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靠人治?还是靠法治?
目录:埋葬大清| 作者:天煌贵胄| 类别:历史军事
朱皇帝停下敲着桌子的手指,正色道:“大明不能失去进去心,永远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想法。”
现在的大明并不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而是所有的问题都被掩盖在大明的高速发展之下。
还是以土地资源为例。
大明的土地资源真的不紧张吗?
表面上来看,现在的大明处于地广人很稀的状态,无论是原本所谓的汉地十八省还是后来的交趾、棒子、旧港乃至于分封为秦、晋两国的阿拉斯加和路易斯安那,大片的土地都处于无人耕种的闲置状态,也确实跟土地资源紧张扯不上关系。
可是一旦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大明现在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耕种用地,工业方面同样需要大量的土地,对于矿藏资源的需求更是个无底洞。
更关键的是,大明现在还处于人口增长的爆发期,仅仅只是十几年的时间,丁口数量就已经从乾隆四十八年时的三亿多人暴增到现在的五亿多人,如果再过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呢?
土地资源这玩意就跟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没有哪个皇帝会嫌自家的土地更多。
而除去土地资源以外,大明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一大堆。
正如某个堕落文人鲁树人先生说的那样儿: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人越多不同的思想就越多,鬼知道哪天就会冒出来一个的玩意儿。
就像之前曾经有人要求反思,认为大明现在的地盘已经够大,应该停下向外开拓的脚步一样,这种狗屁倒灶的想法以前有,现在也有,未来更不可能会少。
现在大明还能依靠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压制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可是谁又敢保证大明能够一直都保持高速发展?
别的不说,光是小破球上三天两头各种开片的破事儿,也绝对会影响到大明的发展。
一旦大明的发展速度降下来……
某个不堕落的文人周迅曾经说过:宇宙不是黑暗森林,小破球上国与国之间才是。
沙鹅,英格兰,傻贼鹰……甚至于倭国也好,法兰西也罢,小破球上的一个个国家,他们跟大明之间的距离可不像小破球跟三体人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
大明一旦停滞不前,其他那些被大明吸了无数血的小国就有了赶超的机会,那些国家会放过大明?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国家之所以仇恨大明,是因为大明趴在他们国家身上吸血,给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果大明善待那些国家,也不会出现朱皇帝所担心的情况。
其实,这种论调完全就是扯王八犊子,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就是真的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当年大唐没善待倭国?大明没善待倭国?就算没有善待,一开始也不存在欺压吧?
要知道,当年中原堂口对待倭国等蛮夷的态度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愿意来称贡、学习的任其来,不愿意称贡、学习的任其走,离欺压这两个字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倭国最开始是就跟大唐呲牙,直到白江口被打老实,后来又跟大明呲牙,直到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怕老婆总兵狠狠的收拾了他们一通才算老实。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纵然是中原堂口本身的百姓也同样存在畏威而不怀德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朱皇帝才会打算现在就彻底拿下新南威尔士,而且是打算让以王子轩为首的那些商人们冲锋在前,等他们抢下一片地盘之后再让大明的军队动手。
因为王子轩他们先动手,他们就能够得到开疆扩土的荣誉,能够吃到一大块肥肉——说白了,朱皇帝就是打算把王子轩他们竖立成典型,引动其他商人效彷的同时,王子轩他们也会站在开疆扩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会产生类似于马放南山的想法。
将这里面的道理大概的跟朱简煐同学说了之后,朱皇帝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咱问你,你觉得咱们大明乃至于历朝历代,靠的法治?还是人治?”
朱简煐同学微微一愣,迟疑着答道:“自父亲立国以来,时时刻刻都在推行以法治国,咱们大明当然该是法治,只是再完善的律法,终究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因此,咱们大明其实跟历朝历代都差不多,靠的都是人治?”
只是在回答完朱皇帝的问题后,朱简煐同学又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朱皇帝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坑人,无论怎么回答都没办法绕开人与法之间的关系——律法要依靠人来执行,而人也同样要以律法做为准绳,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又怎么可能单纯的说是法治还是人治?
