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284 借风顺水彻底搬离周宅
目录:明朝生活面面观| 作者:一文钱员外| 类别:历史军事
阿素在信中提到了湖广饥荒,万分庆幸小姐是有先见之明,常德田庄因以前挖得多处井与池塘,竟然没受旱情太多影响。而祈五郎却借旱灾之机,又低价购得好几顷田地。
文箐看到这里时,还笑着揶揄了句:发国难财啦……
只是,再看到后面阿素提到的灾民情状时,阿素言词里无限地悲悯,说是将常德田庄里的粮食放了大半出去,施舍给一些人。可是,也差点儿让人起了歹意,竟结伙来抢粮,幸而救济过的人中大多良心未泯,加上庄里汉子也奋不顾身,保全了田庄。
文箐想象着那年雪灾,陈管事提及的上街被人抢,自己一家在曾家院子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潜进来偷抢东西的旧事,结合阿素信中的文字,想来一旦发生灾民抢粮,必是十分凶险的事。此时,庆幸阿素一家都平安,常德田庄里的农户们性命无忧。
信尾阿素提到:去岁湖广亦是闹过旱情,江北岸比南岸尤盛。今春,祈家伯母有小恙,需得雪耳,祈五郎便想起了陆家。到得江陵陆家村,才知晓陆家村与赖家村再次发生了抢水械斗大事件,陆三叔家的二小子,即陆五郎差点儿被赖家人给淹死,幸好救了过来,可作为村长的陆家大伯伤了一条腿。因天旱,山林里雪耳与木耳产量十分少,基本没什么可卖,结果地里一点收成也因为年景不好,日子倒是艰难得很。裘讼师走了后,陆家村又请了位先生,只是那先生教着教着,认为陆家村民风强悍,山荒地偏,教了一年多,便也不来了。陆家二郎失学,只得再次爬山越岭去吴家岭求学,现下那私塾老先生也老去了,如今便只呆在家中。
文箐想了想,当年陆三叔送自己返归州,周夫人送了他五十两银子,却是用来建学堂,想来花了好多,或许陆大伯受伤,必然请人医治,花费不少。陆家情形,看来已有几分窘迫啊。阿素写信的时候正是夏末,文箐收到信时已是一个月后了,此时各地旱情加剧,想来陆家村的水源更是紧张,生活定是越发艰苦。
文箐想着自己归家后,也给陆家写过信,只是对方回信的是越来越少,今年去的信一直就未回,她还以为是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导致渐久渐生疏了,如今看来,是人家在窘迫中,而自己这厢去信却是说得生活一日好过一日,陆家本来是农户出身,难免就想到身分差别,又怕被人说成攀权附贵吗?
文箐拿着这封信,心情很不好受。想到陆二郎长到十多岁,因自己出事才借机进了一趟县城,一到县衙正街,打听的不是旁的,而是先问县学在哪处,可见他对进学是多么地向往。若是放在几百年后,那就是一个失学儿童最真实的需求。自己现下有些许能力,至少不愁吃喝住,还有余钱筹划开铺子,应该要好好报答一下帮助自己的人。
她提笔认真写了一封信,再三琢磨语气与感情真挚度,拿捏好对方读信的感受,写了又撕,撕了又写,终于写完。待托人捎了信后,仍是不安,又嫌民间通信慢,到得陆家村不知会要多久?会不会就象上次裘讼师写给三舅姆的信一般中途遗失?又担心陆家人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一番好意。
她辗转反侧,思量了一晚,晨起后,迫不及待地去寻了裘定初,央他再写一信劝陆三叔,让陆二郎以及陆五郎与婉儿来苏州求学,其他费用文箐先“垫付”。裘定初听后,很感动。他现下能在周忱手下作幕僚,自是全赖文箐相助,二话不说便应允了。
“这个好说。你若是放心不下,我便让内弟去一趟,说服他过来。陆二郎在学业上倒是比我当年强得多,来日不可限量,可惜,差了先生。”裘定初感慨道。
裘赵氏的弟弟在年初亦由江陵到了苏州,帮着裘定初办些跑腿的事儿,文箐也见过,裘赵氏曾带他去了一趟自适居。
“若是得赵哥相助那是再好不过了。”文箐点了下头,道:“陆家二哥是有心向学,先时我与弟弟得他们一家相助才顺利返家,这等恩情不能不报。”
裘定初见她说得有几分动容,想来是又记起了那起血案,便道:“事情都过去了你也莫多想,再说他们相助原也是份内之事。”
“裘大哥真是会宽慰人。如今,我想助他们,亦是举手之劳,希望您这里能帮我一道说服他们才是。以前在岳州听陆家二哥提过裘大哥,对您可是倍加推崇。”
“其实,你是说错了,陆二郎对我的推崇不及对你的一半。我以前在陆家村教书时,二郎倒是常提起你来。”裘定初说完这句,也觉得不妥,立时住了嘴。
文箐一愣,坦然接了这话题:“我弟弟也与我时有提及他,提及陆家三婶及陆家村的人来,那都是好人。”
裘赵氏见他们说完了正经事儿,而文箐提到了文简,便也忍不住插嘴。说来她与文箐姐弟一起时,便十分喜爱文简,此时尽管有了儿子,仍是喜欢文简多过于文箐,虽然文箐一再帮自己与相公,现下的安泰日子都是托了文箐的福。她揽着儿子小牛在身旁,一边逗弄着,一边问文箐道:“文简去了北京,还没返家?”
文箐手拿一个小风车,吹了一下,让风车转起来,凑过去也逗小牛,发现他这一年来可是胖了不少。她摇了摇头,道:“没。按说早该到家了。他最贪玩,好吃,兴许是觉得京城太好玩了,好吃的太多了,玩得高兴了,便忘了有我这个姐姐呢。”
裘赵氏笑骂文箐道:“就你会贫嘴,哪有这般说弟弟的。不知情的,定然以为你待弟弟很苛薄呢。文简可是最亲你,忘了什么也不会忘记你这个姐姐。也不知你当日是怎么说动他舍得离开你去的京城?”
