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631章 各路诸侯乱纷纷

第631章 各路诸侯乱纷纷

目录:三国之西凉兵王| 作者:蛤蟆吞地| 类别:历史军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军队一旦没了敌人,一旦身处和平发展阶段,军队很容易利用自身特权优势而迅速堕落,董虎就是凭借武力走到现在的,自然不希望军队堕落成了不堪一战地步。

    该罢职的罢职,该打板子的打板子,    军议上更是一再重申严格按照董部义从《训练操典》严肃军法,包括董小乙、刘三山、董信三员大将在内,所有人都挨了训斥。

    董卓恢复了郡国校尉、都尉制后,董虎也认为这是必要的,尤其是像已经平静下来的凉州这样的地方,校尉、都尉就是确保地方安定的关键,    不至于让刺史、太守的权限太大。

    朝廷是不是保留“护羌校尉”一职且不论,反正他是不会认同的,什么羌人、胡民的,凉州百姓全都是汉民,州设将军,郡设校尉,校尉之下设左右都尉,再下面就是县一级的县尉。

    州、郡、县又按照军事警戒等级进行划分,任务较重、所处的危险等级较高,将领的权限、兵卒编制就稍大些,相对安全的州郡,将领的权限、兵卒编制就稍小些。

    董虎重视军队建设,对兵卒素质要求较高,蔡邕、阎忠也乐意他整顿军队,对他削减军中将领的权限很是满意,不仅是两员大佬愿意他这么做,下面的文官属吏同样给予了更多的支持。

    在十一月份时,大丫送入冀县一封信件,    信件是挺厚实,    内容上却没有太多让董虎重点关切的事情,    无非是如同工作报告似的将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大致介绍了下,    说了董卓回返长安的事情。

    刚过了年后,大丫又让人送来一封信件,不知因何原因,冀州牧韩馥断绝了袁绍的粮食辎重,两人也因此彻底闹掰了,袁绍一怒之下带着七八万兵马返回了渤海郡,紧接着韩馥也散去了大半兵马,只保留了五万兵马。

    董虎能够理解韩馥散去兵马的举动,冀州虽然极为富庶,但各郡太守、国相实际上都掌握着一郡绝对实权,韩馥入主冀州的时间太短,刚做了冀州牧就对朝廷发动了进攻,他需要冀州九郡(国)太守的支持,太守们就算不支持也不能明面上反对,所以韩馥必须拉拢九郡太守,而不是翻脸弄死了各郡太守。

    韩馥拉拢各郡太守,各郡太守就还有相当的自主权,各路诸侯为了“汉室”而攻打董卓,战争期间,    各郡私下里可以给予韩馥更多的钱粮打仗,    可现在战争已经落幕了,董卓已经离开了河内郡,各郡太守自然不会继续无脑的为韩馥提供钱粮,省的韩馥回头再利用各郡提供的钱粮,一刀把各郡太守砍死了事。

    换了任何人都是如此,对于韩馥来说,下面一个个太守几若于一个个独立王国,再如何支持他,给他送钱送粮,那也不是自己真正可以信任的人,今日他们可以送钱粮支持,若他日各郡太守不支持他了呢?不给钱粮了呢?是不是需要换成自己亲信的人?

    韩馥手里没有钱粮,没有兵马时,他心下就算想弄死各郡太守也很困难,可若兵马强盛,弄死各郡太守(国相)还不是分分钟钟的事情?各郡太守就真的会伸着脖子等着韩馥去砍?自然是不愿意继续供应钱粮,不愿意让韩馥供养太多兵马。

    不仅韩馥面临这样的境地,兖州牧刘岱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诸如孙坚杀死的南阳郡太守张咨,袁术逃入南阳郡鲁阳县招兵买马,太守张咨能不害怕袁术夺了他的南阳郡吗?自然不愿意供应袁术、孙坚粮食,之后孙坚就杀了张咨,袁术也成了事实上的南阳太守。

    南阳太守张咨的死是因为他不愿意提供粮食,参与联盟的东郡太守桥瑁死在兖州牧刘岱手里,同样是因为桥瑁不愿意供应刘岱钱粮。

    张咨、桥瑁的死是因为不愿提供钱粮,他们能被历史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他们与孙坚(东吴),与刘岱(曹魏)有了联系,这才能被记录了下来,天下郡国太守无数,因为钱粮而被无声无息杀死的又岂能少了?

