先生。”
皮埃尔却没有丝毫被人麻烦的不爽,反而笑眯眯的应道:“曾大人有什么吩咐,请尽管说,皮埃尔很乐意为您效劳。”
身为一个官场通,皮埃尔的心里很清楚,像官场上的这些人,不怕他们让你去办什么麻烦的事情,就怕他们什么事情都想不起你来。
跟官场中人打交道,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今天你有点儿小事要麻烦我去办,明天我也有点小事儿要麻烦你你去,只有这么一来一去的,交情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皮埃尔已经想好了,看在上……看在十二万法郎的面子上,不管曾诚想要让自己办什么事儿,哪怕他想跟法兰西王后“赤子夫人”玛丽·安托瓦内特做朋友,自己也要帮他想办法达成。
然而出乎皮埃尔意料的是,曾诚并没有直接说出想要拜托皮埃尔去办什么事儿,反而问了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不知道皮埃尔先生是否听说过金尼阁?”
皮埃尔摇了摇头,说道:“抱歉,曾大人,我并没有听说过金泥阁,请问,这是哪里新开的青楼吗?取名金泥阁,是把金子当泥巴一样的意思吗?”
曾诚心道神踏马新开的青楼,神踏马的把金子当泥巴——本官只听说过视金钱如粪土,还真没听说过视金钱如泥巴!
想了想,曾诚又换了个问法:“皮埃尔先生听说过尼古拉·特里戈这个人吗?”
只要能解决法兰西的财政亏空问题,能解决百姓动荡的问题,剩下的问题自然都不再是什么问题。
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封地和封号,皮埃尔的心头不仅变得火热起来,望向曾诚的目光也变得炙热:“亲爱的曾,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
而曾诚却被皮埃尔的目光吓得菊花一紧。
亲爱的?尼玛,这蛮子该不会是有断袖之癖吧?本官堂堂七尺男儿,可不是钱聋老狗那种谷道热肠的玩意儿啊混蛋!
而就在曾诚胡思乱想的时候,皮埃尔又接着说道:“亲爱的曾,我希望能够派人到你们明国的学校读书学习,不知道可以吗?”
听到皮埃尔的问题,曾诚却愣住了。
完犊子了,这个问题超出了大当家之前交代的问题范围,本官该怎么回答?在线等,挺急的。
要是换了以前给我大清朝庭当知府的时候,那么曾诚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并且会向大清朝廷申请一笔银子,当做这些法兰西留学生的廪膳银,毕竟是天朝上国嘛,就该有个天朝上国的样子才对。
可是自从投了朱劲松,耳濡目染之下,曾诚的想法也一点点的改变了。
我大明自家百姓都还没有做到人人都能读书呢,哪儿银子花到你们这些蛮子身上?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曾诚便试探着问道:“不知道皮埃尔先生要派多少人来?”
皮埃尔想了想,也试探着问道:“一百人,如何?”
曾诚觉得不如何。
以前在我大清当知府老爷的时候倒还不觉得什么,可是自打上了孟良崮,开始真正的弯下腰来做事之后,曾诚才发现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不容易,孟良崮造反集团的处境又有多艰难。
以我大清为例,私塾阶段,一个学生一年要交六两银子的学费,假设一个孩子八岁入学,一直到参加乡试为止,那么需要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年左右,也就是九十两银子。
另外,每位学子每年大约还要花费掉十二两银子,用于笔墨纸张、学习用书购买、交流研讨及到州府、到省城参加岁考、道考、科考、乡试的交通、食宿等七七八八的费用,十五年就得一百八十两白银。
等考中了举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的阶段,学子们就要开始自学自悟自我提高,一般情况下,学习准备时间不会少于十年,按照每年十两银子的费用来计算,那么每位学子又至少需要支出一百两银子。
也就是说,从八岁启蒙,经过十五年的私塾学习、十年的自我研修再到进士及第,一个学生至少需要用掉三十五年的时间,至少也不少于三百七十两银子的积蓄,才能比较顺利的步入官场。
《中国通史》:乾隆二十一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两千五百文。三百七十两银子,要他不吃不喝的干上一百四十八年。
戴逸《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乾隆时期的中等农户,年收入约三十二两银子,供应一个举人老爷,也需要不吃不喝十二年。
至于说社学……大明时期的朱重八倒是搞了社学,还从国库里拿钱出来补贴社学,可那是大明,不是我鞑清,我大清的明君圣主们只希望看到纸面上有多少多少社学能够吹嘘糊弄奴才,并不希望真有泥堪能够读得起书。
所以,我大清的社学其实就跟薛某人的猫差不多,永远都处于存在或不存在之间的状态。
等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拿下了沂州府并且站稳脚根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捡起了社学制度,强制要求百姓家里的子女入学读书,甚至不惜从当时紧巴巴的财政里拿钱出来补贴,而且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还自己编写了语文、数学教材,用于当时沂州府治下的社学。
然而,即便是朱劲松这个大当家的喊出了“勒紧裤腰带也要兴教育、开民智”的口号并且付诸于实际行动,当时沂州府也做不到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
等到朱劲松占据的地盘越来越大,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甚至越发的明显了起来——就算裤腰带再怎么勒,勒到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每顿饭都只有一个素菜再加上一个半荤菜的程度,省出来的那点儿钱粮在庞大的百姓基数面前,依旧少得令人绝望。
所以,我大明自家百姓都还没能人人有书读,你们这些蛮子还想来占用我大明本就不多的教育经费?真就不怕刘怀文那个老抠操着刀子砍人?