文箐没回答这个问题。文简为何离了自己去了北京?这事儿,并不能向外人说的。
她见小牛要被自己逗哭了,赶紧将手中风车递给他,直起身子,歪着脑袋看小牛噘着嘴吹气,风车转得不太动,小牛费了老劲儿,风车动了动,又停下来,他又继续吹,一个人玩起来到是自得其乐。裘赵氏满含慈母爱意的眼神就没从儿子身上离开过,真正是: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儿,心肝宝贝啊。
文箐被她这一提,也想文简了。不知他在京城可过得好?不会水土不服吧?可会做梦也想自己?至少自己在他离开的这几个月里,时常半夜醒转,或者在吃饭时便会叫一声“文简”,才发现弟弟根本不在身边。
刚开始那几天,是相当不适应。众人以为是文简离不开她这个姐姐,其实,从另一面来看,她也离不开文简这个弟弟。有这个弟弟在,在她每次想放弃时,总是一种鞭策,一种安慰,什么叫相依为命?有时她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情绪。
文箐挂念弟弟,盼着他早归家,可是他若早到家一日,却也是让文箐再度回到李氏的管制下过日子。这么想来,文箐觉得若是盼他们早归,自己似乎是受虐体质发作。
李氏不在家,家中女人这面,只有刘太姨娘操持。文箐除了给她请一次安以外,并无其他交道,就连请安,在李氏离开之后没半个月也差不多算是免了。
为什么呢?
因为刘氏拿捏不住文箐。
文箐有些反感李氏,但还不至于到厌恶的程度,毕竟李氏还一度帮过自己不少忙的,虽然她太爱钱了。可是刘氏,文箐只要一想到韦氏那次偷偷地在自己面前说过的一些话,再加上从陈妈嘴里听得的只言片语后,对刘氏是半分好感也无,只觉得自己莫要到她面前去,免得双方都心烦。故而,能避则避。比如李氏一离开,文箐去向刘氏请安,先时还相安无事,一日也不知叶子在厨房做甚么事,被鲍氏说了一顿,文箐也没管这些,咐咐叶子,除非她让你过去帮忙,否则别去她面前偷学做粥了。可是隔了几天,韦婆子却又闹到文箐面前,说叶子没个规矩,手脚不干净,索要甚么钗子。
文箐不理睬她闹事的那劲儿,只道:“韦婆婆你自去办你的差事,我的人呢,我自管教便是了。”
韦婆子气恨恨地走了。结果文箐去请安时,刘氏提道:“那些外来的不知底细的,还是莫要往家里带,索性遣了才落得清净。年纪小,又做不得事,你也是好心,竟养这么个人。”
文箐听得,心中有几分动怒:大前年文筠因虱子被韦婆子挑唆闹得自己不安宁,韦婆子在宅中又大声放话,自己可是看在她是刘氏跟前人,是半点儿没说甚么;韦氏去年告阴状做那事也不地道,她也顾了份情面没吭声。她给刘氏一个帮长辈的留脸面,未曾说过一句半句刘氏跟前的人如何,本来井水不犯河水,这下倒好了,本来家中没几人,这又开始有人寻事了。
难道以为她这两年在李氏面前一团和气地周旋,宅中无人再训自己了,便以为自己是被李氏调教得没脾气,是泥捏的菩萨,好欺负?!
文箐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太姨娘说得在理。只是,这事儿既说是手脚不干净,那是品行问题,也不能小视。不知家中是丢了哪样物事?”
刘氏被噎了一下,这几年她与文箐之间,只过如了一两次,皆没占上风。原本以为这次拿捏到文箐的下人短处了,好好训斥一番,哪想到,对方竟是八风不动的神情,安然若素,既不道歉,也不愧疚,以而逼问起自己来。心中十分不喜徐氏生的这个女儿,太刁钻了。道:“她拿了鲍氏的钗子。鲍氏在我跟前侍候了这么多年,我自是知根知底的。那钗子还是我赏给她的。戴氏在扫院子时可是亲眼瞧得的。”
她这话便是鲍氏是老人,品性如何自是分明,断不会凭白诬了叶子,更何况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好维护手下的人?文箐若是故意要维护,那便是违抗长者之意。
文箐瞧了眼她身边的韦婆子,韦婆子眼观鼻,鼻观心,头似僵尸状。文箐不急不徐地道:“太姨娘这般说,显然是人证物证俱在的。真这般,那必然要送交官府的。否则小时偷针,大了便偷金。”
刘氏转过头来,一双浊眼如死鱼眼,盯着文箐,提高了音量,道:“箐儿这是甚么意思?甚么‘真这般’的话,难道太姨娘这般年纪还与你打诳语么?”
文箐慢慢起身,道:“太姨娘这话说得过重了些。箐儿是晚辈,太姨娘怎会在晚辈面前打诳语的?只是这事儿,却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想来太姨娘也是受了蒙蔽。我这里亦有一个人证,同样也是戴氏。”
刘氏听得这话一时脑子有些嗡嗡响,半晌方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向韦婆子。
“太姨娘,不用问她了。我这厢说几句,你一听便知晓了。叶子确实去了厨房,却是鲍婆婆叫她过去帮忙照顾一下火膛。回来时,也确实拿了一支钗子,也确实是太姨娘赏给鲍婆婆的那支。只是,这钗子不是她偷的,而是她捡的。她捡到后,便找了我。我正好在写字,就说让她做好菜,再送来给鲍婆婆。只是,这菜还没做好,韦婆婆却上门来讨要,说是鲍婆婆丢的。然后当着我的面说叶子手脚不干净,我见她这番没问缘由就说这些话,想来她不过是替鲍婆婆着急所致,毕竟这钗子是太姨娘所赏。”
韦婆子面红耳赤地道:“四小姐,那小女孩虽是你的丫环,只是你也不能如此袒护于她。明明是她偷的……”
文箐冷哼一声,道:“韦婆婆,你可是真要争论下去?既如此,咱便在太姨娘面前说个是非曲直来。不如叫鲍婆婆一道过来,且问一声:这钗子是哪日不见的?”
韦婆子道:“便是当日上午不见了。”说完,直觉不妥,又道了句:“谁会晓得到底是哪一日?这钗子放在屉中,不戴它,又未曾留意,自是不晓得。我这便去找鲍婆子来。”
文箐却冷眼瞧着她道:“不劳韦婆婆大驾,嘉禾有脚力,走得快,这便去请鲍婆婆来。”
文箐说这些话,半点儿没容刘太姨娘张嘴,故而让她气得胸口发疼:文箐这是存心气人,不把她放在眼里啊!嚷道:“去叫来,去叫鲍氏来!”
