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6 比穿越者还像穿越者的全才
目录: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作者:见月明| 类别:历史军事
编写华夏文明最麻烦的还是伪造谱系,比如司马迁说匈奴是华夏别种炎黄后裔,给出的谱系是夏后氏苗裔淳维一系。
辽东那边也好办,直接安到箕子头上就行了,谁也说不出个啥。
西方、南方那边就不好办了。
不能你说丹朱迁徙到南方就到南方了,要把人物传承谱系写出来才行。
他的哪一系后人去了南方,名字都叫什么, 定居在何处,后续演变都要写出来,还要和当地的传说以及史料记载对照的上。
比如,骆田——骆越——乌浒——俚人,这是史料记载的俚人族群演变史。
如果陈景恪不知道这个发展线,直接写丹朱的后人演变成了俚人,会被反对派拿出来打脸的。
如果写成丹朱的一个叫骆的后人迁徙到南方,建立了一个叫骆田的部落。
后来演变成了骆越, 又变成乌浒, 最后演变成俚人,那就相当严谨了。
但问题又来了,他要如何查到这些相关知识。
在互联网时代很简单,打开电脑大部分都能查到,少数查不到的也能去图书馆。
古代没有互联网,相关史料也是残缺不全,想把这些关系脉络梳理出来太难了。
最后只能求助李世民,获准去朝廷的藏书馆去一本一本的翻。
但看着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他麻了。
这要翻到什么时候去啊?
幸好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嘴,不懂可以问。
他把自己想要查的资料罗列出来,挨个找弘文馆的官吏问。
哪一条在哪本书上能看到,那本书在哪个位置,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去翻找, 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大老,一位扫地僧级别的大老。
吕才, 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至少陈景恪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开始他还没在意,接触了几次之后才发现异常。
不论他提出任何问题,对方都能给出回答,而且都非常精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难得住对方。
当时他还不服气,专门收集了一些问题来问难对方。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音乐、天文、地理、数学、医学、诸子百家、史学等。
对方都给出了回答,有些答桉站在二十一世纪看存在很多问题,但以唐朝的视角来看都是完美级别的。
这下他真的震惊了,这就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全才啊。
样样通,样样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跟着孙思邈学习道家知识,就已经觉得精力不够用了,这个吕才是怎么做到门门精通的?
兴奋之下,他又拿出了一些超前的知识和吕才讨论,结果再次震惊了。
这位吕才竟然连自然科学、逻辑学方面的问题都能回答。而且他还是个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还很认同以民为本的思想。
这个民不是良民之类的,指的就是广大劳苦群众。
如果不是确定对方就是土生土长的土着,他都以为这是穿越者了。
然后他又疑惑了,这样的大老为何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呢?
事实上吕才并不是名不见经传, 历史上还是留有名字的, 只是名声不显罢了。
他最着名的事迹是,一人单挑诸多高僧进行辩法。事情闹的太大李治不得不出面调停, 让他去慈恩寺和玄奘当面辩法。
只是李治拉了偏架,判他输了一筹。吕才不服,可也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
他参与过许多官方编辑、修订书籍的任务,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也有许多自己的着作,只可惜因为其思想不合群属于异端,作品大都难容于世,大部散失,流传下来的只有八篇。
不得不说这是文化上的一大损失和遗憾。
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些,但不妨碍他知道对方是个大老,这样的大老必须要深交。
