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耕唐 第八十四章 孤独,注定是每个穿越者的一生之敌

第八十四章 孤独,注定是每个穿越者的一生之敌

目录:耕唐| 作者:深悟不空| 类别:历史军事

    驸马府大门旁,一位宫装贵妇在一左一右俩个丫鬟的陪同下,将来访客人送到门口,待众人一阵寒暄过后,只见这位看上去三十多岁的中年妇人对着为首的一位客人嘱咐道:“魏国公,你可要好好待我惠通妹子呀,不然,我们众姐妹可不答应!”

    这位一身便装打扮却难掩浑身军人气质的男人正是军爷。

    只听他笑着回应道:“公主放心,冉某定不会叫惠通吃苦!”

    那妇人会心一笑,虽然她贵为公主,久居深宫,却也对这位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地脾性有所耳闻,朝野内外都传他是个一诺千金的奇男子,现下得了他的保证,心意已了便不再言语,转过头来朝丈夫颔首示意。

    常言道夫妻一体,一同送客而出的驸马见妻子望向自己,即刻领会,便请客人上马,一切妥当后他回头道:“等下我可能要晚点回来,你不必等我了,回去歇息吧!”说完大家再次挥手相别,就在府门前分手离开。这位文士模样的驸马爷正是那日专程到工部探望过胡戈的吏部侍郎杨师道。

    杨师道说话的时候公主含笑应了,却并不动身,直到丈夫一行三人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夜幕之中,方才带着丫鬟转回。

    一路上,除了单调的马蹄声和偶尔经过的巡夜士兵,夜晚的长安城一片沉寂,这座白日里生机勃勃的帝都在此刻似已入眠。

    三人骑着马行走在这样寂静的月夜中,气氛略显沉闷。

    军爷见杨师道一直沉默不语,便主动开言道:“景猷,最近可有新的诗作问世?”

    正思索着什么的杨师道回过神来,答道:“我现在哪有那个闲情逸致,原本朝廷政事繁忙,如今恰逢裁减百官以至文案剧增,我吏部之人个个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方好收场。况且蔡公又多在尚书省办公,部里的事务大多由我代理,哪还有什么精力写诗啊!今天要不是你来邀我,只怕此时已然就寝了,嗨,年纪不饶人啊,不像你正值壮年,龙精虎猛!”

    军爷听到杨师道发牢骚,爽朗一笑,道,“不是我诚心扰你清梦,白日里你我一般,全因公事繁重,所以只能晚上前来拜访,待此事之后,我改日专程上门致歉!”说到最后,军爷朝杨师道拱了拱手。

    杨师道忙摆手谦道:“你莫太客气了,何来致歉一说?我也好久没探望大哥了,借这机会,今晚也好去拜访拜访!”顿了一顿,主动问道:“对了,永思,你和高家小姐的婚事,不知佳期定在何日?”

    “我个人事务不急在这一两日,等等,待那事过后吧!”军爷说话时习惯性的打量了一下四周,压低声音回道。他即将续弦的消息在长安官场上早已不是秘密,只因刚接手兵部就面临着全国最后的统一之战(朔方梁师都),军爷又是个国事为重的人,便想等战局稳定了之后再做打算,好在那高惠通是个内秀的女子,心知反正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一江水都喝了也不差眼前这一碗水,所以关于婚期的具体日期,高家并没有催过这边。

    “那好,到时候杨某一定上门讨杯喜酒!”杨师道心神领会,也不深聊军爷话中的“那事”,十分老到的兜了尾。

    “定然是少不了你的,这席间要是没有景猷赋诗,岂不为平生一大憾事?”军爷回道。

    言罢,两人相视而笑。

    话题打开之后,这俩人一路聊了些闲话,倒也不寂寞。

    远远望去,在他们身边不紧不慢的还跟着一人,这人年轻得紧,看上去二十四五岁模样,面带微笑,安静的随着二人前行,他们叙话他也并不插言,只是偶尔在杨师道侧身与他说话时才得体的回应几句。

