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私欲的陷阱
目录:三国之西凉兵王| 作者:蛤蟆吞地| 类别:历史军事
曹操转头看向王允,知道他因为得罪了张让等人,在豫州一躲就是数年,知道他被何进极为看重……
“王从事说的没错!若不能消除掉董卓的威胁,大将军无论如何针对内廷宦官,都不宜动乱了西园八营。”
曹操向何进抱拳道:“操以为更应稳妥些,宦官所做不法之事甚多,当以朝臣弹劾为上,以刀兵除贼为下,还望大将军三思。”
何进心下一阵苦涩,绕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谁都知道宦官做了许多违法事情,想揪小辫子那还不容易?关键是亲妹妹何太后要力保那些宦官啊!
心下有苦说不出,亲妹妹不愿弄死所有宦官,弟弟何苗也极为反对此事,一想到亲妹妹、亲弟弟与自己不同心……
“唉……”
“若真的能用弹劾杀贼,阉党又岂能为祸至今?”
何进苦笑摇头,他不怕董卓所领的五千骑,说到底,那五千骑也还是汉兵,还不至于敢明着反叛大汉朝,可山字营、北地营却敢,这才是所有人都极为担心的事情。
听着何进的话语,曹操再次抱拳开口。
“那董虎数次与人大战争锋,数度利用他人内斗上下人心不一之时大获全胜,诸如他利用匈奴人的内斗不和,轻易夺回了河套三郡,利用匈奴人内斗厮杀之时,一举吞下了上郡、西河郡匈奴。”
“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但陛下晏驾时,山字营并未有任何异动,以操看来,不是那胡三不想趁机动乱朝廷,而是史侯顺利登基,朝廷并未因为陛下的晏驾而发生变故,没有给心怀不轨之徒任何可乘之机!”
“操以为,大将军宜稳宜缓,不宜大动干戈,以免给了虎狼可乘之机!”
长使王谦抱拳道:“大将军,孟德所言颇有道理,此时宜稳宜缓,不宜太过急躁,当以朝廷稳定为重。”
席间坐着的卢植突然开口道:“那董虎已经击败了十余万凉州贼人,董卓之子亦是并州牧,当此之时,朝廷确实不宜大动干戈,当以稳妥为先。”
卢植地位不同于他人,当他开口后,所有人都相视不语,就在袁绍皱眉反对时,何进的儿子何咸急匆匆奔入厅堂,正待何进有些不喜训斥……
“父亲大喜!”
何咸猛然跪在地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狂喜。
“董卓……董卓答应了!”
……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呆滞、不信,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董卓会在这个时候调离山字营、北地营兵马。
“哈哈……”
何进狂喜大笑。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哈哈……”
何进狂喜,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有这么大的反转,不仅是他,袁绍、曹操、王允、陶谦……全都一脸的狂喜。
“大将军,当此良机,正是一举灭亡所有阉党天赐良机!”
“哈哈……”
“本初说的好——”
“哈哈……”
何进大喜。
“来人!”
“立即摆上酒宴!”
“哈哈……”
……
何进有理由狂喜,他不担心董卓手里的五千骑,西园有两三万兵马,外面还有河东郡丁原、东郡太守桥瑁的兵马,董卓有五千骑又如何?难道还敢违抗大汉朝吗?
不怪何进如此自大,董卓名下五千骑本身就是雒阳、长安征募的汉兵,而且董卓被打压了二三十年,直至现在,他董卓不也是皇甫嵩名下一将?
董卓历经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两代帝王,被打压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他敢造反,何进相信,再继续打压十年,董卓也绝对不敢反叛,唯一担心的是那个“准反贼”董虎,是朝廷无法控制的二十万董部义从!