不过他没有急着行动,而是先让人去调查了吕才的详细情况。
寒门庶族出身,没有名师教导一身学问全是自学得来。
三十岁也就是去年,终于以博学多才获得温彦博和魏征赏识,被举荐给李世民进入弘文馆任职。
他为人倒也还算谦和,只是思想不合群,让他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属于不聊学问只谈风花雪月,大家还是好朋友好同事,谈起学问恨不得都不认识他的那种。
作为穿越者的陈景恪却知道,他不是不合群也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孤独。
没有人能懂他,也没有人能和他交流。
确定他人品上没有问题,陈景恪才开始展开有计划的行动。
先是拿出《玉韵注》,把拼音字母给他看。
吕才看过之后自然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认为应该推广天下。
在进一步确定了他的想法之后,陈景恪又拿出了他新编的数学教材。
全新的数字符号、竖式验算、设方程、二元一次、二元二次、数列、概率、统计、微积分……这次轮到吕才震惊了。
这还不算完,陈景恪又接着拿出了他编写的格物学教材……
吕才彻底跪了,当场表示要拜他为师。
之前他就觉得这位陈小真人懂的很多,思想也是天马行空,两人意外的很聊得来。
现在终于确认,之前的感觉都是真的,这位小真人不是一般人。
陈景恪自然不会收他为徒,他脸皮还没厚道收这样的大老为徒的程度。只是表示以后可以一起研究学问,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来问他。
并且还邀请吕才一起参与编写理工科教材,继续深研理工科学问。
吕才当即就表示同意。
又交流观察了几天之后,陈景恪终于确定他是个值得拉拢的人,于是正式抛出了橄榄枝。
把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及草稿摆放在他面前,道:“……这是陛下布置的任务,框架已经写好,现在需要完善细节。”
“只是我学识阅历有限,很多史料都查不到,希望吕学士能助我一臂之力。”
华夏文明?吕才惊讶不已。
他早就知道陈景恪在翻阅古籍资料,尤其是蛮夷相关的记载。当时还以为是对这方面好奇,现在才知道竟然是为了此事。
在详细了解过事情的原委,知道陈景恪的计划之后,他非常敬佩的道:
“圣人高瞻远瞩,陈真人目光长远。吕某佩服,愿附骥尾。”
陈景恪开心的道:“哈哈……有吕学士相助,书成矣。”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吕才当场就表演了什么叫博学多识,什么叫对史学有研究。
让陈景恪头大的谱系知识他信手拈来,少数无法确定的,也能准确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线索。
原本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来完成的细节,他只用了三四天就搞定了。
让陈景恪汗颜之余也再次认识到,他和真大老之间的差距。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华夏文明终于定稿。
总共历时四十一天,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时间,可以说全是吕才帮忙节约出来的。
陈景恪郑重的对其表示了感谢,并决定把他的名字也写在上面。
吕才说什么都不愿意,道:“书是真人所写,我只是帮忙翻阅了一些史料,实在不敢居功。若我厚颜留名,以后哪还有脸去见人。”
陈景恪见他如此说,也不好强迫,想了想道:“那这样,我就写一篇序言,把吕学士的功劳写在里面,希望你不要拒绝。”
吕才见他情真意切,也不好在拒绝,道:“惭愧,就依真人之言吧。”
陈景恪当场写下一篇序言,大致就是回顾了写这部书时遇到的困难,幸好得到吕才的帮助才完成云云。
然后又对吕才进行夸奖,说他是样样精通的全才之类的。
吕才也非常的感动,这本书是要呈给皇帝的,也就是说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皇帝的眼里。
对于他来说,这堪比终南捷径了。
书完成之后陈景恪直接就拿着进了皇宫,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放下了所有政务,当场翻阅起来。
华夏简史没啥好说了,他随便翻了几页就丢在了一旁。主要看的是华夏文明,可以说是逐字逐句的看。
陈景恪等的无聊,就在左顾右盼起来。看的任封都替他着急,这可是君前啊。
左右扫视了好几圈,他的目光停留在书房内的书架上。
他倒没有自己去拿,而是干咳一声,待李世民看过来,就道:“陛下,我能看看您的书架吗?”
