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宋礼致仕!工部尚书人选!
目录: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作者:朕闻上古| 类别:历史军事
一场大宴,宾主尽欢。
当然,这只是朱高煦以为的。
毕竟一众公卿都不敢开口,老老实实地接下了这个差事。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就是全都同意了嘛,所以叫做“宾主尽欢”。
原本朱高煦打算直接下达诏命,不过一想到这些人可都是早就追随他的心腹,所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举行这场宴会,先给这些心腹亲信打一记预防针,避免他们做错了选择。
至于蹇义和夏元吉二人,他们早就对此事心知肚明,也没见继续闹着吵着要辞职什么的,所以二人的选择也就不难得知了。
现在只需要等到岭北拓荒走上正轨,等到士绅缙绅从里面尝到甜头之后,朱高煦就可以直接动手了。
然而翌日清晨,工部尚书宋礼却是突然求见。
朱高煦闻言眉头一皱,随即还是接见了他。
宋礼一见到朱高煦,直接就跪倒在地。
“皇上,臣年龄大了,实在是折腾不动了,请皇上恩准老臣辞官归乡,安享晚年!”
宋礼硬着头皮说出了这番话来,然后就低下了头。
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
宋礼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哪里还有精气神去折腾士绅缙绅。
他现在就想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尽快准备好自己的后事,提携一下自己的子侄,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了。
朱高煦看着白发苍苍的宋礼,还是忍着心中的些许怒火,亲手把他给扶了起来。
虽然宋礼这个时候请辞,颇有几分临阵脱逃的嫌疑。
但是人家也不是只在这个时候请求辞官归乡,早在去年宋礼身体就出了问题,所以多次上了辞呈,只不过被朱高煦一直留中不发罢了。
所以真要是论起来,朱高煦还真不能怪人家。
“爱卿,你当真决定好了?”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还是这么问了一句。
宋礼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直接点了点头。
“皇上,老臣也明白现在请辞不是时候,可老臣确实力不从心啊!”
“这人年纪大了,精气神就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就连腿脚都出了毛病。”
“皇上如今又准备推行新政,正是用人之际,如若因为老臣身体的原因,耽搁了皇上的大事,老臣只怕万死都难赦其罪啊!”
“要是老臣再年轻个十岁,说什么都不会走的,绝对追随皇上大干一场,将那些士绅缙绅踩在脚下……”
宋礼一番话说得很是诚恳,也确实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对新政如此重视,他也不愿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新政受到影响,那可真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过。
此外,当然也不乏因为这新政的原因,宋礼并不想掺和进这摊浑水。
他已经老了,折腾不动了,也不想去折腾了。
这项摊丁入亩新政,少说也会持续个好几年,宋礼甚至可能都活不到新政推行成功的那一天。
再者宋礼这辈子对大明王朝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光凭这些就足够余荫他老宋家一辈子了,没必要再去搏上这一次,平白给子孙后人留下祸患。
这个道理,朱高煦当然也懂,只是他有些不太高兴。
可毕竟是宋礼啊,朱高煦也不好苛责人家。
宋礼这辈子,政绩突出,为大明王朝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他最令人称道的政绩,就是奉命命开浚会通河,疏通了南北漕运,以便大明迁都北平,这是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足以青史留名的那种。
治河这种事情,一直都是个大难题,而且涉及到两岸百姓的生死福祉,所以一旦做出了成绩,那基本上都会在史书上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治理好了运河,那就是生民被泽无穷的仁政善举!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语气也软了下来。
“既然爱卿已经下定了决心,那朕就不强人所难了。”
“不过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继任工部尚书一职?”
宋礼这个心腹走了,那就得有人上位。
眼瞅着新政推行在即,朱高煦可不想扶持一个人上来跟自己做对。
再者工部尚书一职,“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管“缮典经营兴作”之事,部门权势看似不大,可到了武德一朝却并非如此。
朱高煦本就有心通过大明工会,为天下匠人开辟出一条入仕之路,所以工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要是任用一个不听话的士绅缙绅继任工部尚书,为了士绅缙绅的利益暗中打压匠人晋升,朱高煦这不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似乎早就预料到朱高煦会有这个问题,宋礼思索片刻之后,给出了一个人选。
“皇上,臣举荐兵部侍郎师逵!”
