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保举

目录: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 作者:焦糖布丁| 类别:都市言情

    看女生小说去书         客       居    大年刚过,西北便又传来了军情,策忘下令让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多人侵袭西藏,意图挟持达|赖喇嘛号令众蒙古。

    军报呈到乾清殿,被皇帝当众狠狠砸在殿前地上,大声斥责年前主和的朝臣。大臣心知出兵的借口已经递到嘴边,于是黑压压地跪了一地,心里开始盘算着谁会借势手握兵权。

    朝会后,皇帝单单留了几个成年皇子、张廷玉、佟国维与马齐。胤禩一边慢吞吞得往乾清宫走,回头瞥了一眼同样低头想事情的胤禛,不由慢了几步,等了那人与自己并行。

    胤禛挑眉看他:“怎么今日不避嫌了?”语气中竟然被胤禩听出几份抱怨来,想来是不满胤禩得了便宜就跑的恶行。

    胤禩好笑,偏头看过去,下巴微微抬起:“虚者实之,皇阿玛定然也欢喜我们兄弟和睦。”顿了一顿,忽然坏心眼道:“听说四哥前些日子身子不适,可是好多了?”

    某人咬牙:“托八弟的福,已然大好。”真是字字血泪,就差扑上来啃上几口了。

    乾清宫进在眼前,胤禩收了嬉笑面容,道:“皇上想必会让你我举荐远,不知四哥可有腹稿?”

    胤禛冷哼一声:“皇阿玛乾纲独断,哪里用得着你我费心?”

    胤禩叹了口气,道:“四哥,其实这样未必不好,十三弟如今这身子……那西北又是苦寒艰涩之地,难道你就不心疼?”

    胤禛没说话,只将唇抿成一条直线,想起昔日那个伏虎俊年,面上神色有些黯然。

    “何况……”胤禩咬牙道:“既然德母妃已然发了话儿,四哥还是顺水推舟,做了人情岂不是更好?”

    胤禛停下脚步,看他:“听见了?”没头没尾的一句问话。

    胤禩笑笑,也没回答,算是默认了去:“何况年羹尧坐镇四川没多久,这兵权再落在他身上,”胤禩侧头睨了胤禛一眼,接着道:“委实也恩宠太过。”

    胤禛坐镇户部,兼领内务府,若是再加上年羹尧的兵权……这的确不是制衡之理。

    胤禛无奈道:“你当四哥是那拎不清的人么,以为我真要弄个两败俱伤?”

    胤禩心里腹诽,四哥,眼里容不得沙子,鱼死网破可不就是您的作风么。

    不过他没说话,因为梁九功已经打着拂尘,尖细着嗓子宣众阿哥与大臣入殿。

    皇帝正在看富宁安的折子,见众人入殿后,将老花镜摘下,给张廷玉、佟国维与马齐赐了座,让皇子们都站在殿上。

    “皇阿玛,儿臣请战!”皇帝还没发问,十四贝子便一甩马蹄袖跪倒在殿上,字字铿锵地请缨出战。

    皇帝眼中露出笑意,只是口气仍是略显严厉道:“猴急什么!这殿上这么多老臣亲王都没发话,你出什么头?还有没有体统?起来一边学着些。”

    环视一周,皇帝先点了几个老臣的名儿:“衡臣,你先说说。”

    张廷玉道:“皇上,俗语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欲要打仗,必得粮草充足,老臣以为,谁人挂帅尚在其次,那后线的补给才是重中之重。”

    皇帝点点头,看向雍亲王,道:“胤禛,你来说。”

    胤禛低头回道:“回皇阿玛的话,经年赋税一项约有九百万两的白银进项,加上前几年追回国库欠款共计一千七百万两,除却河道山东等地拨款,结余约四百万两,马匹辎重可支撑半年。”

    皇帝点点头,又道:“你举荐何人?”

    胤禛撩了袍子跪下,道:“回皇阿玛,儿臣举荐之人,正是十四弟。”

    “哦?”皇帝微微扬眉:“你倒是举贤不避亲,你说说,十四如何可用?”

