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目录:耕唐| 作者:深悟不空| 类别:历史军事
“大哥,前些日我在部里看到雍州今年推荐上来的贡士名单,不知这几位才学如何?”见兄长情绪上佳,杨师道主动把话题引到今天的正事上。毕竟是自家大哥,所以说话没那么多忌讳,不然这等极易引起歧义的问话绝不会出自堂堂吏部侍郎之口。
“都还不错,这三人我亲自考校过的!”杨恭仁点点头道。
“不知这三位比之归唐如何?”杨师道又笑问道。
闻言,杨恭仁看了五弟一会,又转头看向军爷,身体缓缓后倾,眯着眼靠在椅背上,并未急着答话。
军爷一笑,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今夜来访,冉某想为归唐想求得观公一个推荐!”
只听杨恭仁点头轻“嗯”了一声便没下文,胡戈抬头想从他脸上寻出一些端倪来,却毫无收获,反倒引得这位不怒自威地雍州牧朝自己望了过来,小虫子周身乱爬的滋味竟又出现,不过这次还好,杨恭仁只看了胡戈片刻,便出言问道:“你有献策大功,又蒙克明、永思这般看重,为何也要学那孙伏伽?可是因为自身未加散官之故?归唐,不必着急,陛下和诸位大人自有考量的!”
自打在刘诗薇那里得知孙伏伽的事迹后,胡戈很感兴趣,又专门向军爷打听过此人。原来这孙伏伽前隋的时候便在京城官场上打拼,却因其出身低微且朝中无人提携,虽说中过进士,但直到隋朝灭亡时才不过“官”居万年县法曹(说是官,其实此职位不过县衙六曹之一,乃无品级之小吏,归万年县里那位从八品下的县尉管辖)。
等到了唐朝,孙伏伽的仕途这才通畅起来,他在武德初给李渊上了一道疏,很得这位新皇帝的赏识,将他超拔到了治书侍御史的高位之上(唐时秩正四品下。此职务又叫御史中丞,即原来御史台的二把手。隋朝忌讳“忠”字,“忠”“中”同音,便改称治书侍御史,唐高宗的时候又因忌讳“治”又重新给改了回来。题外话一句,提拔一无品之县法曹担任正四品下的职事官,可见李渊也是个极有魄力的人物)。
不过此时孙伏伽虽因皇帝的赏识身居高位,却在朝中毫无根基(万年县一书吏的关系网拿到中央层次来说不提也罢,况且火箭式升官历来最为官场所嫉),这些客观因素让孙伏伽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再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他在武德五年又高中了进士并且名列第一,从而成为中华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位文状元。或许这位后人眼中的开山祖师此时并未意识到,他的这一举动拉开了官员文凭化的序幕,成为了引领华夏官场千年风尚的先锋人物。待到数十年后,当朝执宰若非进士出身,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晚辈不知道孙大人因何事参考,不过肯定和晚辈不一样,实不敢对观公有所隐瞒,事因晚辈昨日上门提亲,女方家长给晚辈提出的要求,如果下官能考得任何一科的头名,才会成全在下的提亲!”胡戈从头到尾全盘托出,他深知求人帮忙,最忌遮遮掩掩,何况这等事实在是难以保密,倒不如光棍一些。
杨恭仁一听,哑然失笑,自己算天算地,却没料到竟是这个原因,不免有些好奇,笑问道:“却是哪家闺女?”
“便我大哥家那丫头!”这时军爷笑言道。
“这可不是弘基的风格啊!”杨恭仁摇头道,他久历人事,闻头知尾,片刻便把事情原委猜得不离十,当下也不说破。
“呵呵,谁不知刘大人那刚绝果断的作风!对了大哥,雍州的名额已满,再加上今年各州县的考试时间已过,您看能不能破个例,在本州贡士名单上再添归唐一人。”杨师道插言道。
杨恭仁微微点头,略作思考,便对胡戈道:“观你所为,身具才学不假,既然有意科举,此乃我辖下之事,老夫自然要为国荐才,不能耽误你们年轻人的前程!”
见杨恭仁一口应允,胡戈实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忙躬身行礼,道:“多谢观公举荐大恩,晚辈没齿难忘!”
“嗯,你且座,我问你,你准备申报哪科?”杨恭仁道。
“晚辈准备应考秀才科!”胡戈恭敬答道。
杨恭仁听完不动声色,只是扶髯微笑,道:“呵呵,说来惭愧啊,这次雍州的三位贡士都是应考进士科的,今年还没人报考秀才。归唐,你可知道我大唐立国至此,在你之前虽累计有数千学子参加科考,但在这秀才一科前,却不知有多少才子畏难而退啊!”
