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十三章 老街老店老情怀

正文 第十三章 老街老店老情怀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与解放路比,镇上原来那条主干道显得特别陈旧,如何不堪倒是没有,但视觉冲击强烈,如同走进不同的时空。

    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已被时间与脚步磨得凹凸不平又光滑透亮,有的早已断裂开来,而石板间的缝隙还有些草儿在顽强生长。两旁大部分是旧时的建筑,青砖青瓦,还带飞檐,而屋顶上的瓦蓬草都很欣欣向荣的样子。同样生长茂盛的还有街道两边的树,并不很统一,可能一些梧桐是后来栽上的,明显年份要小很多。

    那些房屋其实都是镇上老居民的私宅,然后逐渐改装成各式的店面,或自营,或外租,最终形成了后来热闹兴盛的商业聚集区。不过政府正逐渐地改变这里的规划,比如介于新旧两条路之间刚建成的小商品市场,分流了不少顾客。还有一个大的农贸市场正在新建,将会带走更多的人气。而再有两年多,这些房屋也将被拆了建造新楼,石板路也不会再有了,连那些树,都将被统一置换掉,再没有一丝老街的气息。待到十多年以后,关于老街的记忆,只有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大半辈子的老人偶尔说起……

    现在,更多出一个将会记住老街的人。

    路波觉得,其实不少东西都被无辜地虚耗掉了,否则又何必在十多年以后,花大力气建什么复古一条街呢?古风古韵,又岂是几幢仿旧的建筑可以堆起的!

    路波慢慢走在树荫底下,感受着老街的宁静,弄堂口吹来阵阵凉风,吹起他早已汗湿的衬衣,赶走燥热的暑气,和心底莫名的压抑。

    远远闻到的饭菜香,路波才恍然察觉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光顾着感慨世事变迁了,差点误了饭点。回去还要蹬车呢,饿着肚子可就没力气了。

    走进这家还算宽敞的“友谊饭店”,路波叫了份最便宜的阳春面。这家看起来很有些年份的老店,绛红的桌子和方凳多处有掉漆,厅堂里也没啥装饰,水泥地面和白的墙,也谈不上有多卫生,不过只要碗筷等干净就行。也不知是否来得太晚大多数都吃完了,整个饭店才两三个顾客,几个戴着白饭单的服务员正很消闲地说着话。

    路波现在消费的时候,对物价普遍都极容易接受,也好在他手里没几个钱,不然怕是见着好的喜欢的就想买,太便宜了啊。若不是小小身板实在吃不下了,再来两碗又何妨。一块钱一碗的面条,滋味并不比几十元的味千拉面、一丁面差。

    但说是便宜,其实也有限。毕竟这时候连毛币都拥有很强的购买力,冰棍雪糕还停留在几分的阶段,一块钱一碗的阳春面,对此刻的路波而言,已是难得的奢侈享受。

    所谓的阳春面就是清汤面,不加任何荤素,只有清汤和光面。清汤只是热水,油,盐和味精,光面顾名思义就是单纯的面条。在八十年代,阳春面是面食类中最经济实惠的,一碗面也就一角几分钱,以后随着物价的上涨,它的价格也有所上升。不过,一直到路波读大学时,印象中最后一次吃阳春面时,也只不过3―4元而已。

    路波记得第一次跟父母去县城是十岁左右,家里养的两头猪卖了好价钱,老妈决定给路波买件新衣服,漂漂亮亮地过新年。只是成衣的价都标的贵,衡量之下,还是扯了布请裁缝做合算。那天中午,路卫国夫妻带路波去的就是“友谊饭店”。

    时那时,路波也已经懂事,知道家里不富裕,为了省钱,他点了最便宜的阳春面,五毛一碗的价钱在路波眼里已是很多很贵了。夫妻俩对儿子虽然并不宠溺,但也就只在儿子身上最舍得花钱了。所以另外给路波加点“浇头”,也就是加菜。比如点阳春面外加排骨,加荷包蛋,或者添加其它菜肴,价格也算实惠,雪菜肉丝才1角5分,最贵的大排也才4角。