“师逵?”朱高煦闻言一愣,这倒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皇上有所不知,师逵此子性刚果,有干局,驭下甚严。”
为了能够辞职成功,宋礼可谓是用尽了全力,直接搬出了师逵的豪华履历。
“师逵二十岁岁入太学,从御史到辽东视察,因刚直不阿,触犯上司,被诬陷,逮至京城。”
“太祖高皇帝见其长相非凡不怒自威,不像是贪赃枉法之人,问明真相之后,擢升其为御史。”
“后师逵任陕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内,即将千余积案审理完毕,其能力可见一斑,到了永乐皇上即位,升其为兵部侍郎,一直负责参与营建北平新都……”
话听到这儿,朱高煦才算是听明白了,为何宋礼会举荐师逵。
其一是因为师逵性情刚介正直,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其二是因为师逵能力突出,是个不折不扣的能臣干吏!
其三则是因为师逵与宋礼有旧,二人共同营建北平新都,也算是老相识了。
这么看起来的话,师逵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摊丁入亩一事,师逵会做何选择?
“爱卿觉得这个师逵,可为朕所用吗?”
听到这话,宋礼立马起身跪倒在地。
“皇上放心,师逵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一向以家国百姓为己任,绝不会忤逆圣意!”
“行吧,那就这么定了。”
朱高煦叹了口气,有些不舍地开口道:“归乡之后安享晚年,朕会晋你为太子太保,并命人在会通河为你刻碑立传,立祠诏祀,让你宋礼流芳百世!”
“皇上,臣……愧对圣恩啊……”
此话一出,宋礼顿时泪流满面,哽咽得不能言语。
朱高煦也是感慨万千,亲手将他扶起,好生安抚了良久。
对待贤臣,尤其是对大明有突出贡献的贤臣,朱高煦一向不吝啬赏赐。
最终,宋礼还是走了,彻底退出了大明朝堂,一代贤臣就此谢幕。
当然,这只是朱高煦以为的。
毕竟一众公卿都不敢开口,老老实实地接下了这个差事。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就是全都同意了嘛,所以叫做“宾主尽欢”。
原本朱高煦打算直接下达诏命,不过一想到这些人可都是早就追随他的心腹,所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举行这场宴会,先给这些心腹亲信打一记预防针,避免他们做错了选择。
至于蹇义和夏元吉二人,他们早就对此事心知肚明,也没见继续闹着吵着要辞职什么的,所以二人的选择也就不难得知了。
现在只需要等到岭北拓荒走上正轨,等到士绅缙绅从里面尝到甜头之后,朱高煦就可以直接动手了。
然而翌日清晨,工部尚书宋礼却是突然求见。
朱高煦闻言眉头一皱,随即还是接见了他。
宋礼一见到朱高煦,直接就跪倒在地。
“皇上,臣年龄大了,实在是折腾不动了,请皇上恩准老臣辞官归乡,安享晚年!”
宋礼硬着头皮说出了这番话来,然后就低下了头。
这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
宋礼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哪里还有精气神去折腾士绅缙绅。
他现在就想趁着自己还清醒的时候,尽快准备好自己的后事,提携一下自己的子侄,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了。
朱高煦看着白发苍苍的宋礼,还是忍着心中的些许怒火,亲手把他给扶了起来。
虽然宋礼这个时候请辞,颇有几分临阵脱逃的嫌疑。
但是人家也不是只在这个时候请求辞官归乡,早在去年宋礼身体就出了问题,所以多次上了辞呈,只不过被朱高煦一直留中不发罢了。
所以真要是论起来,朱高煦还真不能怪人家。
“爱卿,你当真决定好了?”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还是这么问了一句。
宋礼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直接点了点头。
“皇上,老臣也明白现在请辞不是时候,可老臣确实力不从心啊!”
“这人年纪大了,精气神就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就连腿脚都出了毛病。”
“皇上如今又准备推行新政,正是用人之际,如若因为老臣身体的原因,耽搁了皇上的大事,老臣只怕万死都难赦其罪啊!”
