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初级春秋 第二章 “大发明” 第十二节 臂张弩

第二章 “大发明” 第十二节 臂张弩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不过周围的工匠们似乎没有受到太大打击,他们很快就提出了解决方法。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轸老头被推选出来,走到椅子旁轻轻推了推正在低头闭眼皱眉的姜海涛:“公子,公子?”姜海涛抬起愁眉苦脸:“怎么了?”“公子,你不用担心。我们看有办法解决。你刚才拉弦的时候,费力吗?”

    姜海涛一激灵,心说对啊,刚才自己双手拉弦,虽然费点力,但还有一点余力。这张弓要是在平时,他根本拉不开。可是对于一个壮年,双手拉开这把弩就比较容易了。做功长度不够,就加大力量呗?“不费力不费力。您的意思是不是把弓加强?”“对,公子,我们觉得可以再加一张弓,就像您设计的十弓车弩。”

    就是!自己的成功经验怎么都忘了!姜海涛为刚才自己的情绪感到一点愧疚。自己这是怎么了,遇到问题又垂头丧气?想想历史知识,弩是肯定能比弓威力大的。现在碰到的问题,只会是因为自己还有一些细节没想到,或者忘了,早晚能想起来。哎,过去考试没考好时,就出过这种情况。后来总考不好,脸皮伴随着**皮都练厚了,很少再这么沮丧。现在呢?大概造弩机事关自己的生死,重要性比考试大大大多了,精神压力有点大。嗯,应该找个心理医生看看。

    “哎,老伯,我大概是累糊涂了,真对不住大家。咱们这就加张弓吧。我小,也许拉不开,但我看你们大人可以拉开。”轸老头点点头:“嗯,大家也这么想。公子您休息休息吧,我们一会就能干好。”姜海涛点点头:“好的,你们改吧。我也好好想想,别总是那样忘掉关键东西。”轸老头招呼大家改弩,姜海涛则蹲到地上计算扳机力。

    弓增加到320斤,扳机力就是5.12斤,不算大。如果是青铜框的弩机,扳机力为4.4斤,也不错。按照理论计算,改后的弩拉力320斤,拉开的距离18寸;一张弓拉力160斤,拉开26寸;两个一比较,弩的能量要比弓高38%呢!

    在蓼城对十弓车弩进行测量的经过,也被他仔细梳理了一遍,然后开始编写一个份试验计划。草靶的重量、尺寸、高度等等,射击距离,固定弩的支架,他都进行了一番仔细考虑和计算。

    姜海涛想起兵器书刊上介绍枪炮时,都会提到射击精度、散布等概念。他以前还专门和爱好兵器的同学们讨论过,结果知道精确度实际上包括两个概念。

    --------------------------

    精度,表示射出的子弹、炮弹散布大不大。散布越小,也就是子弹、炮弹越密集,就是精度高,说明枪、炮的射击稳定性很好。要测量这个,需要把枪固定住,瞄准一个靶子打好多子弹,然后在那些弹孔中找一个中心点。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最后是以此为中心画一个圆,把一半的弹孔都包括进去。这个圆的半径,就叫做散布半径,好像是用什么“R50”来表示的。“R”当然是指半径,“50”则表示50%。姜海涛准备利用一个固定支架,还有白布作靶子,测量一下弩的散布半径。但是他不准备用50%,因为这对箭来说低了点。他准备把80%的箭都包括进去,这样得到的半径叫做它的散布半径,也就是R80。

    这是精度,另外一个就是准度,是刚才那个中心点与瞄准点之间的距离。枪上可以通过校正瞄准具来调整。固定支架也能帮助他调整弩上的照门。由于弩都是手工制造,因此姜海涛觉得今后这个支架可能非常重要,要专门制造几台,用来对每一把弩进行试射,然后在照门上标出准确的刻度。他决定把这种支架叫做“校弩架”,应该能移动,固定弩,还有调整、瞄准的机构。最后这点比较麻烦,只能通过木楔来实现。