    胤禛道:“十四弟正当年,又自幼熟读兵书,在兵部多年,对事务颇为熟悉,眼下率兵出征,再合适不过。”

    皇帝未知可否,转头又看向胤禩道:“老八,你说?”

    胤禩早有腹稿,跪下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策妄狡诈,若是能找出一当年曾随驾亲征之人为帅,定能事半功倍。”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胤祯更是不顾君前奏对得扭头直直看着胤禩,眼里具是失望神色。他生得晚,早年众皇子随康熙御驾亲征时并没有他。胤禩言下之意,自然是把他排除在外。

    “哦?”康熙也有些意外,皱着眉思索一瞬,开口又问:“那依你说,何人最为合适?”

    胤禩扣首道:“儿臣举荐之人,是大哥与五哥。”

    皇帝扣了扣御案,眼睛眯了眯。其余众人也都不敢说话,自从废太子之后,皇长子的名字已经很久没有被人提起过,那是皇帝一生中最惨痛的一段历史。

    胤禛也有些意外,他知道这个八弟素来聪敏冷静,洞悉局势,他愿意相信胤禩这样说,定然有他的考量,只是……若是激怒了老爷子该如何是好?

    皇帝果然将手里的折拍下,重重得哼了一声,道:“老八,你可是在暗示朕对胤褆处罚不妥?”

    胤禩连忙叩首道:“皇阿玛息怒,儿臣只是就事论事。大哥早年多次征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次西北也的确需要一个对当地熟悉的将领。因此儿臣才认为,大哥是最适合的。”

    皇帝怒道:“这里是国事,不是你徇私情的地方!朕这大清,难道除了……就没有能出征的人!?”

    胤禛连忙跪下道:“皇阿玛息怒,八弟也不过是一时昏了头,并非有意冲撞。”

    胤祉与胤祯自然也跟着跪下。

    皇帝怒气犹在:“朕看你真是昏了头——你就好好在那里跪着罢!”说完转头去看胤祉道:“老三,你的人选是谁?”

    诚亲王明显抖了抖,才俯首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也以为十四弟最为妥当。”

    皇帝的目光又落在了佟国维与马齐身上,两人也连忙回道:“回万岁,奴才以为,十四阿哥的确当此大任。”

    十四贝子掩饰不住眼中的激越,俯身下跪叩头道:“儿臣恳请皇阿玛准了儿臣带兵出征!儿臣愿在此立誓,不破策妄,绝不还朝!”

    皇帝眼中终于有了笑意,道:“衡臣,拟旨!十四阿哥既授为抚远大将军统兵,其蠹用正黄旗之蠹,待到粮草齐备后,即可出征!”

    十四贝子面上露出狂喜的神色来,重重地磕下一个头:“儿臣定不辱命!”

    一旁的诚亲王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惊愕,用正黄旗之蠹是何等尊荣,那就意味着带天子出征!除了储君,谁人还能得此殊荣?

    胤禛心中也是一突,但他很快便按捺住了那滔天巨澜,再悄悄去看佟国维等人,除了张廷玉,其余两人果然也是掩饰不住的差异。

    ……

    自乾清宫出来,几人都没有心思多谈,草草寒暄几句,便各自告辞。

    胤禩看着胤祉面上毫不掩饰的失望之色,心里微叹。这个三哥,在兄弟们中间也算做过事实儿,只可惜,终究不是为君之才,连面上的功夫都做不好。

    胤禛倒是仍旧那副不喜不怒的样子,慢慢地往宫外走去。

    胤禩追上去,道:“四哥,如今出征在即,粮草先行,户部若是有什么需要弟弟帮忙的,只管吩咐。”

    胤禛点点头,绷着脸道:“过几日,畅春园的园子就要修好了。到时候你来一趟。”

    胤禩知道他只怕如今也是心绪不宁,急着回去同幕僚们商议,便笑着应了。

    这一拖,便拖了整整大半个月。

    皇十四子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城仪式。所以出征的王爷贝子们都身着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余诸王、贝勒、贝子都身着蟒服,齐集于午门外。