    三人就这么边走边聊,没用多少时间,便来到位于长安县境休祥坊内的一座宅院旁,此时已是亥时光景(晚九点至十一点),这座府邸的大门已关,年轻人当先一步跳下马,上前叫门。

    过了半晌,才有一个银发老人将大门开了一丝缝,揉着眼探头出来查看,见门口站着一个六品服饰的官员,以前从没见过,实在面生得紧,狐疑道:“这么晚了,你有何事?如无要紧事务,明天去我家老爷官衙求告!”说完还没等来人回答,便欲关门。

    见这老者刚打照面便要请自己三人吃闭门羹,杨师道自嘲的摇了摇头,对军爷歉意一笑,便朝大门喊道:“老杨,大哥歇息了没?”

    那老门子一听,声音极为熟悉,提着灯笼往门外黑暗处一照,忙答道:“啊,是五爷呀,老爷还没有休息,正在书房看公文呢!”说完忙掌灯开门,殷勤将众人往府内请。

    杨师道对军爷道了声“请”,军爷一笑,也不虚套,上前几步,拍了一下门前站立着那位年轻人的肩膀,见他吃完闭门羹后面色无异,脸上看不出喜怒,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他一起进去。

    杨师道在后面轻言交待了老杨几句,将马匹的缰绳交给了他,随后便赶到前头给客人领路。在杨师道的引领下,三人轻车熟路的在府内穿梭,不久便来到一座烛光闪烁的书房前,杨师道推开房门,说道:“大哥,这么晚还没休息啊!”

    “噢,景猷来了?”里面一人应道,浑厚的声音中饱含着几分沧桑。

    杨师道回头招呼军爷和年轻人进门,只见屋内一位看上去年纪在六旬左右的老者手上拿着一卷公文,目光炯炯,此时正望向门口,见来人不止弟弟一位,这才放下文书,笑道:“永思,你可是稀客啊!”

    军爷躬身示礼,笑着应道:“观公这是怪我不上门啊!改日一定登门谢罪自罚三杯,还望观公莫要见怪啊!”

    正好这时杨府家人端着茶品上来,军爷端起一杯清茶,对上座之人遥敬了一回,先行饮了一口。那老者见状,微笑着摇了摇头,最后也拿了桌前茶杯回礼。

    待军爷坐定,那老者不再说话,只是目光含笑的上下打量着站在五弟身后的那位年轻人。

    这时杨师道往旁边移了一步,让出身后之人,并给兄长做着介绍:“大哥,这个后生便是前些日刚刚上任的太子司议郎,领检校工部员外郎胡戈胡归唐,今日特随魏国公前来拜访兄长的!”

    等杨师道介绍完,年轻人上前和这书房主人见了礼,礼毕后也不落座,侍立在一旁,并不多话,只是面上带着谦和的笑容。

    军爷见自己这位兄弟经过一月有余的官场洗礼之后,待人接物神情自然,礼仪周到,自在心中点头,又见观国公面色慈祥的打量胡戈,便也含笑不言,顺手端起桌上茶杯,摇头轻吹着水杯中浮起的茶叶。

    杨师道一笑,坐到军爷下首,也端起一杯清茶轻轻抿着,只是目光时不时的飘向正迎着大哥目光微笑的胡戈。

    这时屋内无人说话,使得气氛顿时有些压抑。就在老者打量胡戈的过程中,胡戈也在偷眼观察着老者,他只觉这位书房主人身上那看似沉稳的气质中隐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威严,饶是胡戈这段时日见过不少大场面,但在这位观国公那看似温和的笑容前,他不知为何手心和背上竟已不自觉的生出微汗。

    胡戈在心底暗暗诧异,毕竟这种情况实属罕见,就是面见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皇帝时,也不曾如此。他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眼前的处境,只是硬着头皮维持着不让自己的笑容走样。

    不知过了多久,书桌前那位老者终于在喉间轻轻“嗯”了一声,这时原本无声的场景似又鲜活了起来,刚才还感觉有数不清的小虫在周身乱爬的胡戈只觉身上的压力剧减,他暗自松了口气,心道这尴尬的时刻终于要过去了,只是十分纳闷这位在史书中篇幅并不算多的观国公怎地气场如此特别。

    坐在一旁的杨师道见兄长有了反应,方才笑道,“大哥,归唐可是近来朝中少有的青年才俊,刚一出仕就为我大唐立下了不世之功啊!近日他们工部的一系列大事件都是归唐谋划的,您在雍州该是听说过不少吧?”