    --------------------------

    轸老头他们把弩改完时,姜海涛只是写出了试验计划的大纲,很多细节问题还停留在脑海里。他暂时停笔,和大家一起试验起这个被加强拉力的弩。320斤,基本相当于他们这帮人中大个头的体重。姜海涛、井和几个小工匠虽然能拉开,但累得够呛,试了两三箭就歇菜。豫和一些年轻力壮的工匠们则问题不大,每人都连续射了十来箭,才感觉手臂、手指有点累。但是这把双弓弩射出的箭确实快多了,不仅在草靶上扎得更深,而且在他们把射击距离拉开到30多步后,还能比较准地射中草靶。竹片照门上,也被他们画出几道临时的标尺。

    工匠们试得不亦乐乎,因为放到以前,可只有那些专门学过射术的甲士,还有猎户,才能射得那么准。姜海涛则坐在桌子前,继续思考他的试验计划和具体步骤,轸老头、豫和井也先后被他叫过来一起讨论。看工匠们射得差不多了,姜海涛让工匠们讨论一下弩上的细节如何改进,包括握把、扳机、护木的具体形状和角度,要求是弩手拿到这把弩后,携带、挂弦、瞄准、射击时都能感觉最舒服,还要便于制造。借这个机会,他向大家灌输了两个新概念——人性化、模块化。

    这俩概念,都是他从兵器书刊上看到的。步枪、手枪上,他记得这个人性化比较重要。老手枪的握把,比如54手枪,就不如P99的好看、舒服。他还向工匠们大致描绘了一下印象中的P99手枪握把,说前面那几个凸起、凹陷,可以让手指更舒服。模块化,则是几乎所有军舰、装甲车上都要提的。姜海涛向工匠们强调,这模块化就是把弩分成几个部分,让它们可以分开制造,然后组装到一起。好处有两个:方便制造,方便维修。如果在战场上,一把弩的某一部分坏了,比如弩弓断了,可以从另一把弩臂损坏的弩上拆下弩弓给换上,或者换一个备用的新弩弓,继续作战。

    姜海涛不知道自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不是很透、很正确。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但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军事爱好者来纠正他,他怎么说都是最正确的。说着说着,他心里突然产生一种满足感:哗,如果我现在说,“教育”就是不上学、不上课、不做作业,就是打游戏,那它就是打游戏!好,真好。敢明儿要办这么一所学校,全是游戏机,这才是重点中学!这才是“素质教育”!

    对不起,又胡思乱想了。姜海涛交待完这些任务和要求后告诉大家:自己要和轸老头他们讨论弩的详细测试计划,算是另外一个组;一个改进组,一个测试组,工匠们想参加哪一组都行。结果大多数人都想参加他们这一组,害得他只好食言,直接指派。

    两个小组扎堆讨论到晚饭前,终于把工作基本完成了。姜海涛他们把明天试验时需要的各种设备都设计好了,准备明早开工制造。他们还准备找几个弓手来进行对比。另一个小组也把对弩的改进意见总结了一下,汇报给姜海涛。姜海涛一听,感觉这俩新概念被工匠们贯彻得还不错,让他们明天上午就按照这个新的模块化、人性化设计,造几把新弩,顺便估计一下制造速度。

    现在由于姜海涛也在工场吃饭,因此大家的伙食得到一点改善。其实以前就已经不错了,现在“公子”居然和他们同吃,这不免让大家感觉自己的身份也提高了。工匠们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边吃饭还边讨论几句。晚饭后,姜海涛和轸老头、井告别大家,返回自己住的小院。这一天完成的案头工作最多,因此三个人都抱了一些竹简笔记。

    --------------------------

    刚跨进院门,姜海涛就和一个人撞上,怀里的竹简洒落一地。定睛一看,又是养敖。对方看见他后立刻说:“我正准备去找你呢。你不是造了一把新剪刀吗?”“对啊。”姜海涛一边回答,一边弯腰捡起两根竹简。“公子,我们来捡吧,您和将军去谈事。”井在后面说。养敖也抓住他的手:“走吧,我先跟你说件事。”姜海涛左手抓着两根刚刚捡起的竹简,突然愣住了!