一会儿鲍氏来了,也说是当日上午不见的。
文箐对刘氏道:“太姨娘,你看是否要叫证人戴氏呢?只是这人一多,嘴也杂了……”
刘氏捂着胸口道:“你也省得?还叫甚么啊……”
文箐不理她的讽刺,却对鲍氏笑道:“鲍婆婆真是好记性,戴氏那厢也说前一日还记得你老戴过呢。如此说来,这钗子就是上午丢的了?”
韦婆子面色发紫,她自以为精心布的局,哪想到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就被对方诘难住了。可是接下来文箐又说得一番话来:“就是记错也不打紧。因前一日我带着嘉禾还有叶子可是在自适居,到家时都黑了天,吃了饭便上床了。叶子总不至于半夜爬起来去变作鬼魂敲的鲍婆婆的门偷出来的吧?”
人老了,忌讳谈鬼魂,文箐却一脸笑轻松自在吐出这两字来,可是其他三个人皆是一脸惊恐状。
文箐不管不顾,继续道:“只是,那日上午,叶子却是在二伯母那边帮忙给二哥做点心呢,到得中午来,还是程娘子过去找了她过来,于是鲍婆婆便过去叫叶子看火,不是?”
鲍氏不吭声。显然是默认了这事儿。
韦婆子犹不死心地叫嚣道:“便是一早上她进的我们屋里……”
文箐眼光锐利地削了她一眼,道:“婆婆倒真是能说。一早上起来,我所在小跨院的院门都不曾开呢,还是我要去学堂时,一开门,碰到了二伯母那边厨娘,叶子与她一道呢。难道是她们二人一起偷的?现下二伯母二伯父皆不在家呢,这厨娘,也遣了?”
长房的人,谁敢轻易动得的?
韦婆子面如死灰,刘氏狠狠地盯着韦婆子,又瞧向鲍氏,鲍氏辩解道:“可是我那钗子是真个那日不见的,韦婆子从叶子手上帮我要了回来的……”
文箐重重地哼了一声,道:“鲍婆婆,若真是这般,你可记得两句话:一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二是贼喊捉贼,知人不知心。我说这话也是有道理的。你不如想想:你的屋子在哪处?何人与你常相往来知你底细?旁的也不曾偷,却偷的这根钗子?连文铜钱也不曾丢吗?我若是小贼,必偷宝钞或铜钱,毕竟这个可是没写明姓甚名谁?作甚偷了东西还当着戴氏的面端详?这等子傻人也能作贼,能偷出来东西?不把自己偷丢了才怪呢。”她说完,又冷笑连连,只气得韦婆子与刘氏有气进,没气出。
鲍氏瞧向韦婆子:“你……”
文箐对刘氏道:“太姨娘,显然是水落石出了。叶子年幼,名声也不能这么坏了去。显然,我是不好带她再来给太姨娘请安问候了。”
刘氏气得差点儿吐白沫,看着文箐走了,指着韦婆子道:“你做的好事!”一想到韦氏说是十拿九稳,她信以为真,哪想到文箐却是三两下就给抖了个底朝天。
文箐说完这话后,却并没有就此罢休。她让嘉禾与叶子清点了一下衣物,便到前院去与周腾道别。
嘉禾拦阻道:“小姐,太姨娘可是三叔的……”
文箐知她关心自己,推开她道:“过了这个村便没这个店。今次不说,日后不晓得甚么时候了。”
嘉禾有些着急地道:“可是,您这前去,不是要挨训吗?”
文箐踮着脚尖,拍拍她的肩道:“三叔也不吃人。有时也还算讲理,就是爱瞪眼,爱起急,咱别去惹他痛处,只要莫向他讨要钱财,着意顺毛拨弄就好了。先挨一下训,我只作可怜,再夸他几下。放心,这事有七成能定。”
嘉禾见小姐说得信心满满,仍是不放心,可自己又说服不了小姐,要是小姐真能让三爷同意,那就太好了。她赶紧跟上前去。
“三叔,这几年承蒙您与三婶照顾,我,我……”文箐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周腾本在帐房与余春算帐,结果文箐来了,就说一番让他莫名其妙的话,一见她要哭,只觉得脑仁发疼。如今要说,这个家里,他最怕与谁打交道,那就是文箐。莫看文箐这两年似乎没再与李氏或他闹气斗嘴,可是打文箐归家那年年底闹出的几件事,牵连好些人来,到得分家时,明面上的他也没占到多大便宜,反倒是文箐不动声色,明着好象是她吃亏,可是暗里她却将北京那宅子弄到了手。事后他也醒觉过来,发现这个侄女果真如归家那晚她自己所言,自有一套理财的本领,才意识到倒是自己想得简单了。只是木已成舟,反悔不得。后来李氏与文箐不时小小地斗了好些次,李氏就没占着甚么上风,而他更不能出面,否则就是以大欺小了。上次,暖房一事,文箐是借邓氏激愤之词说搬就搬,结果让四弟周同与四弟妹之间大闹一场收尾。虽然最后大家说先暖房不提搬走一事,文箐也是“听话”地回来住了,可是这搬走,是早晚的事了。不过是大家相互面子上好看一点,寻个适当时机罢了。
故而,在他心里,这个侄女就是一头初生的牛犊子,一旦遇到了事,就变成一头尾巴上浇了油被火烧的怒牛,敢冲敢言,不管不顾,胡来一套,一不小心就烧了全家。
此时,周腾让余春下去,按着太阳穴,耐着性子问道:“这是怎么了?”
文箐抹了一下泪,抽泣一下,道:“韦婆婆非诬我手下丫环手脚不干净,偷了鲍婆婆的首饰,太姨娘非让我遣了她去。”
“其中有假?总不至于她们二人对付你那一个小丫环吧?。遣了便遣了。”
文箐抬头,梗着脖子委屈地辩解道:“就是假的!要是真有此事,我二话不说,莫说遣,而是直接请三叔帮忙将她捆了送到衙门里去了!”