    自光武帝刘秀罢郡国都尉后,郡国太守就拥有了“军政民律”所有大权,几若于一个个小型独立王国,只因帝国太过强大,各个独立王国境内也有着无数影响力巨大家族,各郡国太守才不敢反叛,但各郡国却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这点绝对不会有错。

    但凡有野心争霸一方的诸侯,那就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太守存在,各郡国太守也只有三种选择,要么彻彻底底臣服,要么滚蛋,或者死。

    能做一郡太守的人,自然也不是傻蛋,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继续给韩馥供应钱粮养兵,更何况,二十万兵马也不是各郡无数家族愿意养活的。

    一名兵卒,一年需耗粮二十一石,将领的耗粮不能还是二十一石吧?五人设一伍长,二十万兵马之中就有五万伍长、两万什长、两千屯长、一千曲侯、五百都尉……仅这些,二十万兵马的一年粮耗就至少需要五百万石,而整个冀州仅有六百万人丁,这还要算上袁绍掌控的渤海郡。

    五百万石粮耗,几乎每一个冀州百姓都要承担一石粮,每个家庭都要承担五石粮的负担,而这只是二十万兵卒的口粮,没有算上二十万兵卒其他消耗,也没算上兵卒作战时路途上的牛马、民夫运粮消耗,若是算上这些,二十万兵马至少需要八百到一千万石粮,如此海量粮食消耗,冀州九郡无数家族又如何愿意供养?

    裁兵是必须的,除非韩馥现在就对整个冀州九郡太守动手,对九郡占有无数田地家族动手,否则就只能立即裁兵,而且即便如此,董虎心下也不认为韩馥有供养五万常兵的能力,只不过当前的冀州面临着黑山军威胁,各大家族不得不如此罢了。

    韩馥想对黑山军动手,想与袁绍一同推荐刘虞登基,董虎都不想搭理这些屁事,对于他来说,黑山军的存在对他也是利弊参半。

    大丫来信,除了提到了些冀州事情,也提到了青州、兖州,就如袁绍因钱粮与韩馥发生了矛盾,东郡太守桥瑁同样因为粮食问题与州牧刘岱起了冲突。

    没有董虎这只蛾子存在时,黄巾军残部在兖州境内闹腾时,桥瑁与刘岱会在钱粮问题上而生死相见,有了董虎后,这种矛盾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各路诸侯在开封战败后,十万兵马驻扎在临近黄河的白马城。

    白马城隶属于东郡,开封战败后,算上俘虏的话,董虎可用的兵马达到了十五万,十五万兵马或许算不得什么,关键是军中的两三万凉并铁骑,正因这种巨大威胁,各路诸侯方才从陈留郡境内的酸枣退入上郡的白马城。

    后退是不假,关键是东郡太守桥瑁根本支撑不了十万兵马的消耗,好不容易签下了暂时和平契约,董卓又在河内郡大肆劫掠,继而引起了兖州恐慌,唯恐董卓回头又侵入兖州,刘岱、张邈、袁遗等人再次领兵进入上郡,太守桥瑁更是领兵越过黄河进入魏郡境内。

    大军进入上郡,对维护上郡安全有利,可军队是要吃粮食的,董卓虎视眈眈威逼兖州时,太守桥瑁或许不会多说什么,可当董卓离开了河内郡,危机消失了后,桥瑁就成了另外一种心情,不再愿意为外军提供钱粮。

    刘岱、张邈、袁遗全气的肚子疼,他们出兵帮助桥瑁守住了东郡,结果桥瑁却不愿意拿出钱粮,那能不恼火生气吗?

    韩馥与袁绍,桥瑁与刘岱,四人因钱粮的缘故已经成了水火,但这些全都与董虎没有太大的关系,他只是看了一眼就不再理会。

    相比各路诸侯私下里的矛盾,长安朝廷的混乱对他影响更大一些,但也就那回事儿,粮价再高又如何?了不起多让人蛊惑百姓向凉并境内逃亡,至于汉中郡……汉中郡太守徐晃将入蜀道路全都堵了个死死,不让关中百姓大量逃入汉中就是了。

    董卓在关中祸祸,董虎看到骨瘦嶙峋、衣衫褴褛百姓时,心下难免会生出诸多怜悯、不忍,但他更加知道增加凉并汉民的重要性。

    心下不忍,还是会毫不犹豫维持关中一个相当高度的物价膨胀,迫使着百姓向凉并边地逃亡。

    事实也就是如此,凉并私下里已经接收了超过十万逃亡汉民,逃入并州的汉民则被安置在河套三郡,逃入凉州的则送往河西四郡屯边耕种。

    在没有化肥的时代,基本上都是一年只耕种一季,在哪里耕种都差不多,若一定说田地贫瘠,那也是因为缺少水源问题,而河套三郡、河西四郡并不是那么缺少水源,相反的,陇西郡、汉阳郡、安定郡、北地郡、西河郡这样的黄土沟壑无数地方才是真的缺水。

    河套三郡、河西四郡……包括金城郡在内,此八郡没有后世人想象的那么差,只因这些地方羌胡无数,治安环境差了些,这才显得苦寒、难以生存,事实上,这些地方都是塞上江南的存在。

    当然了,董虎的目的还是想向这些地方大规模增加汉民,以此来稀释边地羌胡的人丁优势,进一步增加边地的安全环境。

    关中混乱些,虽然百姓遭受了些苦楚,却有利于凉并汉民的增加,董虎再如何的不忍百姓受苦,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与他私下里推动天下混乱局势进一步加剧一样,也会进一步推动关中百姓遭受苦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西凉兵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西凉兵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