李世民顿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皱眉道:“一点心性修养都没有,如何能担当重任。任封,给他拿本周礼过来,好好学学礼仪。”
“喏。”任封连忙去书架上取过一本周礼递给他。
陈景恪倒也无所谓,有书看就行,干等着太折磨人了。给任封道谢,接过书就翻看起来。
见他能耐得住性子看这么枯燥的书,李世民总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接着翻看起手中的书。
一时间房内安静了下来。
看着各自翻书的两人,一旁的任封也非常的感慨。这位陈小真人真是得宠呀,一般的皇子都没有这种待遇。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李世民率先看完了手中的书,赞许的道:“写的不错,立意高远谱系详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辽东那边也好办,直接安到箕子头上就行了,谁也说不出个啥。
西方、南方那边就不好办了。
不能你说丹朱迁徙到南方就到南方了,要把人物传承谱系写出来才行。
他的哪一系后人去了南方,名字都叫什么, 定居在何处,后续演变都要写出来,还要和当地的传说以及史料记载对照的上。
比如,骆田——骆越——乌浒——俚人,这是史料记载的俚人族群演变史。
如果陈景恪不知道这个发展线,直接写丹朱的后人演变成了俚人,会被反对派拿出来打脸的。
如果写成丹朱的一个叫骆的后人迁徙到南方,建立了一个叫骆田的部落。
后来演变成了骆越, 又变成乌浒, 最后演变成俚人,那就相当严谨了。
但问题又来了,他要如何查到这些相关知识。
在互联网时代很简单,打开电脑大部分都能查到,少数查不到的也能去图书馆。
古代没有互联网,相关史料也是残缺不全,想把这些关系脉络梳理出来太难了。
最后只能求助李世民,获准去朝廷的藏书馆去一本一本的翻。
但看着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他麻了。
这要翻到什么时候去啊?
幸好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嘴,不懂可以问。
他把自己想要查的资料罗列出来,挨个找弘文馆的官吏问。
哪一条在哪本书上能看到,那本书在哪个位置,都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去翻找, 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大老,一位扫地僧级别的大老。
吕才, 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至少陈景恪从未听说过这个名字。
开始他还没在意,接触了几次之后才发现异常。
不论他提出任何问题,对方都能给出回答,而且都非常精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难得住对方。
当时他还不服气,专门收集了一些问题来问难对方。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音乐、天文、地理、数学、医学、诸子百家、史学等。
对方都给出了回答,有些答桉站在二十一世纪看存在很多问题,但以唐朝的视角来看都是完美级别的。
这下他真的震惊了,这就是只存在于传说之中的全才啊。
样样通,样样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跟着孙思邈学习道家知识,就已经觉得精力不够用了,这个吕才是怎么做到门门精通的?
兴奋之下,他又拿出了一些超前的知识和吕才讨论,结果再次震惊了。
这位吕才竟然连自然科学、逻辑学方面的问题都能回答。而且他还是个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还很认同以民为本的思想。
这个民不是良民之类的,指的就是广大劳苦群众。
如果不是确定对方就是土生土长的土着,他都以为这是穿越者了。
然后他又疑惑了,这样的大老为何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呢?
事实上吕才并不是名不见经传, 历史上还是留有名字的, 只是名声不显罢了。
他最着名的事迹是,一人单挑诸多高僧进行辩法。事情闹的太大李治不得不出面调停, 让他去慈恩寺和玄奘当面辩法。
只是李治拉了偏架,判他输了一筹。吕才不服,可也不敢违背皇帝的意思。
他参与过许多官方编辑、修订书籍的任务,作出了不菲的贡献。
也有许多自己的着作,只可惜因为其思想不合群属于异端,作品大都难容于世,大部散失,流传下来的只有八篇。
不得不说这是文化上的一大损失和遗憾。
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些,但不妨碍他知道对方是个大老,这样的大老必须要深交。
不过他没有急着行动,而是先让人去调查了吕才的详细情况。
寒门庶族出身,没有名师教导一身学问全是自学得来。
三十岁也就是去年,终于以博学多才获得温彦博和魏征赏识,被举荐给李世民进入弘文馆任职。