“晚辈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多谢观公提醒!”胡戈恭敬的语气中带着十分的坚定。
杨恭仁点点头,没有再问话,只是对军爷道,“永思,土窑之事不说了,他那‘巨室论’我也有所耳闻,说来老夫似他这般年纪之时,却还在懵懂之间,呵呵,人才难得啊,今番对归唐老夫就不再单独做考校了,明日我便向吏部递文书,陛下那里,我去说!”
“举荐之恩大于天,观公,您要是不弃的话,今后就让归唐以师礼事君,还请您千万不要推辞啊!”军爷先前一直隐藏在心中的那个想法,终于在此时顺理成章的抛将出来。
此言一出,倒叫陪坐的杨师道吃了一惊。方才胡戈和军爷去驸马府的时候,并未曾说及拜师一事,不过他脸上惊诧的表情一闪而逝,片刻便恢复如常,此时再纠缠这些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想这冉永思当年在太原随李家起事,一路上功勋卓著君臣和睦,可谓铁杆的从龙之臣。平日和自己这些前朝旧臣关系虽然融洽,但说到底在政治取向上还是有所区别的。他这时突然在自己兄长面前提出让胡戈拜其为师,这到底是何意呢?
杨师道清品着杯中茶水,头脑中飞速运转,却听这时杨恭仁叹道:“老夫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圣人言七十古来稀,都已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如今美玉在前,恐无心力雕琢,反误了他的前程啊!”
军爷见观国公只是谦虚,话语中竟似有应允之意,心中暗喜,道:“观公,此言差矣呀!圣人虽有七十古来稀之言,但其又曾言‘知者乐,仁者寿!’谁不谓当今仁德之士,当首推足下?以君之仁德,何患不能长寿?况公幼时习武,身体向来强健,君已忘当年身先士卒,亲冒矢雨之往事乎?”
军爷说道这里,顿了顿,诚恳道:“我与归唐一见如故,知他心中志向,只恨自己才学浅薄,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他,想他自幼流落江湖,后又与恩师失散,我闻其师分别前留信说,‘今生恐难有再聚之日,此后你我再无瓜葛!’,想那高人真是去意坚决。俗语云‘国不可一日无君,人不可一日无师’,现如今归唐刁然一身,无亲无师,无依无靠,幸而今日得遇明公保举,却不是天大的机缘?还望公能体察归唐的赤子之心,成全在下的兄弟之义!”说完,军爷起身,竟一躬到底。
军爷的这一举动叫胡戈很是意外,拜师的事情自己事先未曾听说,但此刻他心中却是温暖异常,差点就忍不住眼中的涩水,心中感念军爷好意,想也没想,便跟着军爷起身,行大礼与观国公身前,叩首道:“晚辈求拜明公为师,情愿终身侍奉吾师!”
有道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这时杨师道也起身劝道,“此乃美事啊大哥,看归唐心诚意切,您老就收个关门弟子吧!”他思索了半晌,刚刚理清头绪,不管怎么说,收了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对杨家来说总不会吃亏罢。
见三人如此,杨恭仁沉吟片刻,便起身离座,先把军爷扶起,道:“永思,对国忠,对友义,难得啊!你的意思老夫都明白……都明白,承蒙你高看,那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自量力一回,应允你了!”
军爷大喜,转身对胡戈道:“归唐,快叩首拜谢师父,你须谨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后一定要多听明公教诲,事明公如敬父母!”
胡戈闻言,再次倒身下拜,他不知这时拜师情形,便欲拜足九拜,直拜到杨师道在一旁呵呵笑道足矣时,胡戈才停住身子。
只听这时杨恭仁说道:“归唐,你原受高人亲传,我本不欲夺人之美,但永思所言情重意切,实令老夫感触颇深,今日虽承你喊我一声师父,可文韬武略上老夫看来是教不了你许多了,你只记着一条,今后你就把这儿当成是你的家吧!”
杨恭仁的一番话终于让胡戈彻底明白了军爷的良苦用心,在这门阀时代,他这个孑然一身的草野之人,竟也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家了。
胡戈眼眶湿润,想两人相遇不过数月,军爷却处处关照自己,实在叫他感动不已,今次还特地为自己寻了这样一位望重位尊的师父,胡戈只觉心中有种无以言说的情感需要宣泄。
难道这就是中华文化中所独有的“义”吗?怪不得它能够让泱泱华夏为之感动千年而不衰,无论人们身在政治清明还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这个融入中国人骨髓中的“义”字所散发出的光芒,都足矣让信仰、追求它的人们感佩终身。
正在遐想时,胡戈被此生二十四年里头一次郑重其事拜下的师父扶起,此时杨恭仁的眼神依旧如初见时那般目光灼灼,不过胡戈好像从中还发现一些隐含的东西,他说不出它们的名字,或许是欣赏,又或许是慈爱,总之让人很温暖,温暖…
“都还不错,这三人我亲自考校过的!”杨恭仁点点头道。
“不知这三位比之归唐如何?”杨师道又笑问道。
闻言,杨恭仁看了五弟一会,又转头看向军爷,身体缓缓后倾,眯着眼靠在椅背上,并未急着答话。
军爷一笑,开门见山道:“实不相瞒,今夜来访,冉某想为归唐想求得观公一个推荐!”
