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发明” 第十三节 弩不如弓
目录:初级春秋| 作者:法拉第| 类别:历史军事
//7kankan.com// 刚起完名,养敖、生带着几名弓手来了。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他们看到臂张弩后,首先被上面精巧的弩机吸引了。挂弦、击发,非常轻巧。只有两名顽固分子觉得它再怎么轻巧,也不如自己直接抽箭搭弓开弦来得快。不过看到两把踏张弩后,他们也和养敖、生他们一样惊呆了。不用射,拉一拉这两把踏张弩,再看看弓到弩机的距离,他们就明白这要比自己的弓厉害多了。两把弩前面都绑了两张弓,豫还得意地告诉他们,这里除了井那几个小孩,都能拉开这些弩;自己设计的那把踏张弩还准备再加一张弓。
一名弓手刚刚发出质疑:“胡说,你拉得开吗?”随即他就感觉到自己说得可能不太对。豫藏着坏心眼,等得就是这句话:“哈哈,我就知道有人不信。你们看,这是400斤石头。”然后他蹲下身,双手抓住上面系的绳索,一蹬腿,提了上来。虽然看着有些吃力,但毕竟是提起来了。几名弓手笑了笑,心说自己能提更重呢,但随即就明白自己要是用三张弓的踏张弩,也自然拉得开,岂不正好印证了豫的话。这可比自己拉弓射箭强三倍呀!
几名弓手忍不住频频看向养敖和姜海涛,希望快点见识一下这踏张弩的威力。可是养敖却不着急,对弩臂下方的护木和握把产生了兴趣。
根据姜海涛有关人性化、模块化的指示,工匠们把护木、握把设计成了单独的零件,通过木钉固定到长条形的弩臂下。前面的护木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前面薄,后面厚,还略微向左扭了一个角度,正好与托弩的左手角度相吻合。后面的握把和扳机,也是向前下方伸出,和弩臂的夹角大概有60度。养敖端起弩放到眼前,对着弩机上的照门、弩臂前面横的准星瞄了瞄。“这把弩端起来挺舒服的。”他把弩递给生,然后说:“下面这两个东西,好像和弩臂的材料不一样。”“对,这是护木,这是握把。我们用的是松木,这样容易加工。”
生端起弩后说:“这,护木是吗?下面还不平呢,正好卡在手指上。不过做起来挺费劲吧?”“有磨床,做起来不算太费事。再说它们可以拆下来,如果费事就做简单点的。”随后姜海涛向他们讲解了人性化、模块化的概念,让养敖他们听得云山雾罩的。但大家总算明白了,这俩新说法能带来很多好处。
--------------------------
一切准备就绪后,轸老头请姜海涛来指挥测试。这些工匠大多参加过十弓车弩的试验,对于很多测试方法、步骤都见过。因此姜海涛干脆让豫主持测试工作,自己跟在一旁看着,必要时才指点一下。(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开始豫还不放心,总是问问他。慢慢地看自己没做错什么,胆子也就放开了。井和几个小工匠则被姜海涛派去做试验记录。他们年岁小,已经熟练掌握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甚至包括一些简体汉字,比如“摆动距离”、“高度”、“动能”等等。
生首先用普通弓进行了几次试射,检验一下现在这套设施和蓼城那一套测量设备相比,测试结果是否有较大出入。结果变化不大,弓的效率还是在0.4左右。随后是臂张弩射箭,草靶摆动的幅度明显大多了。测算下来,草靶荡起高度增加了28%,这也就意味着弩箭的能量比弓箭高28%。弩的转换效率达到0.37,比弓小不了多少。最后是踏张弩,一箭射入后草靶高高荡起,比用弓射的时候足足高了一倍多。最后把测量数据一平均:踏张弩射出的箭,能量是弓箭的2.22倍,效率有0.35。[注021301]
这一下那些弓手们都服气了。对于这帮没受过什么训练的工匠能射出比自己还“猛”的箭,他们感到有点不是滋味,于是开始对这几把弩的准头展开讨论。可惜讨论来讨论去,他们觉得这玩意不一定比自己射箭的准头差,因为箭的速度更快了。
要想测试精确度,工场的场地不够大。不过姜海涛他们昨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特意把吊草靶的支架布置在正对工场门外大路的地方。校弩架被搬到工场外的路上,对准了50步外的支架。几个草垛被放到支架底部,一人高的圆形草靶靠在上面。豫利用木楔,把一把臂张弩调整到一个仰角试射。两三箭后,他找到一个比较准的基准射角,然后开始在这个角度下连射20箭。结果不错,20箭都集中在靶心附近,而且略呈竖立的椭圆形,高低距离只有半人高。姜海涛心说这要是一个半身人形靶的话,散布正好覆盖到整个靶子上。他没有注意到,养敖在一旁微微皱起了眉头。
到了战场上,可没有这么大一个固定弩的木架子,因此豫随后安排的测试内容就是由一人扮演弩手,模仿战场上的情况挂弦、瞄准、射击。一名弓手拿起这把臂张弩,试射了20箭。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只有13箭上靶!