识人善用的曹操同样担忧,但他也能看出董虎这些年所作所为的不同,正如他所说,朝廷只要不乱,只要不给虎狼任何机会,董卓、董虎也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凉并戍边。
蔡邕自河南县带回来一个让人沮丧消息,可这还没天黑呢,董卓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表,说是山字营、北地营太过扰民,已经严令让其三日后返回并州戍边,不仅何进、袁绍、曹操等人没能想到董卓的低头、后退,刚刚入宫汇报工作的蔡邕也傻眼了,他可是明明白白被董卓拒绝了啊!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蔡邕来说,一群浑小子不再趴在帝都边上也确实是件好事,心下也大大松了口气,皇帝刘宏病逝,新皇帝登基了,大汉朝兴许自此中兴了也不一定,如此他就不会再在朝廷与那小子之间忧虑不断。
蔡邕不善军、政,精擅词赋、音律、书法,性子单纯柔和,他知道董部义从将领们更愿意争霸天下,但也能察觉到董虎的不同,知道那个小子的造不造反不在他身上,而是在朝廷自身上,只要朝廷不乱来,老老实实把天下治理的妥妥的,那个精明小子就不会乱来。
事实还就是如此,董虎不认为仅凭凉并一两百万人就能够虎吞天下。一两百万人,二十万兵马连守护数千里的疆域就极为困难。
此时的凉、并两州,不仅汉人稀少,羌胡的人口也达到了历史低谷,如此才能让他用一二十万兵马控制住了漠南漠北草原,才能控制住了数千里的疆域。
控制数千里疆域已经极为困难了,更别说虎吞天下了,而且凉并是混乱的边地,羌胡人的性子也好,汉人的性子也罢,都是一般无二的冷漠无情,一般无二的重视眼前利益,若不花费大量力气来改变百姓的性情,董虎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只要他病死或战死,董部义从立马就会成为董卓死后的情景。
而且,董部义从实力越强,对天下造成的危害性越大!
他内心里是不太重视中原王朝的归属,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盖因此三州关乎着天下未来几百年的荣衰,甚至中原千年荣辱。
若大汉朝能够趁着匈奴、鲜卑提前进入三国争霸时,趁着北匈奴西迁后空虚时,极为重视并州、草原,若不是曹操将於夫罗、呼厨泉匈奴残部安置在太原郡,若是弄死了匈奴、鲜卑人,也就不会有了后来的五胡、南北朝。
若大汉朝极为重视辽东的治理,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高句丽、契丹、女直?
他来到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来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高原吐蕃人还没有踪影,高原上只有一个“世外桃源鱼儿”的象雄部。
在北匈奴西迁过程中,极大的重创了西域各国,西域各国被西迁的匈奴人肆虐、掠夺后,虽然北匈奴最后一次西迁距离现在仅有十余年,但这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遭受重创的西域恢复原有的人丁。
西域遭受重创,漠北草原更是千里无人,成了空荡荡的万里废地。
匈奴人、鲜卑人、凉州羌人都比大汉朝还要早一步进入三国争霸。
……
董虎出生在一个混乱的世界,匈奴人、鲜卑人、羌人、汉人相继混战不休的时代,但他也极为幸运,幸运的出生在所有羌胡都极其衰落的时代。
没有机会,只是一个在混乱中挣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与五千万中仅剩下八百万汉民挣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一样,他不会去考虑其他事情,能努力成为八百万幸运儿中一员,他就已经是幸运中的幸运儿,又如何敢奢望其他?
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让他降生到了这么一个残酷世界,对他又极为眷顾,给了他一个强健体魄,临洮还有一棵大树让他倚靠……
天予不受,必受其咎!
没有机会时,董虎只会考虑肚子问题,有了机会改变历史,改变未来几百年胡人对中原王朝的影响,他自然会将“凉并幽”三州放在首位,而不是中原王朝。
这个世界是世家望族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用尽一生也未能一统天下,真的是因为曹操没有能力一统三国吗?
一个谁也不知最后能否获得的天下,一个是趁着最佳时期,一举弄死了凉并幽的羌胡,当两个选择摆在面前时,他人又会怎么选择?
别人如何选择,董虎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是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的。
董虎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先知先觉的他不愿意五胡崛起,不愿意高句丽人、鲜卑人、女直人崛起,只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办法插手幽州事情,而且凉并人丁太少,凉州又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乱,需要更多精力治理,治理不是单纯的把百姓整得富有,而是扭转百姓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文治教育,而这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数代人治理。
正如蔡邕亲身感受一样,董虎更希望大汉朝从此雄起,从此走上中兴道路,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不介意自此跑到高原老老实实趴着,但这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一个王朝的没落,不仅仅只是将领的叛乱,更多的还是各种矛盾积累,是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大乱已经无可避免,但他不想在手下兄弟们面前表现出太多造反意愿来,尤其是为了私欲而造反的意愿。
天下大乱,起兵造反诸侯无数,真正为了“天下百姓”四字者几人?九成造反者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私欲?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天下大乱后,诸侯争霸,无论愿不愿意,董虎都会陷入这个漩涡中,凉并人的根性原本就不好,他是二十万兵马统领,若他这个顶层统领造反的原因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王朝,他这个头领一开始就三观不正,下面的将领们岂不是更加为了私欲而混账胡为?