    这次没有加菜,路波照样吃得痛快淋漓。话说“友谊饭店”不愧是县里的老牌子,做的阳春面很见厨师的好功底。吹着热气喝几口面汤,不咸不淡,不油不清,味蕾也透着欢喜。不粗不细的面条吃在嘴里很爽口,不硬不烂,可见下面条时,时间和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好汤配好面,自然好味道。那是路波在成年后不曾有过的美好体验。

    后来的“友谊饭店”,随着老街的改建有过搬迁,有过改制承包,当然名字也与时具进地改了。路波工作后还特地去光顾过两次,阳春面倒还是有在销售,可味道大不如过去那么美味,价格也贵的离谱。即使存在着一定的延续,却没有了以往的口感,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

    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太多传统的东西被牺牲和丢弃,比如文化,比如方言,又比如饮食。路波很想去厨房和几位师傅说说,哪怕只留下间很小的店也好,可以在几年十几年以后,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还能找到与记忆中相吻合的阳春面,找回少儿时有关它的那些情感回忆。真能如此的话,也算是种幸运和幸福吧。当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颇有点小资情调地缅怀怅惘之后,路波收拾心情,找到了最后的目的地。

    就在农贸市场门口不远处,有两个旧书摊在地上摆着,还有一个只简单在自行车后座上放个简易木筐。正午的阳光威力无比地炙烤着,摊主们躲在树荫下打着盹。这个时点一般不会有人来,摘下头顶的草帽往脸上一盖,刚好靠树上休息会儿。

    阳光实在毒辣,从饭店过来不远,而且路波还是靠着阴凉的地方走,但仍出了一身大汗。这天气,石板上或许能把鸡蛋煎熟了。

    地摊上以过期杂志居多,《知音》、《读者文摘》、《新华文摘》等堆了不少,而且翻看过很多遍吧,几乎每本都卷角得厉害。那些旧书品相还好,路波扫视过去,发现很多战争、侦探类的小说,作者也都很陌生。可能这类书销路比较好吧。

    路波问靠在自行车旁的中年摊主:“老板,旧书怎么卖的?”

    “你先挑吧,几毛钱一本,很实惠的,挑好了一块儿算。”摊主百无聊赖地抽着烟,随便应了声。而那两个打盹的,一副生意上门也不在意的样子。

    好在树荫遮了书摊大半地方,路波蹲着挑选时,虽然时时感受到身旁翻涌而来的热浪,倒还能坚持,汗出得快,也干得快啊。

    只看标题的话,任谁都会以为《爱的陷阱》是本艳俗小说,醒目的大红封面上还有个弹琵琶女子的剪影。幸好看得仔细,路波才没有忽略旁边一列黑色小字:“朱西宁司马中原等著”,连忙拿到手里翻开,扉页上盖了一个“海0592磷图书室”的红印,而目录上还有林海音、王文兴等名字呢,原来是一本台湾作家小说选集,差一点就成了遗珠。

    路波还发现一本83年第六期的《世界电影》,封面都破了,书页更已发黄,不过路波稍稍翻看后很喜欢,因为刊载的内容实在太好,好到路波都不敢相信的地步!《道路》、《两个人的车站》和《克莱恩先生》,三部在电影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剧本,实在是大收获。尤其是苏联导演梁赞诺夫的《两个人的车站》,路波曾经看过多遍,为它笑过也哭过。尤其是最后那场久别重逢的戏,虽然带有闹剧色彩,但仍让人看得泪中带笑;而当他们急于赶回去的那个监狱离他们不过百十米之遥时,他们在风雪中跌倒了,然后男人拉起了手风琴,报告自己按时返回,那一幕,那满心解脱的笑容,触及到了一些难以控制的东西,在每一人的感情深处,灵魂深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而书中所附的几张相关电影的剧照,当然更是锦上添花,只有封面那张阿兰-德龙和罗密尔-施奈德主演的《克里斯蒂娜》剧照磨损得太严重,黑白的画面都模糊不清了。看了最后面的当年度总目录,在剧本一栏发现了戈达尔和安东尼奥尼的名作,路波连忙趴到书摊仔细寻找。可惜没有了。