甲士们都嘀咕起来,养敖和生皱了皱眉头。姜海涛也感到有点不对劲,因为印象中,那些弓手们在50步距离上射一人高的大圆靶,应该能命中绝大部分,20箭中最多有那么一两箭因为明显的瞄准失误而脱靶。水平高低,只是表现在离靶心的远近。生首先拿出弓,连射10箭,果然每一箭都扎到了靶上。他再用臂张弩,结果10箭只有7箭上靶!难道辛辛苦苦造出的弩,并不如弓好用?
--------------------------
工匠们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换一把臂张弩再试。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结果放在校弩架上,百发百中,而且都靠近靶心。豫端起弩亲自射,20箭中就只有16箭上靶。另外2箭从草靶上掠过,2箭扎在草靶前的地面上。姜海涛也有点搞不明白,但他发现一个现象:用弓射的10箭,比较平均地分布在靶心周围,上下左右都有;臂张弩的20箭,却总是分布成一个竖的椭圆形。如果换**形靶,会比这个大草靶窄,弓和弩都是15箭左右命中。
还是养敖首先看出了原因:“海涛,我们射箭时,会注意箭的重量。箭重,就稍微拉开一点,箭轻,就少拉一点。这个办法,我看臂张弩就办不到。是不是这个原因?”这下提醒了姜海涛。他命令工匠们把草靶上最下方的5支箭拔下来放到一起,然后上面5支,最后是中间剩下的6支,去掉一支。姜海涛又让工匠找来一根小木棍,刨成三角形。另外一根木棍放在上面,找到平衡点,刻出个小槽,结果成了一个简单的天平。三堆各5支箭用丝绳捆好,然后分别吊到天平杆的两端。虽然这个天平很简陋,但大家还是看出来,草靶上面那5支箭最轻,下面5支最重。
姜海涛明白了,于是告诉大家:臂张弩每次提供给箭的能量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箭的重量会有一点变化,结果造成速度有变化。臂张弩固定时,轻的箭飞得快,会落到上方;重的箭飞得慢,会落到下方。但是它在左右方向上,还是比较固定的,误差变化小。所以它射出的箭,高低散布比左右大。轮到人工瞄准射击时,又增加了瞄准误差,散布自然就更大了。而弓手射箭时,会根据自己对箭的感觉,细微调整弓弦拉开的长度,减少箭重对速度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听明白了他的解释,豫还立刻提出建议:今后可以对弩箭进行仔细测量,把它们的重量修整得尽量靠近标准值。他还提出,踏张弩射出的箭速度更高,准头应该更好。随后的测试证明了他的推测:他端着踏张弩,几乎每一箭都能命中草靶,只有瞄准失误的一箭落空。换一个弓手来试射踏张弩,也几乎能百发百中。
随后养敖提出在更远距离上射一射。姜海涛说先别忙,他还要进行一项试验。他让几名工匠过去准备测量草靶的摆动幅度。10支箭被他砸平了箭头,交给弩手,然后用臂张弩、踏张弩、普通弓,瞄准支架下悬吊的小草靶各射10箭。看着他这一轮费时费力的测试,弓手们都不太理解,只有养敖、生明白他的目的。测量结果表明草靶的动能基本都是刚才抵近射击时的91%~95%。也就是说,这些箭飞行50步后,还剩下大约93%的动能。
然后他们转移到百步之外重新试验。这对大多数弓手来说,已经不是可以精确射击的距离了,而且仰角很高。战场上,百步之外都是用重箭射击,而且是射那些集团目标。现在对一个草靶射,大家不免要射很多箭才能得到足够的命中数量,特别是对测量动能的那个小草靶。
测试结果有点出乎预料:弓手们平均命中率有20%,臂张弩只有12%,踏张弩则达到了40%。姜海涛开始还有点不解:臂张弩怎么这么低,而踏张弩怎么又那么高。后来向射手们详细询问了射箭时的感觉,又察看了瞄准时的标尺后,他发现了原因。
臂张弩射出的箭,速度与普通弓箭差不多。射50步目标时,它们仰角就已经差不多10度,百步之外时都快30度了。这时,弓手的感觉和经验,能适当弥补瞄准、箭重、飞行等方面引起的误差。而臂张弩上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反倒因为自重比弓大,增加了瞄准误差。所以臂张弩的命中率还不如弓。
