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朝堂变动
目录:北宋之天生反贼| 作者:北冥老鱼| 类别:历史军事
赵佶也没想到曾布等人竟然忽然改变了态度,支持章惇辞官,这让他也不禁愣住了。
不过赵佶虽然心眼小,但却是个聪明人,知道众意不可违,所以很快转变态度道:“好吧,朕本想留章公辅佐朝堂,所以对他极尽挽留,却不想他执意要走,那朕就顺了他的意!”
看到赵佶终于点头,曾布等人也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过人群中的宁复却是暗自冷笑,他不相信赵佶会这么轻易的低头。
果然,只见赵佶忽然话锋一转,再次开口道:“不过章公这些年劳苦功高,朕实在不舍得他离开朝堂,不如就让他暂时知越州,若是日后有什么事情,朕也可以派人向他请教!”
越州其实就是南方的绍兴一带,距离章惇的老家福建不算太远。
表面看起来,赵佶让章惇知越州,似乎是一件很不错的差事,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佶依然不打算放过章惇。
因为只要章惇身在朝堂,就相当于掌握在赵佶手中,随时可以拿捏他。
不过赵佶肯让章惇辞去相位,已经退让了一步,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对章惇没什么好感,刚才能帮他求情已经算是难得了,不可能再继续帮他说话。
所以大臣们也无人反对,连宁复也没有多说什么。
并不是宁复不敢说,而是他知道说了也没用,更何况他现在自身难保,更别说帮章惇了。
另外宁复还知道,章惇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在原来的历史上,章惇不断被贬,而且被贬的地方不断的变换,一会越州一会雷州,甚至还去过舒州、睦州等地,最后章惇在被贬之地去世。
直到章惇死后,赵佶才假惺惺的恢复了章惇的官职和爵位,可是到南宋时,章惇都死了几十年了,宋高宗还追贬章惇,并且禁止章惇的子孙永世不得入仕为官。
哪怕直到后世,章惇的功绩也被许多人遗忘,反而因为他和苏轼的私人恩怨,被人认为他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章惇辞相,政事堂必须有大臣主持,本来按照原来的历史,应该韩忠彦暂时接替章惇为相,当然韩忠彦只是个过渡,很快就被曾布顶替他为相。
不过韩忠彦被派去燕云治理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燕云比朝堂还要重要,所以韩忠彦肯定调不回来。
于是赵佶也省略了一个步骤,直接命曾布入主政事堂为相。
要知道曾布可是赵佶登基为帝的大功臣,正是他力主赵佶,而且在赵佶登基后,曾布也是多方表现,再加上曾布在朝堂上的厨房,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曾布都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曾布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宰相梦,而除了曾布外,蔡京也参知政事的身份进入政事堂。
说起来在原来的历史上,蔡京因为是新党,所以在赵佶登基后,也被贬出京,后来是靠着巴结童贯才再次起家。
可是现在的历史改变,蔡京之前与宁复争斗,章惇也站到宁复这边,于是将蔡京贬出京城。
结果这反倒让蔡京因祸得福,让赵佶觉得蔡京与章惇不是一伙的,再加上蔡京善于钻营,这段时间也取得赵佶的信任,因此也十分顺利的进入政事堂。
至于宁复,赵佶竟然没有罢免他的参知政事一职,要知道政事堂一般有会有两三个人同时担任参知政事,以前只有宁复一个,现在多了一个蔡京。
也相当于政事堂有了曾布这么一位宰相,以及宁复和蔡京两个副相辅佐。
而蔡卞则和章惇一样,也被贬出京,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知江宁府,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和章惇一样,也是连遭贬斥。
不过后来蔡京得势后,蔡卞曾经短暂的被提拔为枢密使,但因为和蔡京的政见不和,最后又被排挤出京,后来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做为。
“女婿,官家留下你,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用意?”
赵佶对曾布和宁复等人的任命一出,柳正立刻在当晚来到宁复家中,翁婿二人在书房里密议。
“有没有什么用意我不清楚,不过我觉得他应该是不想轻易的放过我!”
宁复端着茶杯,悠哉游哉的品了一口道。
“官家应该没这么不识大局吧,毕竟你现在声名远播,谁不知道燕云收复全都是你的功劳,而且朝堂上也需要有人平衡曾布,如果我是官家,肯定会好好安抚你!”
柳正却不太赞同宁复的看法道。
他以前和赵佶没什么接触,只是听说赵佶多才多艺,想来也是个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了,应该不会为了一点私人恩怨,而坏了大局。
“那可未必,咱们这位官家,呵呵!”
宁复说到最后冷笑一声,想到历史上赵佶的所做所为,他实在难以生出半点好感。
“要是实在不行,不如我们就……”
柳正忽然站直身子,神情凝重的提议道。
“这个……还不到时候!”
宁复当然知道柳正要说什么,无非就是复国的事情,不过他现在却不想谈,于是打断了对方。
“那你打算等到什么时候?”
柳正再次焦急的问道,当初宁复弱小之时,他再三告诫宁复不要想着复国,甚至觉得复国就是一个笑话,可是随着宁复的强大起来,柳正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甚至开始主动提起复国的事。
“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也许明天,也许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
宁复十分模糊的回答道,他本质上是个求稳的人,如非必要,他并不愿意冒险,而对于复国这种事,他也并不怎么主动,除非被人逼到墙角处。
“要我说,这种事就该早做打算,趁你现在还在政事堂,我也能帮你做一些布置,另外新军还在你的掌握之中,虎头和你二叔都对你忠心耿耿,这么好的机会,若是错过就太可惜了!”