    大将军胤祯当众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送行的队伍一直送至列兵处。

    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这样的旌旗漫天,让京城中所以的人都看见了一个在政治舞台上真正崭露头角的皇阿哥,集帝宠于一身,已经超越了皇帝身边其余的所有皇子。

    又过两月,御赐给雍亲王的畅春园北边的园子修善完毕,于是胤禛自然下了帖子邀了众兄弟过来听戏。

    彼时到达西宁不久的抚远大将军已经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共十万大军,开始作战,且捷报频传,一时龙颜大悦,朝廷气氛分外和谐。

    因此诸位皇子应约前来听戏时,也是神情轻松,面上带着笑意。不过那笑意可达心底,就未可知了。

    各府女眷们一席,她们平素总是小心翼翼侍奉着一个爷,好不容易今日得了这样的机会,自然难得高兴。

    除开被圈的皇长子、废太子与十三阿哥,以及如今远在西北的十四贝子未到之外,其余都乐意卖雍亲王这个面子。众皇子聚在一处,免不了一番恭维。

    诚亲王执杯长叹道:“此处真是沃野平畴,澄波远岫,绮和绣错,盖神皋之胜区也,还一个‘镂云开月’,好一个园中之圆,四弟好福气。”

    胤禟与胤禩咬耳朵:“真酸。”

    胤俄也作怪道:“要不怎么做文人雅士?”

    胤禩瞪了胤禟好几眼未果,只得抚额,要是让老三听见了,必然又算在自己头上。

    那拉氏身着香色百蝶穿花袍子,一派当家主母的架势,面上温婉端庄,领着年氏等几个大小侧福晋招待这各府内眷。

    筵席后自是听戏,唱的是《白蛇传》,女眷们更爱些,听到雷峰塔时,好几个福晋侧福晋都悄悄拿了丝绢按住眼睛。

    阿哥们这一席就心不在焉的多了,这般情情爱爱生离死别的戏对他们来说,实在无趣得紧。

    诚亲王叹道:“这许仙倒是个有福的,白白得了这么个娘子。”

    九贝子闻言笑道:“三哥,这话要让三嫂听见了,只怕今晚就水漫金山啦!”

    听见的阿哥们都应景的笑起来。

    诚亲王面皮子薄,当下面上就有了恼意。

    胤禩见了,也笑道:“小九,你前几日府里几个格格大打出手闹到皇阿玛那里,都还没说你,你还敢打趣三哥?莫不是欺负三哥大度不和你计较?”

    胤禟风流成性,府里美眷婢子隔三差五地争风吃醋。闹出动静儿来了,胤禟也不在意,甚至乐在其中,其实也不过是在老爷子面前装疯卖傻罢了。

    众位阿哥又笑起来,胤禟摇着扇子不甚在意,端着下巴道:“人不风流枉少年。”

    调笑告一段落,诚亲王也不好在接着往下说话,装模作样听戏去了。

    胤禟听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便拉了拉胤禩的袖子,轻声道:“八哥,方才进来时不是看见一片石林颇有闲趣,不如我们再去看看?”

    胤禩还未答话,那边胤俄也听见了,连忙道:“同去同去,这依依呀呀的唱得我脑仁儿疼。”

    廉郡王无法,被两个弟弟拖了中途离席,逛园子去了。

    八爷党三人在石林水畔笑笑走走,看那园中叠石造山,分外得趣。

    不过两刻,就有人寻了来。

    九贝子一见来人,登时脸色黑了几分,一把拉了敦郡王的手拖着走,口中道:“快走快走,这样也能找来?”

    敦郡王奇怪道:“怎么把八哥落下了?不一块儿走?”

    九贝子道:“不留下一个怎么能拖住他?还是你想留下来陪老四说话?”

    敦郡王一时无言,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胤禩好笑地看着胤禟别别扭扭地拉着胤俄跑了,回头对着来人一笑:“四哥,你怎么来了?”