踏张弩射出的箭,却要比普通箭快多了,因此即便是在百步外射箭,抬起的仰角也要比臂张弩射50步目标时还低,大概9、10度的样子。这意味着踏张弩的弹道很平直。虽然还有箭重变化、瞄准误差等影响,但平直的弹道、更短的飞行时间,让它的精确度大大高于弓和臂张弩。
弓、臂张弩的箭扎到草靶后,能量只剩下68%,但是踏张弩射出的箭,剩余能量超过了85%。姜海涛由此得出结论,射角超过10度,箭在精确度、威力上都损失不少;而初速高,是在10度射角下尽量获得远射程的关键。
姜海涛顺便还进行了一次射速测试:三名弓手分别使用弓、臂张弩、踏张弩,一起开始对草靶射击,然后同时叫停。结果他发现,弓射出10支箭时,臂张弩能射5箭,踏张弩能射3箭。
养敖、生和工匠们对这个测试结果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一名不需受过太多训练的人,只要拿上一把弩,稍加训练,就能相当于半个弓手。最慢时,三把弩也能比得上一张弓了。特别是踏张弩,百步之外还有40%的命中率,而且这时它撞上草靶后的能量,比顶着草靶用弓射箭还要高!
--------------------------
不过姜海涛还不太满意,因为他突然回忆起网络上见过有卖弓弩的,它们的弩箭似乎很短,不像现在用的箭那么长。他还想起在蓼城时,他们曾为十弓车弩造了多种重量的箭。虽然箭越轻,能量转换效率越低,但箭速很快。十弓车弩射普通箭,就非常快、非常准,百步之外都能准确命中一个人。
于是姜海涛立刻询问豫能不能造一些小箭,重量只有现在这种箭的一半,甚至更低。豫说应该可以,但这需要另外铸造小箭头,今天肯定来不及了。养敖听了姜海涛的主意后,觉得这种小箭肯定更快更容易瞄准,但能否穿透皮甲,就值得怀疑了。姜海涛趁机提出他需要一些皮甲,试验这些弩的穿透力。豫以为他们马上就要大量制造这两种弩,提意见说现在弩上用的是两张弓,临时绑到一起的;要真是批量制造(姜海涛教的词),最好是用专门制造的一张弓,320斤拉力,可以减轻重量。
姜海涛和养敖都犹豫了一下,对望一眼后说出了各自的意见。姜海涛觉得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弩的最佳结构,或者说设计定型,暂时不用确定弩弓。养敖则是觉得专门造弩弓一方面是费时间,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战场上弩臂坏了,现在这种标准弓还可以取下单独用。最后俩人一致同意今后再考虑这问题。
一个下午,他们又是弓又是弩,草靶跟前、百步之外,前前后后一共射了三百多箭,结果很快就到晚饭时间。这时养敖问起剪刀怎样了,姜海涛才想起这茬。叫来金匠一问,他们在铸造弩机时顺便造了三把剪刀。拿出来一看,比第一把强了不少,养敖拿着它咔嚓咔嚓地试了好几下。姜海涛留下一把后,让他把两把都带去。
这一晚,姜海涛又睡了一个好觉。踏张弩,在这春秋时期绝对是一种新式武器,应该能让归豹手下军队的远程火力大大提高。何况它还能加大拉力。明天的小弩箭,他相信能有更高的速度,射起来更准。至于养敖提出的穿甲威力,姜海涛可不怎么担心。解放军特种兵的飞针穿玻璃,还有坦克炮上的脱壳穿甲弹,都充分说明重量轻的炮弹只要速度够快、直径够小,就能有更好的穿甲能力。他准备明天让井转告豫,造一些针式的小箭头。
--------------------------
[注021301]:
这里假设普通弓的拉力为31.68公斤,拉开长度0.546米,效率0.4,这样80克箭的速度为41.2米/秒。
臂张弩的拉力为63.36公斤,拉开长度0.378米,效率0.37,80克箭的速度46.6米/秒。
踏张弩的拉力也是63.36千克力,但长度增加到0.693米,效率降低到0.35,80克箭的速度可以达到61.3米/秒。
一名弓手刚刚发出质疑:“胡说,你拉得开吗?”随即他就感觉到自己说得可能不太对。豫藏着坏心眼,等得就是这句话:“哈哈,我就知道有人不信。你们看,这是400斤石头。”然后他蹲下身,双手抓住上面系的绳索,一蹬腿,提了上来。虽然看着有些吃力,但毕竟是提起来了。几名弓手笑了笑,心说自己能提更重呢,但随即就明白自己要是用三张弓的踏张弩,也自然拉得开,岂不正好印证了豫的话。这可比自己拉弓射箭强三倍呀!