    “海涛,你怎么了?”养敖的问话终于让姜海涛回过神。“哦,将军,我刚才突然想到一个办法提高弩的威力!”“弩的威力?”养敖奇怪地问:“怎么,弩的威力不大?”于是姜海涛告诉他,下午刚刚发现以前忽略了弩的弓弦拉开长度这一问题,用加一张弓的办法解决了。刚才一弯腰捡东西,他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在弩臂的前面做一个踏板,挂弦时踩住它,然后蹲下双手拉弦,再双腿、腰腹用力站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加拉长,还能增加拉力。这时姜海涛也刚刚回忆起两种弩的名称——蹶张弩、腰引弩。这俩玩意好像是宋朝军队用的,威力不小。下午没想起这俩东西,真是该死!

    养敖听他讲完,也瞪大眼睛:“用脚踩着拉弦?嗯,好办法。这样确实能拉开更强的弓。那你们明天是不是就能造出来了?”“对,明天下午我们准备对几把弩进行效率试验,正想找几名甲士来比一比呢。”“那好啊。我明天和生带几个人过去。今天还要问你另外一件事呢。你是不是造了一把新剪刀?”“是啊?”姜海涛一边奇怪地回答,一边从桌旁一堆竹简中找出那把剪刀。养敖拿过去后翻来覆去地看了看,又伸手握住剪了剪:“确实好用多了。嗯,怎么有点松?”

    姜海涛接过剪刀看了看:“这把剪刀做得还不够好。工匠们那天是用锡比较少的青铜铸造的,这样才比较容易弄出后面这个弯曲的把,打磨前面的剪刀刃。中间这个铆钉轴也是一起铸造的,铜锡比例一样,穿进去以后两面用石锤砸扁。材料都比较软,用了这几天,它们就有点松了。不过还能剪东西。你看,手指在这剪刀把里的时候,你下面两个指头向回拨,上面的拇指向左顶,就可以让前面的剪刀刃贴近。”

    演示过后,姜海涛把剪刀交给养敖,又递给他一根草。养敖一试,果然还能用。“是不是这中间不松的时候,更好用。”“那当然。我准备以后找时间和工匠们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用硬一些的青铜,特别是这个轴,这样就不容易松了。”“那你明天再造一把,我有用。”“嗯,你要剪刀干什么?你也做衣服?”“以后告诉你。这东西很有用,你别忘了。”“那我是不是不用去学驾车了?”“不行,还得去。”看他撅起了嘴,养敖笑着说:“御必须要学。剪刀也要造,对你有好处。”然后他拍拍姜海涛的肩膀,走了。

    姜海涛疑惑地看着养敖离开,然后决定暂时不管他为什么要剪刀,把轸老头和井叫了过来,告诉他们自己想到的新弩——踏张弩。俩人一听也是眼睛一亮,立刻围着桌子讨论起来。这个踏张弩和今天造的弩并没有太大区别,只需要加长弩臂,然后在前面固定一个能踩踏的东西就行。三个人最后决定就在前面绑一个绳索圈,中间套上一段竹筒,比脚略宽。

    随后姜海涛又告诉他们需要赶制几把剪刀。俩人不是金匠,于是姜海涛派一个奴隶去工场叫来了金匠,告诉他们具体要求。三个金匠表示没有问题,可以和弩机一起铸造。弩机用的青铜就比较硬。至于后面剪刀把的弯曲,还有剪刀轴的铆接,他们说可以在铸造后把剪刀零件的一部分放入火中加热,等它们软化后敲成需要的形状。姜海涛最后特意嘱咐他们,制造过程中的尺寸等重要数据,都记录下来,以便今后改进。