周腾吓一跳,道:“送甚么衙门?些须小事,你闹得又是风又是雨的,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三叔只说送官便是让人看笑话,可是这明明好心捡了钗子归还失主,却凭白被人说成是作贼,不更让人看笑话吗?这要是我遣了她去,若别人问得原委,谁晓得又会如何说咱们周家内宅如何?就是,就是再有人借题发挥,会不会被人说成是侄女儿我背后指使的?”文箐说得委委屈屈,含着泪,一脸隐忍状。
周腾虽然说这事还有些摸不清头脑,可已然有五六分明白这事必然是当真了。“这事,且得查清了再论。既然韦婆子说你丫环品行不良,你又说她未曾偷得,是与不是,我且去问个明白。”
“三叔要问的话,只需问太姨娘便是了。方才我已在太姨娘处问得个水落石出了。”
“既已清楚了,便作罢。你还待如何?”周腾一听是姨娘的事,脑袋更痛了。挥手让文箐下去。
此时他是生怕文箐不肯放过此事,非拉他到姨娘面前评判个是非曲直,那可如何是好?子不言父过,同样,姨娘的错处,他如今更不敢指摘。韦氏他不能遣,那只能赶走文箐的丫环,若是文箐要死要活的闹大了,依她脾气,必然闹得满宅人尽皆知。而此时,长房一个人大人也不在,到时谁晓得会怎么说他们母子?幸好,这次她见好就收。
文箐却没动,这两年,没与周腾再冲突,可有些事还是得请示周腾,便要过不少交道,故而对付周腾,她更懂得不能一味地硬来,可更不能一味地退让。“三叔,既然家里连一个婆子都如此不待见我与我的丫环,我也没法厚脸皮呆下去,不若搬到阳澄湖去!”
周腾一听,恼火地道:“你搬出去?这让外人怎么……”
他话未完,文箐已接口道:“三叔放心,我自不会让外人说叔叔婶婶们半点儿闲话的。我在那边无事不出门,一月过来三次给三叔三婶请安。反正现下我也是一遇旬休就往返一次,搬去之后也是如此,外人哪得知?想来不会给三叔带来麻烦。”
周腾听得她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人家早就考虑得一清二楚了,连应付之道都说了出来。原来,不过是借此事而提出搬家来。说实话,太姨娘那厢韦婆子为何这般,他自是心底明白得很。文箐语中暗指太姨娘不处罚韦婆子,只让文箐遣了丫环,处事不公。这些他早就有底了:连亲生儿子,都是两种对待,更何况是对徐氏子女?
“你搬去了,叫我与你三婶如何放心得下?这点子小事,你若闹出大动静来,让一家人如何自处?”周腾放缓了语气,虽是责备,却已是另一番神态。
文箐没回他这些场面上的问话,只是一脸认真地道:“箐儿确实是让三叔三婶操了很多心,这几年给三叔添了许多麻烦,如今也是一一改正坏习惯。年岁渐长,也渐知人事,以前种种不是,还请三叔莫在意。”
文箐也一改方才的怒气冲冲之态,收了委屈,而是一副赔礼道歉相,倒是让周腾指责不得了。他道:“你知晓我与你三婶奶是你姐弟着想便是好。二哥去世了,我自是有责任替他抚养你们。”
文箐又道了声感激,却再次转了话题:“三叔说过,这经营上的事,还得自己打点,莫要太信旁人。阳澄湖那边,虽只有几十亩地,可也是三叔让我得个机会历练一番,周管家年事已高,范家夫妇是新来的外人,方太姨娘是半点儿事不管的,我是万万不能让三叔交给我的产业在我手中莫名其妙败了去的,否则就太对不起三叔的期望了。这两年,跟在三婶面前,学了不少,我寻思着,总要自己独立去处些事才好。否则,过两年,到得沈家,持不得家,还需得大舅姆从头教起,那就太给周家丢脸了。”
她这话里好几层意思,先是借周腾之言,说是不能轻信他人,凡事需得亲自打点才是;然后又说及当年她苦缠着李氏要的阳澄湖那些田地,却硬是改为这是周腾专门让她历练用的;话题再转到她有了历练,到了沈家才不给周家丢脸。说得周腾无言以对。
“你既已决定,还来与我说甚?你识得几个字便知足了?”周腾面上仍然表现不满。
文箐故意表现为无颜以对的样子,低下头,道:“我要搬家,总是要与三叔打声招呼才是,否则也太无礼了。四书,许先生已全教完了,《论语》我现下差半部了,许先生道是我一月只需上几次课便是了,否则早早学完了,便忘光了。我针线活儿不好,认得的人也只阿静女红最好,只她在这里却是不太妥,便想让阿静到阳澄湖那边去教我。”
“你也是个自私的。你只说得自己如何,那你弟呢?文简随你过去,书不读了?”周腾又诘问道。
文箐抬头直视周腾,道:“我弟?若是三叔乐意,我便让他随了文笈。”她见周腾没吭声,又赶紧小声补了一句,“或者文签哥哥一道?”
周腾听得后一句,眼一鼓,瞪向文箐。
文箐却毫无惧意,反而略带了点撒娇状,道:“箐儿说错话了。就知三叔必是会照顾我们姐弟的,不舍得我们受苦的。文笈要是乐意,就麻烦三叔三婶了。”
自己另请先生的打算,现下也不用急着说。先一步一步地来,搞定重点事项,其他琐碎皆好办。
周腾被她又送了一顶高帽子,叹气。“你既有主意,我拦你不住,你好自为之吧。只是搬出去了,莫要叫苦叫穷,也莫说是我们作长辈的赶你出门。”
文箐笑道:“短吃少穿的,三叔三婶到时接济我啊。三叔不会断我米布吧?”说完,又顽皮地一眨眼。
周腾明知她是开玩笑,也气得莫可奈何,直摆手有如赶苍蝇一般,道:“若是外人说甚么闲话,我让你好瞧!家法侍候!”
文箐出门时,大声道:“三叔英明!多谢三叔!”最后,关门的时候,吐一吐舌头,点一点头,作了个鬼脸。
周腾骂道:“不小了!再这般,如何能去得了沈家!”
文箐出了门,却是长出一口气,作戏也真难啊,冲门口的嘉禾挤一下眼,瞧到余春在远处,忙招了嘉禾走人。
屋内,周腾听到脚步声渐远,自言自语道:“走了,也好!”