几名弓手忍不住频频看向养敖和姜海涛,希望快点见识一下这踏张弩的威力。可是养敖却不着急,对弩臂下方的护木和握把产生了兴趣。
根据姜海涛有关人性化、模块化的指示,工匠们把护木、握把设计成了单独的零件,通过木钉固定到长条形的弩臂下。前面的护木从侧面看近似三角形,前面薄,后面厚,还略微向左扭了一个角度,正好与托弩的左手角度相吻合。后面的握把和扳机,也是向前下方伸出,和弩臂的夹角大概有60度。养敖端起弩放到眼前,对着弩机上的照门、弩臂前面横的准星瞄了瞄。“这把弩端起来挺舒服的。”他把弩递给生,然后说:“下面这两个东西,好像和弩臂的材料不一样。”“对,这是护木,这是握把。我们用的是松木,这样容易加工。”
生端起弩后说:“这,护木是吗?下面还不平呢,正好卡在手指上。不过做起来挺费劲吧?”“有磨床,做起来不算太费事。再说它们可以拆下来,如果费事就做简单点的。”随后姜海涛向他们讲解了人性化、模块化的概念,让养敖他们听得云山雾罩的。但大家总算明白了,这俩新说法能带来很多好处。
--------------------------
一切准备就绪后,轸老头请姜海涛来指挥测试。这些工匠大多参加过十弓车弩的试验,对于很多测试方法、步骤都见过。因此姜海涛干脆让豫主持测试工作,自己跟在一旁看着,必要时才指点一下。(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开始豫还不放心,总是问问他。慢慢地看自己没做错什么,胆子也就放开了。井和几个小工匠则被姜海涛派去做试验记录。他们年岁小,已经熟练掌握了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甚至包括一些简体汉字,比如“摆动距离”、“高度”、“动能”等等。
生首先用普通弓进行了几次试射,检验一下现在这套设施和蓼城那一套测量设备相比,测试结果是否有较大出入。结果变化不大,弓的效率还是在0.4左右。随后是臂张弩射箭,草靶摆动的幅度明显大多了。测算下来,草靶荡起高度增加了28%,这也就意味着弩箭的能量比弓箭高28%。弩的转换效率达到0.37,比弓小不了多少。最后是踏张弩,一箭射入后草靶高高荡起,比用弓射的时候足足高了一倍多。最后把测量数据一平均:踏张弩射出的箭,能量是弓箭的2.22倍,效率有0.35。[注021301]
这一下那些弓手们都服气了。对于这帮没受过什么训练的工匠能射出比自己还“猛”的箭,他们感到有点不是滋味,于是开始对这几把弩的准头展开讨论。可惜讨论来讨论去,他们觉得这玩意不一定比自己射箭的准头差,因为箭的速度更快了。
要想测试精确度,工场的场地不够大。不过姜海涛他们昨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特意把吊草靶的支架布置在正对工场门外大路的地方。校弩架被搬到工场外的路上,对准了50步外的支架。几个草垛被放到支架底部,一人高的圆形草靶靠在上面。豫利用木楔,把一把臂张弩调整到一个仰角试射。两三箭后,他找到一个比较准的基准射角,然后开始在这个角度下连射20箭。结果不错,20箭都集中在靶心附近,而且略呈竖立的椭圆形,高低距离只有半人高。姜海涛心说这要是一个半身人形靶的话,散布正好覆盖到整个靶子上。他没有注意到,养敖在一旁微微皱起了眉头。
到了战场上,可没有这么大一个固定弩的木架子,因此豫随后安排的测试内容就是由一人扮演弩手,模仿战场上的情况挂弦、瞄准、射击。一名弓手拿起这把臂张弩,试射了20箭。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只有13箭上靶!