    那老者点点头,拿起桌上一卷刚刚还在研读的公文,指着它道:“我知道,可是那烧窑的胡戈?”

    胡戈心中一窘,还没来得及回答,坐在一旁的军爷早已笑了起来,道:“观公,您德高望重,一字千金,将来我这兄弟要是被史官记成是烧窑的,那可就是您的责任了!”

    观国公开怀一笑,偏着头对杨师道说道:“看来永思这是讹上我了,景猷,看来今天魏国公是来者不善呐!”

    杨师道笑道:“兄长说笑了!永思可是早就同我说过要来拜访您的,只是这两年他不在京城所以耽搁了,这不今次刚刚上任,就来探望大哥了!”

    观国公闻言望向军爷,军爷一笑,道:“今日登门便是前来与观公叙旧,数年未聚,特来聆听教导!”

    “你还是这么客气,永思,缘分亦如朝露,易逝不可沉溺啊!”军爷这些年的经历,都在这位书房老者眼中。

    军爷拱拱手,谢道:“承蒙观公教诲,毅铭记在心!”

    观国公摆摆手,道:“闻你今次复出,又与那高家丫头定下姻缘,我是由衷为你高兴啊,永思,你乃出将入相之大才,陛下心中久念矣,若为儿女之事,终身隐居乡里,岂不可惜?还好还好,你终于走出来了!呵呵!”

    老者情谊让军爷心中颇为感慨,只是有些往事他不愿多提,在谢过了观国公后,他便将话题转到胡戈身上,这是他今天夤夜来访的正题。

    “冉某素知观公爱才,今日特地携我这位兄弟来府上拜会观公,他自小受教于世外高人,尽得其衣钵。他的经历与我少时略同,都曾浪迹江湖,但其胸中乾坤,毅实有所不及,特央蔡公举荐于陛下,几经长谈,陛下深爱其才,将其纳入工部,不到一月,便立奇功,故而今次陛下又因人设官,特地仿那门下省给事中旧例,在东宫新设司议郎一职,已嘉其志!这些情况想必观公您都是知道的,冉某就不再多说了,单说说工部最近在雍州地界上的举动吧,如若归唐之谋划能顺利推行,定可保我大唐百年内国库充盈无虞啊!”

    军爷话里行间语多溢美,并且丝毫没有隐瞒自己和胡戈的关系。胡戈听军爷说完,心中感动,便想谦虚几句,哪知这时军爷对他微微摇头,胡戈虽不解其意,但还是让那客套之话止步舌间,静待观公反应。

    那观国公见胡戈欲言又止的举动,面露微笑,对他道:“你们工部在我雍州起的上百座土窑,老夫前些时日亲自去查看过,所行章法确实独具匠心,若就事论事而言,此等土窑或早或晚,总会有一巧匠能摸索创造而出,你既精通制窑之法,我方才喊你一声烧窑的,你心中可有不忿?”