嗷嗷,我从凌晨5点码到可算是完成了这一章。
新的一卷“儿女情长”从明天开始哦。
8000+字呀,算是三更啦。又是周末,明天平安夜后天圣诞夜,咱这是提前庆贺啦。
谢谢大家,祝大家圣诞快乐哦。
<hr />
文箐看到这里时,还笑着揶揄了句:发国难财啦……
只是,再看到后面阿素提到的灾民情状时,阿素言词里无限地悲悯,说是将常德田庄里的粮食放了大半出去,施舍给一些人。可是,也差点儿让人起了歹意,竟结伙来抢粮,幸而救济过的人中大多良心未泯,加上庄里汉子也奋不顾身,保全了田庄。
文箐想象着那年雪灾,陈管事提及的上街被人抢,自己一家在曾家院子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潜进来偷抢东西的旧事,结合阿素信中的文字,想来一旦发生灾民抢粮,必是十分凶险的事。此时,庆幸阿素一家都平安,常德田庄里的农户们性命无忧。
信尾阿素提到:去岁湖广亦是闹过旱情,江北岸比南岸尤盛。今春,祈家伯母有小恙,需得雪耳,祈五郎便想起了陆家。到得江陵陆家村,才知晓陆家村与赖家村再次发生了抢水械斗大事件,陆三叔家的二小子,即陆五郎差点儿被赖家人给淹死,幸好救了过来,可作为村长的陆家大伯伤了一条腿。因天旱,山林里雪耳与木耳产量十分少,基本没什么可卖,结果地里一点收成也因为年景不好,日子倒是艰难得很。裘讼师走了后,陆家村又请了位先生,只是那先生教着教着,认为陆家村民风强悍,山荒地偏,教了一年多,便也不来了。陆家二郎失学,只得再次爬山越岭去吴家岭求学,现下那私塾老先生也老去了,如今便只呆在家中。
文箐想了想,当年陆三叔送自己返归州,周夫人送了他五十两银子,却是用来建学堂,想来花了好多,或许陆大伯受伤,必然请人医治,花费不少。陆家情形,看来已有几分窘迫啊。阿素写信的时候正是夏末,文箐收到信时已是一个月后了,此时各地旱情加剧,想来陆家村的水源更是紧张,生活定是越发艰苦。
文箐想着自己归家后,也给陆家写过信,只是对方回信的是越来越少,今年去的信一直就未回,她还以为是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导致渐久渐生疏了,如今看来,是人家在窘迫中,而自己这厢去信却是说得生活一日好过一日,陆家本来是农户出身,难免就想到身分差别,又怕被人说成攀权附贵吗?
文箐拿着这封信,心情很不好受。想到陆二郎长到十多岁,因自己出事才借机进了一趟县城,一到县衙正街,打听的不是旁的,而是先问县学在哪处,可见他对进学是多么地向往。若是放在几百年后,那就是一个失学儿童最真实的需求。自己现下有些许能力,至少不愁吃喝住,还有余钱筹划开铺子,应该要好好报答一下帮助自己的人。
她提笔认真写了一封信,再三琢磨语气与感情真挚度,拿捏好对方读信的感受,写了又撕,撕了又写,终于写完。待托人捎了信后,仍是不安,又嫌民间通信慢,到得陆家村不知会要多久?会不会就象上次裘讼师写给三舅姆的信一般中途遗失?又担心陆家人自尊心太强,不愿意接受自己的一番好意。
她辗转反侧,思量了一晚,晨起后,迫不及待地去寻了裘定初,央他再写一信劝陆三叔,让陆二郎以及陆五郎与婉儿来苏州求学,其他费用文箐先“垫付”。裘定初听后,很感动。他现下能在周忱手下作幕僚,自是全赖文箐相助,二话不说便应允了。
“这个好说。你若是放心不下,我便让内弟去一趟,说服他过来。陆二郎在学业上倒是比我当年强得多,来日不可限量,可惜,差了先生。”裘定初感慨道。
裘赵氏的弟弟在年初亦由江陵到了苏州,帮着裘定初办些跑腿的事儿,文箐也见过,裘赵氏曾带他去了一趟自适居。
“若是得赵哥相助那是再好不过了。”文箐点了下头,道:“陆家二哥是有心向学,先时我与弟弟得他们一家相助才顺利返家,这等恩情不能不报。”
裘定初见她说得有几分动容,想来是又记起了那起血案,便道:“事情都过去了你也莫多想,再说他们相助原也是份内之事。”
“裘大哥真是会宽慰人。如今,我想助他们,亦是举手之劳,希望您这里能帮我一道说服他们才是。以前在岳州听陆家二哥提过裘大哥,对您可是倍加推崇。”
“其实,你是说错了,陆二郎对我的推崇不及对你的一半。我以前在陆家村教书时,二郎倒是常提起你来。”裘定初说完这句,也觉得不妥,立时住了嘴。
文箐一愣,坦然接了这话题:“我弟弟也与我时有提及他,提及陆家三婶及陆家村的人来,那都是好人。”
裘赵氏见他们说完了正经事儿,而文箐提到了文简,便也忍不住插嘴。说来她与文箐姐弟一起时,便十分喜爱文简,此时尽管有了儿子,仍是喜欢文简多过于文箐,虽然文箐一再帮自己与相公,现下的安泰日子都是托了文箐的福。她揽着儿子小牛在身旁,一边逗弄着,一边问文箐道:“文简去了北京,还没返家?”
文箐手拿一个小风车,吹了一下,让风车转起来,凑过去也逗小牛,发现他这一年来可是胖了不少。她摇了摇头,道:“没。按说早该到家了。他最贪玩,好吃,兴许是觉得京城太好玩了,好吃的太多了,玩得高兴了,便忘了有我这个姐姐呢。”
裘赵氏笑骂文箐道:“就你会贫嘴,哪有这般说弟弟的。不知情的,定然以为你待弟弟很苛薄呢。文简可是最亲你,忘了什么也不会忘记你这个姐姐。也不知你当日是怎么说动他舍得离开你去的京城?”