柳正再次急切的劝说道,他并不是利欲熏心,而是真的担心宁复现在的处境,不想看到女儿日后跟着宁复受苦。
不过赵佶虽然心眼小,但却是个聪明人,知道众意不可违,所以很快转变态度道:“好吧,朕本想留章公辅佐朝堂,所以对他极尽挽留,却不想他执意要走,那朕就顺了他的意!”
看到赵佶终于点头,曾布等人也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过人群中的宁复却是暗自冷笑,他不相信赵佶会这么轻易的低头。
果然,只见赵佶忽然话锋一转,再次开口道:“不过章公这些年劳苦功高,朕实在不舍得他离开朝堂,不如就让他暂时知越州,若是日后有什么事情,朕也可以派人向他请教!”
越州其实就是南方的绍兴一带,距离章惇的老家福建不算太远。
表面看起来,赵佶让章惇知越州,似乎是一件很不错的差事,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赵佶依然不打算放过章惇。
因为只要章惇身在朝堂,就相当于掌握在赵佶手中,随时可以拿捏他。
不过赵佶肯让章惇辞去相位,已经退让了一步,众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更何况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人都对章惇没什么好感,刚才能帮他求情已经算是难得了,不可能再继续帮他说话。
所以大臣们也无人反对,连宁复也没有多说什么。
并不是宁复不敢说,而是他知道说了也没用,更何况他现在自身难保,更别说帮章惇了。
另外宁复还知道,章惇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在原来的历史上,章惇不断被贬,而且被贬的地方不断的变换,一会越州一会雷州,甚至还去过舒州、睦州等地,最后章惇在被贬之地去世。
直到章惇死后,赵佶才假惺惺的恢复了章惇的官职和爵位,可是到南宋时,章惇都死了几十年了,宋高宗还追贬章惇,并且禁止章惇的子孙永世不得入仕为官。
哪怕直到后世,章惇的功绩也被许多人遗忘,反而因为他和苏轼的私人恩怨,被人认为他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
章惇辞相,政事堂必须有大臣主持,本来按照原来的历史,应该韩忠彦暂时接替章惇为相,当然韩忠彦只是个过渡,很快就被曾布顶替他为相。
不过韩忠彦被派去燕云治理地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燕云比朝堂还要重要,所以韩忠彦肯定调不回来。
于是赵佶也省略了一个步骤,直接命曾布入主政事堂为相。
要知道曾布可是赵佶登基为帝的大功臣,正是他力主赵佶,而且在赵佶登基后,曾布也是多方表现,再加上曾布在朝堂上的厨房,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曾布都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曾布也终于圆了自己的宰相梦,而除了曾布外,蔡京也参知政事的身份进入政事堂。
说起来在原来的历史上,蔡京因为是新党,所以在赵佶登基后,也被贬出京,后来是靠着巴结童贯才再次起家。
可是现在的历史改变,蔡京之前与宁复争斗,章惇也站到宁复这边,于是将蔡京贬出京城。
结果这反倒让蔡京因祸得福,让赵佶觉得蔡京与章惇不是一伙的,再加上蔡京善于钻营,这段时间也取得赵佶的信任,因此也十分顺利的进入政事堂。
至于宁复,赵佶竟然没有罢免他的参知政事一职,要知道政事堂一般有会有两三个人同时担任参知政事,以前只有宁复一个,现在多了一个蔡京。
也相当于政事堂有了曾布这么一位宰相,以及宁复和蔡京两个副相辅佐。
而蔡卞则和章惇一样,也被贬出京,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知江宁府,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和章惇一样,也是连遭贬斥。
不过后来蔡京得势后,蔡卞曾经短暂的被提拔为枢密使,但因为和蔡京的政见不和,最后又被排挤出京,后来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做为。
“女婿,官家留下你,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用意?”
赵佶对曾布和宁复等人的任命一出,柳正立刻在当晚来到宁复家中,翁婿二人在书房里密议。
“有没有什么用意我不清楚,不过我觉得他应该是不想轻易的放过我!”
宁复端着茶杯,悠哉游哉的品了一口道。
“官家应该没这么不识大局吧,毕竟你现在声名远播,谁不知道燕云收复全都是你的功劳,而且朝堂上也需要有人平衡曾布,如果我是官家,肯定会好好安抚你!”
柳正却不太赞同宁复的看法道。
他以前和赵佶没什么接触,只是听说赵佶多才多艺,想来也是个聪明人,既然是聪明人了,应该不会为了一点私人恩怨,而坏了大局。
“那可未必,咱们这位官家,呵呵!”
宁复说到最后冷笑一声,想到历史上赵佶的所做所为,他实在难以生出半点好感。
“要是实在不行,不如我们就……”
柳正忽然站直身子,神情凝重的提议道。
“这个……还不到时候!”
宁复当然知道柳正要说什么,无非就是复国的事情,不过他现在却不想谈,于是打断了对方。
“那你打算等到什么时候?”
柳正再次焦急的问道,当初宁复弱小之时,他再三告诫宁复不要想着复国,甚至觉得复国就是一个笑话,可是随着宁复的强大起来,柳正的想法却发生了改变,甚至开始主动提起复国的事。
“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也许明天,也许永远都不会有那一天。”
宁复十分模糊的回答道,他本质上是个求稳的人,如非必要,他并不愿意冒险,而对于复国这种事,他也并不怎么主动,除非被人逼到墙角处。
“要我说,这种事就该早做打算,趁你现在还在政事堂,我也能帮你做一些布置,另外新军还在你的掌握之中,虎头和你二叔都对你忠心耿耿,这么好的机会,若是错过就太可惜了!”
柳正再次急切的劝说道,他并不是利欲熏心,而是真的担心宁复现在的处境,不想看到女儿日后跟着宁复受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北宋之天生反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北宋之天生反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