只听杨恭仁点头轻“嗯”了一声便没下文,胡戈抬头想从他脸上寻出一些端倪来,却毫无收获,反倒引得这位不怒自威地雍州牧朝自己望了过来,小虫子周身乱爬的滋味竟又出现,不过这次还好,杨恭仁只看了胡戈片刻,便出言问道:“你有献策大功,又蒙克明、永思这般看重,为何也要学那孙伏伽?可是因为自身未加散官之故?归唐,不必着急,陛下和诸位大人自有考量的!”
自打在刘诗薇那里得知孙伏伽的事迹后,胡戈很感兴趣,又专门向军爷打听过此人。原来这孙伏伽前隋的时候便在京城官场上打拼,却因其出身低微且朝中无人提携,虽说中过进士,但直到隋朝灭亡时才不过“官”居万年县法曹(说是官,其实此职位不过县衙六曹之一,乃无品级之小吏,归万年县里那位从八品下的县尉管辖)。
等到了唐朝,孙伏伽的仕途这才通畅起来,他在武德初给李渊上了一道疏,很得这位新皇帝的赏识,将他超拔到了治书侍御史的高位之上(唐时秩正四品下。此职务又叫御史中丞,即原来御史台的二把手。隋朝忌讳“忠”字,“忠”“中”同音,便改称治书侍御史,唐高宗的时候又因忌讳“治”又重新给改了回来。题外话一句,提拔一无品之县法曹担任正四品下的职事官,可见李渊也是个极有魄力的人物)。
不过此时孙伏伽虽因皇帝的赏识身居高位,却在朝中毫无根基(万年县一书吏的关系网拿到中央层次来说不提也罢,况且火箭式升官历来最为官场所嫉),这些客观因素让孙伏伽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选择了再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他在武德五年又高中了进士并且名列第一,从而成为中华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第一位文状元。或许这位后人眼中的开山祖师此时并未意识到,他的这一举动拉开了官员文凭化的序幕,成为了引领华夏官场千年风尚的先锋人物。待到数十年后,当朝执宰若非进士出身,见人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晚辈不知道孙大人因何事参考,不过肯定和晚辈不一样,实不敢对观公有所隐瞒,事因晚辈昨日上门提亲,女方家长给晚辈提出的要求,如果下官能考得任何一科的头名,才会成全在下的提亲!”胡戈从头到尾全盘托出,他深知求人帮忙,最忌遮遮掩掩,何况这等事实在是难以保密,倒不如光棍一些。
杨恭仁一听,哑然失笑,自己算天算地,却没料到竟是这个原因,不免有些好奇,笑问道:“却是哪家闺女?”
“便我大哥家那丫头!”这时军爷笑言道。
“这可不是弘基的风格啊!”杨恭仁摇头道,他久历人事,闻头知尾,片刻便把事情原委猜得不离十,当下也不说破。
“呵呵,谁不知刘大人那刚绝果断的作风!对了大哥,雍州的名额已满,再加上今年各州县的考试时间已过,您看能不能破个例,在本州贡士名单上再添归唐一人。”杨师道插言道。
杨恭仁微微点头,略作思考,便对胡戈道:“观你所为,身具才学不假,既然有意科举,此乃我辖下之事,老夫自然要为国荐才,不能耽误你们年轻人的前程!”
见杨恭仁一口应允,胡戈实没想到会这么顺利,忙躬身行礼,道:“多谢观公举荐大恩,晚辈没齿难忘!”
“嗯,你且座,我问你,你准备申报哪科?”杨恭仁道。
“晚辈准备应考秀才科!”胡戈恭敬答道。
杨恭仁听完不动声色,只是扶髯微笑,道:“呵呵,说来惭愧啊,这次雍州的三位贡士都是应考进士科的,今年还没人报考秀才。归唐,你可知道我大唐立国至此,在你之前虽累计有数千学子参加科考,但在这秀才一科前,却不知有多少才子畏难而退啊!”
“晚辈来之前已经想好了,多谢观公提醒!”胡戈恭敬的语气中带着十分的坚定。
杨恭仁点点头,没有再问话,只是对军爷道,“永思,土窑之事不说了,他那‘巨室论’我也有所耳闻,说来老夫似他这般年纪之时,却还在懵懂之间,呵呵,人才难得啊,今番对归唐老夫就不再单独做考校了,明日我便向吏部递文书,陛下那里,我去说!”