    --------------------------

    第二天上午,轸老头和井带着踏张弩的设计去了工场,姜海涛则跟着黑子来到训练场。累了几天,他终于取得一点阶段性成果,可以驾驶战车从操场这头走到那一头,随时停车,随时启动。转弯动作也开始磕磕碰碰地尝试。黑子不愧是全日制学生,水平已经比他高多了,基本上能在训练场里跑两圈,但速度不快,偶尔还偏离车道,把周围的人吓一跳。

    这时养锜把马从两匹增加到了四匹。姜海涛发现这难度猛然上升了一大截,因为过去两匹马时他只需要抓住两根缰绳,现在四匹马后就增加到了六根!这时他才注意到,中间的两匹服马本来也是各有两根缰绳的,但它们内侧的缰绳直接系在了车箱前,不需要驾车者抓住控制。因为服马被拴在车辕前的木轭上,可以算一种“刚性连接”,跑起来时不能左右乱动,而且两匹马总是一起进退。现在增加的两匹骖马就不行了,只通过皮绳牵引战车,是一种“柔性连接”,结果它们跑起来就自由散漫多了。养锜告诉他,这也叫做“两服齐首,两骖如手”。控制骖马,两侧的缰绳就都需要,驾车者手中的缰绳就一下增加到了六根。

    --------------------------

    下午来到工场,姜海涛发现测试用的草靶已经挂在一个支架下。这次的弩,威力不像十弓车弩那么大,于是他们用了一种5石的草靶,只有以前那个一半重。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姜海涛还特意把这个草靶设计得又小又厚,专门用来测量箭的动能。另外还有一种直径一人多高的草靶,将用来测量精确度、校准。根据姜海涛的估计,弩箭能让草靶升高三寸左右。他还把支架加高不少,让草靶重心距离上面的吊点达到1丈6尺,比以前长了一倍。轸老头告诉他,上午大多数人力和时间都用在架设这个高高的支架了。

    弩箭也专门造了一些。它们的重量都和标准箭一样,4两,但没有箭头,后面也没贴羽毛。反正弩是靠近草靶射,不需要考虑它们的飞行性能。

    校弩架也放在了草靶前。它是一个三角桌,三条腿下可以通过垫不同的木块来调整高度。利用一些木楔,他们还能比较细微地调整桌面的角度。为了便于使用,工匠们在这些木块、木楔上写了厚度数值。桌面比较厚,还有几个小洞。弩放到桌面上后,他们在小洞里塞入木楔,敲紧,就能把弩固定在桌面上了。好在这弩不是步枪,姜海涛不用担心什么后坐力的问题。

    四把新弩也造好了,而且其中两把弩臂很长,正是姜海涛昨晚想起的踏张弩。井一介绍,他才知道豫和另外俩工匠昨晚也想出了一样的主意,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打算在弩臂前绑一根绳索,前头再拴一根木棍,这样可以用双脚踏住。今天上午,他们两种样式都造了一把,试验后发现姜海涛他们的设计更方便,因为单脚踩住就可以了,而豫他们设计的更容易发挥腰腿的力量,甚至有可能在前面用三张弓,弓弦拉力提高到400多斤,这样威力自然能更大。工匠们学着姜海涛,把它们分别命名为一号、二号踏张弩。

    姜海涛拿过新造的两把短臂弩,觉得应该给它们起个新名字,以便与踏张弩区别。大家也都觉得应该这样,但是请姜海涛来起名。他这时回忆起一点古代兵书上有关弩的介绍,记得好像有个什么“神臂弩”。现在这个短臂弩既然是靠双臂挂弦,那就叫“神臂弩”?似乎还不够格,威力不如踏张弩,不适合用“神”。那就套用踏张弩的名字,叫“臂张弩”?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初级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初级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