然而让朱简煐同学没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那咱再问你,历朝历代都设置个礼部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咱们大明同样也设置了礼部?”
被朱皇帝这么一问,朱简煐同学顿时更加懵逼了。
自北魏始置礼部再到隋朝以后成为六部之一,礼部便一直都是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其后历代相沿不改。
那么问题来了:礼部的事儿,跟大明究竟是靠人治还是靠法治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朱简煐同学一脸懵逼的时候,朱皇帝却笑着说道:“历朝历代,乃至于咱们大明,其实都不是单纯的人治,也不是单纯的法治,而是礼治。”
朱简煐同学略有不服,说道:“昔汉时宣帝曾有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听到朱简煐同学这番说法,朱皇帝却是意外的瞧了朱简煐同学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乱汉家江山者?”
“乱我家者,太子也!”这个是汉宣帝为了教训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而告戒太子的话,意思是说:咱们老刘家有自己的治国制度,霸道跟王道并用实行,你想单纯的依靠道德来教化天下?看不出来啊,你个小王八犊子长的挺丑玩的还挺花,居然还踏马的想恢复周代用礼制国的那套?
朱简煐同学现在说出这句话来,自然就是暗指朱皇帝在开历史的倒车。
朱简煐同学也发觉自己失言,赶忙躬身拜道:“父亲息怒,是儿子失言。”
然而朱皇帝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没什么息怒不息怒的,你敢当面直言咱的不是,这是好事儿,咱还不至于那么小心眼儿。”
只是在笑过之后朱皇帝却又正色问道:“咱再问你,无论是霸道亦或是王道,最终是不是还要归入到人治或者法治的问题当中去?”
正如朱皇帝所言,无论是霸道又或者是王道,最终都要回归到制度上面,自然也就存在人治又或者是法治的问题。
朱皇帝又接着问道:“如果说是人治,那么天下兴亡都应该归于一身,即所有的功、过都应该归于天子,但是在咱们中原堂口的历史上,却不乏政令不出皇城的例子,这又该怎么说?”
“都言桀、纣暴虐,然则商人亦有宁死不食周粟之举,这该怎么说?都说汉时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明时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然则文、景之时无人饿死?贞观之时无人饿死?永乐、仁宣之时无人饿死无人反叛?”
朱简煐同学默然。
身为大明的皇长子,自幼接触到的、学习到的知识让朱简煐清楚的知道,无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在史书上被描述的有多么美好都改变不了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大部分百姓能够维持住饿不死就已经算得上治世、盛世,离儒家所说的世界大同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离人人能吃饱、吃好、穿暖更是差了天上地下。
朱皇帝又接着说道:“如果说是法治,那么治国便该依靠历朝历代的律法,如唐时的《唐律疏议》或者咱们大明的《大明律》又或者是太祖高皇帝所定《大诰》,但是!”
朱皇帝话锋一转:“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在选拔官老爷们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专门考核当朝律法的科目,那些官老爷们赴任之前也未必就精通当朝的律法,有所了解的都是凤毛麟角,这又如何算得上是法治?”
“更奇怪的是,由察举或是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选出来的这些并不精通律法的官老爷们,恰好就能维持住天下的稳定,甚至还能得到百姓的信服,被百姓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也不乏人在。”
朱皇帝笑眯眯的问道:“你能不能告诉咱,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朱皇帝的话音落下之后,朱简煐同学已经傻傻的愣在原地,额头上也不断的因出冷汗。
朱简煐同学傻傻的望着朱皇帝,问道:“难道这就是父亲所说的礼治?”
朱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就是礼治,中原堂口治天下从来就不是靠的什么明君圣主和忠臣、贤臣,也不是律法,而是礼,一套围绕着礼而产生的规则。”
“因为皇帝担心有人夺取皇位所以要定下谋逆诛九族的规矩,官员和士绅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要限制皇权,百姓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希望有一部能够保护自己的律法。”
“所以,从皇帝到天下万民都需要一套规则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对能够影响到自己利益的群体甚至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进行约束。”
“而这套规则,就是礼!”