文箐没回答这个问题。文简为何离了自己去了北京?这事儿,并不能向外人说的。
她见小牛要被自己逗哭了,赶紧将手中风车递给他,直起身子,歪着脑袋看小牛噘着嘴吹气,风车转得不太动,小牛费了老劲儿,风车动了动,又停下来,他又继续吹,一个人玩起来到是自得其乐。裘赵氏满含慈母爱意的眼神就没从儿子身上离开过,真正是: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儿,心肝宝贝啊。
文箐被她这一提,也想文简了。不知他在京城可过得好?不会水土不服吧?可会做梦也想自己?至少自己在他离开的这几个月里,时常半夜醒转,或者在吃饭时便会叫一声“文简”,才发现弟弟根本不在身边。
刚开始那几天,是相当不适应。众人以为是文简离不开她这个姐姐,其实,从另一面来看,她也离不开文简这个弟弟。有这个弟弟在,在她每次想放弃时,总是一种鞭策,一种安慰,什么叫相依为命?有时她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情绪。
文箐挂念弟弟,盼着他早归家,可是他若早到家一日,却也是让文箐再度回到李氏的管制下过日子。这么想来,文箐觉得若是盼他们早归,自己似乎是受虐体质发作。
李氏不在家,家中女人这面,只有刘太姨娘操持。文箐除了给她请一次安以外,并无其他交道,就连请安,在李氏离开之后没半个月也差不多算是免了。
为什么呢?
因为刘氏拿捏不住文箐。
文箐有些反感李氏,但还不至于到厌恶的程度,毕竟李氏还一度帮过自己不少忙的,虽然她太爱钱了。可是刘氏,文箐只要一想到韦氏那次偷偷地在自己面前说过的一些话,再加上从陈妈嘴里听得的只言片语后,对刘氏是半分好感也无,只觉得自己莫要到她面前去,免得双方都心烦。故而,能避则避。比如李氏一离开,文箐去向刘氏请安,先时还相安无事,一日也不知叶子在厨房做甚么事,被鲍氏说了一顿,文箐也没管这些,咐咐叶子,除非她让你过去帮忙,否则别去她面前偷学做粥了。可是隔了几天,韦婆子却又闹到文箐面前,说叶子没个规矩,手脚不干净,索要甚么钗子。
文箐不理睬她闹事的那劲儿,只道:“韦婆婆你自去办你的差事,我的人呢,我自管教便是了。”
韦婆子气恨恨地走了。结果文箐去请安时,刘氏提道:“那些外来的不知底细的,还是莫要往家里带,索性遣了才落得清净。年纪小,又做不得事,你也是好心,竟养这么个人。”
文箐听得,心中有几分动怒:大前年文筠因虱子被韦婆子挑唆闹得自己不安宁,韦婆子在宅中又大声放话,自己可是看在她是刘氏跟前人,是半点儿没说甚么;韦氏去年告阴状做那事也不地道,她也顾了份情面没吭声。她给刘氏一个帮长辈的留脸面,未曾说过一句半句刘氏跟前的人如何,本来井水不犯河水,这下倒好了,本来家中没几人,这又开始有人寻事了。
难道以为她这两年在李氏面前一团和气地周旋,宅中无人再训自己了,便以为自己是被李氏调教得没脾气,是泥捏的菩萨,好欺负?!
文箐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太姨娘说得在理。只是,这事儿既说是手脚不干净,那是品行问题,也不能小视。不知家中是丢了哪样物事?”
刘氏被噎了一下,这几年她与文箐之间,只过如了一两次,皆没占上风。原本以为这次拿捏到文箐的下人短处了,好好训斥一番,哪想到,对方竟是八风不动的神情,安然若素,既不道歉,也不愧疚,以而逼问起自己来。心中十分不喜徐氏生的这个女儿,太刁钻了。道:“她拿了鲍氏的钗子。鲍氏在我跟前侍候了这么多年,我自是知根知底的。那钗子还是我赏给她的。戴氏在扫院子时可是亲眼瞧得的。”
她这话便是鲍氏是老人,品性如何自是分明,断不会凭白诬了叶子,更何况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好维护手下的人?文箐若是故意要维护,那便是违抗长者之意。
文箐瞧了眼她身边的韦婆子,韦婆子眼观鼻,鼻观心,头似僵尸状。文箐不急不徐地道:“太姨娘这般说,显然是人证物证俱在的。真这般,那必然要送交官府的。否则小时偷针,大了便偷金。”
刘氏转过头来,一双浊眼如死鱼眼,盯着文箐,提高了音量,道:“箐儿这是甚么意思?甚么‘真这般’的话,难道太姨娘这般年纪还与你打诳语么?”
文箐慢慢起身,道:“太姨娘这话说得过重了些。箐儿是晚辈,太姨娘怎会在晚辈面前打诳语的?只是这事儿,却一半是真,一半是假。想来太姨娘也是受了蒙蔽。我这里亦有一个人证,同样也是戴氏。”
刘氏听得这话一时脑子有些嗡嗡响,半晌方才回过神来,转头看向韦婆子。
“太姨娘,不用问她了。我这厢说几句,你一听便知晓了。叶子确实去了厨房,却是鲍婆婆叫她过去帮忙照顾一下火膛。回来时,也确实拿了一支钗子,也确实是太姨娘赏给鲍婆婆的那支。只是,这钗子不是她偷的,而是她捡的。她捡到后,便找了我。我正好在写字,就说让她做好菜,再送来给鲍婆婆。只是,这菜还没做好,韦婆婆却上门来讨要,说是鲍婆婆丢的。然后当着我的面说叶子手脚不干净,我见她这番没问缘由就说这些话,想来她不过是替鲍婆婆着急所致,毕竟这钗子是太姨娘所赏。”
韦婆子面红耳赤地道:“四小姐,那小女孩虽是你的丫环,只是你也不能如此袒护于她。明明是她偷的……”
文箐冷哼一声,道:“韦婆婆,你可是真要争论下去?既如此,咱便在太姨娘面前说个是非曲直来。不如叫鲍婆婆一道过来,且问一声:这钗子是哪日不见的?”
韦婆子道:“便是当日上午不见了。”说完,直觉不妥,又道了句:“谁会晓得到底是哪一日?这钗子放在屉中,不戴它,又未曾留意,自是不晓得。我这便去找鲍婆子来。”
文箐却冷眼瞧着她道:“不劳韦婆婆大驾,嘉禾有脚力,走得快,这便去请鲍婆婆来。”
文箐说这些话,半点儿没容刘太姨娘张嘴,故而让她气得胸口发疼:文箐这是存心气人,不把她放在眼里啊!嚷道:“去叫来,去叫鲍氏来!”