甲士们都嘀咕起来,养敖和生皱了皱眉头。姜海涛也感到有点不对劲,因为印象中,那些弓手们在50步距离上射一人高的大圆靶,应该能命中绝大部分,20箭中最多有那么一两箭因为明显的瞄准失误而脱靶。水平高低,只是表现在离靶心的远近。生首先拿出弓,连射10箭,果然每一箭都扎到了靶上。他再用臂张弩,结果10箭只有7箭上靶!难道辛辛苦苦造出的弩,并不如弓好用?
--------------------------
工匠们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换一把臂张弩再试。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结果放在校弩架上,百发百中,而且都靠近靶心。豫端起弩亲自射,20箭中就只有16箭上靶。另外2箭从草靶上掠过,2箭扎在草靶前的地面上。姜海涛也有点搞不明白,但他发现一个现象:用弓射的10箭,比较平均地分布在靶心周围,上下左右都有;臂张弩的20箭,却总是分布成一个竖的椭圆形。如果换**形靶,会比这个大草靶窄,弓和弩都是15箭左右命中。
还是养敖首先看出了原因:“海涛,我们射箭时,会注意箭的重量。箭重,就稍微拉开一点,箭轻,就少拉一点。这个办法,我看臂张弩就办不到。是不是这个原因?”这下提醒了姜海涛。他命令工匠们把草靶上最下方的5支箭拔下来放到一起,然后上面5支,最后是中间剩下的6支,去掉一支。姜海涛又让工匠找来一根小木棍,刨成三角形。另外一根木棍放在上面,找到平衡点,刻出个小槽,结果成了一个简单的天平。三堆各5支箭用丝绳捆好,然后分别吊到天平杆的两端。虽然这个天平很简陋,但大家还是看出来,草靶上面那5支箭最轻,下面5支最重。
姜海涛明白了,于是告诉大家:臂张弩每次提供给箭的能量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箭的重量会有一点变化,结果造成速度有变化。臂张弩固定时,轻的箭飞得快,会落到上方;重的箭飞得慢,会落到下方。但是它在左右方向上,还是比较固定的,误差变化小。所以它射出的箭,高低散布比左右大。轮到人工瞄准射击时,又增加了瞄准误差,散布自然就更大了。而弓手射箭时,会根据自己对箭的感觉,细微调整弓弦拉开的长度,减少箭重对速度的影响。
大多数人都听明白了他的解释,豫还立刻提出建议:今后可以对弩箭进行仔细测量,把它们的重量修整得尽量靠近标准值。他还提出,踏张弩射出的箭速度更高,准头应该更好。随后的测试证明了他的推测:他端着踏张弩,几乎每一箭都能命中草靶,只有瞄准失误的一箭落空。换一个弓手来试射踏张弩,也几乎能百发百中。
随后养敖提出在更远距离上射一射。姜海涛说先别忙,他还要进行一项试验。他让几名工匠过去准备测量草靶的摆动幅度。10支箭被他砸平了箭头,交给弩手,然后用臂张弩、踏张弩、普通弓,瞄准支架下悬吊的小草靶各射10箭。看着他这一轮费时费力的测试,弓手们都不太理解,只有养敖、生明白他的目的。测量结果表明草靶的动能基本都是刚才抵近射击时的91%~95%。也就是说,这些箭飞行50步后,还剩下大约93%的动能。
然后他们转移到百步之外重新试验。这对大多数弓手来说,已经不是可以精确射击的距离了,而且仰角很高。战场上,百步之外都是用重箭射击,而且是射那些集团目标。现在对一个草靶射,大家不免要射很多箭才能得到足够的命中数量,特别是对测量动能的那个小草靶。
测试结果有点出乎预料:弓手们平均命中率有20%,臂张弩只有12%,踏张弩则达到了40%。姜海涛开始还有点不解:臂张弩怎么这么低,而踏张弩怎么又那么高。后来向射手们详细询问了射箭时的感觉,又察看了瞄准时的标尺后,他发现了原因。
臂张弩射出的箭,速度与普通弓箭差不多。射50步目标时,它们仰角就已经差不多10度,百步之外时都快30度了。这时,弓手的感觉和经验,能适当弥补瞄准、箭重、飞行等方面引起的误差。而臂张弩上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反倒因为自重比弓大,增加了瞄准误差。所以臂张弩的命中率还不如弓。