“举荐之恩大于天,观公,您要是不弃的话,今后就让归唐以师礼事君,还请您千万不要推辞啊!”军爷先前一直隐藏在心中的那个想法,终于在此时顺理成章的抛将出来。
此言一出,倒叫陪坐的杨师道吃了一惊。方才胡戈和军爷去驸马府的时候,并未曾说及拜师一事,不过他脸上惊诧的表情一闪而逝,片刻便恢复如常,此时再纠缠这些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想明白这其中的关窍。
想这冉永思当年在太原随李家起事,一路上功勋卓著君臣和睦,可谓铁杆的从龙之臣。平日和自己这些前朝旧臣关系虽然融洽,但说到底在政治取向上还是有所区别的。他这时突然在自己兄长面前提出让胡戈拜其为师,这到底是何意呢?
杨师道清品着杯中茶水,头脑中飞速运转,却听这时杨恭仁叹道:“老夫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圣人言七十古来稀,都已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如今美玉在前,恐无心力雕琢,反误了他的前程啊!”
军爷见观国公只是谦虚,话语中竟似有应允之意,心中暗喜,道:“观公,此言差矣呀!圣人虽有七十古来稀之言,但其又曾言‘知者乐,仁者寿!’谁不谓当今仁德之士,当首推足下?以君之仁德,何患不能长寿?况公幼时习武,身体向来强健,君已忘当年身先士卒,亲冒矢雨之往事乎?”
军爷说道这里,顿了顿,诚恳道:“我与归唐一见如故,知他心中志向,只恨自己才学浅薄,也没有什么可以教他,想他自幼流落江湖,后又与恩师失散,我闻其师分别前留信说,‘今生恐难有再聚之日,此后你我再无瓜葛!’,想那高人真是去意坚决。俗语云‘国不可一日无君,人不可一日无师’,现如今归唐刁然一身,无亲无师,无依无靠,幸而今日得遇明公保举,却不是天大的机缘?还望公能体察归唐的赤子之心,成全在下的兄弟之义!”说完,军爷起身,竟一躬到底。
军爷的这一举动叫胡戈很是意外,拜师的事情自己事先未曾听说,但此刻他心中却是温暖异常,差点就忍不住眼中的涩水,心中感念军爷好意,想也没想,便跟着军爷起身,行大礼与观国公身前,叩首道:“晚辈求拜明公为师,情愿终身侍奉吾师!”
有道是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这时杨师道也起身劝道,“此乃美事啊大哥,看归唐心诚意切,您老就收个关门弟子吧!”他思索了半晌,刚刚理清头绪,不管怎么说,收了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对杨家来说总不会吃亏罢。
见三人如此,杨恭仁沉吟片刻,便起身离座,先把军爷扶起,道:“永思,对国忠,对友义,难得啊!你的意思老夫都明白……都明白,承蒙你高看,那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自量力一回,应允你了!”
军爷大喜,转身对胡戈道:“归唐,快叩首拜谢师父,你须谨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今后一定要多听明公教诲,事明公如敬父母!”
胡戈闻言,再次倒身下拜,他不知这时拜师情形,便欲拜足九拜,直拜到杨师道在一旁呵呵笑道足矣时,胡戈才停住身子。
只听这时杨恭仁说道:“归唐,你原受高人亲传,我本不欲夺人之美,但永思所言情重意切,实令老夫感触颇深,今日虽承你喊我一声师父,可文韬武略上老夫看来是教不了你许多了,你只记着一条,今后你就把这儿当成是你的家吧!”
杨恭仁的一番话终于让胡戈彻底明白了军爷的良苦用心,在这门阀时代,他这个孑然一身的草野之人,竟也有一个声名显赫的家了。
胡戈眼眶湿润,想两人相遇不过数月,军爷却处处关照自己,实在叫他感动不已,今次还特地为自己寻了这样一位望重位尊的师父,胡戈只觉心中有种无以言说的情感需要宣泄。
难道这就是中华文化中所独有的“义”吗?怪不得它能够让泱泱华夏为之感动千年而不衰,无论人们身在政治清明还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这个融入中国人骨髓中的“义”字所散发出的光芒,都足矣让信仰、追求它的人们感佩终身。
正在遐想时,胡戈被此生二十四年里头一次郑重其事拜下的师父扶起,此时杨恭仁的眼神依旧如初见时那般目光灼灼,不过胡戈好像从中还发现一些隐含的东西,他说不出它们的名字,或许是欣赏,又或许是慈爱,总之让人很温暖,温暖…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耕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耕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