“经过孔、孟的总结和儒家、法家等学派的发扬光大,礼,已经成为中原堂口所有人心中的底线,也正是这道底线,承担了近乎于律法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那些官老爷们很多都不精于律法,但是却能通过律法来代天牧民,也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百姓平时也有自己的行事准则,轻易很难触碰到律法。”
“所以,中原堂口自古以来就是依礼治国而不是人治或者法治!”
说到这儿,朱皇帝又笑着问道:“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要设置礼部,为什么礼部会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了吧?”
实际上,礼部并不是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而是隐隐凌驾于其他五部之上,甚至可以称之为六部之首——因为礼部掌握着礼法!
朱简煐同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着却又一脸懵逼的问道:“那父亲一直推动法治,便是要依靠法治来代替礼治?”
朱皇帝微微点头,沉吟道:“无论是礼治,还是法治又或者是人治,最终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持规则的稳定和平衡,但是时移事易,任何一套规则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时代,礼治、法治又或者人治自然也都一样。”
“当旧有的规则不能和新的规则相匹配,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剧烈的冲突,自然也就会出现孔夫子所说的礼乐崩坏。”
“比如说,如果咱们大明还是跟之前的大明一样,哪怕是跟大清一样,那咱也不需要推动什么法治,直接把大明以前的那一套制度甚至于大清的制度拿来用就行。”
“但是大明跟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无论是疆域还是丁口数量都远超历代,各种明面上的、背地里的问题也都远超历代。”
“别的不说,汉时的文、景皇帝一定不会像咱一样头疼海外军事基地的开销,永乐皇帝也不会像咱一样头疼草原上的牛羊该卖到哪儿去,钱聋老狗更不可能像咱一样操心天下百姓家里的娃子们读书的事情。”
“所以,以前的那些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咱们大明,该改的地方就必须得改,让它变得适应咱们大明才行。”
“拿下新南威尔士,恰好就是一个尝试!”
现在的大明并不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而是所有的问题都被掩盖在大明的高速发展之下。
还是以土地资源为例。
大明的土地资源真的不紧张吗?
表面上来看,现在的大明处于地广人很稀的状态,无论是原本所谓的汉地十八省还是后来的交趾、棒子、旧港乃至于分封为秦、晋两国的阿拉斯加和路易斯安那,大片的土地都处于无人耕种的闲置状态,也确实跟土地资源紧张扯不上关系。
可是一旦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大明现在所需要的并不仅仅只是耕种用地,工业方面同样需要大量的土地,对于矿藏资源的需求更是个无底洞。
更关键的是,大明现在还处于人口增长的爆发期,仅仅只是十几年的时间,丁口数量就已经从乾隆四十八年时的三亿多人暴增到现在的五亿多人,如果再过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呢?
土地资源这玩意就跟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没有哪个皇帝会嫌自家的土地更多。
而除去土地资源以外,大明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是一大堆。
正如某个堕落文人鲁树人先生说的那样儿: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
人越多不同的思想就越多,鬼知道哪天就会冒出来一个的玩意儿。
就像之前曾经有人要求反思,认为大明现在的地盘已经够大,应该停下向外开拓的脚步一样,这种狗屁倒灶的想法以前有,现在也有,未来更不可能会少。
现在大明还能依靠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压制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可是谁又敢保证大明能够一直都保持高速发展?
别的不说,光是小破球上三天两头各种开片的破事儿,也绝对会影响到大明的发展。
一旦大明的发展速度降下来……
某个不堕落的文人周迅曾经说过:宇宙不是黑暗森林,小破球上国与国之间才是。
沙鹅,英格兰,傻贼鹰……甚至于倭国也好,法兰西也罢,小破球上的一个个国家,他们跟大明之间的距离可不像小破球跟三体人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
大明一旦停滞不前,其他那些被大明吸了无数血的小国就有了赶超的机会,那些国家会放过大明?