    也许是上苍为了补偿他上午的遗憾,原来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待着他。没有找到另几本期刊,却发现了一本《克里斯蒂娜女王――美国电影剧本选》,封面封底盖了好几个印章,“016952”是编号,还有“江海市机床厂”、“公共财物,注意爱护”的模糊字样,最显眼的是多处的“注销”章,让人感觉很是刺眼与扫兴。但书的内容绝对精彩,收录的四部电影剧本分别是《一夜风流》、《魂断蓝桥》、《克里斯蒂娜女王》和奥逊-威尔斯主演的《春闺泪痕》,不要说夺得5个小金人的《一夜风流》,其他三部也同样是经典中的精品啊!所以,作为资深影迷的路波没有大喊大叫地跳起来,已经很见自我调控的功力了。不过那强烈的喜悦乃至激动,由加快的心跳和不停的深呼吸可见一斑。

    实在被冲击得太大,路波从地摊转至自行车上的木筐,从中拿起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托马斯-哈代的《远离尘嚣》、沈复的《浮生六记》以及《王蒙中篇小说选》等书时,已经从容得很了。而且他也知道,如果表现得太兴奋,等讲价钱时会被宰得很痛。

    路波最后一共挑选了12本。把书递给那位摊主计价时,才发现他竟然也眯乎着眼站自行车旁睡着了,还发出轻微的呼噜声!

    “我挑得多,老板要给个便宜价啊!好几本书封面都破了!”

    “哦,哦,一定啦,大热天的,你倒是好兴致。”中年摊主捧着随意看了看,说:“八块吧。还在上小学吧,能看懂吗?”

    “随便瞎看看呗。五块钱顶多了,你看这本还有那本都薄得很,还有这儿都破了。”

    “呵呵,旧书嘛,不都这样,只要里头不坏不就行了。七块吧,不能再少了。”中年摊主一眼就识穿了路波的小伎俩,不过和这么小的孩子讲价钱他还是头一遭,有趣。他眯笑着眼,怪乐呵的。

    “我说老板,你看看我大热天的衣服都湿透了,再便宜点好了,以后我还要到你这儿买呢,一回生二回熟,五块,就五块了,好不好?”为了能省点钱,路波算拿出浑身解数了,连装可怜扮可爱的招数都使了出来。

    “年纪不大,砍价本事不小么,还一回生二回熟呢,这都谁教的啊。行,行,这天也真够热的,五块就五块吧。以后要常来买啊!”中年摊主对这个挺能讲价的小孩颇有好感,看那挑书的热乎劲,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反正也是赚了,想想便答应了。

    路波这下更高兴了,“谢谢老板,祝你以后生意兴隆!”作为回报,他还建议摊主将摊位挪到解放路那边,再多收些武侠言情小说,铁定好卖,光出租也行的。至于这位还不错的老板是否愿意相信采纳,他就管不了了。

    背着沉沉的书包,路波的心情却非常轻快。往回走路过小商品市场,看到门口有卖磁带的,拖车上搁一大块板,摆放了很多。卖磁带的老板娘路波有够熟悉的,以前高中时在她手里买过不少呢。话说略施粉黛的老板娘还怪好看的,她丈夫似乎不常看摊子,长得五大三粗的,但人都挺热情,路波有时也跟他们聊天来着。

    快要三点了,路波没仔细多挑,看到一盘邓丽君的《淡淡幽情》,利索地付了一块五毛后走人。以后有机会再叙旧吧。

    自行车前有铁丝篮筐,正好不用再背着了,一段路背着走下来,肩膀都酸痛了。回去的路上,阳光透过树叶,照着路波红红的脸蛋,映出满满的收获,满满的喜悦。

    这时的时光,就像早春一样,是瘦弱而明媚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