    “大哥……”杨师道正喝着茶,听兄长此言一出,忙放下茶杯,语带提醒的规劝了一声。要知胡戈此时在朝中顺风顺水通途无碍,而大哥此话却有意把他比作工匠之流,虽在自己看来兄长这番言语语带未尽之意,但过于生硬,于两位客人特别是冉永思面上实不好看。

    观国公闻言对五弟摆了摆手,杨师道微微点头,表示理会,不过目光却转向冉毅,只见军爷一笑,并不言语,只是拿起茶杯低头品茶。杨师道见状也不再多言,他想要达到的转圜效果已经出来了。

    就在胡戈有些摸不着头脑,正细思此话涵义时,却不曾想,观国公拿起桌上工部呈上的公文,话锋一转,说出一番让他大感意外的话语来:

    “建土窑,不过一熟匠所为耳,众人皆为其大利欣喜,须不知真正让老夫夜不能寐之事,乃是你隐藏在这土窑背后那一系列富国惠民的思路啊!一者国家坐收巨利,二来百姓可凭辛劳换厚酬,三却叫买家甘愿掏钱竟无异议,实乃匪夷所思!听陛下说你这叫什么“通过技术改良温和的对社会财富进行再次分配”,老夫过后想了许久,心中触动无以言说!想我华夏千年从古至今,奇技能人者多矣,发明利器也是不计其数,可为什么就没有人曾如你这般思索呢?我常叹未能亲见当日李安世给孝文帝上《均田疏》之景,却不想今日竟能目睹你胡归唐作这土窑之论,不得不谓英才辈出,后生可畏啊!”

    这位观国公出身隋朝皇亲,四十多年前便已入仕,那时还是前朝,他既做过一方牧守,后又为中央高官,既亲临过华夏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朝代,也见识了被逼迫得忍无可忍的百姓们揭竿而起。谁曾想,那样一个庞大富足、繁荣空前的帝国,竟然霎那间土崩瓦解、回天乏术。大隋亡国不过数年,时至今日,却已无人怀念。

    国家富有,百姓贫贱。一声呐喊,遍地烽烟。

    昔日种种,纠结而成这位老者心中一个难以开解之劫。

    一阵唏嘘,这位曾亲历亡国之痛的老人情绪有些激动,目光从厅中诸人的面上逐个扫过,顿了顿,方言道:“先贤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永思,没想到老夫在这风烛残年,还能在你这位小兄弟那里闻得大道,叫我死也无憾啊!”

    观国公这番对胡戈极为肯定的话语让在座诸人都有些动容,军爷和胡戈这样的客人自不必说,就连杨师道和他是至亲骨肉,也是极少见兄长如此褒奖一人的,自是不免大感意外,在心中暗暗咂舌。

    只是军爷脸上并没有特别显露出什么来,他微笑的附和着书房主人的感慨,不过应答间他的右手食指频率稳定的轻敲在椅背上,似有所思。

    而作为当事人的胡戈更没料到这位甚是威严的观国公竟是先抑后扬,还好他反应不慢,待军爷不再说话时,拱手谦谢道:“这些都是恩师教诲,晚辈不过如婴儿牙牙学语罢了,观国公如此赞美,晚辈实不敢当啊!”

    观国公摇摇头,道,“纵使是恩师教诲,但在这“利”字之前,你却将此法公之于众献予朝廷,那也是极为难得的。归唐,不知你那位恩师现在可有消息?”对胡戈的身世,观国公似乎很是了解。

    每当别人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总会让几乎已经相信自己融入了这大唐盛世的胡戈猛醒,原来,他不属于这里。想到这里胡戈落寞的摇摇头。时代这位恩师,已经彻底的对他关上了大门。

    也许,

    孤独,注定是每个穿越者的一生之敌。

    军爷见胡戈黯然,叹了口气,替他答道,“到目前为止暂时还没有音讯!”顿了顿,宽慰胡戈道:“你恩师乃世外高人,如果真有意避世,定不会那么容易被寻到的!归唐,聚散皆有机缘,莫要伤感!”

    见军爷这般说,观国公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茶杯,也温言劝慰起低头不语的胡戈。

    军爷轻咳了一声,顺势调整了一下身子,望着语重心长地开解着胡戈的老者,慢慢回放着从一进门观国公对胡戈的种种姿态,不经意间,他轻敲椅背的右手缓缓停下。

    这时,某个一直隐藏在他心底从没有与任何人交流过的想法,表露的时机似已成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耕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耕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