    胤禛看着跑远的两人也颇为无奈,回道:“你们一走就走了三个,我若是不寻才有古怪吧。”说完又瞥了一眼胤禟跑远的方向,微微皱眉:“胤禟他……”

    胤禩低头,微微有些尴尬:“放心,他不会说的。”

    胤禛是主人,自然不便在此耽搁太久,于是两人一面往来路走,一面随意聊着。

    “听说西北军中皆唤十四为‘大将军王’呐。”胤禩说我忍不住去看那人脸色,果见那人脸上一闪即逝的忧色。

    “何止。”胤禛叹道,“他在往来奏折中早已自称‘大将军王臣’,老爷子也默认了。只怕如今人人都当他是储君了。”

    胤禛这样说,分明不是把胤禩当做外人,胤禩听了自然眉眼弯弯,换了个话题:“四哥不必多虑,正好借机探探周遭的人心,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胤禩的话,正巧说到了胤禛的心坎上。

    自从十四越级受封之后,胤禛的旗下门人都人心浮动。后来西北捷报频传、轰轰烈烈一番大动静闹得京城人尽皆知,再相较于雍亲王的一贯谨慎小心,许多原本还观望着的人也开始向十四贝子示好。连幕僚们,也有些人心不稳。

    胤禛面上对此处之泰然,但心里却是着实恼火异常。他平生最恨的便是这吃里扒外之人,若不是眼下要以退为进,不能动作太大,他真想将那帮势利小人全部打杀干净。

    侧眼看了身畔并肩而行的人,胤禛面上软和了些,道:“连李光地的门人陈万策也被老十四揽了去,先生先生的呼着,他倒是学会了这套收买人心的伎俩,哼!”

    胤禩呼吸一滞,胤禛有所察觉,忙道:“我不是在说你,你别——”

    胤禩也觉得自己反应大了些,于是收敛了心神,摇头道:“你我尚且知道这是收买人心,上面那位又怎会不清楚?在朝中和声日高,只怕终究是祸不是福啊。”胤禩顿了一下,又笑道:“倒是四哥,听说德母妃对四哥御前保举十四弟甚感欣慰。四哥也算有所得不是?”

    德妃当然愿意看到两个儿子手足相亲。知道大儿子保举了小儿子领兵封帅,自然心宽面慈,连日来对大儿子和颜悦色的不少,连带着那拉氏也得了几套精巧的头面赏赐。

    说到这个,胤禛心里自是清楚德妃的好脸色为何而来,其中滋味实在难以言喻。因此他也转了话题:“那日你保举大哥,也委实太冒险了些。”

    胤禩毫不在意:“你我事事步步为营又如何?不过是逆来顺受罢了。何况我保举大哥,就算徇私,总还兼顾了当年惠母妃养育的情分。寻个机会为大哥求情,也算说得过去。”

    这倒是,胤禛想起自己几年来为十三求情总会换来一顿臭骂,不过也就是责骂罢了,别的倒还好。

    眼看就要回到园子里,胤禛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于是道:“这园子西北还有些空地,改日我打算上个折子,给十三在那里也建个园子。”

    胤禩皱着眉回忆了一下,点头道:“我记得那块地地势低些,有好几处活水,盖上园子想来不会错的。”

    胤禛睨了他的侧脸一会儿,有些挫败,这人怎么就一点儿不懂他的心思?

    于是胤禛只好继续道:“园子东边有一块地,不如你去求皇阿玛给你盖了园子?”

    “?”胤禩的眼神含着问号过来,面上佯装不快道:“四哥真是偏心,十三弟的园子便有山有水,轮着弟弟的,就只一片土坡?”

    胤禛面不改色的凑近了几分,道:“东边的地,离我这儿近些,到时候后门儿修在一处……”

    胤禩一愣,怔得说不出话来。

    作者有话要说:甜了没有甜了没有?元宵节快乐哇大家~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浮生劫 (八阿哥还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