或许有人会说那些国家之所以仇恨大明,是因为大明趴在他们国家身上吸血,给其他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如果大明善待那些国家,也不会出现朱皇帝所担心的情况。
其实,这种论调完全就是扯王八犊子,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要么就是真的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当年大唐没善待倭国?大明没善待倭国?就算没有善待,一开始也不存在欺压吧?
要知道,当年中原堂口对待倭国等蛮夷的态度就是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愿意来称贡、学习的任其来,不愿意称贡、学习的任其走,离欺压这两个字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然而倭国最开始是就跟大唐呲牙,直到白江口被打老实,后来又跟大明呲牙,直到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怕老婆总兵狠狠的收拾了他们一通才算老实。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畏威而不怀德,纵然是中原堂口本身的百姓也同样存在畏威而不怀德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朱皇帝才会打算现在就彻底拿下新南威尔士,而且是打算让以王子轩为首的那些商人们冲锋在前,等他们抢下一片地盘之后再让大明的军队动手。
因为王子轩他们先动手,他们就能够得到开疆扩土的荣誉,能够吃到一大块肥肉——说白了,朱皇帝就是打算把王子轩他们竖立成典型,引动其他商人效彷的同时,王子轩他们也会站在开疆扩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不会产生类似于马放南山的想法。
将这里面的道理大概的跟朱简煐同学说了之后,朱皇帝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咱问你,你觉得咱们大明乃至于历朝历代,靠的法治?还是人治?”
朱简煐同学微微一愣,迟疑着答道:“自父亲立国以来,时时刻刻都在推行以法治国,咱们大明当然该是法治,只是再完善的律法,终究还是要靠人来执行,因此,咱们大明其实跟历朝历代都差不多,靠的都是人治?”
只是在回答完朱皇帝的问题后,朱简煐同学又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朱皇帝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过于坑人,无论怎么回答都没办法绕开人与法之间的关系——律法要依靠人来执行,而人也同样要以律法做为准绳,两者谁也离不开谁,又怎么可能单纯的说是法治还是人治?
然而让朱简煐同学没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却只是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那咱再问你,历朝历代都设置个礼部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咱们大明同样也设置了礼部?”
被朱皇帝这么一问,朱简煐同学顿时更加懵逼了。
自北魏始置礼部再到隋朝以后成为六部之一,礼部便一直都是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其后历代相沿不改。
那么问题来了:礼部的事儿,跟大明究竟是靠人治还是靠法治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朱简煐同学一脸懵逼的时候,朱皇帝却笑着说道:“历朝历代,乃至于咱们大明,其实都不是单纯的人治,也不是单纯的法治,而是礼治。”
朱简煐同学略有不服,说道:“昔汉时宣帝曾有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听到朱简煐同学这番说法,朱皇帝却是意外的瞧了朱简煐同学一眼,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乱汉家江山者?”
“乱我家者,太子也!”这个是汉宣帝为了教训太子“柔仁好儒”之弊而告戒太子的话,意思是说:咱们老刘家有自己的治国制度,霸道跟王道并用实行,你想单纯的依靠道德来教化天下?看不出来啊,你个小王八犊子长的挺丑玩的还挺花,居然还踏马的想恢复周代用礼制国的那套?
朱简煐同学现在说出这句话来,自然就是暗指朱皇帝在开历史的倒车。
朱简煐同学也发觉自己失言,赶忙躬身拜道:“父亲息怒,是儿子失言。”
然而朱皇帝却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没什么息怒不息怒的,你敢当面直言咱的不是,这是好事儿,咱还不至于那么小心眼儿。”
只是在笑过之后朱皇帝却又正色问道:“咱再问你,无论是霸道亦或是王道,最终是不是还要归入到人治或者法治的问题当中去?”
正如朱皇帝所言,无论是霸道又或者是王道,最终都要回归到制度上面,自然也就存在人治又或者是法治的问题。
朱皇帝又接着问道:“如果说是人治,那么天下兴亡都应该归于一身,即所有的功、过都应该归于天子,但是在咱们中原堂口的历史上,却不乏政令不出皇城的例子,这又该怎么说?”