“王从事说的没错!若不能消除掉董卓的威胁,大将军无论如何针对内廷宦官,都不宜动乱了西园八营。”
曹操向何进抱拳道:“操以为更应稳妥些,宦官所做不法之事甚多,当以朝臣弹劾为上,以刀兵除贼为下,还望大将军三思。”
何进心下一阵苦涩,绕了一大圈又绕了回来,谁都知道宦官做了许多违法事情,想揪小辫子那还不容易?关键是亲妹妹何太后要力保那些宦官啊!
心下有苦说不出,亲妹妹不愿弄死所有宦官,弟弟何苗也极为反对此事,一想到亲妹妹、亲弟弟与自己不同心……
“唉……”
“若真的能用弹劾杀贼,阉党又岂能为祸至今?”
何进苦笑摇头,他不怕董卓所领的五千骑,说到底,那五千骑也还是汉兵,还不至于敢明着反叛大汉朝,可山字营、北地营却敢,这才是所有人都极为担心的事情。
听着何进的话语,曹操再次抱拳开口。
“那董虎数次与人大战争锋,数度利用他人内斗上下人心不一之时大获全胜,诸如他利用匈奴人的内斗不和,轻易夺回了河套三郡,利用匈奴人内斗厮杀之时,一举吞下了上郡、西河郡匈奴。”
“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但陛下晏驾时,山字营并未有任何异动,以操看来,不是那胡三不想趁机动乱朝廷,而是史侯顺利登基,朝廷并未因为陛下的晏驾而发生变故,没有给心怀不轨之徒任何可乘之机!”
“操以为,大将军宜稳宜缓,不宜大动干戈,以免给了虎狼可乘之机!”
长使王谦抱拳道:“大将军,孟德所言颇有道理,此时宜稳宜缓,不宜太过急躁,当以朝廷稳定为重。”
席间坐着的卢植突然开口道:“那董虎已经击败了十余万凉州贼人,董卓之子亦是并州牧,当此之时,朝廷确实不宜大动干戈,当以稳妥为先。”
卢植地位不同于他人,当他开口后,所有人都相视不语,就在袁绍皱眉反对时,何进的儿子何咸急匆匆奔入厅堂,正待何进有些不喜训斥……
“父亲大喜!”
何咸猛然跪在地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和狂喜。
“董卓……董卓答应了!”
……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呆滞、不信,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董卓会在这个时候调离山字营、北地营兵马。
“哈哈……”
何进狂喜大笑。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哈哈……”
何进狂喜,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有这么大的反转,不仅是他,袁绍、曹操、王允、陶谦……全都一脸的狂喜。
“大将军,当此良机,正是一举灭亡所有阉党天赐良机!”
“哈哈……”
“本初说的好——”
“哈哈……”
何进大喜。
“来人!”
“立即摆上酒宴!”
“哈哈……”
……
何进有理由狂喜,他不担心董卓手里的五千骑,西园有两三万兵马,外面还有河东郡丁原、东郡太守桥瑁的兵马,董卓有五千骑又如何?难道还敢违抗大汉朝吗?
不怪何进如此自大,董卓名下五千骑本身就是雒阳、长安征募的汉兵,而且董卓被打压了二三十年,直至现在,他董卓不也是皇甫嵩名下一将?
董卓历经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两代帝王,被打压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他敢造反,何进相信,再继续打压十年,董卓也绝对不敢反叛,唯一担心的是那个“准反贼”董虎,是朝廷无法控制的二十万董部义从!