“要是老臣再年轻个十岁,说什么都不会走的,绝对追随皇上大干一场,将那些士绅缙绅踩在脚下……”
宋礼一番话说得很是诚恳,也确实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对新政如此重视,他也不愿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新政受到影响,那可真是十恶不赦的大罪过。
此外,当然也不乏因为这新政的原因,宋礼并不想掺和进这摊浑水。
他已经老了,折腾不动了,也不想去折腾了。
这项摊丁入亩新政,少说也会持续个好几年,宋礼甚至可能都活不到新政推行成功的那一天。
再者宋礼这辈子对大明王朝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光凭这些就足够余荫他老宋家一辈子了,没必要再去搏上这一次,平白给子孙后人留下祸患。
这个道理,朱高煦当然也懂,只是他有些不太高兴。
可毕竟是宋礼啊,朱高煦也不好苛责人家。
宋礼这辈子,政绩突出,为大明王朝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他最令人称道的政绩,就是奉命命开浚会通河,疏通了南北漕运,以便大明迁都北平,这是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足以青史留名的那种。
治河这种事情,一直都是个大难题,而且涉及到两岸百姓的生死福祉,所以一旦做出了成绩,那基本上都会在史书上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治理好了运河,那就是生民被泽无穷的仁政善举!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语气也软了下来。
“既然爱卿已经下定了决心,那朕就不强人所难了。”
“不过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继任工部尚书一职?”
宋礼这个心腹走了,那就得有人上位。
眼瞅着新政推行在即,朱高煦可不想扶持一个人上来跟自己做对。
再者工部尚书一职,“掌天下百官山泽之政令”,管“缮典经营兴作”之事,部门权势看似不大,可到了武德一朝却并非如此。
朱高煦本就有心通过大明工会,为天下匠人开辟出一条入仕之路,所以工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要是任用一个不听话的士绅缙绅继任工部尚书,为了士绅缙绅的利益暗中打压匠人晋升,朱高煦这不是在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似乎早就预料到朱高煦会有这个问题,宋礼思索片刻之后,给出了一个人选。
“皇上,臣举荐兵部侍郎师逵!”
“师逵?”朱高煦闻言一愣,这倒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
“皇上有所不知,师逵此子性刚果,有干局,驭下甚严。”
为了能够辞职成功,宋礼可谓是用尽了全力,直接搬出了师逵的豪华履历。
“师逵二十岁岁入太学,从御史到辽东视察,因刚直不阿,触犯上司,被诬陷,逮至京城。”
“太祖高皇帝见其长相非凡不怒自威,不像是贪赃枉法之人,问明真相之后,擢升其为御史。”
“后师逵任陕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内,即将千余积案审理完毕,其能力可见一斑,到了永乐皇上即位,升其为兵部侍郎,一直负责参与营建北平新都……”
话听到这儿,朱高煦才算是听明白了,为何宋礼会举荐师逵。
其一是因为师逵性情刚介正直,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其二是因为师逵能力突出,是个不折不扣的能臣干吏!
其三则是因为师逵与宋礼有旧,二人共同营建北平新都,也算是老相识了。
这么看起来的话,师逵倒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摊丁入亩一事,师逵会做何选择?
“爱卿觉得这个师逵,可为朕所用吗?”
听到这话,宋礼立马起身跪倒在地。
“皇上放心,师逵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一向以家国百姓为己任,绝不会忤逆圣意!”
“行吧,那就这么定了。”
朱高煦叹了口气,有些不舍地开口道:“归乡之后安享晚年,朕会晋你为太子太保,并命人在会通河为你刻碑立传,立祠诏祀,让你宋礼流芳百世!”
“皇上,臣……愧对圣恩啊……”
此话一出,宋礼顿时泪流满面,哽咽得不能言语。
朱高煦也是感慨万千,亲手将他扶起,好生安抚了良久。
对待贤臣,尤其是对大明有突出贡献的贤臣,朱高煦一向不吝啬赏赐。
最终,宋礼还是走了,彻底退出了大明朝堂,一代贤臣就此谢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