“都言桀、纣暴虐,然则商人亦有宁死不食周粟之举,这该怎么说?都说汉时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明时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然则文、景之时无人饿死?贞观之时无人饿死?永乐、仁宣之时无人饿死无人反叛?”
朱简煐同学默然。
身为大明的皇长子,自幼接触到的、学习到的知识让朱简煐清楚的知道,无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在史书上被描述的有多么美好都改变不了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大部分百姓能够维持住饿不死就已经算得上治世、盛世,离儒家所说的世界大同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离人人能吃饱、吃好、穿暖更是差了天上地下。
朱皇帝又接着说道:“如果说是法治,那么治国便该依靠历朝历代的律法,如唐时的《唐律疏议》或者咱们大明的《大明律》又或者是太祖高皇帝所定《大诰》,但是!”
朱皇帝话锋一转:“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在选拔官老爷们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专门考核当朝律法的科目,那些官老爷们赴任之前也未必就精通当朝的律法,有所了解的都是凤毛麟角,这又如何算得上是法治?”
“更奇怪的是,由察举或是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选出来的这些并不精通律法的官老爷们,恰好就能维持住天下的稳定,甚至还能得到百姓的信服,被百姓称之为青天大老爷的也不乏人在。”
朱皇帝笑眯眯的问道:“你能不能告诉咱,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朱皇帝的话音落下之后,朱简煐同学已经傻傻的愣在原地,额头上也不断的因出冷汗。
朱简煐同学傻傻的望着朱皇帝,问道:“难道这就是父亲所说的礼治?”
朱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就是礼治,中原堂口治天下从来就不是靠的什么明君圣主和忠臣、贤臣,也不是律法,而是礼,一套围绕着礼而产生的规则。”
“因为皇帝担心有人夺取皇位所以要定下谋逆诛九族的规矩,官员和士绅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要限制皇权,百姓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希望有一部能够保护自己的律法。”
“所以,从皇帝到天下万民都需要一套规则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同时对能够影响到自己利益的群体甚至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进行约束。”
“而这套规则,就是礼!”
“经过孔、孟的总结和儒家、法家等学派的发扬光大,礼,已经成为中原堂口所有人心中的底线,也正是这道底线,承担了近乎于律法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那些官老爷们很多都不精于律法,但是却能通过律法来代天牧民,也正是因为这道底线已经深入人心,所以百姓平时也有自己的行事准则,轻易很难触碰到律法。”
“所以,中原堂口自古以来就是依礼治国而不是人治或者法治!”
说到这儿,朱皇帝又笑着问道:“所以,你现在明白为什么要设置礼部,为什么礼部会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了吧?”
实际上,礼部并不是跟户、吏、刑、工、兵合称六部,而是隐隐凌驾于其他五部之上,甚至可以称之为六部之首——因为礼部掌握着礼法!
朱简煐同学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着却又一脸懵逼的问道:“那父亲一直推动法治,便是要依靠法治来代替礼治?”
朱皇帝微微点头,沉吟道:“无论是礼治,还是法治又或者是人治,最终的本质都是为了维持规则的稳定和平衡,但是时移事易,任何一套规则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时代,礼治、法治又或者人治自然也都一样。”
“当旧有的规则不能和新的规则相匹配,两者之间就会产生剧烈的冲突,自然也就会出现孔夫子所说的礼乐崩坏。”
“比如说,如果咱们大明还是跟之前的大明一样,哪怕是跟大清一样,那咱也不需要推动什么法治,直接把大明以前的那一套制度甚至于大清的制度拿来用就行。”
“但是大明跟以前的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无论是疆域还是丁口数量都远超历代,各种明面上的、背地里的问题也都远超历代。”
“别的不说,汉时的文、景皇帝一定不会像咱一样头疼海外军事基地的开销,永乐皇帝也不会像咱一样头疼草原上的牛羊该卖到哪儿去,钱聋老狗更不可能像咱一样操心天下百姓家里的娃子们读书的事情。”
“所以,以前的那些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咱们大明,该改的地方就必须得改,让它变得适应咱们大明才行。”
“拿下新南威尔士,恰好就是一个尝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埋葬大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埋葬大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