不过,曾诚毕竟是在我大清做过知府的,又跟在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身边学习了两年,这脑子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得过的。
暗自在心里盘算一番后,曾诚便试探着说道:“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一百两银子,书本、餐食、衣物、住宿等杂费大概是六十两银子,不知道贵国能否接受?”
曾诚绝口没提给留学生补贴的事情,反而张嘴就是每个留学生每年需要一百六十量银子的学杂费。
刨去成本,每个留学生每年创造的利润大概能供应十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花销,一百个留学生,足够供应一千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了。
一想到自己能够解决一千个大明孩子读书的问题,曾诚就忍不住想要去敲刘怀文刘老抠的竹杠——这可是一千个学生,差不多是一个乡的规模,怎么着也得敲一袋上好的旱烟叶子回来。
当然,在报出了这个价格之后,曾诚的心里多少也有点心虚。
还是以我大清为例。
别看我大清在中原百姓的教育问题上不甚积极,但是对于外来的留学生,我大清可是阔绰的很——雍正六年,罗刹国遣学生留学,户部月给银米器物,学成遣归。
所以,往年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学生有补贴,现在忽然要收取外来留学生的学费杂费以补贴自家百姓读书开智,这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而皮埃尔在听完了增城的报价之后,也低着脑袋盘算起来。
一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加在一起是一百六十两银子,大概等于三百二十法郎,一百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三万两千法郎。
如果想要让这些留学生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有更多的机会增长见识,那么相应的花销也就会大大增加,一年的费用大概得四万法郎左右。
暗自盘算一番后,皮埃尔才抬起头来,望着曾诚说道:“一年八万法郎的费用,对于我法兰西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的赤字夫人少修一座园子,这点儿钱也就省出来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听到皮埃尔这种说法,估计得被皮埃尔说的一脸懵逼——见过砍价的,怎么还有主动翻倍往上加价的?
但是曾诚秒懂。
只是曾诚有点儿瞧不上皮埃尔的小家子气。
一万六千两银子,到他这儿就只不过是变成了四万两银子,满打满算也不过是翻了一倍多那么一丁点儿。
再说了,这种事儿你特么自己搞不就行了,还用得着跟本官说?
不过,你既然跟本官说了,那本官可就不困啦!
曾诚笑着伸出手,比划了一个六的手势,说道:“八万两未免太少了些,须知这些学问都是我大明的不传之秘,便是我大明百姓,也有许多人学不到这些学问,所以,起码也得二十万法郎。”
嘴唇一开一合之间,皮埃尔嘴里的八万法郎就变成了八万两白银,随后这个二十万法郎更是约等于十万两白银,所以,原本皮埃尔打算吞下的四万法郎也直接变成了十万两白银的六成,也就是六万两。
曾诚想过了,只要能跟皮埃尔谈妥,把原本的一万两变成四万两,这事儿就绝对不止是一袋上好的旱烟叶子就能解决的。
起码也得再加一顿上好的酒菜。
曾诚就如同拿着糖果诱骗小孩的魔鬼:“我可以向你保证,发票上会注明是二十万法郎,为了我大明皇帝陛下与贵国国王陛下的友谊,税费由我们大明承担,不知道皮埃尔先生以为如何?”
皮埃尔心动了。
二十万法郎,放到法兰西不过是赤字夫人多修一座园子或者少修一座园子的事儿,但是放到明国,不仅能给法兰西培养一百个人才,还能替自己捞到十二万法郎。
这买卖合适呀!
皮埃尔一咬牙一狠心,端起茶杯对曾诚说道:“我以茶代酒,敬曾大人一杯,祝我们合作愉快。”
曾诚也学着皮尔的样子端起茶杯,笑道:“合作愉快。”
两人放下茶杯后,曾诚又笑着说道:“说起来,曾某倒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麻烦皮埃尔先生。”
皮埃尔却没有丝毫被人麻烦的不爽,反而笑眯眯的应道:“曾大人有什么吩咐,请尽管说,皮埃尔很乐意为您效劳。”
身为一个官场通,皮埃尔的心里很清楚,像官场上的这些人,不怕他们让你去办什么麻烦的事情,就怕他们什么事情都想不起你来。
跟官场中人打交道,最理想的状况就是今天你有点儿小事要麻烦我去办,明天我也有点小事儿要麻烦你你去,只有这么一来一去的,交情才能慢慢建立起来。
皮埃尔已经想好了,看在上……看在十二万法郎的面子上,不管曾诚想要让自己办什么事儿,哪怕他想跟法兰西王后“赤子夫人”玛丽·安托瓦内特做朋友,自己也要帮他想办法达成。
然而出乎皮埃尔意料的是,曾诚并没有直接说出想要拜托皮埃尔去办什么事儿,反而问了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不知道皮埃尔先生是否听说过金尼阁?”
皮埃尔摇了摇头,说道:“抱歉,曾大人,我并没有听说过金泥阁,请问,这是哪里新开的青楼吗?取名金泥阁,是把金子当泥巴一样的意思吗?”
曾诚心道神踏马新开的青楼,神踏马的把金子当泥巴——本官只听说过视金钱如粪土,还真没听说过视金钱如泥巴!
想了想,曾诚又换了个问法:“皮埃尔先生听说过尼古拉·特里戈这个人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埋葬大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