一会儿鲍氏来了,也说是当日上午不见的。
文箐对刘氏道:“太姨娘,你看是否要叫证人戴氏呢?只是这人一多,嘴也杂了……”
刘氏捂着胸口道:“你也省得?还叫甚么啊……”
文箐不理她的讽刺,却对鲍氏笑道:“鲍婆婆真是好记性,戴氏那厢也说前一日还记得你老戴过呢。如此说来,这钗子就是上午丢的了?”
韦婆子面色发紫,她自以为精心布的局,哪想到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就被对方诘难住了。可是接下来文箐又说得一番话来:“就是记错也不打紧。因前一日我带着嘉禾还有叶子可是在自适居,到家时都黑了天,吃了饭便上床了。叶子总不至于半夜爬起来去变作鬼魂敲的鲍婆婆的门偷出来的吧?”
人老了,忌讳谈鬼魂,文箐却一脸笑轻松自在吐出这两字来,可是其他三个人皆是一脸惊恐状。
文箐不管不顾,继续道:“只是,那日上午,叶子却是在二伯母那边帮忙给二哥做点心呢,到得中午来,还是程娘子过去找了她过来,于是鲍婆婆便过去叫叶子看火,不是?”
鲍氏不吭声。显然是默认了这事儿。
韦婆子犹不死心地叫嚣道:“便是一早上她进的我们屋里……”
文箐眼光锐利地削了她一眼,道:“婆婆倒真是能说。一早上起来,我所在小跨院的院门都不曾开呢,还是我要去学堂时,一开门,碰到了二伯母那边厨娘,叶子与她一道呢。难道是她们二人一起偷的?现下二伯母二伯父皆不在家呢,这厨娘,也遣了?”
长房的人,谁敢轻易动得的?
韦婆子面如死灰,刘氏狠狠地盯着韦婆子,又瞧向鲍氏,鲍氏辩解道:“可是我那钗子是真个那日不见的,韦婆子从叶子手上帮我要了回来的……”
文箐重重地哼了一声,道:“鲍婆婆,若真是这般,你可记得两句话:一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二是贼喊捉贼,知人不知心。我说这话也是有道理的。你不如想想:你的屋子在哪处?何人与你常相往来知你底细?旁的也不曾偷,却偷的这根钗子?连文铜钱也不曾丢吗?我若是小贼,必偷宝钞或铜钱,毕竟这个可是没写明姓甚名谁?作甚偷了东西还当着戴氏的面端详?这等子傻人也能作贼,能偷出来东西?不把自己偷丢了才怪呢。”她说完,又冷笑连连,只气得韦婆子与刘氏有气进,没气出。
鲍氏瞧向韦婆子:“你……”
文箐对刘氏道:“太姨娘,显然是水落石出了。叶子年幼,名声也不能这么坏了去。显然,我是不好带她再来给太姨娘请安问候了。”
刘氏气得差点儿吐白沫,看着文箐走了,指着韦婆子道:“你做的好事!”一想到韦氏说是十拿九稳,她信以为真,哪想到文箐却是三两下就给抖了个底朝天。
文箐说完这话后,却并没有就此罢休。她让嘉禾与叶子清点了一下衣物,便到前院去与周腾道别。
嘉禾拦阻道:“小姐,太姨娘可是三叔的……”
文箐知她关心自己,推开她道:“过了这个村便没这个店。今次不说,日后不晓得甚么时候了。”
嘉禾有些着急地道:“可是,您这前去,不是要挨训吗?”
文箐踮着脚尖,拍拍她的肩道:“三叔也不吃人。有时也还算讲理,就是爱瞪眼,爱起急,咱别去惹他痛处,只要莫向他讨要钱财,着意顺毛拨弄就好了。先挨一下训,我只作可怜,再夸他几下。放心,这事有七成能定。”
嘉禾见小姐说得信心满满,仍是不放心,可自己又说服不了小姐,要是小姐真能让三爷同意,那就太好了。她赶紧跟上前去。
“三叔,这几年承蒙您与三婶照顾,我,我……”文箐说着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周腾本在帐房与余春算帐,结果文箐来了,就说一番让他莫名其妙的话,一见她要哭,只觉得脑仁发疼。如今要说,这个家里,他最怕与谁打交道,那就是文箐。莫看文箐这两年似乎没再与李氏或他闹气斗嘴,可是打文箐归家那年年底闹出的几件事,牵连好些人来,到得分家时,明面上的他也没占到多大便宜,反倒是文箐不动声色,明着好象是她吃亏,可是暗里她却将北京那宅子弄到了手。事后他也醒觉过来,发现这个侄女果真如归家那晚她自己所言,自有一套理财的本领,才意识到倒是自己想得简单了。只是木已成舟,反悔不得。后来李氏与文箐不时小小地斗了好些次,李氏就没占着甚么上风,而他更不能出面,否则就是以大欺小了。上次,暖房一事,文箐是借邓氏激愤之词说搬就搬,结果让四弟周同与四弟妹之间大闹一场收尾。虽然最后大家说先暖房不提搬走一事,文箐也是“听话”地回来住了,可是这搬走,是早晚的事了。不过是大家相互面子上好看一点,寻个适当时机罢了。
故而,在他心里,这个侄女就是一头初生的牛犊子,一旦遇到了事,就变成一头尾巴上浇了油被火烧的怒牛,敢冲敢言,不管不顾,胡来一套,一不小心就烧了全家。
此时,周腾让余春下去,按着太阳穴,耐着性子问道:“这是怎么了?”
文箐抹了一下泪,抽泣一下,道:“韦婆婆非诬我手下丫环手脚不干净,偷了鲍婆婆的首饰,太姨娘非让我遣了她去。”
“其中有假?总不至于她们二人对付你那一个小丫环吧?。遣了便遣了。”
文箐抬头,梗着脖子委屈地辩解道:“就是假的!要是真有此事,我二话不说,莫说遣,而是直接请三叔帮忙将她捆了送到衙门里去了!”
周腾吓一跳,道:“送甚么衙门?些须小事,你闹得又是风又是雨的,不是让人看笑话吗?”
