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文学”的畅想(一)
目录:风子日记| 作者:风子| 类别:历史军事
4年11月30日星期二多云
古代有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偶然间发现,她们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都曾改嫁,算不得贞节,上官婉儿作为荒淫的武则天的侍女似乎很难将她与贞节相联系。可是奇怪的是,身处封建时代的她们并未因此受到过多的批评。上官婉儿的非议也许多一些,但也并不是因为贞节,而是受到了武则天的牵累。
卓文君,蔡文姬所处的年代还比较开放,可是李清照所处的宋代却正是理学发展到极端的时代。李清照为何能幸免于批判呢?让人诧异。
也许她身上的那一点“瑕疵”早已经被她的才气所掩盖。她婉约、黯然,充满感情的词句,带给人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
或者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习性,每说及一个“才”字时,便有无限的崇敬,潜意识里加以褒赞与认同。
人们骨子里有一种对“文才”的误解,认为文才就是一切“才”的综合。说李白有大才,便以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他的大才不得施展抱怨,鸣不平。李白的诗才是有的,但是我不信以他那浪荡不羁的性格能够理政断狱,既然如此又有何冤可鸣?
不仅李白,所有诗文传世者而不得当局重用的都有后来者为之惋惜几声。可若是真的让他们做了官也未必就有什么政绩,反而影响了诗文的创作。
中国人对于“才”的崇敬简直不亚于“神”,甚至干脆将他们神话,称李白为“谪仙”,杜甫为“诗圣”,更有野史传说说苏轼乃某某菩提转世,还跟了位佛印来要度化他。
中国人对“才”的崇敬是因为对“才”的企盼。由于治世之人太少,他们日子过的太苦,所以他们急切企盼“才”的诞生,也因此混淆了“才”的含义。即使他们十分清楚这讹误也不愿意剖析明白,赤.裸裸的失望还不如糊里糊涂的抱着希望。既然没有治世之才,便只好退而将希望寄托于诗才、文才。更着意把希望寄托于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世道之所以还未好起来只是因为没有起用某大才之人――以此寻得一些安慰。
中国人的悲哀也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千锤百炼的造就出来,中国文人的悲惨命运也有不少得意于此。
古代有四大才女: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偶然间发现,她们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卓文君、蔡文姬、李清照都曾改嫁,算不得贞节,上官婉儿作为荒淫的武则天的侍女似乎很难将她与贞节相联系。可是奇怪的是,身处封建时代的她们并未因此受到过多的批评。上官婉儿的非议也许多一些,但也并不是因为贞节,而是受到了武则天的牵累。
卓文君,蔡文姬所处的年代还比较开放,可是李清照所处的宋代却正是理学发展到极端的时代。李清照为何能幸免于批判呢?让人诧异。
也许她身上的那一点“瑕疵”早已经被她的才气所掩盖。她婉约、黯然,充满感情的词句,带给人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
或者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习性,每说及一个“才”字时,便有无限的崇敬,潜意识里加以褒赞与认同。
人们骨子里有一种对“文才”的误解,认为文才就是一切“才”的综合。说李白有大才,便以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他的大才不得施展抱怨,鸣不平。李白的诗才是有的,但是我不信以他那浪荡不羁的性格能够理政断狱,既然如此又有何冤可鸣?
不仅李白,所有诗文传世者而不得当局重用的都有后来者为之惋惜几声。可若是真的让他们做了官也未必就有什么政绩,反而影响了诗文的创作。
中国人对于“才”的崇敬简直不亚于“神”,甚至干脆将他们神话,称李白为“谪仙”,杜甫为“诗圣”,更有野史传说说苏轼乃某某菩提转世,还跟了位佛印来要度化他。
中国人对“才”的崇敬是因为对“才”的企盼。由于治世之人太少,他们日子过的太苦,所以他们急切企盼“才”的诞生,也因此混淆了“才”的含义。即使他们十分清楚这讹误也不愿意剖析明白,赤.裸裸的失望还不如糊里糊涂的抱着希望。既然没有治世之才,便只好退而将希望寄托于诗才、文才。更着意把希望寄托于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世道之所以还未好起来只是因为没有起用某大才之人――以此寻得一些安慰。
中国人的悲哀也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千锤百炼的造就出来,中国文人的悲惨命运也有不少得意于此。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风子日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风子日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