踏张弩射出的箭,却要比普通箭快多了,因此即便是在百步外射箭,抬起的仰角也要比臂张弩射50步目标时还低,大概9、10度的样子。这意味着踏张弩的弹道很平直。虽然还有箭重变化、瞄准误差等影响,但平直的弹道、更短的飞行时间,让它的精确度大大高于弓和臂张弩。
弓、臂张弩的箭扎到草靶后,能量只剩下68%,但是踏张弩射出的箭,剩余能量超过了85%。姜海涛由此得出结论,射角超过10度,箭在精确度、威力上都损失不少;而初速高,是在10度射角下尽量获得远射程的关键。
姜海涛顺便还进行了一次射速测试:三名弓手分别使用弓、臂张弩、踏张弩,一起开始对草靶射击,然后同时叫停。结果他发现,弓射出10支箭时,臂张弩能射5箭,踏张弩能射3箭。
养敖、生和工匠们对这个测试结果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一名不需受过太多训练的人,只要拿上一把弩,稍加训练,就能相当于半个弓手。最慢时,三把弩也能比得上一张弓了。特别是踏张弩,百步之外还有40%的命中率,而且这时它撞上草靶后的能量,比顶着草靶用弓射箭还要高!
--------------------------
不过姜海涛还不太满意,因为他突然回忆起网络上见过有卖弓弩的,它们的弩箭似乎很短,不像现在用的箭那么长。他还想起在蓼城时,他们曾为十弓车弩造了多种重量的箭。虽然箭越轻,能量转换效率越低,但箭速很快。十弓车弩射普通箭,就非常快、非常准,百步之外都能准确命中一个人。
于是姜海涛立刻询问豫能不能造一些小箭,重量只有现在这种箭的一半,甚至更低。豫说应该可以,但这需要另外铸造小箭头,今天肯定来不及了。养敖听了姜海涛的主意后,觉得这种小箭肯定更快更容易瞄准,但能否穿透皮甲,就值得怀疑了。姜海涛趁机提出他需要一些皮甲,试验这些弩的穿透力。豫以为他们马上就要大量制造这两种弩,提意见说现在弩上用的是两张弓,临时绑到一起的;要真是批量制造(姜海涛教的词),最好是用专门制造的一张弓,320斤拉力,可以减轻重量。
姜海涛和养敖都犹豫了一下,对望一眼后说出了各自的意见。姜海涛觉得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弩的最佳结构,或者说设计定型,暂时不用确定弩弓。养敖则是觉得专门造弩弓一方面是费时间,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战场上弩臂坏了,现在这种标准弓还可以取下单独用。最后俩人一致同意今后再考虑这问题。
一个下午,他们又是弓又是弩,草靶跟前、百步之外,前前后后一共射了三百多箭,结果很快就到晚饭时间。这时养敖问起剪刀怎样了,姜海涛才想起这茬。叫来金匠一问,他们在铸造弩机时顺便造了三把剪刀。拿出来一看,比第一把强了不少,养敖拿着它咔嚓咔嚓地试了好几下。姜海涛留下一把后,让他把两把都带去。
这一晚,姜海涛又睡了一个好觉。踏张弩,在这春秋时期绝对是一种新式武器,应该能让归豹手下军队的远程火力大大提高。何况它还能加大拉力。明天的小弩箭,他相信能有更高的速度,射起来更准。至于养敖提出的穿甲威力,姜海涛可不怎么担心。解放军特种兵的飞针穿玻璃,还有坦克炮上的脱壳穿甲弹,都充分说明重量轻的炮弹只要速度够快、直径够小,就能有更好的穿甲能力。他准备明天让井转告豫,造一些针式的小箭头。
--------------------------
[注021301]:
这里假设普通弓的拉力为31.68公斤,拉开长度0.546米,效率0.4,这样80克箭的速度为41.2米/秒。
臂张弩的拉力为63.36公斤,拉开长度0.378米,效率0.37,80克箭的速度46.6米/秒。
踏张弩的拉力也是63.36千克力,但长度增加到0.693米,效率降低到0.35,80克箭的速度可以达到61.3米/秒。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初级春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初级春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