“三叔只说送官便是让人看笑话,可是这明明好心捡了钗子归还失主,却凭白被人说成是作贼,不更让人看笑话吗?这要是我遣了她去,若别人问得原委,谁晓得又会如何说咱们周家内宅如何?就是,就是再有人借题发挥,会不会被人说成是侄女儿我背后指使的?”文箐说得委委屈屈,含着泪,一脸隐忍状。
周腾虽然说这事还有些摸不清头脑,可已然有五六分明白这事必然是当真了。“这事,且得查清了再论。既然韦婆子说你丫环品行不良,你又说她未曾偷得,是与不是,我且去问个明白。”
“三叔要问的话,只需问太姨娘便是了。方才我已在太姨娘处问得个水落石出了。”
“既已清楚了,便作罢。你还待如何?”周腾一听是姨娘的事,脑袋更痛了。挥手让文箐下去。
此时他是生怕文箐不肯放过此事,非拉他到姨娘面前评判个是非曲直,那可如何是好?子不言父过,同样,姨娘的错处,他如今更不敢指摘。韦氏他不能遣,那只能赶走文箐的丫环,若是文箐要死要活的闹大了,依她脾气,必然闹得满宅人尽皆知。而此时,长房一个人大人也不在,到时谁晓得会怎么说他们母子?幸好,这次她见好就收。
文箐却没动,这两年,没与周腾再冲突,可有些事还是得请示周腾,便要过不少交道,故而对付周腾,她更懂得不能一味地硬来,可更不能一味地退让。“三叔,既然家里连一个婆子都如此不待见我与我的丫环,我也没法厚脸皮呆下去,不若搬到阳澄湖去!”
周腾一听,恼火地道:“你搬出去?这让外人怎么……”
他话未完,文箐已接口道:“三叔放心,我自不会让外人说叔叔婶婶们半点儿闲话的。我在那边无事不出门,一月过来三次给三叔三婶请安。反正现下我也是一遇旬休就往返一次,搬去之后也是如此,外人哪得知?想来不会给三叔带来麻烦。”
周腾听得她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人家早就考虑得一清二楚了,连应付之道都说了出来。原来,不过是借此事而提出搬家来。说实话,太姨娘那厢韦婆子为何这般,他自是心底明白得很。文箐语中暗指太姨娘不处罚韦婆子,只让文箐遣了丫环,处事不公。这些他早就有底了:连亲生儿子,都是两种对待,更何况是对徐氏子女?
“你搬去了,叫我与你三婶如何放心得下?这点子小事,你若闹出大动静来,让一家人如何自处?”周腾放缓了语气,虽是责备,却已是另一番神态。
文箐没回他这些场面上的问话,只是一脸认真地道:“箐儿确实是让三叔三婶操了很多心,这几年给三叔添了许多麻烦,如今也是一一改正坏习惯。年岁渐长,也渐知人事,以前种种不是,还请三叔莫在意。”
文箐也一改方才的怒气冲冲之态,收了委屈,而是一副赔礼道歉相,倒是让周腾指责不得了。他道:“你知晓我与你三婶奶是你姐弟着想便是好。二哥去世了,我自是有责任替他抚养你们。”
文箐又道了声感激,却再次转了话题:“三叔说过,这经营上的事,还得自己打点,莫要太信旁人。阳澄湖那边,虽只有几十亩地,可也是三叔让我得个机会历练一番,周管家年事已高,范家夫妇是新来的外人,方太姨娘是半点儿事不管的,我是万万不能让三叔交给我的产业在我手中莫名其妙败了去的,否则就太对不起三叔的期望了。这两年,跟在三婶面前,学了不少,我寻思着,总要自己独立去处些事才好。否则,过两年,到得沈家,持不得家,还需得大舅姆从头教起,那就太给周家丢脸了。”
她这话里好几层意思,先是借周腾之言,说是不能轻信他人,凡事需得亲自打点才是;然后又说及当年她苦缠着李氏要的阳澄湖那些田地,却硬是改为这是周腾专门让她历练用的;话题再转到她有了历练,到了沈家才不给周家丢脸。说得周腾无言以对。
“你既已决定,还来与我说甚?你识得几个字便知足了?”周腾面上仍然表现不满。
文箐故意表现为无颜以对的样子,低下头,道:“我要搬家,总是要与三叔打声招呼才是,否则也太无礼了。四书,许先生已全教完了,《论语》我现下差半部了,许先生道是我一月只需上几次课便是了,否则早早学完了,便忘光了。我针线活儿不好,认得的人也只阿静女红最好,只她在这里却是不太妥,便想让阿静到阳澄湖那边去教我。”
“你也是个自私的。你只说得自己如何,那你弟呢?文简随你过去,书不读了?”周腾又诘问道。
文箐抬头直视周腾,道:“我弟?若是三叔乐意,我便让他随了文笈。”她见周腾没吭声,又赶紧小声补了一句,“或者文签哥哥一道?”
周腾听得后一句,眼一鼓,瞪向文箐。
文箐却毫无惧意,反而略带了点撒娇状,道:“箐儿说错话了。就知三叔必是会照顾我们姐弟的,不舍得我们受苦的。文笈要是乐意,就麻烦三叔三婶了。”
自己另请先生的打算,现下也不用急着说。先一步一步地来,搞定重点事项,其他琐碎皆好办。
周腾被她又送了一顶高帽子,叹气。“你既有主意,我拦你不住,你好自为之吧。只是搬出去了,莫要叫苦叫穷,也莫说是我们作长辈的赶你出门。”
文箐笑道:“短吃少穿的,三叔三婶到时接济我啊。三叔不会断我米布吧?”说完,又顽皮地一眨眼。
周腾明知她是开玩笑,也气得莫可奈何,直摆手有如赶苍蝇一般,道:“若是外人说甚么闲话,我让你好瞧!家法侍候!”
文箐出门时,大声道:“三叔英明!多谢三叔!”最后,关门的时候,吐一吐舌头,点一点头,作了个鬼脸。
周腾骂道:“不小了!再这般,如何能去得了沈家!”
文箐出了门,却是长出一口气,作戏也真难啊,冲门口的嘉禾挤一下眼,瞧到余春在远处,忙招了嘉禾走人。
屋内,周腾听到脚步声渐远,自言自语道:“走了,也好!”
嗷嗷,我从凌晨5点码到可算是完成了这一章。
新的一卷“儿女情长”从明天开始哦。
8000+字呀,算是三更啦。又是周末,明天平安夜后天圣诞夜,咱这是提前庆贺啦。
谢谢大家,祝大家圣诞快乐哦。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生活面面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生活面面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