识人善用的曹操同样担忧,但他也能看出董虎这些年所作所为的不同,正如他所说,朝廷只要不乱,只要不给虎狼任何机会,董卓、董虎也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凉并戍边。
蔡邕自河南县带回来一个让人沮丧消息,可这还没天黑呢,董卓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表,说是山字营、北地营太过扰民,已经严令让其三日后返回并州戍边,不仅何进、袁绍、曹操等人没能想到董卓的低头、后退,刚刚入宫汇报工作的蔡邕也傻眼了,他可是明明白白被董卓拒绝了啊!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蔡邕来说,一群浑小子不再趴在帝都边上也确实是件好事,心下也大大松了口气,皇帝刘宏病逝,新皇帝登基了,大汉朝兴许自此中兴了也不一定,如此他就不会再在朝廷与那小子之间忧虑不断。
蔡邕不善军、政,精擅词赋、音律、书法,性子单纯柔和,他知道董部义从将领们更愿意争霸天下,但也能察觉到董虎的不同,知道那个小子的造不造反不在他身上,而是在朝廷自身上,只要朝廷不乱来,老老实实把天下治理的妥妥的,那个精明小子就不会乱来。
事实还就是如此,董虎不认为仅凭凉并一两百万人就能够虎吞天下。一两百万人,二十万兵马连守护数千里的疆域就极为困难。
此时的凉、并两州,不仅汉人稀少,羌胡的人口也达到了历史低谷,如此才能让他用一二十万兵马控制住了漠南漠北草原,才能控制住了数千里的疆域。
控制数千里疆域已经极为困难了,更别说虎吞天下了,而且凉并是混乱的边地,羌胡人的性子也好,汉人的性子也罢,都是一般无二的冷漠无情,一般无二的重视眼前利益,若不花费大量力气来改变百姓的性情,董虎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只要他病死或战死,董部义从立马就会成为董卓死后的情景。
而且,董部义从实力越强,对天下造成的危害性越大!
他内心里是不太重视中原王朝的归属,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盖因此三州关乎着天下未来几百年的荣衰,甚至中原千年荣辱。
若大汉朝能够趁着匈奴、鲜卑提前进入三国争霸时,趁着北匈奴西迁后空虚时,极为重视并州、草原,若不是曹操将於夫罗、呼厨泉匈奴残部安置在太原郡,若是弄死了匈奴、鲜卑人,也就不会有了后来的五胡、南北朝。
若大汉朝极为重视辽东的治理,又怎么会有后来的高句丽、契丹、女直?
他来到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来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高原吐蕃人还没有踪影,高原上只有一个“世外桃源鱼儿”的象雄部。
在北匈奴西迁过程中,极大的重创了西域各国,西域各国被西迁的匈奴人肆虐、掠夺后,虽然北匈奴最后一次西迁距离现在仅有十余年,但这么短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遭受重创的西域恢复原有的人丁。
西域遭受重创,漠北草原更是千里无人,成了空荡荡的万里废地。
匈奴人、鲜卑人、凉州羌人都比大汉朝还要早一步进入三国争霸。
……
董虎出生在一个混乱的世界,匈奴人、鲜卑人、羌人、汉人相继混战不休的时代,但他也极为幸运,幸运的出生在所有羌胡都极其衰落的时代。
没有机会,只是一个在混乱中挣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与五千万中仅剩下八百万汉民挣扎求活的普普通通人一样,他不会去考虑其他事情,能努力成为八百万幸运儿中一员,他就已经是幸运中的幸运儿,又如何敢奢望其他?
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让他降生到了这么一个残酷世界,对他又极为眷顾,给了他一个强健体魄,临洮还有一棵大树让他倚靠……
天予不受,必受其咎!
没有机会时,董虎只会考虑肚子问题,有了机会改变历史,改变未来几百年胡人对中原王朝的影响,他自然会将“凉并幽”三州放在首位,而不是中原王朝。
这个世界是世家望族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用尽一生也未能一统天下,真的是因为曹操没有能力一统三国吗?
一个谁也不知最后能否获得的天下,一个是趁着最佳时期,一举弄死了凉并幽的羌胡,当两个选择摆在面前时,他人又会怎么选择?
别人如何选择,董虎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的内心是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的。
董虎更为在意凉并幽三州,先知先觉的他不愿意五胡崛起,不愿意高句丽人、鲜卑人、女直人崛起,只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办法插手幽州事情,而且凉并人丁太少,凉州又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乱,需要更多精力治理,治理不是单纯的把百姓整得富有,而是扭转百姓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文治教育,而这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数代人治理。
正如蔡邕亲身感受一样,董虎更希望大汉朝从此雄起,从此走上中兴道路,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不介意自此跑到高原老老实实趴着,但这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一个王朝的没落,不仅仅只是将领的叛乱,更多的还是各种矛盾积累,是矛盾已经积累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大乱已经无可避免,但他不想在手下兄弟们面前表现出太多造反意愿来,尤其是为了私欲而造反的意愿。
天下大乱,起兵造反诸侯无数,真正为了“天下百姓”四字者几人?九成造反者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私欲?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天下大乱后,诸侯争霸,无论愿不愿意,董虎都会陷入这个漩涡中,凉并人的根性原本就不好,他是二十万兵马统领,若他这个顶层统领造反的原因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王朝,他这个头领一开始就三观不正,下面的将领们岂不是更加为了私欲而混账胡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西凉兵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西凉兵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