他为人倒也还算谦和,只是思想不合群,让他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属于不聊学问只谈风花雪月,大家还是好朋友好同事,谈起学问恨不得都不认识他的那种。
作为穿越者的陈景恪却知道,他不是不合群也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孤独。
没有人能懂他,也没有人能和他交流。
确定他人品上没有问题,陈景恪才开始展开有计划的行动。
先是拿出《玉韵注》,把拼音字母给他看。
吕才看过之后自然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认为应该推广天下。
在进一步确定了他的想法之后,陈景恪又拿出了他新编的数学教材。
全新的数字符号、竖式验算、设方程、二元一次、二元二次、数列、概率、统计、微积分……这次轮到吕才震惊了。
这还不算完,陈景恪又接着拿出了他编写的格物学教材……
吕才彻底跪了,当场表示要拜他为师。
之前他就觉得这位陈小真人懂的很多,思想也是天马行空,两人意外的很聊得来。
现在终于确认,之前的感觉都是真的,这位小真人不是一般人。
陈景恪自然不会收他为徒,他脸皮还没厚道收这样的大老为徒的程度。只是表示以后可以一起研究学问,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来问他。
并且还邀请吕才一起参与编写理工科教材,继续深研理工科学问。
吕才当即就表示同意。
又交流观察了几天之后,陈景恪终于确定他是个值得拉拢的人,于是正式抛出了橄榄枝。
把华夏文明的来龙去脉以及草稿摆放在他面前,道:“……这是陛下布置的任务,框架已经写好,现在需要完善细节。”
“只是我学识阅历有限,很多史料都查不到,希望吕学士能助我一臂之力。”
华夏文明?吕才惊讶不已。
他早就知道陈景恪在翻阅古籍资料,尤其是蛮夷相关的记载。当时还以为是对这方面好奇,现在才知道竟然是为了此事。
在详细了解过事情的原委,知道陈景恪的计划之后,他非常敬佩的道:
“圣人高瞻远瞩,陈真人目光长远。吕某佩服,愿附骥尾。”
陈景恪开心的道:“哈哈……有吕学士相助,书成矣。”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吕才当场就表演了什么叫博学多识,什么叫对史学有研究。
让陈景恪头大的谱系知识他信手拈来,少数无法确定的,也能准确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线索。
原本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来完成的细节,他只用了三四天就搞定了。
让陈景恪汗颜之余也再次认识到,他和真大老之间的差距。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华夏文明终于定稿。
总共历时四十一天,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时间,可以说全是吕才帮忙节约出来的。
陈景恪郑重的对其表示了感谢,并决定把他的名字也写在上面。
吕才说什么都不愿意,道:“书是真人所写,我只是帮忙翻阅了一些史料,实在不敢居功。若我厚颜留名,以后哪还有脸去见人。”
陈景恪见他如此说,也不好强迫,想了想道:“那这样,我就写一篇序言,把吕学士的功劳写在里面,希望你不要拒绝。”
吕才见他情真意切,也不好在拒绝,道:“惭愧,就依真人之言吧。”
陈景恪当场写下一篇序言,大致就是回顾了写这部书时遇到的困难,幸好得到吕才的帮助才完成云云。
然后又对吕才进行夸奖,说他是样样精通的全才之类的。
吕才也非常的感动,这本书是要呈给皇帝的,也就是说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皇帝的眼里。
对于他来说,这堪比终南捷径了。
书完成之后陈景恪直接就拿着进了皇宫,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放下了所有政务,当场翻阅起来。
华夏简史没啥好说了,他随便翻了几页就丢在了一旁。主要看的是华夏文明,可以说是逐字逐句的看。
陈景恪等的无聊,就在左顾右盼起来。看的任封都替他着急,这可是君前啊。
左右扫视了好几圈,他的目光停留在书房内的书架上。
他倒没有自己去拿,而是干咳一声,待李世民看过来,就道:“陛下,我能看看您的书架吗?”
李世民顿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皱眉道:“一点心性修养都没有,如何能担当重任。任封,给他拿本周礼过来,好好学学礼仪。”
“喏。”任封连忙去书架上取过一本周礼递给他。
陈景恪倒也无所谓,有书看就行,干等着太折磨人了。给任封道谢,接过书就翻看起来。
见他能耐得住性子看这么枯燥的书,李世民总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接着翻看起手中的书。
一时间房内安静了下来。
看着各自翻书的两人,一旁的任封也非常的感慨。这位陈小真人真是得宠呀,一般的皇子都没有这种待遇。
不知不觉半个时辰过去,李世民率先看完了手中的书,赞许的道:“写的不错,立意高远谱系详致,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